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zhái

笔顺

丿

同音字

读音为zhái的字 读音为zhai的字

基础解释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宅-中華語文大辭典

宅ㄓㄞˊzhái1.居處;住宅。[例]住~│民~│國~│~第。2.〈書〉居;存。[例]~心仁厚。3.〈口〉起源於日語「御宅族」一詞,本是指對動畫、漫畫、遊戲具有超乎一般人的鑑賞能力和知識的群體。非此道中人因「宅」之字面義而誤解、濫用,現指不擅長與人相處,整日待在家中而生活圈極小的人;也泛指對次文化有一定程度了解者。[例]~男。

宅-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宅㈠宀36(語音)ㄓㄞˊ(語音)zhái名①住所、住處。《說文解字.宀部》:「宅,人所託居也。」如:「國民住宅」。晉.陶淵明〈歸園田居〉詩五首之一:「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唐.韓愈〈送李愿歸盤谷序〉:「是谷也,宅幽而勢阻,隱者之所盤旋。」②墳墓。清.王念孫《廣雅疏證.卷九下.釋邱》:「宅,葬地也。」《儀禮.士喪禮》:「筮宅,冢人營之。」動①存、居。如:「宅心仁厚」。《書經.康誥》:「宅心知訓。」《文選.張衡.東京賦》:「彼偏據而規小,豈如宅中而圖大。」②安住。《書經.康誥》:「亦惟助王宅天命。」宅㈡宀36(讀音)ㄓㄜˋ(讀音)zhè㈠之讀音。

宅-文言同义辨析

同:宅(zhái)庐(lú)

宅-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宅zhái
①住所;住宅:家~|深~大院。
②动待在家里不出门(多指沉迷于上网或玩电子游戏等室内活动):~男丨~女丨你也出去走走,别总是~在家里。

宅-辞源3

【宅】6画 3071·41.zhái  ㄓㄞˊ  場伯切,入,陌韻,澄。鐸部。㊀住所。易 剝:“上以厚下安宅。”左傳 昭三年:“子之宅近市,湫隘囂塵,不可以居。”㊁居住。書 禹貢:“桑土旣蠶,是降丘宅土。”史記 夏紀作“桑土旣蠶,於是民得下丘居土”。㊂居官,任職。書 舜典:“有能奮庸熙帝之載,使宅百揆。”㊃順適,安定。書 康誥:“亦惟助王宅天命,作新民。”㊄葬地,墓穴。禮 雜記上:“大夫卜宅與葬日。”疏:“宅,謂葬地。”參見“宅兆”。2.chè  ㄔㄜˋ  集韻恥格切,入,陌韻,徹。分裂,裂開。通“坼”。參見“甲宅①”。

