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笔顺

丿
“广”横画长短适中,撇画舒展。“予”横撇短小,横钩稍长,竖钩端正,略带弯度。

同音字

读音为xù的字 读音为xu的字

基础解释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序-中華語文大辭典

序ㄒㄩˋxù1.排列的次第。[例]次~|順~|秩~|井然有~。2.排在開頭,用來引入正式內容。[例]~幕|~曲|~言。3.文體名:(1)放於正文前,用來說明全書要旨。也作「敘」。[例]~文|自~。(2)〈書〉臨別贈言的文章。如唐朝韓愈〈送孟東野序〉、〈送李愿歸盤谷序〉。4.〈書〉排列次序。[例]~齒|~爵。5.〈書〉古代正房兩側的廂房或牆。[例]東~|西~。6.〈書〉古代的學校名稱。[例]鄉~|庠~。7.姓。

序-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序 xù
① 名堂屋的东西墙。《大戴礼记·王言》:“曾子惧,退,负~而立。” ② 名地方办的学校。《齐桓晋文之事》:“谨庠~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③ 名次序;秩序。《孟子·滕文公》:“长幼有~。” ④ 名时序。《滕王阁序》:“时维九月,~属三秋。” ⑤ 动按次序排列。《美猴王》:“一个个~齿排班,朝上礼拜。” ⑥ 名 赠序;一种临别赠言。如《送东阳马生序》。 ⑦ 名序言;评价著作的文章。《〈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予为斯~。” 又:〈名为动〉为……作序。《〈指南录〉后序》:“庐陵文天祥自~其诗。”⑧ 动通“叙”述说。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会桃花之芳园,~天伦之乐事。”

序-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序广47ㄒㄩˋxù名①廳堂的東西牆。《說文解字.广部》:「序,東西牆也。」《儀禮.士冠禮》:「主人玄端爵韠,立于阼階下,直東序西面。」②古代的學校名稱。如:「鄉序」。《孟子.梁惠王上》:「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③排列的次第。如:「順序」、「次序」。《儀禮.鄉飲酒禮》:「眾賓序升,即席。」《隋書.卷十三.音樂志上.序》:「樂失其序,則親疏亂。」④文體名:⑴通常放在正文前,概說、評述作品內容。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詮賦》:「序以建言,首引情本。」⑵通常臨別贈言的文章稱為「序」,創始於唐。如韓愈有〈送孟東野序〉、〈送李愿歸盤谷序〉等。唐.韓愈〈送水陸運使韓侍御歸所治序〉:「聞其歸,皆相勉為詩以推大之,而屬余為序。」⑤季節。《文選.江淹.雜體詩.謝僕射》:「淒淒節序高,寥寥心悟永。」《紅樓夢.第八十七回》:「(永)回憶海棠結社,序屬清秋。」形開頭的。如:「序曲」、「序幕」。

序-中華大字典

1、序讀音:象呂切,音緖,語韻。釋文:
❶東西牆也。見《說文》。
 〔按爾雅釋宮。東西牆謂之。~〕:
❷學校也。《禮記樂記》:家有塾。黨有庠。術有~。
❸次~也。《孟子滕文公》:長幼有~。
❹列也。《國語齊語》:班~顚毛。
❺位次也。《左昭二十九年傳》:卿大夫以~守之。
❻緖也。《詩閔予小子》:繼~思不忘。
❼猶代也。《禮記昏義》:昏禮不賀。人之~也。
❽四~。春夏秋冬也。《易乾》:與四時合其~。
❾陳述作者之趣意曰~。如易~書~太史公自~之類。《詳敍字》。
❿通敍。《書舜典》:百揆時敍。
 〔按史記五帝紀作百官時~〕。
⓫州名。唐置羈縻隴右道。〔當在今四川境〕。
⓬姓也。《禮記射義》:~點揚觶。
2、㘧釋文:同序。東西牆也。見《集韻》。
3、䦽釋文:序或字。見《集韻》。

序-康熙字典


【寅集下】【广字部】 序
★【唐韻】徐呂切【集韻】【韻會】【正韻】象呂切,𠀤音緒。【爾雅·釋宮】東西牆謂之序。【註】所以序別內外。【疏】此謂室前堂上東廂西廂之牆也。【集韻】或作㘧䦽。
◎又【玉篇】學也。【禮·王制】夏后氏養國老于東序,養庶老于西序。【註】東序,大學,在國中,王宮之東。西序,小學,在西郊
◎又【明堂位】夏后氏之序也。【孟子】殷曰序。
◎又【玉篇】長幼也。【孟子】長幼有序。
◎又【廣雅】次也。【詩·大雅】序賔以賢。【箋】謂以射中多少爲次第。【周禮·春官·小宗伯】掌四時祭祀之序事。【註】次序之時。
◎又姓。【禮·射義】序點揚觶。【疏】序氏點名也。
◎又【韻會】敘,通作序。【爾雅·序疏】敘𨻰此經之旨。孔子作書序,子夏作詩序,故郭氏亦謂之序。
◎又與緒通。【韓愈·貞曜先生墓誌銘】端序則見長而愈騫。

