浊
拼音
zhuó笔顺
丶 丶 ㇀ 丨 𠃍 一 丨 一 丶“氵”上两点短小,中点偏左,提画直斜有力。“虫”框形扁方,竖画正直居框部中心,提画稍平,点画长短适中。
同音字
读音为zhuó的字 读音为zhuo的字基础解释
1.不清澈;不干净。与“清”相对:混~。污~。 2.社会黑暗、混乱:~世。 3.声音低沉粗重:~声~气。详细解释
(形声。从水,蜀声。本义:浊水) 同本义
浊水出 齐郡厉伪山,东北入钜定。——《说文》。今曰 北阳水。
源出山东省益都县西南,北流注入小清河
液体浑浊。与“清”相对
载清载浊。——《诗·小雅·四月》
浑兮其若浊——《老子》
蝉蜕于浊秽。——《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浊浪排空。——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又如:浊河(混浊的河流。特指黄河);浊酒(用糯米、黄米等酿制的酒,较混浊)
脏,不干净
雨门延风凉,洗我昏浊肌。——姚合《过张邯郸庄》
又如:浊醪(浊酒);浊污(污秽);浊秽(污浊。亦比喻丑恶鄙陋之事物);浊溷(污浊)
庸俗
你不是凡胎浊骨, 迷本性人间受苦。——马致远《黄粱梦》
又如:浊物(俗物);浊气(俗气);浊碎(指庸常琐碎之事);浊质(凡庸的姿质)
品行坏,卑劣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楚辞》
又如:浊化(变得贪鄙、卑劣);浊俗(卑污庸俗);浊操(卑污的操行);浊气(不良风气)
发音时声带振动的 。
如:浊辅音
佛教语。指尘世 。
如:浊劫(佛教语。指尘世);浊界(佛教语。指尘世);浊恶世(佛教语。指五浊恶世)
混乱
科条既备,民多伪态;书策稠浊百姓不足。——《战国策》
又如:浊代(混乱的时代);浊乱(搅扰使之混乱;混乱);浊躁(紊乱浮躁)
昏暗不明
浊明外景,清明内景——《荀子·解蔽》
阴虹浊太阳,前星遂沦匿。——李白《商山四皓》
又如:浊才料(糊涂;不省事)
〈名〉
〈形〉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浊-中華語文大辭典同:濁
浊-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浊(濁)zhuó
①浑浊(跟“清”相对):~流|污~。
②(声音)低沉粗重:~声~气。
③混乱:~世。
浊
【巳集上】【水字部】 濁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直角切,音濯。水名。【說文】水出齊郡屬嬀山。
◎又【括地志】濁水,源出蒲州解縣東北平地。
◎又【水經注】濁水,上承雲陽縣東大黑泉。
◎又【水經注】南昌有濁水。
◎又水不淸也。【詩·邶風】涇以渭濁。
◎又星名。【爾雅·釋天】濁謂之畢。【史記·律書】濁者,觸也。
◎又姓。【史記·貨殖傳】濁氏連騎。
★又【集韻】竹角切,音斲。人名。【史記·孔子世家】主於子路妻兄顏濁鄒家。
★又【韻補】叶昌六切,音逐。【前漢·潁川歌】潁水濁,灌氏族。
【读音】zhuó
【繁体】濁
浊<名>
(形声。从水,蜀声。本义:浊水)同本义[ZhuoRiver]
浊水出齐郡厉伪山,东北入钜定。――《说文》。今曰北阳水。
源出山东省益都县西南,北流注入小清河
浊<形>
液体浑浊。与“清”相对[muddy;turbid]
载清载浊。――《诗·小雅·四月》
浑兮其若浊――《老子》
蝉蜕于浊秽。――《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浊浪排空。――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又如:浊河(混浊的河流。特指黄河);浊酒(用糯米、黄米等酿制的酒,较混浊)
脏,不干净[dirty]
雨门延风凉,洗我昏浊肌。――姚合《过张邯郸庄》
又如:浊醪(浊酒);浊污(污秽);浊秽(污
