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fèi

笔顺

𠃍 丿
左窄右宽。“氵”上两点短小,中点偏左,提画直斜有力。“弗”横向笔画平行均匀,竖折折钩头尾稍向左斜;撇短竖长。

同音字

读音为fèi的字 读音为fei的字

基础解释

沸腾:~油。扬汤止~。水~后自动断电。~天震地(形容声音极响)。

详细解释

〈形〉

  1. (形声。从水,弗声。本义:泉水大量涌出的样子)

  2. 同本义

    沸,滭沸滥泉也。——《说文》。按,涌出之貌。

    觱沸槛泉。——《诗·小雅·采菽》

    百川沸騰。——《诗·小雅·十月之交》

    愤泉秋沸。——北周· 庾信《哀江南赋》

    又如:沸沸(翻滚涌现的样子;行事迅速果断的样子);沸射(喷射);沸然(水腾涌的样子)

  3. 水波翻涌的样子

    宫殿摆簸,云烟沸涌。——唐· 李朝威《柳毅传》

    又如:沸波(鸟名。即鱼鹰。因俯冲食水中鱼时扬起波浪);沸渭(水翻腾奔涌的样子);沸泻(水流翻滚奔腾)

  4. 名声很响,影响很大 。

    如:沸传(盛名远扬)

  5. 杂乱,纷乱 。

    如:沸乱(纷乱;烦乱);沸羹(比喻动荡混乱的局势)

〈动〉

  1. 把水烧开;沸腾

    抽薪止沸,剪草除根。——魏收《为侯景叛移梁朝文》

    又如:沸煎(沸滚,沸腾翻滚);沸溢(水翻滚漫出);沸动(翻动)

  2. 声音喧闹或嘈杂

    沸乎暴怒。——司马相如《上林赋》

    临河列阵,百余里中,钟鼓之声沸河动地。——《晋书·刘曜载记》

    又如:沸喧(沸激。像滚水一样喧闹);沸耳(声音喧腾);沸聒(喧腾,嘈杂);沸闹(喧闹);沸稠(繁密喧腾)

〈名〉

  1. 沸水

    以指挠沸。——《荀子·议兵》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沸沸-辞源3

【沸沸】騰涌貌。山海經 西山經:“(峚山)丹水出焉,西流注于 稷澤,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其源沸沸湯湯。”又形容做事雷厲風行。韓詩外傳五:“夫 關雎之人,仰則天,俯則地,幽幽冥冥,德之所藏,紛紛沸沸,道之所行。”

沸沸-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沸沸ㄈㄟˋ ㄈㄟˋfèi fèi形容人聲雜亂,議論紛紛,如水沸騰一般。《水滸傳.第二四回》:「我前日在街上聽得人沸沸地說道:『景陽岡上一個打虎的壯士,姓武,縣裡知縣參他做個都頭。』」也作「誹誹」。沸沸ㄈㄨˊ ㄈㄨˊfú fú沸騰湧起的樣子。《山海經.西山經》:「其原沸沸湯湯,黃帝是食是饗。」

沸沸-汉语大词典

沸沸1.水涌流貌。
●《韩诗外传》卷五:“幽幽冥冥,德之所藏;纷纷沸沸,道之所行。”
参见“沸沸汤汤”。
2.喧嚷;喧嚣。
●《水浒传》第二四回:“我前日在街上听得人沸沸地说道:‘景阳冈上一个打虎的壮士,姓武。’”
●《西湖佳话·葛岭仙迹》:“最妙是游人攘攘,于此地过而不留;尤妙在笙歌沸沸,而此中安然独静。”