序-漢語大字典


《説文》:“序,東西牆也。从广,予聲。”
xù 《廣韻》徐吕切,上語邪。魚部。
(1)堂屋的东西墙。《爾雅·釋宫》:“東西牆謂之序。”邢昺疏:“此謂室前堂上東廂、西廂之牆也。”《説文·广部》:“序,東西牆也。”段玉裁注:“堂上以東西牆為介,《禮》經謂階上序端之南曰序南;謂正堂近序之處曰東序、西序。”《儀禮·士冠禮》:“主人玄端爵韠,立于阼階下,直東序西面。”鄭玄注:“堂東西牆謂之序。”《竹書紀年》卷上“帝使四岳錫虞舜命”南朝梁沈約注:“帝乃寫其言藏於東序。”
(2)正屋两侧东西厢房,廊庑。《書·顧命》:“西序東嚮。”孔傳:“東西廂謂之序。”《文選·王延壽〈魯靈光殿賦〉》:“西廂踟蹰以閒宴,東序重深而奥祕。”李善注:“東序,東廂也。”《南齊書·東昏侯紀》:“食後方出,朝賀裁竟,便還殿西序寢。”
(3)古代学校的别名。《周禮·地官·州長》:“春秋以禮會民,而射于州序。”鄭玄注:“序,州黨之學也。”《孟子·滕文公上》:“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學則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倫也。”严复《原强》:“有庠序学校之教。”
(4)教育。《文心雕龍·明詩》:“神理共契,政序相參。”宋王安石《上徐兵部書》:“某此月治行,承序于左右在旦暮矣。”
(5)次序;顺序。《廣雅·釋詁三》:“序,次也。”《儀禮·鄉飲酒禮》:“衆賓序升,即席。”鄭玄注:“序,次也。”《隋書·音樂志上》:“樂失其序,則親疎亂。”郭沫若《虎符》第三幕:“老百姓是最讲究长幼有序,男女有别的。”
(6)位次;序列。《左傳·昭公二十九年》:“卿大夫以序守之。”杜預注:“序,位次也。”《國語·齊語》:“班序顛毛,以為民紀統。”韋昭注:“序,列也。”
(7)依次序排列。《詩·大雅·行葦》:“序賓以賢。”毛傳:“言賓客次第皆賢。”《墨子·非攻下》:“天不序其德。”孫詒讓閒詁引王念孫曰:“序,順也。”《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崇德序功。”《儒林外史》第七回:“雖是同姓,却不曾序過。”又特指“铨叙”。旧时官吏的任免与提升。《封神演義》第六回:“奈前侍朕有勞,姑免其罪,削其上大夫,永不序用!”
(8)长幼。《玉篇·广部》:“序,長幼也。”
(9)顺序更替。《儀禮·燕禮》:“升自西階,序進酌散。”鄭玄注:“序,次第也;猶代也。”《禮記·仲尼燕居》:“下管象武,夏籥序興。”鄭玄注:“序,更也。堂下吹管,舞文武之樂更起也。”
(10)季节。唐盧照鄰《七日登樂遊故墓》:“四序周緹籥,三正紀璿耀。”宋楊萬里《人日詰朝從昌英叔出謁》:“四序各自佳,要不如春時。”《紅樓夢》第八十七回:“回憶海棠結社,序屬清秋。”
⑪叙说;叙述。漢王逸《離騷經序》:“故上述唐、虞三后之别;下序桀、紂、羿、澆之敗。”宋岳珂《桯史》卷三:“既而又作一《永遇樂》,序北府事。”《老殘遊記》第二十回:“彼此序了幾句閒話。”
⑫开头的;在正式内容之前的。如:序幕;序曲;序战。
⑬介绍、评述作品内容的一种文体。也作“叙”。《文心雕龍·詮賦》:“序以建言,首引情本。”如明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鈔總序》;柳亚子《胡寄尘诗序》。又用于临别赠言,亦称“赠序”。如唐柳宗元《送薛存義序》;明宋濂《送東陽馬生序》等。
⑭布舒;舒展。《玉篇·广部》:“序,舒也。”《周禮·考工記·鮑人》:“卷而摶之而不迆,則厚薄序也。”鄭玄注:“序,舒也。謂其革均也。”
⑮草拟。《老殘遊記》第十五回:“縣裏正在序稿。”
⑯古乐曲的一种体裁。唐白居易《霓裳羽衣歌·和微之》:“散序六奏未動衣,陽臺宿雲慵不飛。中序擘騞初入拍,秋竹竿裂春冰坼。”顾学颉注:“散序六遍無拍,故不舞也。中序始有拍,亦名拍序。”宋沈括《夢溪筆談·樂律一》:“散自是曲名,如操、弄、摻、淡、序、引之類。”
⑰端绪。《漢書·韋賢傳》:“楚王夢亦有其序。”顔師古注:“序,緒也,謂端緒也。”《劉知遠諸宫調·知遠别三娘太原投事》:“直等到日色昏暮,好憂慮,不知蹤序。”元佚名《壽陽曲》:“涙點兒多如秋夜雨,煩惱似孝今起序。”隋树森注:“鈔本‘孝今’作‘孝經’,此句待校。”
⑱引出。元曾瑞《駡玉郎過感皇恩採茶歌·四時閨怨·秋》:“病身屬恨管,暮景序愁端。”
⑲功业;事业。《詩·周頌·閔予小子》:“繼序思不忘。”《漢書·郊祀志》:“帝王之事莫大乎承天之序,承天之序莫重於郊祀。”王念孫雜志:“序亦事也。”
⑳姓。《正字通·广部》:“序,姓。”《禮記·射義》:“序點又揚觶而語。”鄭玄注:“序點或為徐點。”陸德明釋文:“序,姓;點,名也。”