宅-中華大字典

1、宅讀音:直格切,音澤,陌韻。釋文:
❶人所託居也。見《說文》。
❷擇也。擇吉處而營之也。見《釋名釋宮室》。
❸定也。《書康誥》:亦惟助王~天命。
❹安也。《禮記郊特牲》:土反其~。
❺居其位曰~。《書立政》:克用三~三俊。
❻墓穴亦曰~。《禮記雜記》:大夫卜~與葬日。
❼~者。謂致仕者也。《儀禮士相見禮》:~者。
 〔注〕:謂致仕者去官而居~。
❽~田。致仕者之家所受田也。《周禮載師》:以~田士田賈田。任近郊之地。
❾~相。外甥之美名也。《晉書魏舒傳》:舒。少孤爲外家寧氏所養。寧氏起~。相~者云。當出貴甥。舒曰。當爲外祖成此~相。
❿通度。《書舜典》:五流有~。〔史記五帝紀作五流有度〕。
⓫通坼。《易解》:百果草木皆甲坼。《釋文》:馬陸本作~。云根也。
2、厇讀音:陟格切,音磔,陌韻。釋文:
❶張也。見《集韻》。
❷亦作磔。開~也。見《玉篇》。
❸通宅。《同文舉要》:孝經宅作~。
3、㡯釋文:古宅字。見《廣韻》。
4、㡯釋文:古度字。見《廣韻》。
5、度讀音:徒故切,音渡,遇韻。釋文:
❶法制也。見《說文又部》。
 〔注〕:又、手也。布指知尺。舒肱知尋。故从手。
❷分寸尺丈引也。所以~長短也。見《漢書律厤志》。
❸刻也。《禮記樂記》:百~得數而有常。
 〔注〕:百~。百刻也。言日月晝夜不失正也。
❹程也。《國語周語》:用物過~妨於財。
❺圓也。見《古微書春秋說題辭》。
❻殳也。《周禮司市》:凡市入則胥執鞭~守門。
❼次也。《易晉晝日三接疏》:一晝之間三~接見也。
❽越也。《傅毅賦》:超遺物而~俗。
❾過也。〔王之渙詩〕:春風不~玉關門。
 〔按如云~日~歲之類。均取過義〕。
❿猶運也。《史記平準書》:~四百萬石。
⓫打之謂也。《方言注》:今江東呼打爲~。
⓬猶言器量也。《漢書高帝紀》:常有大~。
 〔按大~、言器量之宏大也。唐書張九齡傳。風~能若九齡乎。風~字與大~字、義相近〕。
⓭觀寺引受人爲僧尼曰~。《唐書睿宗紀》:景雲二年。詔天下妄~僧尼道士女冠。竝依舊。
⓮凡言~者。或線、或面、或體、皆是。凡~與數不同。數者、可以長不可以短。~者、可以長亦可以短。長者增之可至無窮短。者減之亦復不盡。見《幾何原本》。
⓯~法。二百里爲~。三百六十~爲周天。
⓰初~。初生年時也。《離騷》:皇覽揆予於初~兮。
⓱佛家謂出生死曰滅~。謂滅生死~。入不生不死也。《金剛經》:我皆令入無餘湼槃而滅~之。
⓲用~。猶用費也。《漢書武帝紀》:用~不足。請收銀錫。造白金及皮幣以足用。
⓳句~。猶句讀也。《晉書樂志》:其辭旣古。莫能曉其句~。
⓴~數。爵等之大小也。《周禮墓大夫》:掌其~數。
㉑步伐之數。《禮記曲禮》:進退有~。
 〔注〕:~、謂伐與步數。
㉒五~。五行也。《淮南兵略》:詘伸不護五~。
㉓節~。官名。《唐書兵志》:永徽以後。都督帶使持節者。始謂之節~使。
㉔縣~。山名。《漢書西域傳》:縣~者。石也。谿谷不通。以繩相引而~。
㉕印~。國名。《宋史天竺國傳》:自北印~行一百二十日至中印~。自中印~行六月至南印~。
 〔按今屬英。互詳印字〕。
㉖古~。樹名。《左思吳都賦》:松梓古~。
㉗姓也。漢~尙。
㉘通渡。《漢書賈誼傳》:猶~江河。忘維楫。
6、度讀音:徒落切,音鐸,藥韻。釋文:
❶謀也。《詩皇矣》:爰究爰~。
❷揆也。《國語晉語》:君不~而賀。
❸正也。《荀子非相》:君子之~己則以繩。
 〔注〕:~己、猶正己也。
❹量也。《素問血氣形志篇》:先~其兩乳間中折之。
❺投也。投土於阪也。《詩緜》:~之薨薨。
❻授也。《漢書元帝紀贊》:自~曲。被歌聲。
 〔注〕:~曲。謂歌終更授其次。謂之~曲。
 〔案元好問詩。不把金針~與人。~字音義本此〕。
❼心能制義曰~。見《周書諡法》。
❽~支。官名。《唐書百官志》:~支掌天下租賦物產豐約之宜。水陸道途之利。歲計所出而支調之。
7、欽釋文:古宅字。見《說文》。
8、欽釋文:古度字。見《五音集韻》。
9、鯣釋文:同宅。見《說文長箋》。
10、潪讀音:竹益切,音䵂,治革切,音蹢,直炙切,音擲,陌韻。釋文:本作讓。《說文》:讓。土得水沮也。《王注》:沮似卽沮洳之謂。謂水土相和而成泥也。
11、潪讀音:知義切,音智,寘韻。釋文:水名。見《集韻》。

宅-中草药辞典

【读音】zhái
【繁体】宅
宅<名>
(形声。从宀,乇声。本义:住所;住处)
同本义[residence;house]
宅,所托居也。――小徐本《说文》
上以厚,下安宅。――《易·象传》
五亩之宅。――《孟子·梁惠王上》
便利田宅。――汉·刘向《列女传》
方宅十余亩。――晋·陶渊明《归园田居》
岐王宅里寻常见。――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白居易《琵琶行》
又如:卜宅(卜择住处建都地或葬地);宅司(宅子;宅院);宅券(房契);宅相(住宅风水之相);宅神(住宅里的神鬼);宅屋(住房)
家,常指大家族的家[family]
当日宁荣两宅,人口也极多,如
宅zhái住宅,住所:住~区。
────────────────—
宅zhà1.奠酒爵。
────────────────—
宅chè1.裂开。一说为草木的根。

宅-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宅 zhái
❶住所,住處。
《韓非子·詭使》:
無~容身。
《漢書·藝文志》:
魯共王壞孔子~,欲以廣其宫。
❷居住。
《詩經·大雅·文王有聲》:
~是鎬京。
又居於。
《尚書·舜典》:
使~百揆(kuí)。(使他居於宰相之位。百揆:即後代所稱的宰相。)
❸墓穴,葬地。
《禮記·雜記上》:
大夫卜~與葬日。(卜:選擇。)

