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qià

笔顺

丿 𠃍

同音字

读音为qià的字 读音为qia的字

基础解释

1.和睦;相互协调一致:融~。意见不~。 2.商量;接洽:~借。~妥。面~。 3.广博;周遍:博识~闻。

详细解释

〈动〉

  1. (形声。从水,合声。本义:沾湿,浸润)

  2. 同本义

    洽,沾也。——《说文》

    仁洽道丰。——张衡《东京赋》

    是泽南洽而威北畅也。——《汉书·终军传》

    内洽五藏。——《淮南子·要略》

    又如:洽濡(沾湿,滋润);洽润(润泽);洽衿(沾湿衣襟)

  3. 合,符合

    以洽百礼。——《诗·小雅·载芟》

    则无以祖洽于众也。——《礼记·仲尼燕居》

    又如:洽愿(称心如愿);洽意(合意;中意);洽悉(与事切合而详尽)

  4. 商量,协商意见 。

    如:洽办;面洽;洽商

  5. 假借为“给”。供应

    不洽而爟之,使客无得以助攻备。——《商君书·兵守》

〈形〉

  1. 周遍;广博

    元元本本,殚见洽闻。——班固《西都赋》。注:“洽,遍也。”

    又如:洽化(普遍受到薰陶教化);恰闻(见识广博);洽人(学识渊博的人);洽客(广见博闻者);洽浃(广博;周遍)

  2. 和谐;融洽

    洽比其邻。——《诗·小雅·正月》

    民之洽也。——《诗·大雅·板》

    又如:洽平(太平盛世,四方融洽);洽同(协和统一);洽和(和睦); 洽悦(和睦欢乐)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洽洽-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洽洽】密集众多的样子。

洽-中華語文大辭典

洽ㄑ丨ㄚˋqià1.和諧;和睦。[例]融~|歡~|款~|感情不~。2.接洽;交換意見。[例]商~|面~|~談。3.〈書〉周遍;廣博。[例]林從竦受學,博~多聞(《後漢書‧卷二十七‧宣張二王杜郭吳承鄭趙列傳‧杜林》)。

洽 -古漢語常用詞典

qià
①沾濕,濕潤。《論衡•自然》:“霈然而雨,物之莖葉根荄,莫不~濡。”②和諧;融洽。《詩經•大雅•江漢》:“~此四國。”③廣博,普遍。《漢書•司馬遷傳》:“博物~聞。”
【恰歡】和睦,歡樂。
【恰平】天下協和太平。
【洽洽】密集眾多的樣子。

洽-辞源3

【洽】9画 3816·11.qià  ㄑㄧㄚˋ  侯夾切,入,洽韻,匣。緝部。㊀霑潤。書 大禹謨:“好生之德,洽于民心。”疏:“洽謂沾漬優渥。洽于民心,言潤澤多也。”㊁符合。詩 周頌 載芟:“爲酒爲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禮。”㊂協調,協和。詩 大雅 江漢:“矢其文德,洽此四國。”禮 孔子閒居引 詩作“協”。引申爲協商、接洽。如洽辦、面洽。㊃周遍,廣博。孟子 公孫丑上:“且以 文王之德,百年而後崩,猶未洽於天下。”後漢書二七 杜林傳:“又外氏 張竦父子喜文采,林從 竦受學,博洽多聞,時稱通儒。”2.gé  ㄍㄜˊ  集韻葛合切,入,合韻,見。緝部。古水名。也作“郃”。源出 陝西 合陽北,今稱 金水。詩 大雅 大明:“在 洽之陽,在 渭之涘。”集傳:“洽,水名。本在今 同州 郃陽 夏陽縣。今流已絶,故去水而加邑,渭水亦逕此入 河也。”

洽-中華大字典

1、洽讀音:轄夾切,音狹,洽韻。釋文:
❶霑也。見《說文》。
❷合也。《詩正月》:~比其鄰。
❸通也。《管子國蓄》:故民愛可~於上也。
❹歲名。《爾雅釋天》:太歲在未曰協~。
 〔按史記曆書作協汁。漢童子逢盛碑作協給〕。
❺溥也。《漢書終軍傳》:是澤南~而威北暢也。
❻遍也。《後漢杜林傳》:京師士大夫。咸推其博~。
❼浹也。《後漢班固傳》:重熙而累~。
❽潤也。《淮南要略》:內~五藏。
❾漬也。見《廣雅釋詁》。
❿通協。《詩江漢》:~此四國。〔禮記孔子閒居作協〕。
⓫通合。《易略例卦略》:~乃疑亡也。《釋文》:~。本亦作合。
2、洽讀音:葛合切,音閤,合韻。釋文:水名。《詩大明》:在~之陽。
 〔按說文引此作郃〕。
3、冾讀音:回涉切,音挾,葉韻。釋文:和也。霑也。見《字彙補》。〔正字通云。譌謬不可從〕。
4、䨐讀音:轄夾切,音狹,洽韻。釋文:澈溼也。見《集韻》。《玉篇同洽》。

