沮
拼音
jǔ笔顺
丶 丶 ㇀ 丨 𠃍 一 一 一同音字
读音为jǔ的字 读音为ju的字基础解释
1.阻止。2.败坏。详细解释
〈动〉
(形声。从水,且声。①( jū)本义:古水名。在今陕西省。②阻止)
同“阻”。阻止,阻遏;终止
乱庶斯沮。——《诗·小雅·巧言》
其次,为赏劝罚沮。——《商君书·靳令》
嬖人有臧仓者沮君,君是以不果来也。——《孟子·梁惠王下》
是以为善者劝,为不善者沮,上下一心,三军同力。——《荀子·强国》
沮之以兵。——《礼记·儒行》
溯流转漕,谷恒输沮。——《汉·巴郡太守都亭侯张纳功德叙》
又如:沮挠(阻挠;阻止);沮丘(背水的山丘);沮格(阻拦);沮厄(阻挠遏止);沮止(阻止,遏止)
畏惧,恐惧
沮之以兵。——《礼记·儒行》。注:“谓恐怖之也。”
又如:沮畏(畏惧);沮恐(畏惧,恐惧);沮喘(恐怖);沮惮(恐惧);沮慑(恐惧)
破坏,败坏
妄举,则事沮不胜。——《韩非子·二柄》
又如:沮咹衂(受挫;挫败);沮坏(中伤;败坏);沮解(破坏而使其离散)
诋毁,诽谤 。
如:沮短(谗言毁谤);沮诽(诽谤);沮弃(诋毁放弃);沮陷(毁伤诬陷);沮訾(诋毁);沮薄(贬损,诋毁)
〈形〉
丧气、颓丧或灰心失望
神辱志沮。——嵇康《幽愤诗》
又如:沮折(沮丧屈从);沮惨不豫(失望悲惨,不高兴);沮气(丧失志气);沮索(颓废失意的样子);沮恐(沮丧惶恐);沮服(受挫灰心而降伏)
另见 jù
〈形〉
湿,湿润
彼汾沮洳。——《诗·魏风·汾沮洳》
又如:沮淤(低洼泥泞);沮洳场(低下阴湿的地方);沮泞(低洼泥泞)
另见 jǔ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沮-中華語文大辭典沮1ㄐㄩjū1.用於地名。沮水,水名,在湖北,與漳水匯合為沮漳河,流入長江。2.姓。沮2ㄐㄩˇjǔ1.頹喪。[例]~喪︱色~︱令人氣~。2.〈書〉阻止。[例]元濟外連姦臣,刺宰相,反用事者,~駭朝謀(《新唐書‧卷一七三‧裴度列傳》)。沮3ㄐㄩˋjù潮溼;溼潤。[例]~洳︱~澤。
沮 -古漢語常用詞典jǔ
①阻止。《商君書•靳令》:“其次,為賞勸罰~。”【又】停止;終止。《詩經•小雅•巧言》:“亂庶遄~。”②敗壞;毀壞。《韓非子•二柄》:“妄舉,則事~不勝。”③喪氣;頹廢。嵇康《幽憤詩》:“神辱志~。”
1、沮讀音:子余切,音苴,魚韻。釋文:
❶水名。《說文》:~水出漢中房陵。東入江。《段注》:水經曰。~水出漢中房陵縣東山。東南過臨~縣界。又東南過枝江縣。其字正作~。左傳作雎。後譌爲柤。今襄陽~水左右皆曰~中。亦謂之柤中。
〔按房陵卽今湖北房縣。水出房縣西南二百里景山〕。
❷濕也。見《廣雅釋詁》。
2、沮讀音:臻魚切,音菹,魚韻。釋文:
❶姓也。《廣韻》:~誦、蒼頡、作書。竝黃帝時史官。
❷長~。人名。《論語微子》:長~桀溺耦而耕。
〔按~亦作且。婁壽碑。榮且溺之耦耕〕。
3、沮讀音:子魚切,音苴,魚韻。釋文:~渠。複姓。《廣韻》:~渠氏、其先世爲匈奴左~渠。遂以官爲氏。~渠蒙遜以後。魏天興四年。僭號於張掖。稱北凉。
4、沮讀音:在呂切,音咀,象呂切,音敍,語韻。釋文:
❶止也。《詩巧言》:亂庶遄~。
❷敗也。《淮南脩務》:故力竭功~。
❸疑也。見《小爾雅廣言》。
❹毀也。《史記秦本紀》:而子~哭吾軍。
❺壞也。《詩小旻》:何日斯~。
〔又〕:壞也。《淮南說山》:故~舍之下。不可以坐。
❻恐怖之也。《禮記儒行》:~之以兵。