宅-漢語大字典


《説文》:“宅,所託也。从宀,乇聲。ࡧʯ܌古文宅。㡯,亦古文宅。”段玉裁据《御覽》改作:“人所託凥也。”
(一)zhái 《廣韻》場伯切,入陌澄。鐸部。
(1)住宅;房舍。《玉篇·宀部》:“宅,人之居舍曰宅。”《正字通·宀部》:“宅,今謂屋為宅。”《書·多方》:“今爾尚宅爾宅,畋爾田。”唐白居易《移山櫻桃》:“亦知官舍非吾宅,且斸山櫻滿院栽。”鲁迅《故事新编·奔月》:“暮霭笼罩了大宅,邻屋上都腾起浓黑的炊烟。”
(2)住处;居住的区域。《書·洛誥》:“召公既相宅,周公往營成周,使來告卜,作《洛誥》。”孔傳:“召公先相宅,卜之,周公自後至,經營作之。”《荀子·王制》:“順州里,定廛宅。”楊倞注:“廛謂市内百姓之居,宅謂邑内居也,定其分界,不使相侵奪也。”晋陶潛《歸園田居五首》之一:“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
(3)家(常指大家族)。明瞿佑《剪燈新話·翠翠傳》:“寒家有子,粗知詩禮,貴宅見求,敢不從命。”《紅樓夢》第二回:“當日寧榮兩宅,人口也極多,如何便蕭索了呢?”
(4)葬地;墓穴。《廣雅·釋地》:“宅,葬地也。”《儀禮·士喪禮》:“筮宅,冢人營之。”鄭玄注:“宅,葬居也。”《孝經·喪親》:“卜其宅兆而安措之。”邢昺注:“宅,墓穴也。”《聊齋志異·聶小倩》:“倘肯囊妾朽骨,歸葬安宅,不啻再造。”
(5)居,居住。《爾雅·釋言》:“宅,居也。”《書·盤庚上》:“我王來,既爰宅於兹。”孔傳:“言祖乙已居於此。”《吕氏春秋·疑似》:“周宅酆鎬。”唐杜甫《送李校書二十六韻》:“萬姓始安宅。”清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雲南二·關嶺四亭》:“下為深潭,神蛇宅之。”
(6)居于;处于。《書·説命上》:“王宅憂,亮陰三祀。”孔穎達疏:“言王居父憂。”《文選·張衡〈東京賦〉》:“彼偏據而規小,豈如宅中而圖大。”李善注引薛綜曰:“豈如東京居天地之中,所圖者四海之外。”唐柳宗元《邠寧進奏院記》:“皇帝宅位十一載。”清顧炎武《日知録·飯糗茹草》:“宅天下之至貴者,必執天下之至賤。”
(7)存。《書·康誥》:“宅心知訓。”孔穎達疏:“居之於心,則知訓民矣。”
(8)寄托。《文心雕龍·章句》:“夫設情有宅,置言有位;宅情曰章,位言曰句。”范文澜注:“謂章明情志,必有所寄而次序顯晰也。”《新唐書·張九齡傳》:“縣命於縣令,宅生於刺史。”
(9)顺应;归顺。《書·康誥》:“亦惟助王宅天命,作新民。”孔傳:“居順天命為民日新之教。”
(二)chè 《集韻》恥格切,入陌徹。
通“坼”。裂开。一说是草木的根。《類篇·宀部》:“宅,裂也。”清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豫部》:“宅,叚借為坼。”《易·解》“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唐陸德明釋文:“坼,《説文》云:裂也;《廣雅》云:分也。馬、陸本作宅,云:根也。”《文選·左思〈蜀都賦〉》:“百果甲宅,異色同榮。”李善注:“皮曰甲,根曰宅。”
(三)dù ㊀《集韻》徒故切,去暮定。
同“度”。法制。《集韻·莫韻》:“度,《説文》:‘法制也。’或作宅。”《類篇·宀部》:“宅,法制也。”
㊁《集韻》都故切,去暮端。
通“咤(zhà)”。奠爵酒。《類篇·宀部》:“宅,奠爵酒也。”《書·顧命》“王三宿三祭三咤”唐陸德明釋文:“咤,字亦作宅,又音妬……《説文》作詫,奠爵也。”

