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duàn

笔顺

丿 丿
左窄右宽。左部分竖画正直,横向笔画平行、均匀。“殳”上短下长,上下中心对齐。

同音字

读音为duàn的字 读音为duan的字

基础解释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段段-汉语大词典

段段犹片片。
●前蜀韦庄《乞采笺歌》:“不使红霓段段飞,一时驱上丹霞壁。”
●元无名氏《合同文字》第二摺:“我则见段段田苗接远村,到祖宅,造亲坟,尽了我这点儿孝顺。”

段-中華語文大辭典

段ㄉㄨㄢˋduàn1.連續性事物分成的部分。[例]~落|片~|路~。2.某些部門下面分設的機構。[例]工~|車輛~。3.段位,圍棋、柔道等運動項目的等級稱號,段位數目越大表示程度越高。[例]四~棋手。4.量詞:(1)用於計算條狀物分成的若干部分。[例]兩~甘蔗|把這根鋼管截成三~。(2)用於計算時間或空間的一定距離。[例]前一~時間|坐了一~公車。(3)用於計算具有連續性質事物的段落。[例]兩~戲文|一~訪談錄。5.姓。

段-中草药辞典

【读音】duàn
【繁体】段
段<动>
(形声。从殳,耑声。“殳”,是古代的一种兵器,这里用作意符,表示与手持器械的动作有关。金文字形,会意,字形象手持物在山崖中敲棰石之形。本义:锤击)
同本义[forge]
段,椎物也…其藉以椎物之石曰碫。――《说文》
又如:段氏(锻工。古代金工六种之一。主要从事农具制作)
分段;截断[cutoff]
段,分段也。――《广韵》
后人…以段为分段字,读徒乱切。分段字自应作断,盖古今字之不同如此。――《说文》段玉裁注
古时在石上用棒打干肉(并施加姜、桂皮等)[beatwithastick]。如:段脩(经捶捣并加姜桂的干肉)
段<名>
某些部门的基
段duàn
①长条东西分成的若干部分;整体事物的一部分;距离的一部分:一~路、一~时间、几~文章。
②工矿企业中的行政单位:机务~。
③姓。
【段落】文章的自然段。表示作者思路发展中的停顿和间歇,代表文章表达的一个步骤,具有换行的明显标志。分段的目的是使文章眉目清楚,层次分明,易于理解,还可以起到强调、转折、过渡以及表达某种感情色彩的作用。
【段祺瑞】(1865-1936)北洋皖系军阀首领。原名启瑞,字芝泉。安徽合肥人。1889年毕业于北洋武备学堂,后一直追随袁世凯。袁死后,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以国务总理名义把持北洋军阀政府。1924年被张作霖和冯玉祥推为北京临时政府执政。1926年,屠杀北京爱国群众,造成'三·一八惨案'。同年4月,被冯玉祥驱逐下台。1936年病死于上海。
【段位】围棋棋手的等级。视棋力高低,叙定'段'的位次。设初段至九段。

段-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段duàn
①量a)用于长条东西分成的若干部分:两~木头|一~铁路;b)表示一定距离:一~时间|一~路;c)事物的一部分:一~话|一~文章。
②名段位:九~国手。
③名工矿企业等的一级行政单位:工~|机务~。
④(Duàn)名姓。

段-中華大字典

1、段讀音:徒玩切,音緞,翰韻。釋文:
❶椎物也。見《說文》。《段注》:鍛、亦當作~。後人以鍛爲~字。以~爲分~字。分~字自應作斷。蓋古今字之不同如此。
❷種類也。《唐書陳叔達傳》:因賜物百~。
❸部分也。《譜系雜說》:第一卷尾~。字行高低。正與淳化帖同。〔作文亦分~。或曰~落。土地亦分~。或曰地~。均部分之意〕。
❹款~。馬名。詳款字。
❺~谷。水名。《通典》:姜維爲鄧艾破於此。秦州上邽縣有~谷水。〔在今甘肅天水縣西。東北流合籍水〕。
❻阿~。蠻獠之稱。《北史獠國傳》:獠無名字。所生男女。惟以長幼次第呼之。其丈夫稱阿謩阿~。
 〔按杜甫有示獠奴阿~詩〕。
❼猶次也。番也。如云一~姻緣。一~佳話。
❽人名。鄭共叔~。印~。公孫~。
❾通毈。卵未成也。《管子五行》:然則羽卵者不~。
❿同鍛。《考工記段氏》:~氏爲鎛器。
⓫通腶。《禮記昏義》:婦執笲棗栗~脩以見。
⓬日本度名。地積以三十坪爲畝。十畝爲~。當我國萬有四百十方尺之積。
⓬姓也。
 〔又〕:~干。複姓。魏~干木。
2、鈟釋文:古段字。見《玉篇》。

