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sāng

笔顺

丿
三个“又”大小一致,“品”型叠放。“木”横画稍长,竖画正直,撇捺对称,撇捺的收笔要高于中竖。上下中心对齐,重心安稳。

同音字

读音为sāng的字 读音为sang的字

基础解释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桑-中華語文大辭典

桑桑ㄙㄤsānɡ1.植物名。落葉喬木。葉邊緣呈粗鋸齒狀,可用來餵蠶,枝條可編筐,樹皮可造紙,果實可生吃或釀酒,根、枝、皮、葉等均可入藥。2.姓。

桑-中華大字典

1、桑讀音:蘇郞切,音顙,陽韻。釋文:
❶蠶所食葉木。从叒木。見《說文叒部》。
 〔按李時珍曰。~有數種。白~葉大如掌而厚。雞~葉細而薄。子~先椹後葉。皮可爲紙。實曰椹。可食〕。
❷中央之木也。見《賈子胎敎》。
❸採~也。《漢書元后傳》:率皇后列侯夫人~。
❹相逢接之道也。見《白虎通姓名》。
❺猶喪也。《公羊文二年傳》:虞主用~。
❻~者。上玄下黃。以象乾坤也。《易否》:繫于包~。
❼眾木之本。《禮記內則》:射人以~弧蓬矢六。射天地四方。
❽~飛。工雀也。見《廣雅釋鳥》。
 〔按方言曰。自關而東謂之鸋鴂。自關而西謂之~飛〕。
❾~扈。靑雀也。一名竊脂。《淮南說林》:~扈不啄粟。
❿齧~。蟲名。《爾雅釋蟲》:蠰。齧~。
 〔注〕:似天牛。角長。體有白點。喜齧~樹。作孔。入其中。
⓫~螵蛸。卽螳螂。見《本草》。《集解》:螵蛸在處有之。螳蜋卵也。多在小~樹上。
⓬~林。樂名。《左襄十年傳》:請以~林。
 〔又〕:地名。《淮南本經》:擒封豨於~林。
 〔注〕:湯所禱旱~山之林。
⓭空~。山名。《楚辭遠逝》:考玄冥于空~。
⓮~乾泉。卽溹涫水。見《水經㶟水注》。
⓯台~。地名。啟所生處。《楚辭天問》:焉得嵞山氏女而通之于台~。
⓰扶~。木名。《山海經海外東經》:湯谷上有扶~。十日所浴。
⓱~穀。野物也。見《說苑敬愼》。
 〔按草之屬也。多產荒田~圃中。莖高尺許。葉似~。下承長柄。夏日開花。生於葉腋。作黃綠色。頗細碎〕。
⓲~梓。猶言鄕里也。《詩小弁》:維~與梓。必恭敬止。
 〔按毛傳曰。父之所樹。己尙不敢不恭敬。今俗引伸之以爲鄕里之稱〕。
⓳~虞。主~者也。《穆天子傳》:天子命~虞。
⓴~門。卽沙門。僧之别稱。《後漢楚王英傳》:以助伊蒲塞~門之盛饌。
㉑地名。~港。卽舊金山。在北美合眾國西岸。爲東洋各國歐澳諸洲連絡之要港。英文SanFrancisco。
㉒姓也。《姓苑》:秦大夫子~之後。漢有~弘羊。
 〔又〕:複姓。庚~、~丘。
2、鐅釋文:古桑字。見《字彙補》。
3、瘸釋文:桑籒文。見《字彙補》。
4、桒釋文:桑俗字。見《正字通》。
5、谳釋文:古桑字。見《集韻》。

桑-中華大字典

1、桑讀音:蘇郞切,音顙,陽韻。釋文:
❶蠶所食葉木。从叒木。見《說文叒部》。
 〔按李時珍曰。~有數種。白~葉大如掌而厚。雞~葉細而薄。子~先椹後葉。皮可爲紙。實曰椹。可食〕。
❷中央之木也。見《賈子胎敎》。
❸採~也。《漢書元后傳》:率皇后列侯夫人~。
❹相逢接之道也。見《白虎通姓名》。
❺猶喪也。《公羊文二年傳》:虞主用~。
❻~者。上玄下黃。以象乾坤也。《易否》:繫于包~。
❼眾木之本。《禮記內則》:射人以~弧蓬矢六。射天地四方。
❽~飛。工雀也。見《廣雅釋鳥》。
 〔按方言曰。自關而東謂之鸋鴂。自關而西謂之~飛〕。
❾~扈。靑雀也。一名竊脂。《淮南說林》:~扈不啄粟。
❿齧~。蟲名。《爾雅釋蟲》:蠰。齧~。
 〔注〕:似天牛。角長。體有白點。喜齧~樹。作孔。入其中。
⓫~螵蛸。卽螳螂。見《本草》。《集解》:螵蛸在處有之。螳蜋卵也。多在小~樹上。
⓬~林。樂名。《左襄十年傳》:請以~林。
 〔又〕:地名。《淮南本經》:擒封豨於~林。
 〔注〕:湯所禱旱~山之林。
⓭空~。山名。《楚辭遠逝》:考玄冥于空~。
⓮~乾泉。卽溹涫水。見《水經㶟水注》。
⓯台~。地名。啟所生處。《楚辭天問》:焉得嵞山氏女而通之于台~。
⓰扶~。木名。《山海經海外東經》:湯谷上有扶~。十日所浴。
⓱~穀。野物也。見《說苑敬愼》。
 〔按草之屬也。多產荒田~圃中。莖高尺許。葉似~。下承長柄。夏日開花。生於葉腋。作黃綠色。頗細碎〕。
⓲~梓。猶言鄕里也。《詩小弁》:維~與梓。必恭敬止。
 〔按毛傳曰。父之所樹。己尙不敢不恭敬。今俗引伸之以爲鄕里之稱〕。
⓳~虞。主~者也。《穆天子傳》:天子命~虞。
⓴~門。卽沙門。僧之别稱。《後漢楚王英傳》:以助伊蒲塞~門之盛饌。
㉑地名。~港。卽舊金山。在北美合眾國西岸。爲東洋各國歐澳諸洲連絡之要港。英文SanFrancisco。
㉒姓也。《姓苑》:秦大夫子~之後。漢有~弘羊。
 〔又〕:複姓。庚~、~丘。

