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hóng

笔顺

丿
“氵”上两点短小,中点偏左,提画直斜有力。“共”横画平行,下横要长,两竖画稍向中斜,撇点位置恰当。

同音字

读音为hóng的字 读音为hong的字

基础解释

1.大:~水。~钟。~炉。~量。 2.指洪水:防~。蓄~。分~。山~。 3.姓。

详细解释

〈名〉

  1. (形声。从水,共声。本义:大水)

  2. 同本义

    洪,洚水也。——《说文》

    汤汤洪水方割。——《书·尧典》

    洪水芒芒。——《诗·商颂·长发》

    洪水横流。——《孟子·滕文公上》

    又如:山洪;防洪;蓄洪;分洪;洪河(大河);洪峰

  3. 河道陡窄流急之处

    定国既去逾月,复与 参寥师放舟洪下,追怀曩游,已为陈迹,喟然而叹。—— 宋· 苏轼《百步洪》

    徐州百步洪, 吕梁上下二洪。—— 明· 陆容《菽园杂记》

  4. 河流分道之处

    东江木落水分洪,伐尽黄芦洲渚空。—— 宋· 王安石《东江》诗

〈形〉

  1. 大。与“小”相对

    洪波涌起。——《乐府诗集·曹操·步出夏门行》

    声如洪钟。——宋· 苏轼《石钟山记》

    又如:洪烈(巨大的功绩);洪仁(胸怀宽广,仁义待人);洪范(大名;伟业);洪慈(洪恩)

  2. 中医名词。谓脉象浮而有力 。

    如:洪芤(指脉博阳虚,手指重按时有两边有而中间无,好像手指按葱管的感觉)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洪洪-汉语大词典

洪洪1.大貌。
●汉王粲《游海赋》:“洪洪洋洋,诚不可度也。”
●唐陆龟蒙《杂讽》诗之五:“安得东壁明,洪洪用坟史。”
2.形容声音含混不清。
●宋宋祁《宋景文公笔记·杂说》:“掩其耳而听藐藐,由洪洪然;掩其目而视了了,由眊眊然。”

洪-中華語文大辭典

洪ㄏㄨㄥˊhónɡ1.洪水。[例]~災|防~|洩~|~峰。2.大。[例]~量|~亮|~波湧起|聲如~鐘。3.姓。

洪 -古漢語常用詞典

hóng
①大水。屈原《天問》:“~泉極深,何以寘之。”②大。《觀滄海》:“秋風蕭瑟,~波湧起。”《石鍾山記》:“水石相搏,聲如~鍾。”
【洪筆】大手筆,比喻擅長寫文章。
【洪化】宏大的教化。
【洪烈】盛大的功業。

洪-辞源3

【洪】9画 3418·1 hóng  ㄏㄨㄥˊ  户公切,平,東韻,匣。東部。㊀大水。文選 漢 枚叔(乘)七發:“衍溢漂疾,波涌而濤起。其始起也,洪淋淋焉,若白鷺之下翔。”宋 蘇軾 分類東坡詩八 百步洪之一:“長洪斗落生跳波,輕舟南下如投梭。”㊁大。書 泰誓下:“撫我則后,虐我則讎。獨夫 受,洪惟作威,乃汝世讎。”受,商王 紂名。㊂中醫脈象名。明 陶宗儀 輟耕錄十九 脈:“浮而無力爲芤,有力爲洪。”㊃姓。傳説 共工氏之後,本姓 共,後改爲 洪氏。見 元和姓纂一 東。