❼志不伸也。〔謝惠連詩〕:傅長沙而志~。
❽丘名。《爾雅釋丘》:水出其後、曰~丘。
❾~泄。泄漏也。《禮記月令》:地氣~泄。是謂發天地之房。
❿借爲俎。《張納碑》:旣修~梪。
〔按~梪卽俎豆〕。
5、沮讀音:將預切,音怚,御韻。釋文:
❶萊沛也。《禮記王制》:山川~澤。
〔注〕:~、謂萊沛。《釋文》:將慮反。
❷~洳。潤澤之地。《詩汾洳沮》:彼汾~洳。
6、沮讀音:壯所切,音阻,語韻。釋文:
❶止也。見《集韻》。
❷~陽。縣名。在上谷。見《集韻》。
7、沮讀音:將先切,音箋,先韻。釋文:涓~。小流。見《集韻》。
沮jǔ
①书阻止:~其成行。
②(气色)败坏;颓丧:~丧。另见707页jù。
沮jù
[沮洳](jùrù)名由腐烂植物埋在地下而形成的泥沼。另见705页jǔ。
沮
《説文》:“沮,水。出漢中房陵,東入江。从水,且聲。”
(一)jū 《廣韻》子魚切,平魚精。又側魚切,七余切。魚部。
(1)水名。1.源出湖北省保康县西南,东南流至当阳市与漳水汇合为沮漳河,南流到荆州市西入长江。《説文·水部》:“沮,水。出漢中房陵,東入江。”徐鍇繫傳:“《漢書》:沮水出房陵縣,東至郢入江,行七百里。”《文選·王粲〈登樓賦〉》:“挾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長洲。”李善注:“《漢書·地理志》曰:漢中房陵東山,沮水所出至郢入江。”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湖廣一·封域》:“沮水,出鄖陽府房縣(按:实为保康县)西南二百里之景山,東南流經襄陽府南漳縣南境,又南逕荆州府夷陵州之遠安縣東,而入安陸府荆門州界,至當陽縣北又東南合於漳水……流達縣南之沱江,至荆州府枝江縣,而入大江。”按:今沮漳河入长江处在沙市。2.洛水支流。源出黄陵县西北之子午岭,东流至县南合于洛水。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陝西一·封域》:“沮水自中部縣子午嶺東南流,而入于洛水也。”“於是洛水亦兼沮水之稱。”3.渭河支流漆水,今陕西省彬县、岐山县一带的漆沮水。周朝的发祥地。《詩·周頌·潛》:“猗與漆沮,潛有多魚。”毛傳:“漆、沮,岐周之二水也。”按:漆沮系一水,毛傳说成二水,误。《水經注·沮水》:“一水東南出即濁水也,至白渠與澤泉合,俗謂之漆水,又謂之為漆沮水。”此说当是。4.汉水北源,发源于陕西省略阳县,东南流至勉县,与汉水西源合。汉水古称沔水,又称沮水。《漢書·地理志下》:“(武都郡沮縣)沮水出東狼谷,南至沙羨南入江。”按:此以汉水为沮水。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陝西五·漢中府》:“沮水,在(略陽)縣東。《水經注》:沮水出沮縣東狼谷中。又東南流經沮水戌西,而東南流注漢。亦曰沮口……今沮水流經(略陽)縣南,入沔縣(勉县)境,而合於漢水。”5.源出河南省范县,本灉水支流,今已湮。《書·禹貢》:“雷夏既澤,灉、沮會同。”孫星衍疏:“雍、沮,水名。《爾雅·釋水》云:‘水自河出為灉。’許氏《説文》云:‘河灉水,在宋。’濮州南則宋地也。,《史記》正義引《括地志》云:‘雷夏澤在濮州雷澤縣郭外西北,灉、沮二水在雷澤西北平地也。’按:其水故道在今山東濮州,河漫變為平陸矣。”
