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
拼音
xī笔顺
丿 丶 丿 一 丨 丿 ㇏ 丶 ㇂ 丶 丶上撇短平,横画长短适中,竖画正直,撇捺对称。“心”卧钩呈月牙形,三点位置恰当。上下中心对齐。
同音字
读音为xī的字 读音为xi的字基础解释
1.知道:熟~。知~。 2.尽,全:~力。~数归公。详细解释
(会意。从心,从采。采( biàn),辨别。心中加以辨别,很详细。本义:详尽) 同本义
悉,详尽也。——《说文》
悉,尽也。——《尔雅》
占不悉。——《史记·平准书》。索隐:“尽也。”
时上所问禽兽簿甚悉。——《汉书·张释之传》
至孅至悉。——汉· 贾谊《论积贮疏》
词不悉心。——唐· 李朝威《柳毅传》
又如:纤悉(详细;详尽);详悉(详细而全面);悉数(一一列举)
[一个个]全都,[一件件]全部
悉如外人。——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悉以咨之。——诸葛亮《出师表》
悉吾村之众。——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悉使羸兵负草填之。——《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又如:悉知底里(对事情的内情底细完全清楚);悉皆(全都);悉备(齐备)
详尽地叙述
书不能悉意。——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详尽的知道,了解
文亦宜然,随时变改,难可详悉。——南朝梁· 萧统《文选》序
亟相亮其悉朕意。——《三国志·诸葛亮传》
又如:欣悉(高兴地详尽了解);洞悉(很清楚地知道);熟悉(知道得很清楚);来函敬悉;探悉;惊悉;详悉(详细知道)
尽其所有
以公之与民已悉矣。——《谷梁传·宣公十五年》。注:“谓尽其力也。”
悉浮以沿江。——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又如:悉锐(尽其全部精锐);悉甲(尽其甲兵);悉索(尽其所有;搜括)
〈形〉
〈副〉
〈动〉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悉悉-汉语大词典悉悉象声词。
●《三国演义》第七五回:“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
●陆文夫《小巷深处》:“房间里静极了,只有笔在纸上悉悉地响。”
悉悉ㄒㄧ ㄒㄧxī xī形容刮骨的聲音。《三國演義.第七五回》:「佗乃下刀,割開皮肉,直至於骨,骨上已青,佗用刀刮骨,悉悉有聲。」
悉-中華語文大辭典悉悉ㄒ丨xī1.全;盡。[例]~力|~心照料|~聽尊便|~數奉還。2.知道;了解。[例]洞~|熟~|獲~|來函敬~。3.姓。
悉-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悉 xī
① 形详尽;详细。《论积贮疏》:“古之治天下,到纤至~也。” ② 动详尽地表达。《柳毅传》:“飨德怀恩,词不~心。” ③ 动了解;熟悉。《世说新语·德行》:“丈人不~恭,恭作人无长物。” ④ 动尽;全部找出。《冯婉贞》:“~吾村之众,精技击者不过百人。” ⑤ 副全;都。《桃花源记》:“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如外人。”