宅-汉语大词典

宅(I)zhai
ㄓㄞˊ
〔《广韵》场伯切,入陌,澄。〕
亦作“度”。
1.开辟为居住之处;定居;居住。
●《书·盘庚上》:“我王来,既爰宅于兹。”
●孔传:“言祖乙居于此。”
●《诗·商颂·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
●郑玄笺:“自契至汤八迁,始居亳之殷地。”
●三国魏嵇康《琴赋》:“若乃春兰被其东,沙棠殖其西,涓子宅其阳,玉醴涌其前。”
●唐寒山《诗》之十二:“鹦鹉宅西国,虞罗捕得归。”
●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徐市无以应,退而私具舟,载其童男女三千人,宅海岛而国焉。”
●清魏源《圣武记》卷一:“我朝未得辽沈以前,四世咸宅于兹。”
2.居于某一职位;任职;居官。
●《书·舜典》:“舜曰:‘咨四岳,有能奋庸熙帝之载,使宅百揆。’”孔传:“求其人使居百揆之官。”
●《书·大禹谟》:“格汝禹,朕宅帝位三十有三载,耄期倦于勤,汝惟不怠,总朕师。”
●唐柳宗元《分宁进奏院记》:“皇帝宅位十一载。”
●宋王安石《杂着·夔》:“﹝舜﹞将有治于天下,则可以无相乎?故命禹以宅百揆也。”
3.泛指居于,处于。
●明宋濂《浙东行省右丞李公武功记》:“公将虎旅,宅其中坚。气通脉联,势如率然。”
●李大钊《国民之薪胆》:“前此四千余年,吾民族既于天演之中,宅优胜之位置,天道未改,种性犹存,胡竟昔荣而今枯,昔畅而今萎?”
参见“宅忧”。
4.犹言包笼;囊括。
●三国魏刘劭《人物志·英雄》:“英分多,故群雄服之,英材归之。两得其用,故能吞秦破楚,宅有天下。”
●《新唐书·李渤传》:“昔舜禹以匹夫宅四海,其烈如彼;今以五圣营太平,其难如此。”
●宋王禹偁《〈东观集〉序》:“企及三代,其惟圣朝,我法天崇道皇帝之宅天下也,守尧之仁,躬禹之勤,奋成汤之武,阐姬昌之文。”
5.任用;处置。
●《书·立政》:“谋面,用丕训德,则乃宅人,兹乃三宅无义民。”
●孔颖达疏:“乃能居贤人于官,贤人在官职,事修理,乃能三处居无义之民。”
●宋沈括《除翰林学士笏记》:“此盖伏遇皇帝陛下,深图宅俊,兼逮刍莱。”
●明李东阳《明故兵部武选员外郎郭君墓表》:“予固叹夫宅材者,苟处非其职,鲜有能尽其用者也。”
6.安定。
●《书·康诰》:“亦惟助王宅天命。”
●蔡沈集传:“安定天命。”
●《礼记·郊特牲》:“土反其宅。”
●孔颖达疏:“宅,安也,土归其安,则得不崩。”
7.住宅;住所。
●《诗·大雅·崧高》:“于邑于谢,南国是式。王命召伯,定申伯之宅。”
●《孟子·梁惠王上》:“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汉王充《论衡·诘术》:“夫人之在天地之间也,万物之贵者耳。其有宅也,犹鸟之有巢,兽之有穴也。”
●唐沈既济《任氏传》:“郑子随之东,至乐游园,已昏黑矣。见一宅,土垣车门,室宇甚严。”
●《水浒传》第五二回:“不一日,来到高唐州,入城直至柴皇城宅前下马,留李逵和从人在外面厅房内。”
●曹禺《北京人》第一幕:“中秋节,将近正午的光景,在北平曾家旧宅的小花厅里,一切都是静幽幽的。”
8.墓地;墓穴。
●《礼记·杂记上》:“大夫卜宅与葬日。”
郑玄注:“宅,葬地也。”
●《仪礼·士丧礼》:“筮宅,冢人营之。”
郑玄注:“宅,葬居也。”
●《荀子·礼论》:“月朝卜日,月夕卜宅,然后葬也。”
●《云笈七签》卷三九:“第七十七戒,不为人图山冢宅起屋。”
●清姚鼐《兵部侍郎巡抚贵州陈公墓志铭》:“钟山东北,卜维公宅。植保松柏,载词藏石。”
9.寄托之所。
●《庄子·大宗师》:“且彼有骇形而无损心,有旦宅而无情死。”
●成玄英疏:“宅者,神之舍也。”
●南朝齐王琰《冥祥记》:“协云:‘五脏与肉,乃复异耶?’答曰:‘心者,善神之宅也。’”
宅(II)zha
ㄓㄚˋ
〔《集韵》陟嫁切,去祃,知。〕
通“吒”。
奠酒爵。
宅(III)che
ㄔㄜˋ
〔《集韵》耻格切,入陌,彻。〕
通“坼”。
裂开。一说为草木的根。
●《文选·左思〈蜀都赋〉》:“百果甲宅,异色同荣。”
李善注:“百果草木皆甲坼……皮曰甲,根曰宅。”
●《易·解》“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唐陆德明释文:“坼,《说文》云:裂也。《广雅》云:分也。马陆作‘宅’,云:根也。”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近义词

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