沸-中華語文大辭典

沸ㄈㄟˋfèi液體受熱到一定溫度時急劇化為氣體而翻騰。[例]~騰│鼎~│抽薪止~。

沸-中華大字典

1、沸讀音:敷勿切,音拂,物韻。釋文:
❶畢~。濫泉也。見《說文》。《段注》:畢、一本从水作滭。詩小雅大雅皆有觱~檻泉之語。傳云。癊~、泉出皃。司馬彪上林賦曰。滭~、盛皃也。按畢、~、曡韻字。毛詩觱、檻、皆叚借字。今俗以~爲褍字。
❷水聲。《文選司馬相如賦》:~乎暴怒。
 〔注〕:郭璞曰。~、水聲也。
❸同埣。灑也。見《集韻》。
2、沸讀音:方味切,音芾,未韻。釋文:
❶涫也。見《集韻》。
❷涌出也。《漢書劉向傳》:百川~騰。〔語云揚湯止~。~卽涌出義〕。
❸水名。《拾遺記》:蓬萊山有~水。飮者千歲。
❹~~。流也。《山海經西山經》:丹水是有玉膏。其源~~湯湯。
❺~渭。不安貌。《文選王褒傳》:則若雷霆輘輷。佚豫以~渭。
 〔注〕:~、或爲潰。扶味切。
❻~點。凡物熱至寒暑表之某度則~。遂以某度爲某物之~點。如水熱至攝氏寒暑表百度則~。故以百度爲水之~點是也。
❼或作褍。《楚辭哀時命》:氣涫褍其若波。
 〔注〕:褍、與~同。
❽同㵒。《史記鄭世家》:鄭悼公㵒。〔索隱作~〕。
3、沸讀音:滂佩切,音配,隊韻。釋文:波涌貌。見《洪武正韻》。
4、埣釋文:同沸。見《集韻》。
 〔案此見物韻〕。
5、㵒讀音:方味切,音沸,未韻。釋文:泉湧出也。見《集韻》。
 〔按通訓定聲沸下注。涌出之皃。字亦作~〕。
6、㵒讀音:父沸切,音狒,未韻。釋文:~渭。水溢皃。見《集韻》。
 〔按文選洞簫賦。佚豫以沸渭。注。沸或爲~。〕。
7、㵒讀音:兵媚切,音祕,寘韻。釋文:人名。《史記鄭世家》:悼公~。
 〔注〕:~、鄒生本一作沸。一作弗。
8、㵒讀音:怖拜切,音浿,卦韻。釋文:湃或字。《集韻》:滂湃。水聲。或作~。
9、褍讀音:芳未切,音費,未韻。釋文:涫也。見《說文》。《段注》:水部曰。涫、~也。今俗字涫。作滾。~作沸、非也。
10、嶑釋文:褍譌字。見《正字通》。

沸-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沸 fèi
❶水翻騰的樣子。
《詩經·小雅·十月之交》:
百川~騰,山冢崒崩。
又水燒開時翻滚的狀態。
賈思勰《齊民要術·種紅花蘭花栀子》:
數~後便緩火微煎。(緩火:小火。)成語有「揚湯止沸」。
❷fú(弗)。灑。
李白《望廬山瀑布》詩:
飛珠散輕霞,流沫~穹石。

沸-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沸㈠水58ㄈㄟˋfèi動①液體受熱而產生氣泡、上下翻滾。如:「滾沸」、「沸騰」。《詩經.大雅.盪》:「如蜩如螗,如沸如羹。」②水沫激盪。唐.李白〈望廬山瀑布水〉詩二首之一:「飛珠散輕霞,流沫沸穹石。」③動盪。唐.韓愈〈石鼓歌〉:「周綱陵遲四海沸,宣王憤起揮干戈。」④喧鬧。宋.陸游〈丁酉上元〉詩:「鼓吹連天沸五門,燈山萬炬動黃昏。」形①熱度極高或向上湧動的。如:「沸湯」、「沸泉」、「沸水」。②嘈雜的。宋.歐陽修〈漁家傲.十二月嚴凝天地閉〉詞:「增豪氣,直教耳熱笙歌沸。」名滾燙的液體。《荀子.議兵》:「以卵擊石,以指撓沸,若赴水火。」沸㈡水58ㄈㄨˊfú參見「沸沸沸沸」條。