浊(濁)zhuó
⒈水不清,水不干净,跟"清"相对:~流。浑~。〈引〉声音低沉粗重:~声。~音(发音时,声带颤动)。
⒉混乱:~世(混乱的时代)。
浊zhuo
ㄓㄨㄛˊ
〔《广韵》直角切,入觉,澄。〕
1.液体浑浊。与“清”相对。
●《诗·小雅·四月》:“相彼泉水,载清载浊。”
●《楚辞·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一》:“河水浊,清澄一石水,六斗泥。”
●唐徐夤《醉题邑宰南塘屋壁》诗:“万古清淮碧绕环,黄河浊浪不相关。”
●鲁迅《三闲集·柔石作〈二月〉小引》:“浊浪在拍岸,站在山冈上者和飞沫不相干。”
2.脏;不干净。
●唐姚合《过张邯郸庄》诗:“雨门延风凉,洗我昏浊肌。”
3.混乱;昏乱。
●《吕氏春秋·振乱》:“当今之世浊甚矣。”
高诱注:“浊,乱也。”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渭水二》:“水出太一山,其水沸涌如汤。杜彦达曰:可治百病,世清则疾愈,世浊则无验。”
●《武王伐纣平话》卷中:“积恶已盈天震怒,浊天不免鹿台亡。”
参见“浊世”。
4.贪鄙;卑污。
●《楚辞·渔父》:“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王逸注:“浊,众贪鄙也。”
●晋陆机《吊魏武帝文》序:“岂不以高明之质,而不免卑浊之累。”
●鲁迅《坟·文化偏至论》:“更睹近世人生,每托平等之名,实乃愈趋于恶浊。”
5.暗,昏暗。
●唐李白《商山四皓》诗:“阴虹浊太阳,前星遂沦匿。”
6.指天气沉闷。
●晋张协《杂诗》:“秋夜凉风起,清气荡暄浊。”
●唐白居易《新秋晓兴》诗:“浊暑忽已退,清宵未全长。”
7.厚重。
●宋姜夔《续书谱·用笔》:“用笔不欲太肥,肥则形浊;不欲太瘦,瘦则形枯。”
参见“浊泽”。
8.中国古代音乐术语。指低而长的音。相对于“清”而言。
●《礼记·乐记》:“倡和清浊,迭相为经。”
郑玄注:“浊,谓黄钟至中吕。”
●孔颖达疏:“长者浊也。”
9.指音质厚重低沉。
●明李文察《律吕新书补注》:“律长则声浊。”
10.佛教语。指尘世中的灾业。
●《妙法莲花经·方便品》:“诸佛出于五浊恶世,所谓劫浊、烦恼浊、众生浊、见浊、命浊。”
参见“五浊恶世”。
11.凡俗,凡庸。参见“浊骨凡胎”、“浊质凡姿”。
12.语音学名词。即浊音。
●清王士禛《师友诗传续录》:“清浊如‘通’‘同’‘清’‘情’四字。‘通’‘清’为清,‘同’‘情’为浊。”
13.毕星的别名。
●《尔雅·释天》:“浊谓之毕。”
郭璞注:“掩兔之毕,或呼为浊,因星形以名。”
●《史记·律书》:“北至于浊。浊者,触也,言万物皆触死也,故曰浊。”
14.水名。源出山东省益都县(今青州市)西,北流注入小清河。又名溷水、北阳水。
●《战国策·楚策一》:“﹝秦﹞与吴人战于浊水。”
鲍彪注:“出齐郡广之妫山东。”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淄水》:“阳水……东注入巨洋,后人堨断,令北注浊水,时人通谓浊水为阳水。”
15.水名。源出甘肃省西和县,今名白水江。
●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陕西八·巩昌府》:“浊水,在县西南,即白水也。”
16.水名。古湟水,在今河南省巩县境。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洛水》:“洛水又东,浊水注之,即古湟水也。”
17.水名。今江西省西部的锦江,古又名蜀水。源出湘赣交界处的慈化,注入赣江。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赣水》:“浊水又东迳建成县……东流入赣水。”
18.水名。古淯水西部支流。疑即今之刁河。源出河南省内乡县西。
