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
拼音
gēn笔顺
一 丨 丿 丶 𠃍 一 一 𠄌 丿 ㇏左窄右宽。“木”横画稍短,竖画正直。“艮”横画间距均匀;竖提要正,捺画收笔比竖提略高。
同音字
读音为gēn的字 读音为gen的字基础解释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根-中華語文大辭典根ㄍㄣɡēn1.植物的根部。具有固定植物、吸收及貯藏養分與水分的功能。[例]老樹盤~|落地生~。2.物體的底部、基部或同其他東西相連的部分。[例]耳~|齒~|~基。3.事物的本源。[例]禍~|問題~源|追~究底。4.作為根據的東西。[例]票~|存~。5.澈底;根本。[例]~除|~治。6.指方根。7.數學上指一元方程的解。8.化學上指化合物中所含的原子團,若以離子鍵與其他組分結合者,稱為「根」。[例]硫酸~。9.量詞。用於計算細長的物體。[例]一~頭髮|兩~香蕉|抽一~菸。10.姓。
根 -古漢語常用詞典gēn
①樹木的根。《諫太宗十思疏》:“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本。”《促織》:“見有蟲伏棘~。”②泛指杆物的根。《孔雀東南飛》:“指如削蔥~,口如含朱丹。”《七步詩》:“本是同~生,相煎何太急?”《采草藥》:“大率用~者,若有宿~,須取無莖葉時采。” 【又】植根;紮根。《孟子•盡心上》:“君子所性,仁義禮智~於心。”③物體的下部、底部。庚信《明月山銘》:“風生石洞,雲出山~。”④事物的根源、本源。《[般涉調]哨遍•高祖還鄉》:“把你兩家兒~腳從頭數。”《促織》:“業~,死期至矣!”【又】窮究;追究。皮日休《十原系述》:“~古人之終義。” ⑤杜絕;根除。《管子•君臣》:“審知禍福之所生,是故慎小事微,違非索辨以~之。”⑥徹底;根本地。蘇舜欽《詣匭疏》:“令諸郡守宰~索其名而藉奏之。”⑦用天條形物。《水經注•沁水》:“廟側有攢柏數百~。”
【根索】徹底搜索。
根面前或旁边也。
▶杜甫《过孟氏》诗:“负米夕葵外,读书秋树根。”此与外字对举,秋树根,犹云秋树边也。
▶又《蟋蟀》诗:“草根吟不稳,床下夜相亲。”此与下字对举,草根,犹云草边也。
▶李贺《南园》诗:“熟杏暖香梨叶老,草梢竹栅锁池根。”池根,犹云池边也。
▶薛能《杨柳》词:“西园高树后庭根,处处寻芳有折痕。”后庭根,犹云后庭边也。
▶《阳春白雪》七胡伯雨《少年游》词:“深倚屏根,闲敲诗字,酒醒倍春寒。”屏根,犹云屏边也。
▶吴文英《瑞鹤仙》词:“兰情蕙盼,惹相思春根酒畔。”春根犹云春前;此当前义,与畔字对举。见“根底”。
【根】10画 4793·2 gēn ㄍㄣ 古痕切,平,痕韻,見。文部。㊀草木的根。左傳 隱六年:“絶其本根,勿使能殖。”管子 水地:“(水)集於草木,根得其度,華得其數,實得其量。”㊁物體的下基。北周 庾信 庾子山集十二 明月山銘:“風生石洞,雲出山根。”唐 白居易 長慶集七 早春詩:“滿庭田地濕,薺葉生牆根。”㊂事物的本源、依據。老子:“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漢 河上公 注:“根,元也。”宋 蘇軾 經進東坡文集事略五三 李君山房記:“近歲市人轉相摹刻諸子百家之書,日傳萬紙,學者之於書多且易致如此,其文詞學術當倍蓰於昔人,而後生科舉之士,皆束書不觀,遊談無根,此又何也?”㊃杜絶,徹底清除。管子 君臣下:“審知禍福之所生,是故慎小事微,違非索辯以根之。”後漢書八七 西羌傳 論:“若攻之不根,是養疾疴於心腹也。”㊄追究,追尋。文苑英華三六六 唐 皮日休 十原系述:“窮大聖之始性,根古人之終義。”元典章 刑十一 諸盜一 評 贓:“直候根到贓物,然後令元告事主當官一同開封下驗。”㊅跟,隨。五代史平話 晉上:“(石)敬瑭根着 莊宗名做 李存勖,出入行陣間,多立了奇功。”㊆量詞。水經注九 沁水:“廟側有攢柏數百根。”㊇佛學名詞。1.能够促進增生的力。五燈會元五 石頭希遷禪師:“遂著 參同契曰:‘……人根有利鈍,道無南北祖。’”參見“六根”。2.生殖器。法苑珠林四 劫量 大三灾之餘:“因斯遂有男女根生,由二根殊形,相亦異。”
