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
拼音
quán笔顺
一 丨 丿 丶 ㇇ ㇏左长右短,左窄右宽。“木”横短竖正。“又”上窄下宽,撇捺舒展。
同音字
读音为quán的字 读音为quan的字基础解释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权-中華語文大辭典同:權
权-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权 quán
① 名秤;秤锤。《论语·尧》:“谨~量,审法度。” ② 动称量;衡量。《齐桓晋文之事》:“~,然后知重。” ③ 名权势;权力。《过秦论》:“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量力。” 又:有权势的。《报刘一丈书》:“日夕策马,候~者之门。” ④ 动代理;兼任。胡仔《推敲》:“时韩愈吏部~京兆。” ⑤ 名权变;灵活性。《谋攻》:“不知三军之~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 ⑥ 副姑且;暂且。《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在营前开了个茶酒店。”
【读音】quán
【繁体】権
权<名>
(形声。从木,雚声。本义:黄花木)
同本义[akindoftree]
权,黄华木也。从木,雚声。――《说文》
权,黄英。――《尔雅·释木》。又如:权舆(草木萌发的状态)
于嗟乎,不承权舆。――《诗·秦风·权舆》
于时冰泮发蛰,百草权舆。――《大戴礼记·诰志》
秤。测定物体重量的器具[scale]
权,称也。――《论语·尧曰》集解
锤,谓之权。――《广雅·释器》
权者,铢两斤钧石也。――《汉书·律历志》
谨权量,审法度。――《论语·尧曰》
为之权衡以称之,则并与权衡而窃之。――《庄子·胠箧》
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
权(權)quán
⒈掌握、支配和指挥的力量:~力。~柄。~势。政~。职~。
⒉权利:发言~。选举~。
⒊势力,有利形势:制空~。主动~。
⒋暂且,灵活,变通:~且。~宜。~变。
⒌〈古〉指秤,秤锤:铜~。〈引〉衡量:~衡轻重。
⒍[权威]
①最有威望或力量:~威人士。
②在某种范围里最有地位的人或事物:学术~威。
────────────────—
权guàn1.权火,烽火。
同:權
权-文言同义辨析权-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权木26異「權」的異體字。
权-康熙字典权
【辰集中】【木字部】 權
★【唐韻】巨員切【集韻】【韻會】【正韻】逵員切,𠀤音拳。【玉篇】稱錘也。【前漢·律歷志】孔子陳後王之法,曰謹權量。量多少者不失圭撮,權輕重者不失黍絫。
◎又經權。【易·繫辭】巽以行權。【註】權,反經而合道者也。
◎又平也。【禮·王制】原父子之情,立君臣之義以權之。
◎又權謀。【左傳·宣十二年】中權後勁。【杜註】中軍制謀,精兵爲殿。
◎又權柄。【莊子·天運篇】親權者不能與人柄。
◎又【爾雅·釋詁】權輿,始也。【詩·秦風】于嗟乎,不承權輿。
◎又攝官曰權。【鼠璞】權字唐始用之。韓愈權知國子博士,三歲爲眞。
◎又國名。亦姓。【左傳·莊十八年】楚武王克權。【韻會】楚鬭緡尹權,後因爲氏。
◎又與爟通。烽火也。【前漢·郊祀志】上宿郊見通權火。
◎又與顴通,兩頰也。【前漢·高帝紀·隆準註】頰權,準也。【曹植·洛神賦】靨輔承權。
◎又【說文】權,黃華木也。【爾雅·釋草】權,黃華。【六書故云】以草釋木,似誤。○按《爾雅》木槿,木也,列之于草。殆未可泥。