【悉】11画 2033·9 xī ㄒㄧ 息七切,入,質韻,心。質部。㊀全,都。書 盤庚上:“王命衆悉至于庭。”韓非子 初見秦:“臣願悉言所聞,唯大王裁其罪。”㊁知道,熟悉。後漢書七七 周䊸傳:“乃密問守門人曰:‘悉誰載藁入城者?’”魏書 韋閬傳附 韋珍:“車駕南討,珍上便宜,并自陳在邊歲久,悉其要害,願爲前驅。”㊂詳盡。史記一〇二 張釋之傳:“虎圈嗇夫從旁代尉對上所問禽獸簿甚悉。”㊃姓。見“悉諸”。
悉-康熙字典悉
【卯集上】【心字部】 悉
〔古文〕𢚊𢝕怸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息七切,音膝。詳盡也,諳究也。知也。
◎又姓。 【六書總要】从心釆,會意。釆,古辨字。取明析之義。與采字不同。
1、悉讀音:息七切,音膝,質韻。釋文:
❶詳盡也。見《說文》。
❷明析也。《六書總要》:从心釆。會意。釆古辨字。取明析之義。
❸具也。《漢書陳餘傳》:陳餘~三縣兵。與齊併力。
❹諳究也。《史記張釋之傳》:虎圈嗇夫。從旁代尉對上所問禽獸簿甚~。
❺皆也。《漢書陳勝傳》:~發以擊楚軍。
❻知也。〔文選魏文帝詩〕:眾賓飽滿歸。主人苦不~。
❼眾人亦可曰~。《穀梁成二年傳》:或曰日其戰也。或曰日其~也。
〔注〕:~謂魯四大夫。
❽~羅。~雲。俱複姓。見《古今姓氏書辯證》。
❾州名。唐置。屬劍南道。在今四川平武縣叠溪營西二百四十里。
❿闊~。古外國名。《北史魏孝文帝紀》:延興四年。粟特敕勒、吐谷渾、高麗、曹利闊~、契丹、庫其奚、地豆于等國。竝遣使朝貢。
2、怸釋文:古悉字。見《字彙補》。
3、淝釋文:同悉。見《正字通》。
4、縥釋文:古悉字。見《說文采部》。
5、盻釋文:古悉字。見《集韻》。
【读音】xī
【繁体】悉
悉<形>
(会意。从心,从采。采,辨别。心中加以辨别,很详细。本义:详尽)同本义[detailed]
悉,详尽也。――《说文》
悉,尽也。――《尔雅》
占不悉。――《史记·平准书》。索隐:“尽也。”
时上所问禽兽簿甚悉。――《汉书·张释之传》
至孅至悉。――汉·贾谊《论积贮疏》
词不悉心。――唐·李朝威《柳毅传》
又如:纤悉(详细;详尽);详悉(详细而全面);悉数(一一列举)
悉<副>
[一个个]全都,[一件件]全部[all;entire]
悉如外人。――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悉以咨之。――诸葛亮《出师表》
悉吾村之众。――清·徐珂《清稗类钞
悉xī
⒈知道:熟~。已~一切。
⒉尽,全,详尽:~知。~心。~数。甚~。
悉
《説文》:“悉,詳盡也。从心,从釆。࢚ʯ܌古文悉。”
xī 《廣韻》息七切,入質心。質部。
(1)详尽。《説文·釆部》:“悉,詳盡也。”《玉篇·釆部》:“悉,詳也。”漢賈誼《論積貯疏》:“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漢書·張釋之傳》:“虎圈嗇夫從旁代尉對上所問禽獸簿甚悉。”《聊齋志異·樂仲》:“顧自投官,言女大歸日、再醮日,及生子年月,歷歷甚悉。”
(2)尽,尽其所有。《爾雅·釋詁下》:“悉,盡也。”《戰國策·韓策一》:“料大王之卒,悉之不過三十萬。”《漢書·蕭何傳》:“悉所有佐軍。”顔師古注:“悉,盡也,盡所有糧食資用出以佐軍也。”宋王安石《上執政書》:“所當悉心力耳目以稱上之恩施者,蓋不可稱數。”
(3)知道;了解。如:洞悉;知悉;获悉。《玉篇·釆部》:“悉,審也。”《後漢書·周䊸傳》:“乃密問守門人曰:‘悉誰載藁入城者?’”李賢注:“悉,猶知也。”《世説新語·德行》:“(王恭)對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無長物。’”《徐霞客遊記·遊廬山日記》:“不登此臺,不悉此瀑之勝!”