沸-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沸fèi
动沸腾:~油|扬汤止~|水~后自动断电丨比喻用法~天震地(形容声音极响)。

沸-中草药辞典

【读音】fèi
【繁体】沸
沸〈形〉
(形声。从水,弗声。本义:泉水大量涌出的样子)
同本义[gushingout]
沸,滭沸滥泉也。――《说文》。按,涌出之貌。
觱沸槛泉。――《诗·小雅·采菽》
百川沸騰。――《诗·小雅·十月之交》
愤泉秋沸。――北周·庾信《哀江南赋》
又如:沸沸(翻滚涌现的样子;行事迅速果断的样子);沸射(喷射);沸然(水腾涌的样子)
水波翻涌的样子[surgent]
宫殿摆簸,云烟沸涌。――唐·李朝威《柳毅传》
又如:沸波(鸟名。即鱼鹰。因俯冲食水中鱼时扬起波浪);沸渭(水翻腾奔涌的样子);沸泻(水流翻滚奔腾)
名声很响,影响很大[big-name]。如:沸
沸fèi
⒈开,滚,液体受热达一定时候,形成气泡,冲出液体表面的现象:~点。~腾。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摄氏一百度。
⒉像开水翻腾那样喧闹,嘈杂:~~扬扬。人声鼎~。
────────────────—
沸fú1.洒。2.水声。

沸-康熙字典


【巳集上】【水字部】 沸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方味切,音芾。涫也。【詩·大雅】如沸如羹。
◎又水名。【王子年·拾遺記】蓬萊山有沸水,飮者千歲。
◎又井名,潭名。【水經注】曲阿季子廟前井及潭常沸,故名井曰沸井,潭曰沸潭。【謝惠連·雪賦】沸潭無涌,炎風不興。
★又【集韻】【正韻】敷勿切【韻會】分勿切,𠀤音拂。灑也。
◎又觱沸,泉出貌。【詩·小雅】觱沸檻泉。
★又【正韻】滂佩切,音配。波涌貌。【司馬相如·子虛賦】水蟲駭波鴻沸。
◎又怒貌。【司馬相如·上林賦】沸乎暴怒。
★又與潰同。沸渭,不安貌。【王褒·洞蕭賦】若雷霆輘輷,佚豫以沸渭。【註】沸或爲潰,扶味切。 【集韻】或作𩰾。考證:〔【司馬相如·子虛賦】水蟲駿波鴻沸。〕 謹照原文駿改駭。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fèi

