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笔顺

𠃍 𠃍
框形方正。左短右长;横向笔画平行;“古”居框的中央,大小适中。

同音字

读音为gù的字 读音为gu的字

基础解释

1.结实;牢固:稳~。加~。本~枝荣。 2.坚硬:~体。凝~。 3.坚决地;坚定地:~辞。~请。~守阵地。 4.使坚固:~本。~防。 5.鄙陋:~陋。 6.同“痼”:~疾。~习。 7.姓。 8.本来;原来:~有。~当如此。~所愿也。 9.固然:坐车~可,坐船亦无不可。

详细解释

〈形〉

  1. (形声。从囗( wéi),“围”的古体字,象四周围起来的样子,古声。本义:坚,坚固)

  2. 同本义

    固,四塞也。——《说文》

    亦孔之固。——《诗·小雅·天保》。传:“固,坚也。”

    脩陈固列。——《左传·成公十六年》

    弱颜固植。——《楚辞·招魂》

    筋骨欲其固也。——《吕氏春秋·达郁》

    秦孝公据殽函之固。—— 汉· 贾谊《过秦论》

    如是则兵劲城固,敌国畏之。——《荀子·王霸》

    良马固车。——《韩非子·难势》

    又如:固项(牛皮制的护领);固阴(隆冬时阴气固结);固植(根基巩固。比喻意志坚定不移)

  3. 特指地势险要和城郭坚固

    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沃野万里。——《资治通鉴》

    今夫颛臾,固而近于 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论语·季氏》

    又如:固塞(坚固的要塞)

  4. 固,久也。——《小尔雅·广诂》

    臣固闻之。——《国语·晋语六》

    皆以太子为非固相也。——《战国策·魏策二》

  5. 疾病经久难治的。后作“痼”

    季冬行春令,则“国多固疾。”——《礼记·月令》

    太后前闻商有女,欲以备后宫, 商言有固疾。——《汉书·王商传》

  6. 安定,稳固

    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国可以固。——《国语·晋语二》

    又如:固色(安定的情绪和神色)

  7. 固执,专一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列子·汤问》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唐· 杜牧《阿房宫赋》

    又如:固护(精神专一,意志坚定)

  8. 鄙陋

    鄙人固陋,不知忌讳。——汉· 司马相如《上林赋》

    又如:固陋

    奢则不逊,俭则固,与其不逊也宁固。——《论语·述而》

  9. 坚定

    上无固植,下有疑心。——《管子·洁法》

    公夫人甚爱女,每迎女,婿固不遣。——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又如:固植(固志。坚定的意志);固色(坚定的志节);固宠(宠幸眷爱,坚定不移)

〈动〉

  1. 安定 。

    如:固圉(使边境安静无事)

  2. 巩固;使坚固;加固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孟子·公孙丑下》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又如:固堤;固垒(加固营垒);固壁清野(固壁,加固壁垒,使敌不易攻击;清野,转移人口、物质,使敌无所获取);固位(巩固保持权位)

  3. 安守;坚守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论语·卫灵公》

    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晋· 陶渊明《饮酒》诗十六

    又如:固穷(信守道义,安于贫贱穷困)

  4. 禁锢;闭塞 。

    如:固扃(牢牢关闭);固塞(闭塞,不开朗)

〈副〉

  1. 执意;坚决地

    蔺相如固止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少年固强之。——《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固守阵地;固却(坚决拒绝);固获(坚持据为己有);固谢(执意推辞;谢绝);固让(再三辞让)

  2. 必,一定

    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楚辞·屈原·涉江》

    又如:固必(引申义:一定;必然);固当如此

  3. 原来;本来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唐· 韩愈《师说》

  4. 当然;仍然

    天下分裂,而唐室固以微矣。—— 宋· 苏轼《教战守》

    余固笑而不信也。——宋· 苏轼《石钟山记》

  5. 确实

    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史记·项羽本纪》

  6. 已经

    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又如:固众(固然很多)

  7. 通“胡”( hú)。何,何故

    夫明白入素,无为复朴,体性抱神,以游世俗之间者,汝将固惊邪?——《庄子·天地》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固-中華語文大辭典

固ㄍㄨˋɡù1.堅實;不易損壞。[例]堅~|穩~|~若金湯|根深柢~。2.使結實牢靠。[例]~本|~定。3.堅硬;不流動。[例]~體|凝~。4.堅定地。[例]~守|~執|~請。5.本來;原來。[例]~有文化。6.〈書〉連詞。連接複句的第一分句,以承認事實,相當於「固然」。[例]子~仁者,然愚亦甚矣(明‧馬中錫〈中山狼傳〉)。7.姓。

