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zhēn

笔顺

丿

同音字

读音为zhēn的字 读音为zhen的字

基础解释

往杯子或碗里倒(酒、茶):自~自饮。~了满满一杯酒。

详细解释

〈动〉

  1. (形声。从斗,甚声。本义:用勺子舀取)

  2. 同本义

    斟,勺也。——《说文》

    斟,酌也。——《广雅》

    孔子穷乎 陈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吕氏春秋》

    太行何艰哉,北斗不可斟。—— 唐· 顾况《游子吟》

    其御羊斟不与。——《左传·宣公二年》

    羊羹不斟,而宋国危。——《淮南子·鏐称》

  3. 用壶倒酒或茶水

    主人有酒且莫斟,听我一曲悲来吟。——唐· 李白《悲歌行》

    又如:斟酒;斟一杯水;斟泻(倾注);斟茶;给她斟一杯酒

  4. 考虑,考虑好坏,比较长短

    斟量功伐。——《颜氏家训·省事》

    又如:斟酌损益(仔细考虑,反复商讨,以决定增减、兴革);斟勺(考虑,吸取);斟裁(斟酌决定);斟量(酌量;估量)

〈名〉

  1. 汤汁,羹汁

    斟,汁也。——《方言三》

    厨人进斟,因反斗以击代王,杀之。——《史记·张仪列传》

  2. 古国名 。相传为夏同姓诸侯之国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斟-中華語文大辭典

斟斟ㄓㄣzhēn1.往容器裡注入(茶、酒等)。[例]〜茶∣〜酒∣自〜自飲。2.推敲;思考。[例]〜酌∣字〜句酌。

斟-辞源3

【斟】13画 4470·0 zhēn  ㄓㄣ  職深切,平,侵韻,照 三。侵部。㊀勺,用勺舀取。説文:“斟,勺也。”清 段玉裁 注:“勺,玉篇 廣韻作酌。……則勺、酌古通也。勺之謂斟。”呂氏春秋 任數:“孔子窮乎 陳 蔡之間,藜羹不斟,七日不嘗粒。”注:“無藜羹可斟,無粒可食,故曰不斟不嘗。”墨子 非儒下、荀子 宥坐並作“糂”。後也指用壺倒(酒或茶)。南朝 宋 鮑照 鮑氏集五 答客詩:“歡至猶斟酒,憂來輒賦詩。”㊁羹汁。史記七十 張儀傳:“於是酒酣樂,進熱啜,廚人進斟,因反斗以擊 代王,殺之。”㊂調和,卽調治。方言三:“斟,協汁也。”注:“謂和協也。”參見“斟雉”。㊃古國名,又姓。國語 鄭:“斟姓無後。”參見“斟尋”、“斟灌”。

斟-中華大字典

1、斟讀音:諸深切,音針,侵韻。釋文:
❶勺也。見《說文》。《段注》:勺、玉篇廣韻作酌。則勺、酌、古通也。勺之謂之~。引伸之盛於勺者亦謂之~。
❷取也。《國語周語》:而後王~酌焉。
❸益也。凡相益而少謂之不~。《呂覽任數》:藜羹不~。
 〔又〕:病少愈而益劇亦謂之不~。〔呂居仁詩〕:記我今年病不~。〔言雖少損而無益也。或謂之何~〕。
❹汁也。《方言》:北燕朝鮮洌水之間謂汁曰~。
❺行觴也。〔蘇軾詩〕:且邀明月伴孤~。
❻~酌。飮也。《文選班固文》:~酌道德之淵源。
 〔又〕:取也。《國語周語》:而後王~酌焉。
 〔又〕:處分也。《說文段注》:凡處分曰~勺。今多用~酌。
❼~愖。猶遲疑也。《後漢馮衍傳》:意~愖而不澹。
❽~灌。~尋。竝國名。左襄四年傳〕:滅~灌及~尋氏。
 〔按~灌城、在今山東壽光縣東北四十里。~尋城在濰縣西南五十里〕。
❾姓也。漢博士~尙。
2、簜釋文:同斟。見《篇韻》。
3、㪸釋文:斟俗字。見《龍龕手鑑》。
4、酙釋文:斟俗字。見《龍龕手鑑》。

斟-康熙字典


【卯集下】【斗字部】 斟
★【廣韻】職深切【集韻】【韻會】【正韻】諸深切,𠀤音針。【說文】勺也。【楚辭·天問】彭鏗斟雉帝何饗。【註】斟,勺也。
◎又【周語】而後王斟酌也。【註】斟,取也。
◎又【後漢·馮衍傳】意斟愖而不澹。【註】斟愖,猶遲疑也。
◎又【揚子·方言】斟,益也。【註】言斟酌而益之。
◎又【玉篇】計也。
◎又國名。【左傳·襄四年】滅斟灌及斟尋氏。【註】二國,夏同姓諸侯,仲康之子。
◎又姓。【姓氏急就篇】漢博士斟尚。