★又【集韻】古玩切,音貫。木叢生也。考證:〔【詩·秦風】吁嗟乎,不成權輿。〕 謹照原文吁改于。成改承。〔【後漢·郊祀志】上宿郊,見通權火。〕 謹按後漢書無郊祀志。後漢改前漢。〔【爾雅·釋草】權,黃英。〕 謹照原文英改華。
权(I)quan
ㄑㄩㄢˊ
〔《广韵》巨员切,平仙,群。〕
1.秤。测定物体重量的器具。
●《论语·尧曰》:“谨权量、审法度、脩废官,四方之政行焉。”
●何晏集解:“权,称也。”
●《汉书·律历志上》:“权者,铢、两、斤、钧、石也,所以称物平施,知轻重也。”
●明陆深《传疑录》:“权以权轻重也。五权之法,铢、两、斤、钧、石,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
2.指秤锤。
●《礼记·月令》:“﹝仲春之月﹞正权概。”
郑玄注:“称锤曰权。”
●唐陆贽《论替换李楚琳状》:“夫权之为义,取类权衡。衡者称也,权者,锤也。”
3.称量。
●《孟子·梁惠王上》:“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汉书·律历志上》:“量多少者不失圭撮,权轻重者不失黍絫。”
●《清朝野史大观·清代述异·兰陵庄氏》:“即自入井,运金以出,穷日之力乃尽,至公堂权之,得三十万两有奇。”
4.衡量,比较。
●《吕氏春秋·举难》:“且人固难全,权而用其长者,当举也。”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冀州刺史王芬……谋废灵帝”
裴松之注引《魏书》:“太祖拒芬辞曰:‘夫废立之事,天下之至不祥也。古人有权成败、计轻重而行之者,伊尹、霍光是也。’”
●梁启超《中国国会制度私议》:“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
5.平均;平衡。
●《周礼·考工记·弓人》:“九和之弓,角与干权。”
郑玄注:“权,平也。”
●唐韩愈《杂诗》之三:“截橑为欂栌,断楹以为椽,束蒿以代之,小大不相权。”
●清刘大櫆《井田》:“取天下之田,与天下之民,合计其数而权之,而民各分其可得之田。”
6.权柄,权力。
●《谷梁传·襄公三年》:“故鸡泽之会,诸侯始失正矣,大夫执国权。”
●太平天国洪秀全《斩邪留正诗》:“手握乾坤杀伐权,斩邪留正解民悬。”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十四件大事》:“地主政权既被打翻,族权、神权、夫权便一概跟着动摇起来。”
7.权利。
●李大钊《亚细亚青年的光明运动》:“我们相信人类都有劳动权。”
●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近阅日报,有保护版权的广告。”
参见“权利”。
8.威势。
●《逸周书·大戒》:“权先申之。”
孔晁注:“权,谓势重。”
●《史记·苏秦列传》:“是故夫衡人日夜务以秦权恐憩诸侯以求割地。”
●唐罗隐《谗书·风雨对》:“风雨雪霜,天地之权也。”
●宋梅尧臣《途中寄尚书晏相公二十韵》:“秋权摧物不见迹,但使万古生愁悲。”
9.重,重于。
●《战国策·齐策三》:“﹝苏秦﹞谓楚王曰:‘齐之所以敢多割地者,挟太子也。今已得地而求不止者,以太子权王也。’”
高诱注:“权,重。”
10.秉,持。
●汉王符《潜夫论·劝将》:“权十万之众,将勇杰之士。”
●汪继培笺:“按……《易林·益之临》:‘带季、儿良,明知权兵。’权兵,言执兵柄。”
●唐柳宗元《送苑论登第后归觐诗序》:“是岁小司徒顾公守春官之缺,而权择士之柄。”
●《三国志平话》卷上:“吕后权国,三人并不知反与不反,乞宣太后,便见端的。”
11.谋略,计谋。
●《左传·宣公十二年》:“军行,右辕,左追蓐,前茅虑无,中权,后劲。”
杜预注:“中军制谋,后以精兵为殿。”