(2)古县名。汉置,在今陕西省略阳县与勉县之间。《漢書·地理志下》:“武都郡,縣九:……沮,沮水出東狼谷,南至沙羨南入江,過郡五,行四千里,荆州川。”
(3)姓。《廣韻·魚韻》:“沮,人姓。”《通志·氏族略五》:“沮氏,黄帝史臣沮誦之後。後漢射聲校尉沮雋。”
(二)jǔ 《廣韻》慈吕切,上語從。又七余切。魚部。
(1)终止;阻止。《廣韻·語韻》:“沮;止也。”《詩·小雅·巧言》:“君子如怒,亂庶遄沮。”毛傳:“沮,止也。”鄭玄箋:“君子見讒人如怒責之,則此亂庶幾可疾止也。”《左傳·襄公二十七年》:“賞罰無章,何以沮勸?”孔穎達疏:“沮,止也。”唐王勃《上劉右相書》:“重耕耘之務,則邪嬴之計沮矣。”清紀昀《閲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一》:“主人意雖善,然我輩讀書人當以風化為己任,見悖理亂倫而不沮,是成人之惡,非君子也。”
(2)坏;败。《集韻·語韻》:“沮,敗也。”《韓非子·二柄》:“人主有二患:任賢,則臣將乘於賢以劫其君;妄舉,則事沮不勝。”舊注:“沮,毁敗也。”《淮南子·説山》:“故沮舍之下,不可以坐;倚牆之傍,不可以立。”高誘注:“沮,舍壞也。”唐韓愈《伯夷頌》:“今世之謂士者,一凡人譽之,則自以為有餘;一凡人沮之,則自以為不足。”清洪楝園《後南柯·甲陣》:“該國與我暗暗通欵,令我用反間之計讒沮駙馬。”
(3)颓丧;消沉。如:沮丧;气沮。三國魏嵇康《幽憤詩》:“雖曰義直,神辱志沮;澡身滄浪,豈云能補?”《新唐書·岑文本傳》:“大王誠縱兵剽係,恐江、嶺以南,向化心沮,狼顧麕驚。”清王夫之《宋論·太宗五》:“用兵者,勝亦不可恃也,敗亦不可沮也。”
(4)恐吓。《禮記·儒行》:“劫之以衆,沮之以兵,死不更其守。”鄭玄注:“沮,謂恐怖之也。”孔穎達疏:“劫之以衆,沮之以兵者,謂他人劫脅以軍衆,沮恐之以兵刃也。”又受到恐吓。唐元稹《鶯鶯傳》:“崔之婢曰紅娘,生私為之禮者數四,乘間遂道其衷。婢果驚沮,腆然而奔。”明李東陽《劉平妻》:“呼兒拔刀而不怖,厲聲摧山虎為沮。”
(5)怀疑。《小爾雅·廣言》:“沮,疑也。”唐司空圖《太尉瑯琊王公河中生祠碑》:“公實寬宏,且無猜沮,每示坦夷之道,不行讒佞之言。”
(6)通“俎(zǔ)”。古代祭祀时盛牲用的器具。清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豫部》:“沮,叚借為俎。”《隷釋·巴郡太守張納碑》:“既脩沮梪,導我以文。”洪适注:“以沮梪為俎豆。”
(7)通“且(qiě)”。连词。并且。《墨子·尚賢下》:“是以使百姓皆攸心解體,沮以為善,垂其股肱之力,而不相勞來也。”于省吾新證:“沮字應讀作且。”
(三)jù 《廣韻》將預切,去御精。魚部。
湿,湿润。《廣雅·釋詁一》:“沮,濕也。”《廣韻·御韻》:“沮,沮洳,漸濕。”《詩·魏風·汾沮洳》:“彼汾沮洳,言采其莫。”《禮記·王制》:“居民山川沮澤,時四時。”陸德明釋文:“沮,沮如也。”孔穎達疏:“何胤云:‘沮澤,下濕地也。’”唐白居易《履道新居》:“門閉深沉樹,池通淺沮溝。”《水滸全傳》第五十七回:“孫、吴兵法,却利于山林沮澤。”
(四)jiān 《集韻》將先切,平先精。
〔涓沮〕小水流。《集韻·先韻》:“沮,涓沮,小流。”
(五)zǔ 《集韻》壯所切,上語莊。
〔沮陽〕汉县名。故治在今河北省怀来县南。《漢書·地理志下》:“上谷郡,縣十五:……沮陽。”王先謙補注:“《一統志》:故城今懷來縣南。”
沮(I)j?
