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
拼音
guī笔顺
丨 丿 𠃍 一 一竖宜短,竖撇先竖后撇;两笔间距适中。“彐”横向笔画平行,间距均匀;横折略向左斜。
同音字
读音为guī的字 读音为gui的字基础解释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归-中華語文大辭典同:歸
归-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同:歸
归-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归彐25異「歸」的異體字。
归-文言同义辨析归-中草药辞典【读音】ɡuīɡ
【繁体】歸
归<动>
(会意。从止,从婦省。本义:女子出嫁)
同本义[(ofawoman)getmarried]
归,女嫁也。――《说文》
帝乙归妹。――《易·泰》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周南·桃夭》(之子:这个女子)
女有归。――《礼记·礼运》
妇人谓嫁曰归。――《公羊传·隐公二年》
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杜甫《新婚别》
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又如:归适(出嫁);归女(嫁女);归妹(嫁妹)。又指出嫁女儿返回娘家
害瀚害否,归宁父母。――《诗·周南·葛覃》
凡诸侯之女归宁曰来
归(歸)guī
⒈回,返,回到:~家团聚。~国华侨。回~祖国。〈引〉还给:~还。物~原主。
⒉趋向:同~殊途。四海~心。
⒊由,属于:这件事~她办。
⒋聚拢,并入:~档。~并。颗粒~仓。
⒌依附,附属:~附。~属。
⒍顺服,反正:~顺。弃邪~正。
⒎结局,结论:~宿。~结。
⒏除,珠算中一位数的除法:三~。七~。
⒐〈古〉指女子出嫁:之子于~(之子:这个女子)。[归宁]女子出嫁后回娘家看望父母。
────────────────—
归kuì1.通"馈"。赠送。2.通"愧"。惭愧。
归(歸)ɡuī
①返回:~国华侨|无家可~。
②还给;归还:物~原主。
③投靠;依附:~顺丨~依。
④动趋向或集中于一个地方:殊途同~|千条河流~大海|把性质相同的问题~为一类。
⑤介由(谁负责):一切杂事都~这一组管。
⑥动属于(谁所有):功劳~大家|这些东西~你。
⑦动用在相同的动词、形容词或名词之间,表示尽管如此,但并未引起相应的结果:批评~批评,奖金一分也没少给丨我们俩好~好,但我也不能偏向他丨兄弟~兄弟,账目要分明。
⑧珠算中一位除数的除法。
⑨(Guī)名姓。
归(I)guī
ㄍㄨㄟ
〔《广韵》举韦切,平微,见。〕
1.古代谓女子出嫁。
●《易·渐》:“女归,吉。”
●孔颖达疏:“女人……以夫为家,故谓嫁曰归也。”
●《诗·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唐韩愈《祭十二兄文》:“归女教男,反骨本原。”
●明唐寅《娇女赋》:“臣居左里,有女未归。”
●清魏源《圣武记》卷一:“遣使来乞盟缔姻,以其女弟归太祖,是为高皇后。”
2.返回。
●《书·舜典》:“十有一月朔巡守……归,格于艺祖,用特。”
●唐韩愈《送李六协律归荆南》诗:“早日羇游所,春风送客归。”
●《水浒传》第七二回:“从小在外,今日方归。”
●《红楼梦》第七三回:“探春听说,便默然归坐。”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词:“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3.特指出嫁女儿返回娘家。
●《诗·邶风·燕燕》:“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毛传:“归,归宗也。”