段-漢語大字典


《説文》:“段,椎物也。从殳,耑省聲。”徐灝注箋:“段、鍛,古今字。引申之,則為分段。”朱芳圃《殷周文字釋叢》:“按:金文‘段’象手持椎於厂中捶石之形。許君訓‘椎物’,引申之義也。云‘耑省聲’,誤象形為形聲矣。”
duàn 《廣韻》徒玩切,去换定。元部。
(1)锤击,锤炼。后作“鍛”。《説文·殳部》:“段,椎物也。”段玉裁注:“用椎曰椎。《考工記》‘段氏為鎛器’,鎛欲其段之堅,故官曰段氏。《函人職》曰:‘凡甲鍛不摰則不堅,鍛亦當作段。’《金部》曰:‘鍛,小冶也。’小冶,小鑄之竈也。後人以鍛為段字,以段為分段字。”《禮記·曲禮下》“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獸工、草工”漢鄭玄注:“金工:築、冶、鳧、栗、段、桃也。”孔穎達疏:“段氏主作錢鎛、田器。”
(2)特指古时于石上捶治干肉(并施加姜桂)。后作“腶”。清桂馥《説文解字義證·殳部》:“(段)又作腶字。《哀十一年左傳》腶脯,戴侗曰:腶,捶脯也。古單作段。《記》曰:‘棗、栗、段脩。’康成曰:‘捶脯,加薑桂也。’段必捶之於石,故因以得名。後人加肉。”《禮記·昏義》:“婦執笲棗、栗段脩以見。”陸德明釋文:“段,本又作腶,或作鍛,同。脩脯也。加薑桂曰腶脩。”
(3)我国特产的一种质地厚实而有光泽的丝织品。后作“緞”。宋周密《武林舊事·乾淳奉親》:“上(宋孝宗)於閣子庫取賜五兩數珠子一號、細色北段各十匹。”明余繼登《典故紀聞》卷十一:“洪武、永樂間各處府縣歲貢綵段,工部驗中,方送内庫。”
(4)通“斷”。截断;分开。清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乾部》:“段,叚借為斷。”《釋名·釋言語》:“斷,段也。分為異段也。”《廣韻·换韻》:“段,分段也。”清段玉裁《説文解字注·殳部》:“分段字自應作ࣃԯ܌蓋古今字之不同如此。”《銀雀山漢墓竹簡·孫子兵法·擒龎涓》:“于是段齊城、高唐為兩,直將蟻附平陵。”
(5)鸟卵孵不出。后作“毈”。《管子·五行》:“然則羽卵者不段,毛胎者不ঢ̯܌࣎ܥɦ不銷棄。”郭沫若等集校引洪頤煊曰:“段,讀作毈。《説文》:‘毈,卵不孚也。’《淮南子·原道訓》:‘獸胎不贕,鳥卵不毈。’高誘注:‘胎不成獸曰贕,卵不成鳥曰毈。’段即毈字之省。”
(6)量词。1.布帛或条形物的一截。《正字通·殳部》:“帛二曰緉,分而未丽曰匹,既丽曰段。”《晋書·鄧嶽傳附鄧遐》:“遐揮劍截蛟數段而去。”《新唐書·房玄齡傳》:“給班劍、羽葆、鼓吹,絹布二千段,粟二千斛。”元楊梓《豫讓吞炭》第一折:“折末尸骸横百段,熱血污黄塵。”2.表示一定距离。如:一段时间;一段路;坐了一段火车。《宋書·后妃傳·明恭王皇后》:“后在家為儜弱婦人,不知今段遂能剛正如此。”3.表示事物的一部分。如:一段话;两段文章;一段京戏。《南史·儒林傳·嚴植之》:“講説有區段次第,析理分明。”《老殘遊記》第二回:“先形容那黑驢怎樣怎樣好法,待鋪叙到美人的好處,不過數語,這段書也就完了。”鲁迅《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之余》:“这一段结语,有两事使我吃惊。”用于某些曲艺演出,可以是完整的节目。如:听了两段相声一段评书。4.表示行动的次、回,或事物的件、种。《隋書·南蠻傳·赤土》:“齎物五千段,以賜赤土王。”《紅樓夢》第五回:“如爾則天分中生成一段癡情,吾輩推之為‘意淫’。”
(7)指身段或体段。《正字通·殳部》:“段,體段。”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宫調》卷七:“不稔色,村沙段。”凌景埏校注:“村沙,傖俗,醜惡。村沙段,指身材相貌極為醜陋。”《紅樓夢》第四回:“當日這英蓮,我們天天哄他玩耍,極相熟的,所以隔了七八年,雖模樣兒出脱的齊整,然大段未改,所以認得。”
(8)地质学名词。小于组的地方性地层划分的单位,多以地理名称来命名。如:湾湾沟段;台山段等。也可不用地理名称命名。
(9)工矿企业中的行政单位。如:工段;机务段。
(10)围棋棋手等级的名称。根据棋手们棋艺的不同程度,叙定“段”的位次,从初段递进,以至九段。如:国家围棋队总教练、中国九段棋手聂卫平。
⑪通“碫”。椎物所垫之石。《墨子·經説下》:“段椎、錐俱事於屨可用也。”高亨校詮:“段,借為碫。蓋碫者椎物所墊之石也。”
⑫通“緞”。缝帖于鞋跟的革片、丝绦之属。漢張衡《四愁詩四首》之四:“美人贈我錦繡段,何以報之青玉案。”桂馥札樸:“古詩‘美人贈我錦繡段’,段當為੏ǣ\u0002《説文》:‘੏ǯ܌履後帖也。或从糸。’徐鍇繫傳云:‘帖,後跟也。’”
⑬姓。《廣韻·换韻》:“段,姓。出武威,本自鄭共叔段之後,《風俗通》云段干木之後。段氏有出遼西者,本鮮卑檀石槐之後,晋將段匹磾。”