ㄐㄩˇ
〔《广韵》慈吕切,上语,从。〕
〔《广韵》七余切,平鱼,清。〕
1.终止;阻止。
●《诗·小雅·巧言》:“君子如怒,乱庶遄沮。”
●毛传:“沮,止也。”
●《汉书·周亚夫传》:“亚夫曰:‘高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上默然而沮。”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男生子》:“杨妻夙智勇,疑之,沮杨行。”
2.败坏;毁坏。
●晋葛洪《抱朴子·讥惑》:“丧乱日久,风颓教沮。”
3.诋毁,诽谤。
●《汉书·李陵传》:“上以迁诬罔,欲沮贰师,为陵游说,下迁腐刑。”
●宋沈括《梦溪笔谈·象数二》:“是时司天历官,皆承世族,隶名食禄,本无知历者,恶朴之术过己,群沮之,屡起大狱。”
4.恐吓;恐惧。
●《礼记·儒行》:“儒有委之以货财,淹之以乐好,见利不亏其义,劫之以众,沮之以兵,见死不更其守。”
郑玄注:“沮,谓恐怖之也。”
●明李东阳《刘平妻》诗:“呼儿拔刀儿不怖,厉声摧山虎为沮。”
5.沮丧,灰心失望。
●《庄子·逍遥游》:“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成玄英疏:“率土非毁,亦不加其沮丧。”
●《南史·齐始安王遥光传》:“既而畅与抚军长史沈昭略奔台,人情大沮。”
●田北湖《与某生论韩文书》:“又何异乎蠢奴悍婢,交逞口舌,此指彼摘,争执不下,气塞色沮,各道秽语。”
6.漏泄。参见“沮泄”。
7.怀疑。
●唐司空图《太尉琅玡王公河中生祠碑》:“公实宽宏,且无猜沮,每示坦夷之道,不行谗佞之言。”
8.通“俎”。古代祭祀时所用的器具。参见“沮梪”。
沮(II)ju
ㄐㄩˋ
〔《广韵》将预切,去御,精。〕
潮湿。
●唐白居易《履道新居二十韵》:“门闭深沉树,池通浅沮沟。”参见“沮洳”、“沮泽”。
沮(III)jū
ㄐㄩ
〔《广韵》子鱼切,平鱼,精。〕
〔《广韵》侧鱼切,平鱼,庄。〕
〔《广韵》七余切,平鱼,清。〕
1.水名。在陕西省岐山一带。
●《诗·周颂·潜》:“猗与漆沮,潜有多鱼。”
●毛传:“漆沮,岐周之二水也。”
2.水名。在山东省境内。
●《书·禹贡》:“雷夏既泽,灉沮会同。”
●《元和郡县志·濮州》:“灉水、沮水二源俱出县西北平地,去县十四里。雷夏泽在县北郭外,灉沮二水会同此泽。”
3.水名。在陕西省境内,会漆水,东流入渭水,有别于岐周之沮水。
●《书·禹贡》:“漆沮既从,沣水攸同。”
●《史记·夏本纪》:“漆沮既从。”
●张守节正义引北魏阚骃《十三州志》:“万年县南有泾渭,北有小河,即沮水也。”或说“漆沮”是一水,所指又有异。
参阅《书·禹贡》孔传、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沮水》及清胡渭《〈禹贡〉锥指》。
4.水名。一名东沮水。源出陕西省黄陵县西子午岭,东经县南注入北洛水。
●《汉书·地理志下》:“直路,沮水出西,东入洛。”
5.水名。
●汉水的别源。一名上沮水。出陕西省留坝县西,西南流折东南流至勉县西与汉水南源会。
6.水名。在湖北省中部偏西。源出保康县西南,东南流与漳水合,又南流经江陵县西境入江。见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湖广一·封域》。
7.姓。