根-中華大字典1、根讀音:古痕切,音跟,元韻。釋文:
❶本作縙。《說文》:縙。木株也。
〔按今植物學。謂~深入土中。蔓延四出。藉以吸收養液、立定葉莖。就質之剛柔言。可分爲木質~、草質~。就生存之久暫言。可分爲一年~、二年~、多年~。就~之形狀言。可分爲纖維~、鬚~、圓柱~、圓錐~、球~。就~之所在言。可分爲氣~、水~、地~、寄生~。就~之變態言。可分爲塊~、附著~、呼吸~等〕。
❷本也。《列子天瑞》:烏足之~爲蠐螬。
❸元也。《老子》:是謂天地~。
❹始也。見《廣雅釋詁》。
❺~者書之所謂柢也。見《韓非解老》。
❻盡也。《後漢西羌傳》:攻之不~。
❼~性也。《傳燈錄》:吾戒定慧。勸上~上智人。
❽~生。寄生也。《文選張衡賦》:桑末寄夫~生兮。
❾~瘤。菽類。~部之小球體也。其內寄生~瘤細菌。
❿門之鋪首銅鐶曰倉琅~。《漢書五行志》:木門倉琅~。
⓫天~。氐亢之間也。《國語周語》:天~見而水涸。
⓬竹~。杯名。〔庾信詩〕:山杯捧竹~。
⓭金~。車名。《後漢輿服志》:天子車金~。
⓮數學謂自乘而生乘方之原數曰~。亦曰方~。平方之原數曰平方~。立方之原數曰立方~。
〔又〕:借~方。算法名。
⓯姓也。《姓苑》:周人~牟子。善著書。
2、擔釋文:同根。見《六書統》。
【读音】ɡēn
【繁体】根
根<名>
(形声。从木,艮声。本义:草木之根)
植物生长于土中或水中吸收营养的部分[root]
根,木株也。――《说文》
蔓根为根,直根为柢。――《说文通训定声》
根深,则视久。――《韩非子·解老》
是谓深根、固柢。――《老子》
有根株于下,有荣叶于上。――《论衡·超奇》
其无宿根者,候苗成而未有花时采,则根生已足而又未衰。――宋·沈括《梦溪笔谈》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又如:根荄(根。荄:草根;又指根本,根源);根茇(植物的根部);根柢(草木的根);根垓(根核。植物的根;植根)
事物的本源,
根gēn
⒈高等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有固养植物体和支持其地上的部分,吸收土壤里的水和溶解在水里的无机盐,贮藏养料等之作用:小草~。大树~。直~(如甜菜、向日癸的根)。须~(如稻、麦的根)。块~(如萝卜、土豆的可吃部分)。〈引〉
①基部,基础:~柢。~基。~本。~蒂。牙~儿。舌~儿。
②事物或事情的本源:~源。穷~。祸~。寻~究底。
③彻底:~治。~除。~绝。
④凭证,依据:~据。存~。
⑤〈喻〉后代儿孙:他是李家的独~。
⒉量词。指长条状物:两~火柴。三~塑料绳。
⒊数学名词:
①代数方程式内未知数的值。
②[方根]任何次自乘幂的底数,也简称"根"。
⒋化学上称带电的基:硫酸~。碳酸氢~。
根
《説文》:“根,木株也。从木,艮聲。”張文虎舒藝室隨筆:“《説卦》艮為足。艮,止也。止,古趾字。根从艮,似非徒取諧聲。”
gēn 《廣韻》古痕切,平痕見。諄部。
(1)植物长在土中(或水中)的部分。其主要功能为吸收养分和固定植物上部分,有的根还能贮藏养料。《説文·木部》:“根,木株也。”《左傳·文公七年》:“公族,公室之枝葉也。若去之,則本根無所庇廕矣。”三國魏曹植《七步詩》:“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唐李白《為吴王謝責赴行在遲滯表》:“流波思其舊浦,落葉墜於本根。”鲁迅《坟·文化偏至论》:“如流水之必自原泉,卉木之茁于根茇。”
(2)物体的基部。如:耳根;舌根;树根;墙根。北周庾信《明月山銘》:“風生山洞,雲出山根。”《徐霞客遊記·滇遊日記》:“崖根有小路,為密箐所翳。”鲁迅《呐喊·阿Q正傳》:“阿Q两只手都捏住了自己的辫根。”