桑-康熙字典


【辰集中】【木字部】 桑
〔古文〕𣕐𠭌
★【唐韻】息郞切【集韻】【韻會】【正韻】蘇郞切,𠀤顙平聲。【說文】蠶食葉。【徐曰】叒音若。日初出東方湯谷所登搏桑叒木也。蠶所食神葉,故加木叒下以別之。【典術】桑箕,星之精。【詩·豳風·註疏】爰求柔桑,穉桑也。猗彼女桑,荑桑也。蠶月條桑,枝落采其葉也。【禮·月令】季春之月,命野虞毋伐桑柘。【註】愛蠶食也。【史記·貨殖傳】齊魯千畝桑麻,其人與千戸侯等。
◎又【周禮·夏官·司爟】變國火以救時疾。【註】夏取桑柘之火。
◎又檿桑,山桑也,絲中琴瑟絃。【書·禹貢】厥篚檿絲。
◎又其材中弓榦。【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取榦之道,柘爲上,檿桑次之。
◎又台桑,地名。啓所生處。【楚辭·天問】焉得嵞山氏女,而通之于台桑。
◎又空桑,山名。【呂氏春秋】伊尹生于空桑。
◎又桑林,樂名。【左傳·襄十年】宋公享魯侯于楚丘,請以桑林。
◎又桑扈,鳥名。【左傳·昭十七年】九扈爲九農正。註:桑扈,竊脂。
◎又姓。【姓苑】秦大夫子桑之後,漢桑弘羊、桑楚
◎又複姓。桑丘、庚桑。𠭨,籀文桑。考證:〔【禮·月令】季夏之月,命野虞毋伐桑柘。〕 謹照原文夏改春。〔【書·禹貢】厥貢檿絲。〕 謹照原文貢改篚。〔【周禮·冬官考工記】工人取榦之道。柘爲上,檿桑次之。〕 謹照原文工人改弓人。〔【左傳·襄四年】桑扈,竊脂,爲蠶驅雀者也。〕 謹按此係昭十七年傳註非襄四年傳文,今據改左傳昭十七年,九扈爲九農正。註桑扈竊脂。

桑-中草药辞典

【读音】sānɡ
【繁体】桑
桑〈名〉
(会意。从桑,从木。桑者。神桑也。本义:植物名)
一种桑属的落叶乔木[mulberry]。树皮有浅裂,叶子椭圆形,花单性,花被黄绿色,叶子是蚕的饲料,嫩枝的韧皮纤维可造纸,果实可以吃,嫩枝、根的白皮、叶和果实均可入药
桑,蚕所食叶木。――《说文》
桑者,中央之本也。――《贾子胎教》
以桑弧蓬矢六,射天地四方。――《礼记·内则》
系子包桑。――《易·否》
无折我树桑。――《诗·郑风·将仲子》
天子命桑。――《穆天子传》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又如:桑麻(农事;农村;农民);桑土(桑树的根);桑户(
桑sāng桑树,落叶乔木。花小,黄绿色。叶可喂蚕。果实叫桑葚,味甜可吃或酿酒。树皮可造纸。果、叶、枝、根皮均可供药用:植~养蚕致富。