●东汉有沮授。见《三国志·魏志·袁绍传》。
【读音】jǔɡ
【繁体】沮
沮<动>
(形声。从水,且声。①本义:古水名。在今陕西省。②阻止)
同“阻”。阻止,阻遏;终止[prevent;stop]
乱庶斯沮。――《诗·小雅·巧言》
其次,为赏劝罚沮。――《商君书·靳令》
嬖人有臧仓者沮君,君是以不果来也。――《孟子·梁惠王下》
是以为善者劝,为不善者沮,上下一心,三军同力。――《荀子·强国》
沮之以兵。――《礼记·儒行》
溯流转漕,谷恒输沮。――《汉·巴郡太守都亭侯张纳功德叙》
又如:沮挠(阻挠;阻止);沮丘(背水的山丘);沮格(阻拦);沮厄(阻挠遏止);沮止(阻止,遏止)
畏惧,恐惧[fear]
沮之以兵。――《礼记·
沮jǔ
⒈颓丧,丧气:~丧。志~。气~。
⒉败坏,毁坏:事~。
⒊阻止:~格(从中阻止)。
⒋见jù。
────────────────—
沮jù
⒈沮洳,低湿地带。
⒉见jǔ。
────────────────—
沮jū1.水名。在陕西省岐山一带。2.水名。在山东省境内。3.水名。在陕西省境内,会漆水,东流入渭水,有别于岐周之沮水。4.水名。一名东沮水。源出陕西省黄陵县西子午岭,东经县南注入北洛水。5.水名。汉水的别源。一名上沮水。出陕西省留坝县西,西南流折东南流至勉县西与汉水南源会。6.水名。在湖北省中部偏西。源出保康县西南,东南流与漳水合,又南流经江陵县西境入江。见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湖广一.封域》。7.姓。东汉有沮授。见《三国志.魏志.袁绍传》。
754.【沮】
讀jǔ。阻止。孟子梁惠王下:“嬖人有臧倉者沮君,君是以不果來也。”
引申爲敗壞,毀壞。司馬遷報任安書:“以爲僕沮貳師,而爲李陵遊說。”
又爲喪氣,頹喪。嵇康幽憤詩:“神辱志沮。”蘇軾賈誼論:“一不見用,則憂傷病沮。”現代有雙音詞“沮喪”。
[辨]阻,沮。“阻”的本義是路難行,“沮”是水名。二者只有在“阻止”這種意義上是相通的,其他全不一樣。於“阻止”的意義先秦古籍多用“沮”,後代多用“阻”。參看第六單元“阻”字條。
沮 jǔ
① 动阻止。《商君书·靳令》:“其次,为赏劝罚~。” 又:停止;终止。《诗经·小雅·巧言》:“乱庶遄~。” ② 形败坏;毁坏。《韩非子·二柄》:“妄举,则事~不胜。” ③ 形丧气;颓废。嵇康《幽愤诗》:“神辱志~。”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jǔ
1、[沮丧]jǔ sàng
1.灰心失望:神情~。 2.使灰心失望:~敌人的精神。
2、[沮遏]jǔ è
阻止。
3、[神情沮丧]shén qíng jǔ sàng
指精神萎靡不振,士气不高。
4、[沮梪]jǔ dòu
古代祭祀所用器具。沮,通“俎”。
5、[愧沮]kuì jǔ
羞惭沮丧。
6、[沮尼]jǔ ní
阻止。
7、[酬沮]chóu jǔ
因报复而加阻止。
8、[汾沮]fén jǔ
《诗·魏风。汾沮洳》篇名的省称。
9、[沮间]jǔ jiān
阻隔。
10、[沮厄]jǔ è
阻挠遏制。
11、[沮颜]jǔ yán
剺面。以刀刻面,为古代某些少数民族的风俗。
12、[沮气]jǔ qì
丧气,情绪低落。
13、[沮愤]jǔ fèn
沮丧愤懑。宋 苏舜钦《答马永书》:“予年四十矣,志於道亦有年,岂一旦受谴而并弃之,舍其所乐,自为沮愤,亦何益于事哉!”