●唐韩愈《河南少尹李公墓志铭》:“生七岁,丧其父,贫不能家,母夫人提以归,教育于其外氏。”
4.归还。
●《春秋·定公十年》:“齐人来归郓、讙、龟阴田。”
●《孟子·尽心上》:“久假而不归,恶知其非有也。”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清水》:“共伯既归帝政,逍遥于共山之上。”
●茅盾《春蚕》二:“条件是蚕事完后本利归清。”
5.趋向;归附。
●《易·序卦》:“与人同者,物必归焉。”
●《孟子·梁惠王上》:“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南史·檀道济传》:“于是中原感悦,归者甚众。”
●《明史·唐胜宗传》:“太祖起兵,胜宗年十八,来归。”
6.会集;合并。
●《金瓶梅词话》第五一回:“那王六儿连忙归到壶里,交锦儿炮热了,倾在盏内,双手筛与来保。”
7.引申为收拾整理。
●《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这日清早起来便把那点薄薄家私归了三个箱子。”
●《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安老爷﹞便忙着商量分拨家人清船价,定车辆,归箱笼,发行李。”
8.归属。
●《荀子·王制》:“虽王公士大夫之子孙也,不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庶人。”
●《后汉书·陈蕃传》:“尺一选举,委尚书三公,使裒责诛赏,各有所归。”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杂文》:“总括其名,业归杂文之区;甄别其义,各入讨论之域。”
●鲁迅《呐喊·社戏》:“这虾照例是归我吃的。”
9.结局;归宿。
●《易·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涂。”
●《史记·李斯列传》:“盖闻圣人迁徙无常,就变而从时,见末而知本,观指而睹归。”
●晋桓玄《下书受禅》:“虽所由或殊,其归一也。”
●《资治通鉴·后唐明宗长兴四年》:“初,孙岳颇得豫内廷密谋,冯朱患从荣狼伉,岳尝为之极言祸福之归。”
10.终,最后。
●《孟子·万章上》:“圣人之行不同也,或远,或近;或去,或不去;归洁其身而已矣。”
●《后汉书·袁术传论》:“虽假符僭称,归将安所容哉!”
11.归纳。
●《儿女英雄传》第二回:“左归右归,总归不出个道理来。”
12.本,宗旨。
●《史记·李斯列传》:“斯知六艺之归,不务明政,以补主上之缺。”
●宋曾巩《永州军事推官孙君墓志铭》:“于为文,以古为归,不夸以浮。”
●郑观应《盛世危言·银行下》:“可欲救其弊,亦必以西法为归。”
13.称许。
●《论语·颜渊》:“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朱熹集注:“归犹与也。”
●唐韩愈《祭薛中丞文》:“宗族称其孝慈,友朋归其信义。”
●宋秦观《故龙图阁直学士李常行状》:“公曰:‘大义灭亲,况朋友乎?自存益确。士论以此归之。’”
14.自首。
●《史记·张丞相列传》:“错恐,夜入宫上谒,自归景帝。”
●张守节正义:“自归帝首露。”
15.珠算中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清李斗《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中》:“[佛像]皆以高之尺寸,照行七坐五涅盘三归之。归后以自乘。”
16.泛指计算,结算。
●《儒林外史》第二一回:“到晚,牛浦回家,问着他,总归不出一个清账。”
17.用在相同的动词之间,表示动作并未引起相应的结果。如:答应归答应,办不办就难说了。
18.姓。
●唐有归崇敬。见《新唐书》本传。
归(II)kui
ㄎㄨㄟˋ
〔《集韵》求位切,去至,群。〕
1.通“馈”。赠送。