段-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段殳59ㄉㄨㄢˋduàn名①量詞:⑴計算長條物分成若干部分的單位。如:「兩段木頭」、「把這線剪成數小段。」⑵計算具有延續性質事物段落的單位。如:「一段路」、「一段情」、「一段話」、「一段時間」。②工廠、工礦或鐵公路組織中的一種任務編組。如:「工務段」、「機務段」。③姓。如唐代有段成式,清代有段玉裁。

段-汉语大词典

段duan
ㄉㄨㄢˋ
〔《广韵》徒玩切,去换,定。〕
1.锻。锤击。
●《说文·殳部》:“段,椎物也。”
段玉裁注:“后人以锻为段字。”
●王筠句读:“段不用火,锻则用火,而其椎之也同,故经典二字通用。”
●《海内十洲记》:“风生兽……斫刺不入,打之如灰囊。以铁椎段其头数十下乃死。”
2.碫。砺石。
●《说文·殳部》“段”
段玉裁注:“《大雅》‘取厉取碫’,毛曰:‘碫,段石也。’郑曰:‘段石所以段质也。’古本当如此。”
●《墨子·经说下》:“段、椎、锥俱事于屦,可用也。”
●高亨校诠:“碫者,椎物所垫之石也。”
3.腶。腶脯。
●《说文·殳部》“段”桂馥义证:“段……又作腶字。《哀十一年左传》‘腶脯’,戴侗曰:‘腶,捶脯也。古单作段。’《记》曰:‘枣、栗、段脩。’康成曰:‘捶脯加姜桂也。’段必捶之于石,故因以得名。后人加肉。”
参见“段脩”。
4.缎。丝织物名。
●宋周密《武林旧事·干淳奉亲》:“上于阁子库取赐五两数珠子一号、细色北段各十匹。”
●《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只见一个汉子,头上带个竹丝笠儿,穿着一领白段子两上领布衫。”
●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十一:“洪武永乐间,各处府县岁贡彩段,工部验中,方送内库。”
5.分段;截断。
●《说文·殳部》“段”
段玉裁注:“后人……以段为分段字,读徒乱切。分段字自应作断,盖古今字之不同如此。”
●银雀山汉墓竹简《孙膑兵法·擒庞涓》:“于是段齐城、高唐为两,直将蚁傅平陵。”
6.量词。表示布帛等条形物的一截。
●《晋书·邓遐传》:“遐挥剑截蛟数段而去。”
●五代齐己《谢欧阳侍郎寄示新集》诗:“宫锦三十段,金梭新织来。”
●明王世贞《凤洲杂编》卷一:“油红布每段一贯五百文,青布每段一贯五百文。”
7.量词。表示事物的件、种。
●晋王羲之《杂帖》:“得果此缘,一段奇事也。”
●唐陈子昂《为宗舍人谢赠物表》之二:“特降上宫若干人,给使黄门若干人,并赐物若干段。”
●《敦煌曲子词·南歌子》:“薄罗衫子掩苏胸,一段风流难比。”
●《红楼梦》第五回:“如尔则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吾辈推之为‘意淫’。”
8.量词。表示行动的次、回。
●《宋书·始安王休仁传》:“及事平,太宗与休仁书曰:‘此段殊得苏侯兄神力。’”
●《南史·周盘龙传》:“今段之行,必以死报。”