14、[沮漆]jǔ qī
沮水 与 漆水 的并称。亦指此两水之间的地区。
15、[沮骇]jǔ hài
破坏扰乱。
16、[惨沮]cǎn jǔ
忧伤沮丧。
17、[沮衄]jǔ nǜ
亦作“沮衂”。谓受挫而沮丧。《晋书·苏峻传》:“兵威日盛,战无不克,由是义众沮衄,人怀异计。”《资治通鉴·晋惠帝永宁元年》:“我若退缩,士气沮衂,不可復用。”
18、[沮薄]jǔ báo
因嫉害而贬损。
19、[梗沮]gěng jǔ
阻挠,干扰。
20、[沮陷]jǔ xiàn
毁伤诬陷。
21、[沮格]jǔ gé
阻止;阻挠。
22、[忧沮]yōu jǔ
忧愁沮丧。
23、[沮异]jǔ yì
谓情绪低落,意见分歧。
24、[沮废]jǔ fèi
1.沮丧颓废。 2.阻遏,废弃。
25、[悔沮]huǐ jǔ
懊丧。
26、[壅沮]yōng jǔ
阻塞。
27、[销沮]xiāo jǔ
削弱,败坏。
28、[乖沮]guāi jǔ
犹乖违。
29、[桡沮]ráo jǔ
阻挠,阻止。
30、[掩沮]yǎn jǔ
抑郁沮丧。
31、[沮溃]jǔ kuì
溃败。
32、[愁沮]chóu jǔ
悲愁沮丧。唐 刘禹锡《彭阳唱和集引》:“而胸中之气,伊鬱蜿蜒,泄为章句,以遣愁沮,悽然如焦桐孤竹。”《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元年》:“术 始自以为有 淮 南之众,料 策 必与己合,及其得书,愁沮发疾。”清 吴敏树《与朱伯韩书》:“敏树 尝数至京师矣,既齟齬有司,不得一当,欲勉强一刺干謁当时声誉之人,则愁沮万状,甘自晦匿而已。”
33、[沮抑]jǔ yì
阻遏抑制。唐 张九龄《上姚令公书》:“为君侯之计,谢媒介之徒,即虽有所长,一皆沮抑,专谋选众之举,息彼訕上之失。”宋 陈亮《廷对策》:“十年之间,羣起而沮抑之,未能止其偏,去其伪。”清 唐甄《潜书·思愤》:“古之人沮抑志奋,困阨学成。”
34、[伤沮]shāng jǔ
沮丧,委靡不振。
35、[坏沮]huài jǔ
犹言毁坏。
36、[离沮]lí jǔ
1.分崩离析;涣散。 2.阻止,挫败。
37、[沮挠]jǔ náo
阻挠。
38、[沮散]jǔ sàn
沮丧涣散;溃散。
39、[衰沮]shuāi jǔ
衰退沮丧。
40、[沮辱]jǔ rǔ
毁辱;屈辱。
jù
1、[沮洳]jù rù
由腐烂植物埋在地下而形成的泥沼。
2、[沮泞]jù nìng
低洼泥泞。
3、[沮淤]jù yū
低洼泥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