洪-中華大字典

1、洪讀音:胡公切,音紅,東韻。釋文:
❶洚水也。見《說文》。《段注》:大壑曰谼。字亦作~。
❷大也。《書堯典》:湯湯~水方割。
❸石阻河流爲~。見《方言》。
❹代也。《書康誥》:乃~大誥治。
❺秀穎德行之謂~。見《法言孝至》。
❻脈象也。《脈經》:~脈極大在指下。
❼發語詞。《經傳釋詞》:~。發聲也。書大誥、~惟我幼冲人。多士、~惟圖天之命。解者皆訓爲大。失之。
❽水名。《水經濟水注》:濟水故瀆又北。右合~水。水上承鉅野薛訓渚歷澤西北。自渚迄於北口。百二十里。名曰~水。
❾州名。《廣輿記》:南昌府。隋唐曰~州。南唐遷都於此。曰南昌。明初置~都府。尋改南昌。
❿~澤。湖名。《淸一統志》:湖在江蘇淮安府山陽縣西南九十里。~澤鎭西。
⓫姓也。《廣韻》:共工氏之後。本姓共氏。後改爲~氏。
⓬同洚。見《六書故》。
⓭通鴻。《書洪範》:天乃錫禹~範九疇。〔史記宋微子世家作鴻〕。
2、洪讀音:古巷切,音絳,絳韻。釋文:水名。見《集韻》。
3、潂釋文:古洪字。見《字彙補》。
4、藒釋文:同潂。見《字彙補》。
5、谼讀音:胡公切,音洪,東韻。釋文:
❶大壑。見《集韻》。
 〔按莊子達生篇。呂梁水懸水三十仞。流沫四十里。是水今呼呂梁~〕。
❷大谷名。見《玉篇》。
❸~谷寺。在相州。見《廣韻》。
❹赤~。嶺名。《北齊書斛律金傳》:高祖自出北道。度赤~嶺。
❺望~。亭名。蘇軾有在彭城大水後登望~亭詩。
❻希~。人名。見《宋史宗室表》。

洪-漢語大字典


《説文》:“洪,洚水也。从水,共聲。”
hóng 《廣韻》户公切,平東匣。東部。
(1)大水。如:蓄洪;分洪;山洪暴发。《説文·水部》:“洪,洚水也。”王筠句讀:“《玉篇》引無‘水’字,是也。”“古音洪、洚同聲,故《孟子》以洪釋洚,許君本之。”《書·堯典》:“湯湯洪水方割。”漢曹操《步出夏門行》:“秋風蕭瑟,洪波湧起。”宋蘇軾《與梁先、舒焕泛舟得臨釀字二首》之二:“河洪忽已過,水色緑可釀。”《西遊記》第二十二回:“真個也如飛似箭,不多時,身登彼岸,得脱洪波;又不拖泥帶水,幸喜脚乾手燥。”
(2)大。《爾雅·釋詁上》:“洪,大也。”《書·洪範》:“帝乃震怒,不畀洪範九疇。”孔傳:“不與大法九疇。”南朝宋顔延之《陶徵士誄》:“韜此洪族,蔑彼名級。”郭沫若《满江红·“二七”罢工四十周年》:“阶级洪炉烈火熊,先锋大纛狂风吼。”
(3)湍激的水流。《水經注·河水》:“(湳水)左合一水,出善無縣故城西南八十里,其水西流,歷於吕梁之山,而為吕梁洪。”宋蘇軾《次韻顔長道送傅倅》:“如今别酒休辭醉,試聽雙洪落後聲。”清吴景旭《歷代詩話·宋詩·洪》:“吴旦生曰:‘《漫叟詩話》:灘石湍激,其中深僅容舟,司舟者謂之洪。’余按:方言,石阻河流為洪。”
(4)两水交会处。宋陸游《入蜀記》卷三:“(七月二十二日)晚泊水洪口。江湖間謂分流處為洪,王文公詩云:‘東江木落水分洪。’是也。”明陸容《菽園雜記》卷五:“蜀人謂水口為洪。梓潼水與涪江合流如箭,故有射洪縣。”
(5)同“谼”。大谷;深沟。清段玉裁《説文解字注·水部》:“洪,大壑曰谼。字亦作洪。”
(6)古水名。后湮没。故址约在今山东省郓城县、梁山县一带。《水經注·濟水二》:“濟水故瀆又北,右合洪水。水上承鉅野薛訓渚,歷澤西北流,又北逕闞鄉城西……又北與濟瀆合。自渚迄於北口一百二十里,名曰洪水。”
(7)古州名。隋置。治所豫章县,即今江西省南昌市。《篇海類編·地理類·水部》:“洪,州名。”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江西二·南昌府》:“南昌府,《禹貢》揚州地,春秋戰國時並屬楚,秦屬九江郡,漢改九江為淮南國,而分置豫章郡……隋平陳,廢郡置洪州。”
(8)中医脉象,指脉搏如洪波汹涌,来盛去衰。晋王叔和《脉經·脉形狀指下秘决(诀)》:“洪脉極大在指下。一曰浮而大。”明陶宗儀《輟耕録》卷十九:“浮而無力為芤,有力為洪。”《紅樓夢》第八十三回:“關脈獨洪。”
(9)象声词。茅盾《有志者》三:“洪……洪……洪……钟声还是一句句响着。”
(10)语气词。用于句首。清王引之《經傳釋詞》卷三:“洪,發聲也。”《書·大誥》:“洪惟我幼沖人。”又《多方》:“洪惟圖天之命。”王引之釋詞:“解者皆訓為大,失之。”
⑪姓。《廣韻·東韻》:“洪,姓。”《通志·氏族略二》:“洪氏,本共氏,因避仇改為洪。豫章有弘氏,因避宋朝諱,亦改為洪。”