●《诗·邶风·静女》:“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仪礼·聘礼》:“君使卿韦弁归饔饩五牢。”
郑玄注:“今文‘归’或为‘馈’。”
●唐韩愈《施先生墓铭》:“故自贤士大夫老师宿儒新进小生,闻先生之死,哭泣相吊,归衣服货财。”
2.通“愧”。惭愧。
●《战国策·秦策一》:“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归色。”
高诱注:“归当终愧。愧,惭也。音相近,故作归耳。”
●《史记·周本纪》:“匹夫专利,犹谓之盗,王而行之,其归鲜矣。”
●清魏源《〈圣武记〉叙》:“以节制轻桓文,以富强归管商。”
归 guī
① 动女子出嫁。《项脊轩志》:“后五年,吾妻来~。” ② 动返回;回去。《屈原列传》:“楚兵惧,自秦~。” 又: 动使动使……返回。《廉颇蔺相如列传》:“卒廷见相如,毕礼而~之。” ③ 动送回;归还。《廉颇蔺相如列传》:“城不入,臣请完璧~赵。” ④ 动归向;归聚。《赤壁之战》:“众士仰慕,若水之~海。” ⑤ 动归依;归附。《荆轲刺秦王》:“樊将军以穷困来~丹。” ⑥ 名结局;归宿。《周易·系辞》:“天下同~而殊涂。”《归田园居》:“开荒南野际,守拙~园田。” ⑦ 动死。《尔雅·释训》:“鬼之为言~也。”⑧ 名 珠算一位数除法。 ⑨ 动通“馈”,赠送。《论语·阳货》:“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孔子豚。”
同:歸
归-康熙字典归
【辰集下】【止字部】 歸
〔古文〕𤾤
★【唐韻】舉韋切【集韻】居韋切,𠀤音騩。還也,入也。【詩·小雅】薄音旋歸。
◎又還所取之物亦曰歸。【春秋·定十年】齊人來歸鄆、讙、龜隂田
◎又【禮·祭義】父母全而生之,予全而歸之。【孟子】久假而不歸。皆還復之義。
◎又【春秋·隱元年】歸惠公仲子之賵。【杜註】歸者,不反之辭。【桓七年】突歸于鄭。【穀梁傳】歸,易辭也。
◎又依歸也。【詩·曹風】于我歸處。【毛傳】歸,依歸也。
◎又歸附也。【穀梁傳·莊二年】王者,民之所歸往也。【詩·大雅】豈弟君子,民之攸歸。
◎又【說文】女嫁也。【詩·周南】之子于歸。【禮·禮運】男有分,女有歸
◎又【穀梁傳·隱二年】婦人謂嫁曰歸,反曰來歸。【註】嫁而曰歸,明外屬也。反曰來歸,明從外至也。【左傳·莊二十七年】凡諸侯之女歸寧曰來,出曰來歸。夫人歸寧曰如某,出曰歸于某。
◎又投也,委也。【左傳·襄三年】請歸死于司敗
◎又【前漢·申屠嘉傳】鼂錯恐自歸景帝。【註】師古曰:自首于天子。
◎又與也,許也。【論語】天下歸仁焉。
◎又合也。【禮·緇衣】私惠不歸德。【註】謂不合於德義。
◎又終也。【左傳·宣十一年】以討召諸侯,而以貪歸之。
◎又歸妹,卦名。
◎又三歸,臺名。【史記註】三歸,取三姓女也。
◎又指趨曰歸。【易·繫辭】殊途而同歸。【史記·李斯傳】覩指而識歸。
◎又道家有八歸。【參同契】九還、七返、八歸、六居。【註】八歸者,天三生木,地八成汞,戊己一合,木汞之眞,歸煉鼎中,故曰八歸。
◎又【謝察微·算經】有歸法,歸已入之數也。
◎又歸藏,黃帝《易》名。一曰殷《易》。【周禮·春官】大卜掌三《易》之灋,二曰歸藏。【註】歸藏者,萬物莫不歸而藏之于中。此《易》以純坤爲首,故名。
◎又【爾雅·釋親】女子謂晜弟之子爲姪,謂姪之子爲歸孫。
◎又饋也。【論語】歸孔子豚。【晉語】不腆敝邑之禮,敢歸諸下執政。
◎又山名。【山海經】太行之山,其首曰歸山,其上有金玉,其下有碧。
◎又州名。【廣韻】本春秋夔子國,武德初,割夔州之秭歸巴東二縣,置州,取歸國爲名也。【廣輿記】今屬荆州府。
◎又姓。
◎又歸邪,星氣名。【前漢·天文志】如星非星,如雲非雲,名曰歸邪。歸邪出,必有歸國者,邪音虵。
◎又忘歸,矢名,見【公孫子】。
◎又姊歸,鳥名。當歸,藥名。
★又【集韻】求位切,音匱。同饋。【說文】餉也。亦讀如字。義見上。 籀省作㱕。漢𥓓作歸。考證:〔【周禮·春官】大占掌三易之法。〕 謹照原文占改卜。法改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