(3)事物的本源;根由。如:祸根;穷根;刨根问底;知根知底。《廣雅·釋詁一》:“根,始也。”《老子》第六章:“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河上公注:“根,元也。”宋蘇軾《李氏山房藏書記》:“後生科舉之士,皆束書不觀,游談無根。”鲁迅《两地书(一九二六年十月二十三日)》:“其病根在於粗心。”喻指命根子。如:断根绝命。
(4)植根。《孟子·盡心上》:“君子所性,仁義禮智根於心。”《漢書·叙傳上》:“故王氏之貴,傾擅朝廷,能竊號位,而不根於民。”
(5)追究;根究。唐皮日休《十原系述》:“窮大聖之始性,根古人之終義。”清江藩《漢學師承記·黄宗羲》:“聖祖仁皇帝,如天之仁,不復根追勝國從亡諸人。”
(6)根除;彻底清除。《管子·君臣下》:“昔者聖王本厚民生,審知禍福之所生,是故慎小事微,違非索辯以根之。”尹知章注:“得其根而止之也。”《後漢書·西羌傳》:“羌雖外患,實深内疾,若攻之不根,是養疾疴於心腹也。”李賢注:“根,謂盡其根本。”又彻底地;根本地。如:根除;根治;根绝。
(7)佛学名词。1.指人所具有的能产生感觉或善恶观念的机体或精神力量。如:六根(指人的眼、耳、鼻、舌、身、意)。《五燈會元·南嶽石頭希遷禪師》:“人根有利鈍,道無南北祖。”清王夫之《張子正蒙注·太和篇》:“浮圖謂真空常寂之圓成實性,止一光明藏,而地水火風根塵等皆由妄現,知見妄立,執為實相。”2.生殖器。《正字通·木部》:“根,梵書:牝牡二體,曰男根女根。”《法苑珠林》卷六:“四天下人,若行欲時,二根相到,流出不浄。”
(8)数学名词。1.代数方程中未知数的值,或称代数方程的解。2.方根的简称。
(9)化学名词。指带电的基。如:氨根;硫酸根。
(10)量词。用于计量草木或条状物。如:一根木柱;两根钢钎;三根丝线。《水經注·沁水》:“廟側有攢柏數百根。”鲁迅《故事新编·铸剑》:“伸手抽出一根芦柴。”
⑪边;前。张相《詩詞曲語辭匯釋》卷六:“根底之義,相當於面或邊或前,二字分開單用時,義同前。”宋胡翼龍《少年遊》:“深倚屏根,閒敲詩字,酒醒倍春寒。”宋吴文英《瑞鶴仙》:“正旗亭煙冷,河橋風暖。蘭情蕙盼。惹相思,春根酒畔。”
根木610ㄍㄣgēn名①植物莖幹長在土裡的部分,具有固定、吸收或貯藏水分、養分的功能。如:「落葉歸根」。三國魏.曹植〈七步詩〉:「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唐.李白〈為吳王謝責赴行在遲滯表〉:「流波思其舊浦,落葉墜於本根。」②物體的基部、下部。如:「耳根」、「牙根」。唐.白居易〈早春〉詩:「滿庭田地溼,薺葉生牆根。」③事物的本源。如:「禍根」、「病根」、「追根究底」。唐.獨孤及〈夢遠遊賦〉:「止水不波,浮雲無根。」宋.蘇軾〈李氏山房藏書記〉:「而後科舉之士,皆束書不觀,遊談無根,此又何也。」④事物的存底。如:「票根」、「存根」。⑤量詞。計算細長形物體的單位。如:「一根棍子」、「三根筷子」。⑥姓。如周代有根牟子。動深植。《孟子.盡心上》:「君子所性,仁義禮智根於心。」副澈底的。如:「根絕」、「根除」。
根-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根ɡēn
①(~儿)名高等植物的营养器官,能够把植物固定在土地上,吸收土壤里的水分和溶解在水中的养分,有的根还能贮藏养料。
②名比喻子孙后代:这孩子是他们家的~。
③(~儿)物体的下部或某部分和其他东西连着的地方:耳~|舌~|墙~|~基|~底。
④(~儿)名事物的本原;人的出身底细:祸~|寻~|从~儿上解决问题|知~知底。
⑤根本地;彻底:~究|~治|~绝。
⑥依据;作为根本:~据|无~之谈。
⑦(~儿)量用于细长的东西:两~筷子|一~无缝钢管。
⑧名方根的简称。
⑨名一元方程的解。
⑩名化学上指带电荷的原子团:铵~|硫酸~。
⑪(Gēn)名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