(4)副词。表示范围,相当于“全”、“都”。《書·湯誓》:“格爾衆庶,悉聽朕言。”《紅樓夢》第三回:“果見正房、廂房、游廊悉皆小巧别致。”
(5)和。《玉篇·釆部》:“悉,和也。”
(6)姓。《通志·氏族略五》:“悉氏,《古今人表》悉清為神農師。”《吕氏春秋·尊師》:“神農師悉諸。”高誘注:“悉,姓。”
悉心711ㄒㄧxī副全部。《書經.盤庚上》:「王命眾,悉至于庭。」《文選.沈約.宋書謝靈運傳論》:「兩句之中,輕重悉異。」形詳盡、詳細。漢.賈誼〈說積貯〉:「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聊齋志異.卷一一.樂仲》:「言女大歸日、再醮日及生子年月,歷歷甚悉。」動①竭盡、用盡。《戰國策.韓策一》:「料大王之卒,悉之不過三十萬。」《新唐書.卷一九三.忠義傳下.龐堅傳》:「賊將阿史那承慶悉銳攻之,傳城百里,樹木皆刊。」②知道。如:「得悉」、「洞悉」、「熟悉」、「敬悉」。南朝梁.蕭統〈文選序〉:「隨時變改,難可詳悉。」唐.杜甫〈客夜〉詩:「老妻書數紙,應悉未歸情。」名姓。如上古時代有悉諸。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xī
1、[熟悉]shú xī
shú xī的又音。义同“熟悉shú xī”。
2、[悉心]xī xīn
用尽所有的精力:~研究。~照料。
3、[知悉]zhī xī
知道:详情~。无从~。
4、[悉听尊便]xī tīng zūn biàn
一切由您的意思。
5、[据悉]jù xī
根据得到的消息知道:~,今年入境旅游、观光的人数已超过千万。
6、[获悉]huò xī
书信、电文等用语。得到消息;知道(某事或某情况)。
7、[悉数]xī shǔ
全部数出;完全列举:不可悉数。
8、[洞悉]dòng xī
很清楚地知道:~内情。
9、[收悉]shōu xī
收到(信件等)并知道了其中的内容。
10、[得悉]dé xī
听到;知道。
11、[惊悉]jīng xī
听到消息后大受震动。
12、[闻悉]wén xī
听到;听说。
13、[深悉]shēn xī
指了解得比较透彻。
14、[欣悉]xīn xī
高兴地得知。
15、[探悉]tàn xī
打听到;询问到。悉(xī):知道。
16、[悉力]xī lì
尽力;全力。
17、[小悉]xiǎo xī
犹少顷,一会儿。
18、[悉索]xī suǒ
1.尽其所有;搜括。 2.象声词。
19、[总悉]zǒng xī
犹总归。
20、[悉老]xī lǎo
见“悉诸”。
21、[贯悉]guàn xī
洞悉。
22、[精悉]jīng xī
精细了解。
23、[识悉]shí xī
知悉。《宋书·孝义传·郭原平》:“每出市卖物,人问几钱,裁言其半,邑人皆共识悉,輒加本价与之。”
24、[详悉]xiáng xī
1.详细地知道。 2.详细而全面。
25、[剖悉]pōu xī
辨析;分辨。
26、[悉率]xī lǜ
犹齐驱。
27、[解悉]jiě xī
分解、解说,在小的分析、解释之上让人知晓明白,告白天下。
28、[纤悉]xiān xī
详细;详尽:~无遗。
29、[综悉]zōng xī
治理熟悉。
30、[博悉]bó xī
谓学识渊博。
31、[悉昙]xī tán
亦作“悉檀”。梵文Siddanta的音译,意为成就。
32、[觳悉]hú xī
同“觳觫”。
33、[烦悉]fán xī
犹详尽。
34、[委悉]wěi xī
1.细说。 2.详细知晓。 3.详尽。
35、[体悉]tǐ xī
1.体念而知其衷曲。《北齐书·神武帝纪下》:“子昇 乃为勑曰:‘前持心血,远以示王,深冀彼此共相体悉,而不良之徒坐生间贰。’”《隋书·东夷传·百济》:“相去虽远,事同言面,何必数遣使来相体悉。”《宋史·度宗纪》:“八年春正月庚申,詔:‘朕惟崇俭必自宫禁始,自今宫禁敢以珠翠销金为首饰服用,必罚无贷。臣庶之家,咸宜体悉。’” 2.犹体恤。《古今小说·葛令公生遣弄珠儿》:“申徒泰 听罢,纔晓得令公体悉人情,重贤轻色。”
36、[亚悉]yà xī
一种名贵的香料。
37、[备悉]bèi xī
全知道。
38、[悉悉]xī xī
象声词。
39、[悉备]xī bèi
齐备。
40、[悉檀]xī tán
1.见“悉曇”。 2.普遍施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