●《水经注·淯水》引晋习凿齿《襄阳记》:“楚王至邓之浊水,去襄阳二十里,即此水也。”
19.姓。
●汉有浊贤。见《汉书·元后传》。
同:濁
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浊 zhuó
① 形水浑浊。《岳阳楼记》:“阴风怒号,~浪排空。” ② 形浑浊。《渔家傲》:“~酒一杯家万里。” ③ 形混乱。《涉江》:“世溷~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 ④ 形污浊的;坏的。《窦娥冤》:“只合把清~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 ⑤ 形低践的;愚昧的。《诫兄子严敦书》:“(杜季良)清~无所失。” ⑥ 形声音低沉粗重。《晋书·谢安传》:“有鼻疾,故其音~。”
同:濁
浊-漢語大字典浊
“濁”的简化字。
[反]清
澄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zhuó
1、[污浊]wū zhuó
1.(水、空气等)不干净;混浊:~的水不能饮用。 2.脏东西:洗去身上的~。
2、[浑浊]hún zhuó
混浊(hùnzhuó)。
3、[浊世]zhuó shì
佛教指尘世。
4、[污泥浊水]wū ní zhuó shuǐ
1.指脏东西。 2.比喻腐朽、落后、反动的东西。
5、[清浊]qīng zhuó
1.清水与浊水。 2.喻人事的优劣、善恶、高下等。 3.音乐的清音与浊音。 4.语音的清声与浊声。 5.清气与浊气。引申以喻天地阴阳二气。
6、[浊气]zhuó qì
1.谷食之气。《素问·经脉别论》:“食气入胃,浊气归心。”王冰 注:“浊气,穀气也。”张志聪 注:“受穀者浊,胃之食气,故曰浊气。”《镜花缘》第九回:“话言未了,只听腹中嚮了一阵,登时浊气下降,微微有声。” 2.人体呼吸时呼出之气和从肛门排出的矢气。《医宗金鉴·张仲景<伤寒论·太阴病>》“发汗后,腹胀满者”集注引 张锡驹 注:“浊气不降,清气不升,而胀满作矣。”亦泛指混浊之气。瞿秋白《饿乡纪程》十:“门窗开处冒出一阵阵烟雾浊气。” 3.指不良风气。许地山《女儿心》:“几个要到 普陀 朝山的和尚受不了这种人间浊气,都上到舱面找一个僻静处所打坐去了。”瞿秋白《青年的九月》:“鼓动起自相残杀的浊气,消弭阶级斗争的勇敢。” 4.俗气。《天雨花》第七回:“生来容貌不超群,行动举止多浊气。”
7、[混浊]hùn zhuó
(水、空气等)含有杂质,不清洁,不新鲜。
8、[浊度]zhuó dù
液体中悬浮粒的多少。
9、[浊酒]zhuó jiǔ
未滤的酒。
10、[浊流]zhuó liú
1.浑浊的水流。 2.比喻品格卑污的人或出身下贱之人。 3.比喻腐朽黑暗的潮流。
11、[白浊]bái zhuó
1.白茫茫的样子。 2.中医指淋病。患者尿道发炎,化脓,尿呈乳白色。
12、[浊音]zhuó yīn
发音时声带振动的音。见〖带音〗。
13、[秽浊]huì zhuó
污秽混浊。
14、[恶浊]è zhuó
(空气、水等)污秽,不干净。
15、[浓浊]nóng zhuó
低沉粗重。
16、[黮浊]dàn zhuó
混浊。
17、[浊操]zhuó cāo
卑污的操行。
18、[贪浊]tān zhuó
1.犹贪污。 2.佛教语。谓世间凡人之身心有浊乱贪欲之烦恼。
19、[浊体]zhuó tǐ
人间普通的,平庸的人。
20、[泽浊]zé zhuó
污浊。
21、[村浊]cūn zhuó
1.谓粗野的脏话。 2.谓品格粗俗卑污。
22、[浊化]zhuó huà
变得贪鄙、卑劣。
23、[宂浊]rǒng zhuó
亦作“冗浊”。卑下。亦指庸劣卑污的人。
24、[汙浊]wū zhuó