序-汉语大词典

序xu
ㄒㄩˋ
〔《广韵》徐吕切,上语,邪。〕
1.堂的东、西墙。
●《礼记·丧服大记》:“大夫殡以帱,櫕置于西序。”
●孔颖达疏:“櫕置于西序者,屋堂西头壁也。”
2.堂两旁东西厢房。
●《书·顾命》:“西序东向。”
●孔传:“东西厢谓之序。”
●《南齐书·东昏侯纪》:“食后方出,朝贺裁竟,便还殿西序寝。”
●宋岳珂《桯史·秦桧死报》:“顷刻之间,堂序欢声如雷。”
3.古代学校的名称。
●《周礼·地官·州长》:“春秋以礼会民而射于州序。”
郑玄注:“序,州党之学也。”
●《礼记·王制》:“夏后氏养国老于东序,养庶老于西序。”
郑玄注:“皆学名也。”
●《孟子·滕文公上》:“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
●《汉书·儒林传序》:“三代之道,乡里有教,夏曰校,殷曰庠,周曰序。”
4.次序。
●《易·文言》:“与四时合其序。”
●《庄子·天道》:“春夏先,秋冬后,四时之序也。”
●《红楼梦》第六八回:“二人对见了礼,分序坐下。”
5.谓按次序区分、排列。
●《诗·大雅·行苇》:“序宾以贤。”
●《周礼·春宫·肆师》:“以岁时序其祭祀。”
郑玄注:“序,第次其先后大小。”
●《前汉书平话》卷上:“韩信急忙接着萧相上厅,各序尊卑,礼毕而坐。”
6.谓比次;并列。
●宋文莹《玉壶清话》卷七:“臣燕雀微物,与鸾凤序翼。”
7.顺。
●《墨子·非攻下》:“还至乎商纣之时,天不序其德。”
●王念孙《读书杂志·墨子二》:“序,顺也。言天不顺纣之德。”
●《大戴礼记·保傅》:“言语不序。”
●清王引之《经义述闻·国语上》“服物……序顺”:“序亦顺也。《尔雅》曰:‘顺,叙也。’”
8.表示;叙述。
●南朝梁萧统《〈文选〉序》:“论则析理精微,铭则序事清润。”
●宋曾巩《馆阁送钱纯老知婺州诗序》:“约日皆会,饮酒赋诗,以序去处之情而致绸缪之意。”
9.文体名称。亦称“序文”、“序言”。一般是作者陈述作品的主旨、著作的经过等,如汉司马迁《太史公自序》。他人所作的对著作的介绍评述也称序,如晋皇甫谧《〈三都赋〉序》。
●汉以前,序在书末,后列于书首。
●唐初,亲友别离,赠言规勉,乃有赠序,如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
●明代,又演为寿序体,用以祝寿。亦谓作序文。
●五代齐己《喜得自牧上人书》诗:“闻着括囊新集了,拟教谁与序《离骚》。”
●郭沫若《创造十年续编》四:“但是南薰的书,我却替他序了。”
10.指官爵品位。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卿大夫以序守之。”
杜预注:“序,位次也。”
●《晋书·贺循传》:“然﹝循﹞无援于朝,久不进序。”
11.旧指按等级次第授官或依照功绩给予奖励。
●《史记·商君列传》:“序有功,尊有德。”
●南朝齐王融《求自试启》:“若微诚获信,短才见序,文武更法,惟所施用。”
●宋王安石《贺致政赵少保启》:“繇西省谏诤之官,序东宫师保之位。”
12.唐宋乐曲的一种体裁。
●唐白居易《霓裳羽衣歌》自注:“散序六遍无拍,故不舞也……中序始有拍,亦名拍序。”
●宋沈括《梦溪笔谈·乐律一》:“‘散’自是曲名,如操、弄、掺、淡、序、引之类。”
●宋王灼《碧鸡漫志》:“今黄钟宫有《三台夜半乐》,中吕调,有慢,有近拍,有序,不知何者为正?”
●宋词调名有《霓裳中序第一》、《莺啼序》。
13.季节;时节。
●南朝梁江淹《杂体诗·张黄门协》:“有弇兴春节,愁霖贯秋序。”
●唐宋之问《早入清远峡》诗:“秋菊迎霜序,春藤碍日辉。”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于子游》:“仆非土著,以序近清明,将随大王上墓。”
14.通“绪”。功业,事业。
●《诗·周颂·闵予小子》:“继序思不忘。”
●毛传:“序,绪也。”
●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广部》:“传曰:‘序,绪也。’此谓序为绪之假借字。”
●《汉书·郊祀志》:“承天之序莫重于郊祀。”
●王念孙《读书杂志·汉书五》:“序亦事也。”
15.通“绪”。端绪,头绪。
●《汉书·韦贤传》:“楚王亦有其序。”
颜师古注:“序,绪也。谓端绪也。”
●三国魏刘劭《人物志·材理》:“必也聪能听序,思能造端。”
●宋叶适《金坛县重建学记》:“简传注,辟异说,可与言道序欤!”
16.通“豫”。安定,安抚。
●《左传·隐公十一年》:“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
●俞樾《群经平议·左传一》:“序当读为豫,序与豫古通用。”
17.通“谢”。过去,逝去。
●《楚辞·离骚》:“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游国恩纂义:“代序,即代谢。序与谢古通用。”
参阅清汪中《经义知新记》。
18.通“徐”。姓。
●《礼记·射义》:“序点,扬觯而语。”
郑玄注:“序点或为徐点……序,姓;点,名也。”