固-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固 gù
❶堅固,特指地形險要和城郭堅固。
《荀子·王制》:
兵勁城~。(勁:强。)
《戰國策·秦策一》:
東有肴函之~。(肴:山名,也作殽。函:指函谷關。)
引堅持。
《史記·齊世家》:
管仲~諫,不聽。
又固定,穩固。
《韓非子·五蠹》:
法莫如一而~。
《左傳·宣公二年》:
君能有終,則社稷之~也。
又固執,頑固。
《列子·湯問》:
汝心之~,~不可徹。(徹:通。)
❷鄙陋。
司馬相如《上林賦》:
鄙人~陋,不知忌諱。
❸副詞。本來。
司馬遷《報任安書》:
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或:有的。)
❹通「故」。連詞。所以,因此。
柳宗元《封建論》:
吾~曰:非聖人之意也,勢也。(勢:指事物發展的必然性。)

固-汉语同义词反义词词典

[同]本来
原来
原本
原先

固-康熙字典


【丑集上】【囗字部】 固
〔古文〕怘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古慕切,音顧。【說文】四塞也。从囗古聲。【徐鍇曰】淮南子謂九州之險,爲九州之塞也。【禮·禮運】城郭溝池以爲固。【周禮·夏官·掌固】掌修城郭溝池樹渠之固。【註】掌國所依阻者。城郭已下數事,皆是牢固之事也。【孟子】固國不以山谿之險。
◎又【唐韻】堅也。【論語】學則不固。【詩·魯頌】式固爾猷,淮夷卒獲。【禮·曲禮】將適舍求無固。【註】就館不能無求於主人,執所欲,而必得之,非爲客之義。
◎又【廣韻】再辭也。【書·大禹謨】禹拜稽首固辭。【禮·投壺】敢固以請。【註】固之言如故也,如故者,重辭也。
◎又執一不通也。【論語】非敢爲佞也,疾固也。【孟子】固哉,高叟之爲詩也。
◎又鄙陋也。【禮·曲禮】輟朝而顧君子謂之固。【註】謂鄙野不達禮也
◎又【哀公問】公曰:寡人固不固,焉得聞此言。【註】固,陋也。
◎又本然之詞。【孟子】天下固畏齊之强也。【又】固所願也。
◎又已然之詞。【孟子】夫世祿,滕固行之矣
◎又【屈原·離騷】自前世而固然。
◎又常然之詞。【孟子】若固有之。
◎又固守也。【論語】君子固窮。
◎又姓。【說苑】有固乗
◎又僕固,複姓。唐有僕固懷恩。
◎又固始,漢侯國名。成固,縣名。固陵,聚名。【後漢·郡國志】固始國,屬豫州汝南郡。成固,屬益州漢中郡。固陵,屬豫州𨻰國陽夏縣。
◎又與錮通。【禮·月令】季冬行春令,國多固疾。【註】謂久疾不瘥也。

固-中華大字典

1、固讀音:古慕切,音顧,遇韻。釋文:
❶四塞也。見《說文》。《段注》:四塞者無罅漏之謂。
❷鞏也。見《廣雅釋詁》。
❸堅也。《詩天保》:亦孔之~。
❹安也。《國語魯語》:帝嚳能序三辰以~民。
❺定也。《國語晉語》:夫~國者在親而善鄰。
❻壹也。《國語周語》:而守終純~。
❼陋也。《論語述而》:儉則~。
❽久也。《國語晉語》:臣~聞之。
❾廢也。《國語魯語》:不識窮~。又求自邇。
❿護恡也。《管子版法》:明養生以解~。
⓫堅守也。《論語衞靈》:君子~窮。
⓬禁~也。《素問至眞要大論》:諸厥~泄。皆屬於下。
⓭猶乃也。《孟子萬章》:仁人~如是乎。
⓮猶必也。《左桓五年傳》:蔡衞不枝。~將先奔。
⓯~辭、再辭也。《書大禹謨》:禹拜鵧首~辭。
⓰執一不通也。《論語憲問》:非敢爲佞也。疾~也。
⓱本然之辭。《孟子梁惠王》:天下~畏齊之强也。
⓲已然之辭。《孟子滕文公》:夫世祿滕~行之矣。
⓳常然之辭。《孟子盡心》:若~有之。
⓴欲專之謂~。《禮記曲禮》:毋~獲。
㉑萬物莫足以傾之之謂~。見《荀子儒效》。
㉒掌~。周官名。《周禮掌固》:掌修城郭溝池樹渠之~。
㉓~疾。久疾也。《禮記月令》:國多~疾。
㉔鑠金石~器曰~。見《六書正譌》。
㉕通故。《史記魯周公世家》:咨於~實。《集解》:徐廣曰。亦作故。
㉖姓也。說苑有~乘。人表作~來。新序譌作~桑。
 〔又〕:僕~。複姓。唐僕~懷恩。
2、怘釋文:古固字。見《集韻》。