1.混浊;肮脏。宋 周密《癸辛杂识前集·闽鄞二庙》:“既而得泉,皆污浊不堪用。”老舍《骆驼祥子》三:“不管身上是怎样褴褛污浊,太阳的光明与热力并没有将他除外。”杨朔《昨日的临汾》:“这一切,使我疑心自己跌进污浊的泥塘里,见不到一滴清水。” 2.鄙陋龌龊;卑下龌龊。宋 苏辙《吴道子画四真君》诗:“坐令世俗士,自慙污浊身。”明 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改过》:“若曰吾昔已如此,今虽改过而从善,将人不信,我且无赎於前过,反怀羞涩凝沮,而甘心於汚浊终焉,则吾亦絶望尔矣。”梁启超《敬告留学生》:“抑政府以彼区区至污浊之官职,至微薄之薪水,以驯伏学生者,而学生大部分遽乃入其彀中,百鍊钢化为绕指柔乎?”叶紫《星》第一章一:“梅青姐 尽管佯装没有听见,可是那些无耻的污浊的话,却总像箭簇似地向她射来。” 3.肮脏的东西。寅半生《读<迦因小传>两译本书后》:“清洁娟好,不染污浊。”老舍《骆驼祥子》十五:“他闭上了眼,身上麻麻酥酥的仿佛往外放射着一些积存的污浊。”柯岩《奇异的书简·追赶太阳的人》:“吴丙治 是那样仇恨遮挡太阳的乌云,那些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污浊。”
25、[澄浊]chéng zhuó
1.犹清浊。 2.澄清污浊。
26、[晦浊]huì zhuó
昏暗不清。
27、[浊刼]zhuó jié
亦作“浊劫”。佛教语。指尘世。
28、[浊躁]zhuó zào
紊乱浮躁。
29、[汶浊]mén zhuó
昏暗不明,被蒙蔽。
30、[浊俗]zhuó sú
1.不良的风俗。 2.卑污庸俗。
31、[浊乱]zhuó luàn
1.搅扰使之混乱。《汉书·刘向传》:“周 大夫 尹氏 筦朝事,浊乱王室。”宋 司马光《进五观状·保业》:“晋 得天下,纔二十年,惠帝 昏愚,宗室搆难,羣胡乘衅,浊乱中原。”《古今小说·沉小霞相会出师表》:“只为用错了一个奸臣,浊乱了朝政,险此儿不得太平。” 2.混乱。《旧唐书·萧俛传》:“俄而盗起 河南,内官握兵,王室浊乱。” 3.贪赃枉法。清 顾炎武《日知录·部刺吏》:“若夫倚势作威,受賕不法,此特其人之不称职耳。不以守令之贪残而废郡县,岂以巡方之浊乱而停御史乎?”
32、[迷浊]mí zhuó
指不明佛道的凡俗之人。
33、[浊晦]zhuó huì
昏暗不明。
34、[浊质]zhuó zhì
1.汉代豪富浊氏、质氏的并称。 2.凡庸的姿质。参见“浊质凡姿”。
35、[沈浊]shěn zhuó
1.亦作“沉浊”。污浊。多喻指风俗败坏的时世。 2.重浊。指声音低沉粗重。 3.重浊。浓重浑浊。
36、[命浊]mìng zhuó
佛教语。“五浊”之一。谓末世众生因烦恼丛集,身心交瘁而寿命缩短。
37、[浊子]zhuó zǐ
俗人。
38、[浊劫]zhuó jié
见“浊刼”。
39、[暄浊]xuān zhuó
闷热烦浊之气。
40、[嚣浊]xiāo zhuó
喧嚣混浊。
近义词
zhuó
1、[浑]hún
1.水不清;污浊:~浊。 2.糊涂,不明事理。 3.全;完全:~身是劲。~似(完全像)。 4.天然的:~厚。~朴。 5.古又同“滚(gǔn)”:财货~~如泉源。
反义词
zhuó
1、[清]qīng
1.洁净;清澄。与“浊”相对:~波。 2.清楚;明白:分~敌我。说~道理。 3.查点:~仓。 4.寂静:~幽。 5.尽;完;一点不留:~除。 6.不贪污:~廉。 7.朝代名(1644—1911)。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女真族努尔哈赤在中国东北部建立后金政权。1636年其子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44年明亡,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入关,定都北京,逐步统一全国。1911年(清宣统三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年来的君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