斟-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斟斗913ㄓㄣzhēn動①注入、添加。如:「斟酒」、「斟茶」。唐.李白〈悲歌行〉:「主人有酒且莫斟,聽我一曲悲來吟。」②滴。宋.范成大〈宜齋雨中〉詩:「映竹千絲舞,垂簷一線斟。」③審度、考慮。參見「斟酌斟酌」條。④姓。如漢代有斟尚。名飲料、汁液。《史記.卷七〇.張儀傳》:「於是酒酣樂,進熱啜,廚人進斟,因反斗以擊代王,殺之,王腦塗地。」

斟-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斟zhēn
动往杯子或碗里倒(酒、茶):自~自饮|~了满满一杯酒。

斟-漢語大字典


《説文》:“斟,勺也。从斗,甚聲。”
zhēn 《廣韻》職深切,平侵章。侵部。
(1)用勺子舀取。后通指用壶倒(酒或茶)。《説文·斗部》:“斟,勺也。”段玉裁注:“《玉篇》、《廣韻》作酌。許以盛酒行觴為酌,則水漿不曰酌,枓曰勺,用枓挹注亦曰勺。《詩·泂》:‘酌彼行潦,挹彼注茲。’則勺、酌古通也。勺之謂之斟。”《吕氏春秋·任數》:“孔子窮乎陳、蔡之間,藜羹不斟,七日不嘗粒。”高誘注:“無藜羹可斟,無粒可食,故曰不斟不嘗。”唐李白《悲歌行》:“主人有酒且莫斟,聽我一曲悲來吟。”《紅樓夢》第三十一回:“寶玉聽了有理,也只得罷了;向案上斟了茶來,給襲人漱口。”鲁迅《彷徨·在酒楼上》:“我转脸向了板桌,排好器具,斟出酒来。”
(2)羹;汁。清段玉裁《説文解字注·斗部》:“斟,勺之謂之斟。引申之,盛於勺者亦謂之斟。”《史記·張儀列傳》:“於是酒酣樂,進熱啜,廚人進斟,因反斗以擊代王,殺之。”司馬貞索隱:“斟曰羹勺,故因名羹曰斟。”
(3)调和。《方言》卷三:“斟,協、汁也。朝鮮、洌水之間曰斟,自關而東曰協,關西曰汁。”郭璞注:“謂和協也。”錢繹箋疏:“汁古通作協,亦作叶。”
(4)考虑;忖度;择取。《玉篇·斗部》:“斟,取也,計也。”清段玉裁《説文解字注·斗部》:“勺之斟之多少在己,故凡處分曰斟勺,今多用斟酌。”《荀子·富國》:“故明主必謹養其和,節其流,開其源,而時斟酌焉。”《國語·周語上》:“耆艾修之,而後王斟酌焉。”韋昭注:“斟,取也;酌,行也。”清旅生、惜秋《維新夢》第十齣:“剗除積弊垂常憲,權限分明子(仔)細斟。”
(5)收益增多或病情好转。《方言》卷三:“斟,益也。南楚凡相益而又少謂之不斟。凡病少愈而加劇亦謂之不斟,或謂之何斟。”宋吕本中《答曾吉父詩》:“書來肯附銅魚使,記我今年病不斟。”
(6)古国名。相传为夏同姓诸侯之国。《漢書·地理志上》:“斟,故國,禹後。”
(7)姓。《廣韻·侵韻》:“斟,姓。”《國語·鄭語》:“斟姓無後。”韋昭注:“《傳》有斟灌、斟鄩,澆所滅。”《史記·夏本紀》:“太史公曰:禹為姒姓,其後分封,用國為姓,故有……斟尋氏。”裴駰集解引徐廣曰:“一作斟氏、尋氏。”

