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
拼音
hèn笔顺
丶 丶 丨 𠃍 一 一 𠄌 丿 ㇏左窄右宽。“忄”竖画正直,两点居竖画中上祁。“艮”横向笔画平行;竖提要正,斜捺收笔比竖提稍高。
同音字
读音为hèn的字 读音为hen的字基础解释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恨恨-辞源3【恨恨】抱恨不已。文選 晉 陸士衡(機)謝平原内史表:“肝血之誠,終不一聞。所以臨難慷慨,而不能不恨恨者,惟此而已。”玉臺新詠一 古詩爲焦仲卿妻作:“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論!”
恨恨-汉语大词典恨恨1.抱恨不已。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
●《隋书·孝义传·薛浚》:“但念尔伶俜孤宦,远在边服,顾此恨恨,如何可言。”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公孙九娘》:“儿少受舅妗抚育,尚无寸报,不图先葬沟渎,殊为恨恨。”
●鲁迅《热风·随感录六十二》:“古来很有几位恨恨而死的人物。”
2.愤恨貌。
●《水浒传》第四五回:“杨雄一头上床睡,一头口里恨恨的骂道:‘你这贱人!腌臜泼妇,那厮敢大虫口里倒涎!’”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霍筠》:“迨二更不返,大忿恨恨,背烛而坐。”
●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第八回:“众人一听,几百只眼把康顺风恨恨瞪了一下,便都相随着回来。”
恨恨ㄏㄣˋ ㄏㄣˋhèn hèn懷恨不已。《文選.陸機.謝平原內史表》:「肝血之誠,終不一聞,所以臨難慷慨而不能不恨恨者,唯此而已。」《聊齊志異.卷四.公孫九娘》:「兒少受舅妗撫育,尚無寸報,不圖先葬溝瀆,殊為恨恨。」
恨-中華語文大辭典恨ㄏㄣˋhèn1.憎恨;仇視。[例]憤~|~之入骨。2.懊悔;遺憾。[例]相見~晚|一失足成千古~。
恨-中華大字典1、恨讀音:胡艮切,音拫,願韻。〔本作争。隸作~〕。釋文:
❶怨也。見《說文》。〔正字通云。~意深。憾意淺。~音重。憾音輕〕。
❷悔也。《荀子成相》:不知戒。後必有~。
2、争釋文:恨本字。見《說文》。
3、噠釋文:恨本字。見《正字通》。
【读音】hèn
【繁体】恨
恨〈动〉
(形声。从心,艮声。本义:怀恨在心,怨恨)
同本义[hate]
恨,怨也。――《说文》
今财亡民罢,莫不怨恨。――《国语·周语下》
役夫敢申恨。――唐·杜甫《兵车行》
恨贯肌骨。――唐·李朝威《柳毅传》
亡国之恨。――清·黄宗羲《柳敬亭传》
又如:恨命(恨恨地;拼命);恨恨(气忿的样子);恨穷发极(愤恨到极点而发怒);恨五骂六(投骰子时的叫骂声);恨如头醋(比喻非常可恶,令人恨得切齿)
遗憾;后悔[regret]
臣死不恨矣!――《史记·萧相国世家》
故死者不抱恨而入地,生者不衔怨而受罪。――《汉书·王嘉传》
公子恨之复返。――
恨hèn
⒈遗憾,不满意:~事。遗~。悔~。懊~。
⒉怨,仇视:怨~。仇~。民族~。~之入骨。
恨
《説文》:“恨,怨也。从心,艮聲。”
hèn 《廣韻》胡艮切,去恨匣。諄部。
(1)遗憾;后悔。《荀子·成相》:“不知戒,後必有恨。”楊倞注:“恨,悔。”三國蜀諸葛亮《前出師表》:“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歎息痛恨於桓、靈也。”唐杜甫《飲中八仙歌》:“恨不移封向酒泉。”《鏡花緣》第十八回:“奈小子福薄重聽,不能暢聆大教,真是恨事。”
(2)怨恨;仇恨。《説文·心部》:“恨,怨也。”《廣韻·恨韻》:“恨,怨也。”《荀子·堯問》:“處官久者士妒之,禄厚者民怨之,位尊者君恨之。”老舍《骆驼祥子》二:“祥子落了泪!他不但恨那些兵,而且恨世上的一切了。”
(3)通“很”。违逆;不听从。《戰國策·齊策四》:“今不聽,是恨秦也;聽之,是恨天下也。”《漢書·楚元王傳·劉向》:“稱譽者登進,忤恨者誅傷。”王念孫雜志:“恨,讀為很。忤,逆也;很,違也。謂與王鳳相違逆,非謂相怨恨也。”
恨 hèn
遺憾,不滿意。
《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
侯自我得之,自我捐之,無所~。(侯:指侯的爵位。捐:抛棄。)
《荀子·堯問》:
禄厚者民怨之,位尊者君~之。(禄厚者:俸禄高的人。位尊者:地位尊貴的人。)
辨憾,恨,怨。「憾」和「恨」是同義詞,都表示遺憾。先秦一般用「憾」,漢以後多用「恨」。「怨」和「恨」不是同義詞。在古書中「怨」表示仇視、懷恨,「恨」不表示仇視、懷恨。只有「怨恨」二字連用時才有仇恨的意思。
恨心69ㄏㄣˋhèn名遺憾、悔恨的事。如:「記恨」、「飲恨而終」。《荀子.成相》:「不知戒,後必有恨。」唐.白居易〈長恨歌〉:「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動怨、仇視。如:「怨恨」、「憎恨」。《荀子.堯問》:「處官久者士妒之,祿厚者民怨之,位尊者君恨之。」唐.李白〈怨情〉詩:「但見淚痕溼,不知心恨誰?」
恨-康熙字典恨
【卯集上】【心字部】 恨
★【唐韻】【集韻】胡艮切【韻會】含艮切【正韻】下艮切,𠀤音拫。【說文】怨也。从心艮聲。一曰怨之極也。【蜀志·劉巴傳】巴不得反使,遂遠適交阯。先主深以爲恨。
◎又悔恨也。【史記·李廣傳】王朔謂李廣曰:將軍自念豈嘗有所恨乎。廣曰:羌降者八百餘人,吾詐而盡殺之,至今大恨。
★又叶胡甸切,音現。【歐陽修·祭范仲淹文】自公云亡,謗不待辨。始屈終伸,公其無恨。 【正字通】恨與憾聲義微別。憾意淺,恨意深,憾音輕,恨音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