洽-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洽qià
①和睦;相互协调一致:融~|意见不~。
②商量;接洽:~借|~妥|面~。
③广博;周遍:博识~闻。

洽-中草药辞典

【读音】qià
【繁体】洽
洽〈动〉
(形声。从水,合声。本义:沾湿,浸润)
同本义[soak]
洽,沾也。――《说文》
仁洽道丰。――张衡《东京赋》
是泽南洽而威北畅也。――《汉书·终军传》
内洽五藏。――《淮南子·要略》
又如:洽濡(沾湿,滋润);洽润(润泽);洽衿(沾湿衣襟)
合,符合[fit;suit]
以洽百礼。――《诗·小雅·载芟》
则无以祖洽于众也。――《礼记·仲尼燕居》
又如:洽愿(称心如愿);洽意(合意;中意);洽悉(与事切合而详尽)
商量,协商意见[consultwith;arrangewith]。如:洽办;面洽;洽商
假借为“给”。供应[supply]
不洽而爟之,使客无得以助攻
洽qià
⒈与人联系,商量:接~。商~。~谈。
⒉和谐:和~。融~。
⒊广博,普遍:博物~闻。
────────────────—
洽hé1.古水名。一名瀵水,现称金水河。源出陕西省合阳县北部,东南流入黄河。

洽-漢語大字典


《説文》:“洽,霑也。从水,合聲。”
(一)qià 《廣韻》侯夾切,入洽匣。緝部。
(1)浸润;润泽。《説文·水部》:“洽,霑也。”《書·大禹謨》:“好生之德,洽于民心。”孔穎達疏:“洽,謂沾漬優渥。洽于民心,言潤澤多也。”《論衡·自然》:“霈然而雨,物之莖葉根垓(荄)莫不洽濡。”清佚名《全粤義士義民公檄》:“舉凡食毛踐土,久浹帝德,而洽皇仁。”
(2)普遍;周遍;遍彻。《書·畢命》:“道洽政治,澤潤生民。”孔傳:“道至普洽,政化治理,其德澤惠施,乃浸潤生民。”唐李白《贈從孫義興宰銘》:“化洽一邦上,名馳三江外。”《資治通鑑·漢成帝永始元年》:“故在位者更推薦之,游者為之談説,虚譽隆洽,傾其諸父矣。”胡三省注:“洽,漸浹也,周徧也。”
(3)广博。《史記·儒林列傳》:“其令禮官勸學,講議洽聞興禮,以為天下先。”《資治通鑑·魏明帝景初元年》:“欲知治經之士,則視其記覽博洽,講論精通,斯為善治經矣。”胡三省注:“洽,徧也。”清顧炎武《日知録》卷十六:“元祐八年三月庚子中書省言……况今朝廷見行文字,多係聲律對偶,非學問該洽,不能成章。”
(4)合;会合。一说通“敆”。《玉篇·水部》:“洽,合也。”清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臨部》:“洽,叚借為敆。”《詩·周頌·載芟》:“為酒為醴,烝ࢌߧŖ妣,以洽百禮。”鄭玄箋:“ࢍɯ܌予。洽,合也。”孔穎達疏:“ࢌ߯܌予;洽,合。皆《釋詁》文。”按:今《爾雅·釋詁上》作“敆,合也”。《管子·國蓄》:“民予則喜,奪則怒,民情皆然。先王知其然,故見予之形,不見奪之理,故民愛可洽于上也。”尹知章注:“洽,通也。”
(5)两方在一块儿交换意见。如:洽商;洽谈;面洽。
(6)和谐;协调。一说通“詥”。《廣韻·洽韻》:“洽,和也。”清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臨部》:“洽,叚借為詥。”《詩·小雅·正月》:“洽比其鄰,昏姻孔云。”毛傳:“洽,合。”晋陶潛《答龐參軍》:“歡心孔洽,棟宇惟鄰。”《徐霞客遊記·滇遊日記四》:“見有晋寧歌童王可程,以就醫隨吴來,始知方生在唐守處過中秋,甚洽也。”
(二)hé 《集韻》葛合切,入合見。緝部。
古水名。一名瀵水,现称金水河。源出陕西省合阳县北部,东南流入黄河。《詩·大雅·大明》:“在洽之陽,在渭之涘。”毛傳:“洽,水也。”陸德明釋文:“馮翊有郃陽縣。應劭云:在郃水之陽。郃,音户答反。”

洽-康熙字典


【巳集上】【水字部】 洽
★【唐韻】侯夾切【集韻】轄夾切【韻會】【正韻】胡夾切,𠀤音狹。和也,合也。【詩·小雅】洽比其鄰。
◎又霑也。【書·大禹謨】好生之德,洽于民心。【正義】洽,謂沾漬優渥,洽于民心,言潤澤多也。
◎又【後漢·杜林傳】京師士大夫咸推其博洽。【註】洽,徧也。
◎又【爾雅·釋天】太歲在未曰協洽。
★又【集韻】葛合切,音閤。水名。亦作郃。【詩·大雅】在洽之陽。
★又【韻補】叶胡急切,音覡。【傅遐皇初頌】歌九功,舞八佾,鴻澤普,皇恩洽。
★又叶胡頰切,音協。【顏延之·赭白馬賦】武義粵其肅陳,文敎迄巳優洽。泰階之平可升,興王之軌可接。考證:〔【後漢·杜林傳】京師士大夫咸推其溥洽。〕 謹照原文溥改博。