斟-汉语大词典

斟zhēn
ㄓㄣ
〔《广韵》职深切,平侵,章。〕
1.用勺、瓢等舀取。
●《吕氏春秋·任数》:“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
高诱注:“无藜羹可斟,无粒可食,故曰不斟不尝。”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夫瓠所贵者,谓其可以盛也……而任重如坚石,则不可以剖而以斟。”
●唐顾况《游子吟》:“太行何艰哉,北斗不可斟。”
2.用壶倒酒或茶水。
●前蜀魏承班《玉楼春》词:“玉斝满斟情未已,促坐王孙公子醉。”
●明陈所闻《画眉序·闰九日登雨花台》套曲:“兰香袭,斟绿醑长鲸吸。”
●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章:“于是她笑着,赶快跟客人斟上水。”
3.羹勺。亦指羹汁。
●《史记·张仪列传》:“于是酒酣乐,进热啜,厨人进斟,因反斗以击代王,杀之,王脑涂地。”
●司马贞索隐:“斟曰羹勺,故因名羹曰斟。”
4.调治。参见“斟雉”。
5.推敲;考虑。
●晋左思《魏都赋》:“斟《洪范》,酌典宪,观所恒,通其变。”
●明梁辰鱼《浣纱记·定计》:“须多料,当细斟,奈天时今还未临。”
●徐迟《牡丹》二:“青年和老人再三斟字酌句。”
参见“斟酌”。
6.收益增多或病情好转。
●《方言》第三:“斟,益也。南楚凡相益而又少谓之不斟。凡病少愈而加剧亦谓之不斟,或谓之何斟。”
●宋吕本中《次曾吉父兰溪绝句》之三:“书来肯附铜鱼使,记我今年病不斟。”斟,一本作“禁”。
7.古国名。
●《汉书·地理志上》:“斟,故国,禹后。”
●清先着《赠海云子》诗:“相逢炎月亦萧森,来处家乡是古斟。”
自注:“寿光即古斟国。”
8.姓。
●《国语·郑语》:“斟姓无后。”
韦昭注:“斟姓,曹姓之别……《传》有斟灌、斟鄩、浇所灭。”

斟-中草药辞典

【读音】zhēn
【繁体】斟
斟<动>
(形声。从斗,甚声。本义:用勺子舀取)
同本义[ladle]
斟,勺也。――《说文》
斟,酌也。――《广雅》
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吕氏春秋》
太行何艰哉,北斗不可斟。――唐·顾况《游子吟》
其御羊斟不与。――《左传·宣公二年》
羊羹不斟,而宋国危。――《淮南子·鏐称》
用壶倒酒或茶水[pour]
主人有酒且莫斟,听我一曲悲来吟。――唐·李白《悲歌行》
又如:斟酒;斟一杯水;斟泻(倾注);斟茶;给她斟一杯酒
考虑,考虑好坏,比较长短[consider]
斟量功伐。――《颜氏家训·省事》
又如:斟酌损益(仔细考
斟zhēn
⒈倒上茶或酒等:~茶。~酒。~碗水。
⒉[斟酌]
①斟酒。
②仔细衡量考虑:~酌利弊。

斟 -古漢語常用詞典

zhēn
①舀。屈原《天問》:“彭鏗~雉帝何饗。”【引】往杯子或碗裏倒(一般多指酒和茶)。李白《悲歌行》“主人有酒切莫~。”②帶汁的肉。《史記•張儀傳》:“廚人進~。”
【斟愖】遲疑。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zhēn

1、[斟酌]zhēn zhuó

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再三~。~字句。这件事请你~着办吧。

2、[斟酒]zhēn jiǔ

斟,往容器中倾倒饮料等;斟酒,即倒酒的意思。

3、[二斟]èr zhēn

指 夏 同姓诸侯 斟灌 和 斟鄩。夏 之时 寒浞 杀 后羿 而占有其妻室,生子 浇 及 豷,使 浇 率师灭 斟灌、斟鄩。夏 臣 靡 收二国遗民,灭 寒浞 而立 少康。少康 复灭 浇,使其子 后杼 灭 豷,夏 室中兴。事见《左传·襄公四年》。后因用“二斟”指忠心复国之师。清 顾炎武《感事》诗之一:“旧国仍三 亳,多方有二 斟。”

4、[斟寻]zhēn xún

1.亦作“斟鄩”。古国名。夏 同姓诸侯国。辖境在今 山东省 潍坊市 西南。《左传·襄公四年》:“﹝ 寒浞 ﹞使 浇 用师,灭 斟灌 及 斟寻氏。”杜预 注:“二国,夏 同姓诸侯,仲康 之子。”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二》:“北海 有 斟县。京相璠 曰:‘故 斟寻国,禹 后。’”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二章第一节:“太康 失位,逃到同姓部落 斟鄩。羿 灭 斟鄩,立 仲康。” 2.复姓。古有 斟寻氏。禹 之后,以封国为姓。见《史记·夏本纪论》。