洪-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洪水69ㄏㄨㄥˊhóng名①大水。如:「防洪」、「洩洪」、「山洪暴發」。②姓。如清代有洪秀全。形大的。如:「洪恩」、「洪水」、「聲如洪鐘」、「洪福齊天」。

洪-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洪 hóng
❶大水。
《詩經·商頌·長發》:
~水芒芒,禹敷下土方。
屈原《天問》:
~泉極深,何以窴(tián)之?(洪水的淵泉很深,用什麽把它填滿呢?洪泉:洪水的淵泉。窴:填。)
❷大。
張衡《西京賦》:
~鐘萬鈞。(鈞:三十斤。)

洪-康熙字典


【巳集上】【水字部】 洪
★【唐韻】戸公切【集韻】【正韻】胡公切,𠀤音紅。【說文】洚水也。【書·堯典】湯湯洪水方割。
◎又大也。【書·大誥】洪惟我幼冲人。
◎又水名,在東郡。【水經】濟水故瀆,又北右合洪水。
◎又澤名。【廣輿記】洪澤,在淮安府山陽縣界。
◎又【揚子·方言】石阻河流爲洪。【田藝蘅煑泉小品】澤感而山不應,則怒而爲洪。【漫叟詩話】灘石湍激其中,深僅可容舟者,謂之洪。
◎又射洪,縣名。【廣輿記】潼川州有射洪縣。
◎又州名。【韻會】漢豫章郡,隋置洪州。
◎又井名,在豫章郡散原山西北。【水經注】洪井飛流,懸注無底。
◎又山名。【廣輿記】在福寧州城南。
◎又【輟耕錄】脈以浮而有力爲洪
◎又姓。【廣韻】共工氏之後,本姓共氏。
◎又通作鴻。【史記·河渠書】禹抑鴻水。
★又【集韻】古巷切,音絳。水名。義同洚水之洚。

洪-中草药辞典

【读音】hónɡ
【繁体】洪
洪〈名〉
(形声。从水,共声。本义:大水)
同本义[flood]
洪,洚水也。――《说文》
汤汤洪水方割。――《书·尧典》
洪水芒芒。――《诗·商颂·长发》
洪水横流。――《孟子·滕文公上》
又如:山洪;防洪;蓄洪;分洪;洪河(大河);洪峰
河道陡窄流急之处[rapid]
定国既去逾月,复与参寥师放舟洪下,追怀曩游,已为陈迹,喟然而叹。――宋·苏轼《百步洪》
徐州百步洪,吕梁上下二洪。――明·陆容《菽园杂记》
河流分道之处[divergence]
东江木落水分洪,伐尽黄芦洲渚空。――宋·王安石《东江》诗

洪〈形〉
大。与“小”相对[grand
洪hóng
⒈大:~钟万钧(钧:三十斤)。革命~流。
⒉大水:山~暴发。特大~峰。抗~大军。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hóng