●汉荀悦《汉纪·高祖纪二》:“权不可预设,变不可先图。”
●《新唐书·张守珪传》:“创痍之余,讵可矢石相确,须权以胜之。”
●《三国演义》第六六回:“倘贼凭险深藏,使我士马不得逞其能,奇变无所用其权,则天威屈矣。”
12.权宜,变通。古代常与“经”对言。
●《易·系辞下》:“井以辩义,巽以行权。”
王弼注:“权,反经而合道,必合乎巽顺,而后可以行权也。”
●汉桓宽《盐铁论·诏圣》:“高皇帝时,天下初定,发德音,行一卒之令,权也,非拨乱反正之常也。”
●《儒林外史》第四回:“礼有经,亦有权,想没有什么行不得处。”
13.唐以来称试官或暂时代理官职为“权”。
●《旧唐书·高祖纪》:“天策上将府司马宇文士及,权检校侍中。”
●宋戴埴《鼠璞·权行守试》:“本朝职事官,并以寄禄官品高下为权行守试。侍郎、尚书,始必除权,即真后始除试守行。予考之汉,试守即权也……权字唐始用之。韩愈权知国子博士,三岁为真。”
●《林则徐日记·道光十八年十月二十六日》:“又十八里卫辉府城,邹钟泉现权此郡。”
14.充当,当作。
●元张可久《水仙子·湖上小隐》曲:“乐琴书桑苎村,掩柴门长日无人。蕉叶权歌扇,榴花当舞裙,一笑开樽。”
15.副词。姑且,暂且。
●《汉书·王莽传上》:“臣闻周成王幼少,周道未成,成王不能共事天地,修文武之烈。周公权而居摄,则周道成,王室安;不居摄,则恐周队失天命。”
●《文选·左思〈魏都赋〉》:“权假日以余荣,比朝华而庵蔼。”
李善注:“权,犹苟且也。”
●《儒林外史》第三五回:“今夜就在这店里权住一宵。”
●郁达夫《迷羊》二:“因为出城回家,北风刮得很冷,所以路过安乐园的时候,便也不自意识地踏了进去,打算权坐一坐,等风势杀一点后再回家去。”
16.黄色。
●清王引之《经义述闻·通说上》“五色之名”:“黄色之名,则有若权、若蠸、若华。”
17.木名。
●《尔雅·释木》:“权,黄英。”
●《尔雅·释草》:“权,黄华。”
郭璞注:“今谓牛芸草为黄华。”
●《说文·木部》:“权,黄华木。”
●王筠句读:“《释草》曰:‘权,黄华。’郭注以牛芸草当之。《释木》:‘权,黄英。’郭云未详。许君合二条为一,而以木定之,谓即一物,两篇重出耳。”
18.北斗七星之一。也叫天权。北斗第四星。参见“北斗星”。
19.古星群名。即轩辕。主要分布在狮子座。参阅《史记·天官书》。
20.古国名。
●春秋时灭于楚。故都城在今湖北省当阳县东南。
●《左传·庄公十八年》:“初,楚武王克权,使斗缗尹之。以叛,围而杀之,迁权于那处,使阎敖尹之。”
杨伯峻注:“权,国名……今湖北省当阳县东南有权城。”
21.佛教语。方便。与“实”相对。适于一时之法曰权,究竟不变之法曰实。
●《文选·王屮〈头陀寺碑文〉》:“导亡机之权,而功济尘劫。”
李善注:“权,方便也。”
●隋智顗《摩诃止观》卷三:“权谓权谋,暂用还废;实为实录,究竟旨归。”
22.通“颧”。面颊。
●《文选·曹植〈洛神赋〉》:“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李善注:“权,两颊。”
●南朝宋颜延之《赭白马赋》:“双瞳夹镜,两权协月。”
23.姓。
●唐有权德舆。
权(II)guan
ㄍㄨㄢˋ
〔《集韵》古玩切,去换,见。〕
通“爟”。
权火,烽火。
●《逸周书·大明武》:“旁隧外权,隳城湮溪。”
参见“权火”。
同:權
权-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权(權)quán
①书秤锤。
②书权衡:~其轻重。
②名权力:当~|有职有~|掌握大~|生杀予夺之~。
④名权利:人~|公民~|选举~|发言~。
⑤权变;权宜:~诈|~谋|通~达变。
⑥副权且;姑且:~充|死马~当活马医。
⑦(Quán)名姓。古又同“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