1、[沸点]fèi diǎn

液体沸腾时的温 度。沸点随外界压强而改变,压强小,沸点低;压强大,沸点高。

2、[人声鼎沸]rén shēng dǐng fèi

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3、[沸水]fèi shuǐ

滚水;开水。

4、[热血沸腾]rè xuè fèi téng

比喻情绪高涨、激动。

5、[沸腾]fèi téng

1.液体达到一定温度时急剧转化为气体,产生大量气泡。 2.比喻情绪高涨:热血~。 3.比喻喧嚣嘈杂:群情激愤,人声~。

6、[滚沸]gǔn fèi

(液体)沸腾翻滚:一锅~的汤。~的感情。

7、[沸泉]fèi quán

温度达到或超过当地水沸点的泉。

8、[沸热]fèi rè

火热:~的南风。~的心。

9、[沸传]fèi chuán

犹盛传。

10、[沸跃]fèi yuè

犹沸扬。谓声誉盛传。

11、[沸羹]fèi gēng

1.《诗·大雅·荡》:“如蜩如螗,如沸如羹”汉郑玄笺:“其笑语沓沓,又如汤之沸羹之方熟。”后遂以“沸羹”喻嘈杂的声音或纷纷的议论。 2.比喻动荡混乱的局势。

12、[沸潏]fèi yù

水翻涌貌。

13、[沸泻]fèi xiè

水流翻滚奔腾。

14、[沸河]fèi hé

见“沸波”。

15、[漂沸]piāo fèi

飘动;飘流。

16、[沸卉]fèi huì

鸟奋飞声。

17、[喧沸]xuān fèi

喧闹沸腾。

18、[扬沸]yáng fèi

播扬沸水,使之迅速冷却。喻急迫。

19、[沸郁]fèi yù

1.众多貌。《史记·河渠书》:“吾山 平兮 鉅野 溢,鱼沸鬱兮柏冬日。”明 王世贞《行部高阳遇河决不浸三板》诗:“渐老中原鱼沸鬱,欲归南极虎纵横。”清 王念孙《读书杂志·汉书七》“弗鬱”:“余谓‘弗鬱’读为‘沸渭’,《河渠书》作‘沸鬱’。‘沸渭’犹‘汾沄’,鱼众多之貌也。”参见“沸渭”。 2.愤懑;郁闷。汉 王逸《<楚辞·九歌>序》:“屈原 放逐,窜伏其域,怀忧苦毒,愁思沸鬱。” 3.形容情绪高涨。续范亭《革命艰难四十年》诗:“革命艰难四十年,感情沸鬱病缠绵。”郭沫若《沸羹集·新文艺的使命》:“﹝ 中国 人﹞获得了葱茏的新生希望,增加着沸郁的抗敌勇气。”

20、[麋沸]mí fèi

沸腾纷乱貌。麋,通“糜”。《淮南子·兵略训》:“攻城畧地,莫不降下,天下为之麋沸螘动。”《后汉书·杨彪传》:“恐百姓惊动,必有麋沸之乱。”李贤 注:“如麋粥之沸也。”《南齐书·高帝纪上》:“苍梧 肆虐,诸夏麋沸。”《金史·时青传》:“十餘年麋沸未息。”

21、[沸激]fèi jī

喧腾。

22、[沸渭]fèi wèi

1.水翻腾奔涌貌。 2.形容声音喧腾嘈杂。 3.众盛貌。

23、[灌沸]guàn fèi

沸腾。

24、[炎沸]yán fèi

喻气焰炽盛。

25、[讙沸]huān fèi

喧腾。

26、[沸聒]fèi guō

喧腾;嘈杂。

27、[沸涫]fèi guàn

沸滚。

28、[崩沸]bēng fèi

山崩河沸。喻社会动乱。语本《诗·小雅·十月之交》:“百川沸腾,山冢崒崩。”《后汉书·董卓传赞》:“董卓 滔天,干逆三才,方 夏 崩沸,皇京烟埃。”

29、[沸溃]fèi kuì

1.腾涌乱流。 2.引申指混乱。

30、[沸稠]fèi chóu

形容声音繁密喧腾。

31、[沸汤]fèi tāng

滚开的水。

32、[云沸]yún fèi

翻腾貌。

33、[潜沸]qián fèi

暗涌。

34、[焦沸]jiāo fèi

枯焦沸腾。

35、[沸滭]fèi bì

波涛翻涌。

36、[浡沸]bó fèi

沸涌。形容事物的盛大。

37、[蹙沸]cù fèi

谓物件簇聚相撞而声音嘈杂。

38、[沸溢]fèi yì

水翻滚漫出。晋 葛洪《抱朴子·广譬》:“味淡则加之以盐,沸溢则增水而减火。”《素问·离合真邪论》:“天暑地热,则经水沸溢。”《晋书·五行志上》:“﹝ 惠帝 ﹞九年四月,宫中井水沸溢。”

39、[星沸]xīng fèi

多而乱。

40、[蜩沸]tiáo fèi

《诗·大雅·荡》:“如蜩如螗,如沸如羹。”郑玄 笺:“饮酒号呼之声,如蜩螗之鸣,其笑语沓沓又如汤之沸,羹之方熟。”后因以“蜩沸”比喻喧闹嘈杂。

近义词

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