1、[洪水]hóng shuǐ

河流因大雨或融雪而引起的暴涨的水流:~泛滥。

2、[抗洪]kàng hóng

发生洪水时,采取措施避免造成严重灾害:~救灾。

3、[防洪]fáng hóng

防备洪水成灾:修筑堤堰,疏浚河道,~防涝。

4、[洪荒]hóng huāng

混沌蒙昧的状态,借指太古时代:~时代。~世界。

5、[山洪]shān hóng

因下大雨或积雪融化,由山上突然流下来的大水:~暴发。

6、[洪涝]hóng lào

因雨水过多而大量积在田地里的水。

7、[洪灾]hóng zāi

洪水造成的灾害。

8、[泄洪]xiè hóng

排泄洪水:开闸~。

9、[洪流]hóng liú

巨大的水流。也比喻不可抗拒的社会发展趋势:革命的~不可阻挡。

10、[洪湖]hóng hú

中国湖北省南部的大湖,面积 437 平方公里。

11、[滞洪]zhì hóng

在洪水期利用河流附近的湖泊、洼地等蓄积洪水:~区。~排沙。

12、[洪泽]hóng zé

1.巨大恩惠。 2.大湖沼;大薮泽。 3.湖名。在江苏省洪泽县西部。古称破釜塘,隋称洪泽浦,唐始名洪泽湖。为我国第四大淡水湖。

13、[排洪]pái hóng

排泄洪水。

14、[洪都]hóng dū

江西省 南昌市 的别称。隋、唐、宋 时 南昌 为 洪州 治所,唐 初曾在此设都督府,因以得名。唐 王勃《滕王阁序》:“南昌 故郡,洪都 新府。”《醒世恒言·马当神风送滕王阁》:“洪都 风景最繁华,彷彿参差十万家。”郭沫若《访南昌》诗:“洪都 三十八年前,革命风雷震九天。”

15、[蓄洪]xù hóng

为了防止洪水成灾,把超过河道所能排泄的洪水蓄积在一定的地区。

16、[分洪]fēn hóng

为了使某些地区不遭受洪水灾害,在上游适宜地点,把一部分洪水引入别的地方。

17、[洪福]hóng fú

大福气:~齐天。

18、[洪门]hóng mén

即“洪帮”

19、[洪量]hóng liàng

1.宽宏的气量。 2.大的酒量。

20、[洪军]hóng jūn

洪门的武装队伍。

21、[洪河]hóng hé

大河。古时多指 黄河。

22、[洪魔]hóng mó

比喻洪水(多指能造成灾害的大的洪水):战胜~。

23、[洪帮]hóng bāng

也作红帮。也叫洪门。清初由明代遗民组织的以“反清复明”为宗旨的秘密会党组织。主要分布在长江、珠江、黄河流域和西南、西北边疆一带。曾参加过反抗清代民族压迫和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海外华侨中的洪帮,后建立致公党等组织。

24、[洪大]hóng dà

(声音等)大:~的回声。

25、[洪源]hóng yuán

1.大水的源头。比喻大业的开端。 2.特指黄河之源。

26、[洪崖]hóng yá

1.亦作“洪厓”、“洪涯”。传说中的仙人名。 2.唐张氲号。相传他隐居姑射山得仙。参阅《说郛》卷三十引宋张淏《云谷杂记·二洪崖先生》。

27、[洪沟]hóng gōu

鸿沟。古运河名。

28、[洪纤]hóng xiān

大小,巨细。《文选·班固<典引>》:“铺观二代洪纤之度,其賾可探也。”张铣 注:“言布观 殷 周 大小之度,其幽深之跡亦可探究也。”宋 曾巩《贺熙宁十年南郊礼毕大赦表》:“显晦咸暨,洪纤不遗。”清 王先谦《<续古文辞类纂>序》:“学者将欲杜歧趋,遵正轨,姚 氏而外,取法 梅 曾 足矣。其餘诸家駢列,所得洪纤各不相掩。”

29、[洪寳]hóng bǎo

大宝。喻极珍贵的事物。

30、[纤洪]xiān hóng

巨细,大小。

31、[洪伐]hóng fá

大功。

32、[洪胄]hóng zhòu

王侯贵族的后代。

33、[洪休]hóng xiū

犹洪福。宋 秦观《代贺兴龙节表》:“昭哉嗣服,纘六圣之洪休;大矣孝熙,备三宫之至养。”《林则徐日记·道光二十年十月初二日》附《记粤东绅民呈送颂牌》:“民歌孔邇,户被洪休。”

34、[洪韵]hóng yùn

洪亮和谐的声音。

35、[洪颐]hóng yí

古代旌旗名。

36、[洪泛]hóng fàn

泛滥。

37、[洪溶]hóng róng

水大貌。

38、[洪美]hóng měi

指伟大美好的业绩。

39、[洪威]hóng wēi

强大的威力。

40、[洪烈]hóng liè

伟大的功业。

近义词

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