序-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序 xù
❶古代地方學校。
《孟子·滕文公上》:
夏曰校,殷曰庠,周曰~。
❷堂屋的東西牆。
《禮記·喪大記》:
君陳衣于~東。
柳宗元《永州龍興寺西軒記》:
居龍興寺西~之下。
❸秩序,次序。
《史記·周本紀》:
夫天地之氣,不失其~。
《後漢書·桓帝紀》:
庶事失其~。(庶:衆。)
引依次序排列。
《荀子·王制》:
故~四時。(四時:四季。)
又季節。
《魏書·律歷志上》:
然四~遷流,五行變易。
❹序文,序言。
如陶潛《歸去來兮辭序》、王羲之《蘭亭集序》。又贈序。用於臨别贈言,創於唐初。
如韓愈《送孟東野序》。上述
❸引❹意義又寫作「叙」。

序 -古漢語常用詞典


①堂屋的東西牆。《大戴禮記•王言》:“曾子懼,退,負~而立。”②地方辦的學校。《齊桓晉文之事》:“謹庠~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③次序;秩序。《孟子•滕文公》:“長幼有~。”④時序。《滕王閣序》:“時維九月,~屬三秋。”⑤按次序排列。《美猴王》:“一個個~齒排班,朝上禮拜。”⑥贈序;一種臨別贈言。如《送東陽馬生序》。⑦序言;評價著作的文章。《〈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予為斯~。”【又】〈名為動〉為……作序。《〈指南錄〉後序》:“廬陵文天祥自~其詩。”⑧通“敘”述說。李白《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會桃花之芳園,~天倫之樂事。”
【序齒】按年齡長幼定先後次序。

序-古代漢語常用詞詞典_王力版

385.【序】
一東西牆。尚書顧命:“西序東向。”又:“東序西向。”儀禮鄉飲酒禮:“當西序東面。”
二學校。孟子梁惠王上:“謹庠序之教。”又滕文公上:“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
三次序,秩序。孟子滕文公上:“長幼有序。”漢書藝文志:“悖上下之序。”文心雕龍熔裁:“故能首尾圓合,條貫統序。”用作動詞時表示排列次序。禮記中庸:“所以序昭穆也。”又:“所以序齒也。”(齒:年齡。)
四敘述,說明。蕭統文選序:“銘則序事清潤。”這種意義也寫作“敘”。
引申爲文體的一種。蕭統文選序:“篇辭引序,碑碣志狀。”
注意:古代序文是在全書的後面,綜述作書的宗旨,如史記太史公自序,漢書的敘傳,許慎說文解字的敘等,皆在書末。漢代以後,書序才置於書首。
五文體的另一種。贈序。這是臨別贈言,創於唐初。韓愈有送孟東野序,送李願歸盤穀序等。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近义词

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