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鬼子

拼音

yáng guǐ zi

笔顺


同音字

读音为yáng的字 读音为guǐ的字 读音为zi的字 读音为yang的字 读音为gui的字 读音为zi的字

基础解释

对侵略我国的外国人(多指西洋人)的憎称。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洋鬼子-中華語文大辭典

洋鬼子洋鬼子丨ㄤˊ ㄍㄨㄟˇ ˙ㄗyánɡɡuǐzi舊時對外國人的憎稱。

洋鬼子-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洋鬼子ㄧㄤˊ ㄍㄨㄟˇ ˙ㄗyáng guǐ zi俗稱外國人。含有憎惡的意思。《孽海花.第二回》:「怎麼奇渥溫、木華黎、禿禿等名目,我懂也不懂。聽他說得聯聯翩翩,好像洋鬼子話一般。」

洋鬼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洋鬼子yánɡɡuǐ•zi
名对侵略我国的外国人(多指西洋人)的憎称。

洋鬼-汉语大词典

洋鬼旧时我国人民对外国侵略者的憎称。
●清夏燮《中西纪事·粤民义师》:“市人哗而言曰:‘官方清道以迎洋鬼,其以吾民为鱼肉也。’”
●《老残游记》第一回:“他们用的是外国向盘,一定是洋鬼子差遣来的汉奸。”
●沙汀《航线》:“这土头土脑的固执,闷人的气息,几乎使洋鬼子束手无策了,他们互相呆笑起来。”

假洋鬼子-中華語文大辭典

假洋鬼子假洋鬼子ㄐ丨ㄚˇ 丨ㄤˊ ㄍㄨㄟˇ ˙ㄗjiǎyánɡɡuǐzi對崇洋媚外、挾洋以自重的人的蔑稱。

假洋鬼子-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假洋鬼子ㄐㄧㄚˇ ㄧㄤˊ ㄍㄨㄟˇ ˙ㄗjiǎ yáng guǐ zi對本國文化失去信心,對西洋文化也一知半解,卻崇洋媚外,挾洋以自重的人。

假洋鬼子-汉语大词典

假洋鬼子鲁迅作品《阿Q正传》中的人物。在《不准革命》一章里,写钱府的大少爷“假洋鬼子”冒充革命而不准阿Q革命。后因以“假洋鬼子”比喻心胸狭隘、苛求于人而不准他人革命的人。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鲁迅﹞专门写了‘不准革命’一章,说假洋鬼子不准阿Q革命……我看在这点上,有些人很有点像假洋鬼子。他们不准犯错误的人革命,不分错误和反革命的界限。”

东洋鬼-汉语大词典

东洋鬼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对日本侵略者的蔑称。
●叶圣陶《春联儿》:“将来把东洋鬼子赶了出去,你赶紧就回来。”
●《抗日歌谣·新四军过了江》:“嘿,前走!嘿,东洋鬼,早吓慌。嘿,前走!”

鬼子-中華語文大辭典

鬼子鬼子ㄍㄨㄟˇ ˙ㄗɡuǐzi對外國侵略者的憎稱。[例]把~趕回老家去。

鬼子-汉语大词典

鬼子1.詈词。犹言鬼东西。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士衡(陆机)正色曰:‘我父祖名播海内,宁有不知,鬼子敢尔!’”
●宋陆游《北窗病起》诗:“更事天公终赏识,欺人鬼子漫纵横。”
2.在帝国主义侵华时期,对外国人的一种蔑称。
●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九:“若鬼使,则出使外洋之员;以西人初入中国,人皆呼为鬼子也。”
●洪琛《赵阎王》第三节第七幕:“那鬼子尽教着村里人吃洋教,说鬼子话,拜洋菩萨。”
●叶圣陶《春联儿》:“将来把东洋鬼子赶了出去,你赶紧回来吧。”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近义词

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