9.量词。表示时、空的一定距离。
●晋王羲之《杂帖》:“此段不见足下……明行集,冀得见卿。”
●宋黄庭坚《戏和舍弟船场探春》诗之二:“城南一段春如锦,唤取诗人到酒边。”如:一段时间;一段路。
10.量词。表示事物的一部分。
●《老残游记》第二回:“先形容那黑驴怎样怎样好法,待铺叙到美人的好处,不过数语,这段书也就完了。”
●鲁迅《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之余》:“这一段结语,有两事使我吃惊。”如:一段话;两段文章。
11.曲艺中的小段(节目)。参见“段子”。
12.身段,体段。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七:“不稔色,村沙段。”
凌景埏校注:“村沙,伧俗、丑恶。村沙段,指身材相貌极其丑陋。”
13.某些部门的基层机构。
●王愿坚《普通劳动者》:“段上叫开会,我刚回来。”如:工段;机务段。
14.地质学名词。小于组的地方性地层划分的单位,多以地理名称命名。如:湾湾沟段;台山段。
15.围棋棋手棋艺等级名称。参见“段位”。
16.通“毈”。鸟卵孵不出。
17.姓。

段-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段 duàn
❶錘打。
《周禮·考工記·輈人》:
~氏爲鎛器。(段氏:鍛鑄工。)這個意義後來寫作「鍛」。
❷段,節,部分。
《晉書·鄧遐傳》:
遐(xiá)揮劍截蛟數~而出。(蛟:蛟龍,古代傳説中的一種龍。)
❸緞子。
杜甫《戲爲雙松圖歌》:
我有一匹好素絹,重之不減錦繡~。(素絹:白色的精細絲織品。重之:珍重它。不減:不亞於。)這個意義後來寫作「緞」。

段-辞源3

【段】9画 7744·71.duàn  ㄉㄨㄢˋ  徒玩切,去,換韻,定。元部。㊀布帛等之一截。文選 漢 張平子(衡)四愁詩之四:“美人贈我錦繡段,何以報之青玉案。”亦泛指長度,事物、時間的一部分。如片段、分段、段落等。宋書 明恭王皇后傳:“后兄 揚州刺史 景文以此事語從舅 陳郡 謝緯曰:‘后在家爲儜弱婦人,不知今段遂能剛正如此!’”南史 嚴植之傳:“講説有區段次第,析理分明。”㊁卵不成鳥。通“毈”。管子 五行:“然則羽卵者不段。”注:“段謂離散不成。”參見“毈”。㊂姓。春秋 鄭 共叔段,其後人以 段爲姓。又 晉有 鮮卑族人 段匹磾。見 晉書本傳。2.duàn  ㄉㄨㄢˋ  集韻都玩切,去,換韻,端。元部。㊀椎擊。説文:“段,椎物也。”清 王筠謂段不用火,鍛則用火,而其椎之也同,故經典中二字通用。見 説文句讀。參見“段₂氏”。㊁捶脯。古時於石上捶擊乾肉,加上薑桂,稱爲段脩。字本作“段”,後加“肉”旁作“腶”。參見“段₂脩”。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近义词

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