洽-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洽 qià
❶沾濕,濕潤。
《論衡·自然》:
霈(pèi)然而雨,物之莖葉根荄(gāi),莫不~濡。(霈然:形容雨很大的樣子。荄:草根。濡:濕。)
❷和諧,融洽。
《詩經·大雅·江漢》:
矢其文德,~此四國。
❸廣博,普遍。
《漢書·司馬遷傳》:
博物~聞。(博:見識很廣。)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qià

1、[洽谈]qià tán

洽商:~生意。

2、[融洽]róng qià

彼此感情好,没有抵触:关系~。~无间。

3、[接洽]jiē qià

跟人联系,洽谈有关事项:~工作。

4、[洽购]qià gòu

商洽购买:~版权。其他设备正在~之中。

5、[洽商]qià shāng

接洽商谈:~有关事宜。

6、[商洽]shāng qià

接洽商谈:为落实双方合作事宜,请速派人前来~。

7、[和洽]hé qià

和睦融洽:相处~。

8、[溥洽]pǔ qià

1.周遍,遍及。 2.广博。

9、[欢洽]huān qià

欢乐而融洽:两情~。两人谈得十分~。

10、[驩洽]huān qià

欢乐融洽。驩,通“欢”。

11、[辑洽]jí qià

和协;协调。

12、[叶洽]yè qià

未年的别称。《史记·天官书》:“叶洽岁:岁阴在未,星居申。”司马贞 索隐引《尔雅》:“在未为叶洽。”

13、[洽识]qià shí

知识丰富。

14、[洽悦]qià yuè

和睦欢乐。

15、[液洽]yè qià

犹浃洽。

16、[投洽]tóu qià

投机;合得来。

17、[贯洽]guàn qià

1.注意周到。 2.融会贯通。 3.遍满充塞。

18、[密洽]mì qià

密切融洽。

19、[大洽]dà qià

犹广布。《后汉书·王丹传》:“行之十年,其化大洽,风俗以篤。”《魏书·高祖孝文帝纪上》:“五月乙酉,车驾祈雨 武州山,俄而澍雨大洽。”

20、[深洽]shēn qià

精深广博。

21、[协洽]xié qià

未年的别称。《尔雅·释天》:“太岁在寅曰摄提格……在未曰协洽。”郝懿行 义疏:“协洽者,《占经》引 李巡 云:‘言阴阳化生,万物和合,故曰协洽。协,和也;洽,合也。’孙炎 云:‘物生和洽含英秀也。’”《淮南子·天文训》:“太阴在未,岁名曰协洽……协洽之岁,岁有小兵,蚕登稻昌,菽麦不为,民食三升。”高诱 注:“协,和;洽,合也。言阴欲化,万物和合。”

22、[旁洽]páng qià

普遍沾被。

23、[洽愿]qià yuàn

称心如意。

24、[洽博]qià bó

广博。

25、[洞洽]dòng qià

明白透彻、融会贯通。

26、[洽润]qià rùn

润泽。

27、[典洽]diǎn qià

典正周详。

28、[潜洽]qián qià

暗合。

29、[洽客]qià kè

谓广见博闻者。

30、[霑洽]zhān qià

1.雨水充分地使土地浸润。《周书·于翼传》:“即日澍雨霑洽,岁遂有年。”《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三年》:“今四郊雨已霑洽,独京城微少。”明 张居正《贺灵雨应祈表》:“甘澍溥零,远近霑洽。” 2.普遍施惠使受益。《周书·晋荡公护传》:“霈然之恩,既以霑洽,爱敬之至,施及傍人。”《南史·循吏传·杜慧度》:“为政纤密,有如居家,由是威惠霑洽,姦盗不起。”宋 司马光《乞听宰臣等辞免郊赐札子》:“又国家旧制,每遇郊禋,大賚四海,下逮行伍,抚不霑洽。”

31、[洽熟]qià shú

亲近熟悉。

32、[博洽]bó qià

(学识)渊博:~多闻。

33、[契洽]qì qià

融洽。

34、[允洽]yǔn qià

意见相合。

35、[洽览]qià lǎn

博览。

36、[濡洽]rú qià

犹沾润,施惠。

37、[洽熙]qià xī

协和兴盛;和乐喜悦。

38、[洽意]qià yì

合意,中意。《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三回:“文案上各委员拟的奏稿都不洽意,后来请他起了个稿。”茅盾《虹》四:“她好像一个被人惊醒了的没有睡够的孩子,觉得一切都是不洽意。”

39、[洽奏]qià zòu

合奏。

40、[洽通]qià tōng

1.普遍。 2.通达;贯通。

近义词

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