桑-漢語大字典


《説文》:“桑,蠶所食葉木。从叒、木。”
sāng 《廣韻》息郎切,平唐心。陽部。
(1)木名。桑科桑属植物的泛称。落叶乔木。叶卵圆形,分裂或不分裂,边缘有锯齿形。果实为聚花果,名“桑椹”,成熟时呈紫黑色或白色,味甜。桑树种类很多,主要有山桑、鸡桑、华桑等。叶可饲蚕;果可食用和酿酒;木材可制各种器具;枝条可编筐;枝条树皮可制纸,叶、果、枝、根、皮可供药用。《説文·叒部》:“桑,蠶所食葉木。”《詩·鄭風·將仲子》:“無踰我牆,無折我樹桑。”《漢書·食貨志上》:“還廬樹桑,菜茹有畦。”唐李白《古風五十九首》之二十二:“嫋嫋桑結葉,萋萋柳垂榮。”太平天國《天朝田畝制度》:“凡天下樹牆下以桑,凡婦蠶績縫衣裳。”
(2)桑叶。《詩·衛風·氓》:“桑之落矣,其黄而隕。”《樂府詩集·相和歌辭·古辭〈陌上桑〉》:“羅敷喜蠶桑,採桑城南隅。”《論衡·商蟲》:“夫蟲食穀,自有止期,猶蠶食桑,自有足時也。”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辛亥游录》:“沿堤有木,其叶如桑。”
(3)采桑。《詩·魏風·十畝之間》:“十畝之間兮,桑者閑閑兮。”《漢書·外戚傳·元后》:“率皇后列侯夫人桑。”顔師古注:“桑,採桑也。”
(4)种桑养蚕。《漢書·食貨志上》:“故務民於農桑,薄賦歛,廣畜積,以實倉廩。”宋王安石《省兵》:“不田亦不桑,衣食猶兵然。”清黄叔璥《臺海使槎録·雜著》:“一片平沙皆沃土,誰為長慮教耕桑。”
(5)箕星之精。《康熙字典·木部》:“桑,《典術》:‘桑,箕星之精。’”
(6)古地名。故址在今河南省灵宝市北。闻一多《古典新義·釋桑》:“‘辛未卜,何貞王其田桑亡ࡿǯ܈《前》四·四一·四)’……古稱田獵之地曰田,桑為殷田獵之地,故亦曰桑田。”
(7)姓。《通志·氏族略三》:“桑氏,嬴姓。秦大夫子桑之後也。公孫枝字子桑,以字為氏。漢有御史大夫桑弘羊。”

桑-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桑 sāng
① 名桑树。《齐桓晋文之事》:“五亩之宅,树之以~。” ② 名桑叶。《陌上桑》:“采~成南隅。” ③ 名采桑养蚕纺织一类的工作。《观刈麦》:“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

桑 -古漢語常用詞典

sāng
①桑樹。《齊桓晉文之事》:“五畝之宅,樹之以~。”②桑葉。《陌上桑》:“采~成南隅。”③采桑養蠶紡織一類的工作。《觀刈麥》:“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
【桑榆】夕陽餘輝照在桑樹榆樹的樹梢上,代稱日落的地方。常比喻老年時光。
【桑梓】桑樹梓樹是古代家宅邊常栽的樹的樹木,用作故鄉的代稱。

桑-辞源3

【桑】10画 1790·4 sāng  ㄙㄤ  息郎切,平,唐韻,心。陽部。㊀木名。落葉樹。葉卵圓形,可飼蠶;皮可製紙;果實名桑椹,可食。葉、果、皮、根皆入藥。詩 衛風 氓:“桑之未落,其葉沃若。”又用作動詞。採桑。詩 魏風 十畝之間:“十畝之間兮,桑者閑閑兮。”㊁姓。魯有大夫 子桑伯子,秦有 公孫枝字 子桑,子孫也以字爲氏。漢有 桑弘羊。見 宋 鄧名世 古今姓氏書辯證十五 唐、通志二七 氏族三 以字爲氏。

桑-汉语大词典

桑sāng
ㄙㄤ
〔《广韵》息郎切,平唐,心。〕
1.木名。落叶乔木。叶可饲蚕,果可食用和酿酒;木材可制器具,树皮可造纸。叶、果、枝、根、皮皆可入药。
●《诗·郑风·将仲子》:“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
●《孟子·梁惠王上》:“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唐韩愈《赛神》诗:“麦苗含穟桑生椹,共向田头乐社神。”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凡天下树墙下以桑,凡妇蚕绩缝衣裳。”
2.桑叶。
●《诗·卫风·氓》:“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荀子·赋》:“冬伏而夏游,食桑而吐丝。”
●古乐府《陌上桑》:“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
●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辛亥游录》:“沿堤有木,其叶如桑。”
3.采桑。
●《汉书·元后传》:“春幸茧馆,率皇后列侯夫人桑。”
颜师古注:“桑,采桑也。”
参见“桑姑”。
4.指蚕桑之事。
●汉王符《潜夫论·浮侈》:“是则一夫耕,百人食之;一妇桑,百人衣之。以一奉百,孰能供之?”
●唐韩愈《袁州刺史谢上表》:“微臣惟当布陛下惟新之泽,守国家承平之规,劝以耕桑,使无怠惰而已。”
●宋王安石《省兵》诗:“不田亦不桑,衣食犹兵然。”
●清黄叔璥《台海使槎录·杂着》:“一片平沙皆沃土,谁为长虑教耕桑。”
5.古地名。故址在今河南省灵宝县北。参阅闻一多《古典新义·释桑》。
6.姓。
●汉代有桑弘羊。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近义词

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