洳
拼音
rù笔顺
丶 丶 ㇀ 𡿨 丿 一 丨 𠃍 一同音字
读音为rù的字 读音为ru的字基础解释
1.洳河,水名,发源于北京密云,南流至河北三河入泃河。 2.潮湿低洼之地。详细解释
潮湿 。
如:沮洳(低湿之地)
低湿的地方
水名。通称“洳河” 源出北京市密云县,南流至河北省三河县北之洳口入泃河
〈形〉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洳-中華語文大辭典洳洳ㄖㄨˋrù〈書〉潮溼。[例]沮~。
洳-辞源3【洳】9画 3610·0 rù ㄖㄨˋ 人恕切,去,御韻,日。魚部。㊀見“沮₃洳”。㊁水名。見“洳河”。
洳-中華大字典1、洳讀音:人余切,音如,魚韻。釋文:水名。在南郡。見《集韻》。
2、洳讀音:如倨切,音茹,御韻。釋文:同縒。漸溼也。見《集韻》。
3、縒讀音:洳倨切,音茹,御韻。釋文:漸。溼也。見《說文》。《王注》:玉篇。~與洳同。許君以漸說~。爲漸字廣一義也。沮洳者、曡韻連語。三蒼。沮、漸也。與此~漸正同。沮洳二字。分之合之。皆可釋以漸。申之以溼者。指其實也。詩魏風彼汾沮洳傳云。沮洳、其漸洳者。則漸洳亦爲連語。
〔按集韻以洳爲~或字〕。
洳水69ㄖㄨˋrù形潮溼。清.王念孫《廣雅疏證.卷一下.釋詁》:「洳,濕也。」名參見「洳河洳河」條。
洳-漢語大字典洳
(一)rù 《廣韻》人恕切,去御日。魚部。
(1)潮湿;低湿的地方。《廣雅·釋詁一》:“洳,溼也。”王念孫疏證:“《説文》:‘ࣹį܌漸溼也。’ࣹĨȇ洳同。”清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豫部》:“按:洳,沮ࣹį܌疊韻連語,單言曰洳,絫言曰沮洳……《禮記·王制》:‘山川沮澤。’釋文:‘沮,沮洳也。’”《詩·魏風·汾沮洳》:“彼汾沮洳,言采其莫。”毛傳:“沮洳,其漸洳者。”孔穎達疏:“沮洳,潤澤之處。”宋司馬光《稷下賦》:“譬若蘭芷蒿莎,布濩於雲夢之洳;鴻鵠ઃɩ֬,鼓舞於渤澥之涯。”
(2)水名。通称“洳河”。源出北京市密云县,南流至河北省三河市北之洳口入泃河。《水經注·鮑邱水》:“泃水又東南逕平谷縣故城東南與洳河會。水出北山,山在傂奚縣故城東南。……洳水又東南流逕平谷縣故城西,而東南流注于泃水。”熊會貞疏:“《明一統志》:‘洳河源出密雲縣石峨山,經三河縣入泃河。’酈氏時尚無石峨之名,故渾言水出北山也。”
(二)rú 《廣韻》人諸切,平魚日。
水名。《廣韻·魚韻》:“洳,水名。在南郡。”
洳ru
ㄖㄨˋ
〔《广韵》人恕切,去御,日。〕
1.潮湿。
●唐柳宗元《闵生赋》:“壤污潦以坟洳兮,蒸沸热而恒昏。”
●《新唐书·循吏传·贾敦颐》:“徙瀛州刺史,州濒滹沱、滱二水,岁湓溢,坏室庐,寖洳数百里。”
●宋周密《齐东野语·三高亭记改本》:“牛宫洳兮生蒲荷,潮西东兮下田一波。”
参见“沮洳”。
2.低湿的地方。
●宋司马光《稷下赋》:“譬若兰芷蒿莎,布濩于云梦之洳。”
3.水名。通称洳河。源出北京市平谷县,南流至河北省三河县北之洳口入泃河。参阅北魏郦道元《水经注·鲍丘水》、《明史·地理志一》。
洳
【巳集上】【水字部】 洳
★【廣韻】人諸切【集韻】【韻會】【正韻】人余切,𠀤音如。水名,在南郡。
★又【廣韻】人恕切【集韻】【韻會】如倨切,𠀤音茹。【說文】作𣹤。漸濕也。【詩·魏風】彼汾沮洳。
洳rù
见707页〖沮洳〗。
【读音】rù
【繁体】洳
洳<形>
潮湿[wet]。如:沮洳(低湿之地)
洳<名>
低湿的地方[lowwetland]
水名。通称“洳河”[Ruriver]源出北京市密云县,南流至河北省三河县北之洳口入泃河
洳rù[沮洳]低湿的地带。
洳 rù
[沮(jù)洳]地低濕。
《詩經·魏風·汾沮洳》:
彼汾~~,言采其莫。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rù
1、[沮洳]jù rù
由腐烂植物埋在地下而形成的泥沼。
2、[渐洳]jiān rù
低湿;泥泞。
3、[湿洳]shī rù
低湿。
4、[洳湿]rù shī
潮湿。
5、[垫洳]diàn rù
谓低洼泥泞。
6、[淤洳]yū rù
壅塞。
7、[寖洳]jìn rù
淹没。
8、[瀸洳]jiān rù
淹渍。
9、[沙洳]shā rù
低湿的泥沙地。
10、[涟洳]lián rù
见“涟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