5、[斟诲]zhēn huì

斟酌教诲。

6、[献斟]xiàn zhēn

献酒。南朝 宋 王僧达《答颜延年》诗:“寒荣共偃曝,春醖时献斟。”

7、[斟雉]zhēn zhì

调治雉羹。

8、[自斟]zì zhēn

1.酌酒自饮。晋 陶潜《和郭主簿》之一:“舂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宋 刘克庄《还黄镛诗卷》诗:“暮年谁可谈兹事,盎有村醪且自斟。” 2.自行裁酌。宋 苏轼《和陶郭主簿》之一:“家世事酌古,百史手自斟。”

9、[酌斟]zhuó zhēn

1.亦作“酌酙”。酌酒。 2.考虑事情或行文等是否妥当和可行。

10、[不斟]bù zhēn

古代 南楚 谓疾病少愈而加剧为不斟。宋 王应麟《困学纪闻·评诗》:“《方言》:斟,益也;凡病少愈而加剧谓之不斟,或谓之何斟。吕居仁 答 曾吉父 诗:‘记我今年病不斟’盖用此。”

11、[斟勺]zhēn sháo

1.考虑、吸取。 2.犹处置。

12、[羊斟]yáng zhēn

春秋 时 宋 人。郑 伐 宋,宋 华元、乐吕 御之。羊斟 为 华元 御,华元 杀羊以飨士而不及 斟。将战,斟 曰:“畴昔之羊,子为政,今日之御,我为政。”驰入 郑 师,宋 遂败。见《左传·宣公二年》及《史记·宋世家》、《郑世家》。唐 郑薰《赠巩畴》诗:“淡薄贵无味,羊斟 惭大羹。”金 王琢《同漕使对雪》诗:“跃马共思追兔跡,抱戈谁与置 羊斟。”

13、[行斟]xíng zhēn

行酒。依次斟酒。

14、[斟剂]zhēn jì

斟酌调整。

15、[斟鄩]zhēn xún

见“斟寻”。

16、[斟愖]zhēn chén

见“斟忱”。

17、[斟盘]zhēn pán

考虑,算计。

18、[斟忱]zhēn chén

犹迟疑。

19、[斟灌]zhēn guàn

古国名。夏 之同姓诸侯国。辖境在今 山东省 寿光县 东北。《左传·哀公元年》:“昔 有过 浇 杀 斟灌 以伐 斟鄩,灭 夏后相。”孔颖达 疏:“二 斟,夏 同姓诸侯。”《史记·夏本纪》“中康 崩,子 帝相 立”张守节 正义引 唐 李泰 等《括地志》:“斟灌 故城在 青州 寿光县 东五十四里。”

20、[斟泻]zhēn xiè

倾注。使液体从高处流下。

21、[斟量]zhēn liàng

酌量;估量。

22、[斟汋]zhēn zhuó

考虑;忖度。

23、[斟裁]zhēn cái

斟酌决定。

24、[菫斟]jǐn zhēn

菫汁。

25、[同斟]tóng zhēn

一同饮酒。

26、[字斟句酌]zì zhēn jù zhuó

对每一字、每一句都仔细推敲,形容说话或写作的态度慎重。

27、[浅斟低唱]qiǎn zhēn dī chàng

慢慢地喝酒,低低地歌唱。形容封建时代的士大夫消闲享乐的情状。

28、[斟字酌句]zhēn zì zhuó jù

写文章时慎重细致,细细推敲。

29、[依斟流彘]yī zhēn liú zhì

《史记·夏本纪》“帝相 崩,子 帝少康 立”张守节 正义引《帝王纪》曰:“帝相 徙于 商丘,依同姓诸侯 斟寻。羿 恃其善射……使 奡 帅师灭 斟灌、斟寻,杀 夏帝相。”《国语·周语上》:“厉王 虐,国人谤王。邵公 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 卫 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三年,乃流王於 彘。”后以“依斟流彘”谓帝王因失德而被迫流亡。《后汉书·桓帝纪论》:“五邪嗣虐,流衍四方。自非忠贤力争,屡折姦锋,虽愿依 斟 流 彘,亦不可得已。”李贤 注:“言帝宠幸宦竖,令执威权,赖忠臣 李膺 等竭力諫争,以免篡弑之祸。不然,则虽愿如 夏相 依 斟,周王 流 彘,不可得也。”

30、[酌古斟今]zhuó gǔ zhēn jīn

指斟酌古今之事,互相参照。

31、[轻斟浅醉]qīng zhēn qiǎn zuì

斟:斟酒。

32、[句斟字酌]jù zhēn zì zhuó

指写文章或说话时慎重细致,一字一句地推敲琢磨。

近义词

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