固-漢語大字典


《説文》:“固,四塞也。从囗,古聲。”
gù 《廣韻》古暮切,去暮見。魚部。
(1)险要。《説文·囗部》:“固,四塞也。”《周禮·夏官·叙官》:“掌固。”鄭玄注:“固,國所依阻者也。國曰固,野曰險。”《論語·季氏》:“今夫顓臾,固而近於費。”何晏集解引馬融曰:“固謂城郭完堅,兵甲利也。”《戰國策·秦策一》:“東有肴函之固。”高誘注:“固,堅牢,難攻易守也。”唐杜甫《有感五首》之三:“莫取金湯固,長令宇宙新。”
(2)坚牢;巩固。《玉篇·囗部》:“固,堅固也。”清段玉裁《説文解字注·囗部》:“凡堅牢曰固。”《詩·小雅·天保》:“天保定爾,亦孔之固。”毛傳:“固,堅也。”孔穎達疏:“言天之安定,汝王位亦甚堅固矣。”《古詩十九首·明月皎夜光》:“良無磐石固,虚名復何益?”朱德《和董必武同志七绝五首》之二:“愿与人民同患难,誓拼热血固神州。”
(3)安定。《國語·魯語上》:“晋始伯而欲固諸侯,故解有罪之地以分諸侯。”韋昭注:“固,猶安也。”《史記·留侯世家》:“(張)良因説漢王曰:‘王何不燒絶所過棧道,示天下無還心,以固項王意?’”明諸聖鄰《大唐秦王詞話》第六十四回:“今虜既深入,必有懼心,與戰則克,與和則固,制服突厥,在此一舉。”
(4)专一;坚定。《廣韻·暮韻》:“固,一也。”《國語·周語上》:“吾聞夫犬戎樹惇,帥舊德而守終純固,其有以禦我矣!”韋昭注:“固,一也。言犬戎循先王之舊德,奉其常職,天性專一,終身不移。”《韓非子·五蠹》:“是以賞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罰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陈奇猷校注:“一,謂統一;固,謂不變。”宋孔平仲《續世説》卷一:“孝友淳深,立身貞固。”
(5)愚陋;固执。《廣雅·釋言》:“固,陋也。”《論語·子罕》:“子絶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邢昺疏:“常人之情……好堅固其行。”《孟子·告子下》:“固哉!高叟之為詩也。”趙岐注:“固,陋也。”清侯朝宗《贈季弟序》:“士不因時變通,守一卷之書,終其身吚唔呻吟,以為不失祖父之舊,亦何其固而不知所擇也。”
(6)闭;闭塞。《素問·至真要大論》:“諸厥固泄,皆屬於下。”王冰注:“厥,謂氣逆也;固,謂禁固也。”《漢書·揚雄傳》:“是以欲談者宛舌而固聲,欲行者擬足而投迹。”顔師古注:“固,閉也。”《三國志·魏志·陳思王植傳》:“國之綱紀,本無禁固諸國通問之詔也。”
(7)废;破败。《字彙補·囗部》:“固,廢也。”《國語·魯語上》:“夫莒太子殺其君而竊其寳來,不識窮固又求自邇,為我流之於夷。”韋昭注:“固,廢也。”《荀子·王霸》:“彼持國者,必不可以獨也。然則彊固榮辱在於取相矣!”梁启雄注:“固,破敗也,與彊義相反。”
(8)副词。1.一再;坚决地。《集韻·莫韻》:“固,一曰再辭。”《書·大禹謨》:“禹拜稽首固辭。”孔傳:“再辭曰固。”《史記·齊太公世家》:“管仲固諫,不聽。”《老殘遊記》第四回:“那人再三固讓,老殘仍送出大門,看那人上馬去了。”2.必然;一定。《左傳·桓公五年》:“蔡、衛不枝,固將先奔。”唐柳宗元《封建論》:“州縣之設,固不可革也。”《紅樓夢》第四回:“凶犯自然是拿不來的,原告固是不依。”3.常常。《廣韻·暮韻》:“固,常也。”《國語·周語上》:“有神降於莘,王問於内史過曰:‘是何故?固有之乎?’”《吕氏春秋·首時》:“時固不易得,……故聖人之所貴唯時也。”高誘注:“固,常也。”4.本来;原来。《左傳·僖公十五年》:“愎諫違卜,固敗是求,又何逃焉?”《孟子·梁惠王上》:“百姓皆以王為愛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唐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葵藿傾太陽,物性固莫奪。”5.已经;早就。《國語·晋語六》:“臣固聞之,郤至欲為難……。”韋昭注:“固,久也。”《孟子·滕文公上》:“滕固行之矣。”6.诚然;确实。宋陸游《劍門關》:“客主固殊勢,存亡終在人。”《聊齋志異·王大》:“諂者固可誅,謬者亦可恨也。”鲁迅《三闲集·文艺与革命》:“但我以为一切文艺固是宣传,而一切宣传却并非全是文艺。”7.姑且;先。《老子》第三十六章:“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强之。”《淮南子·人間》:“其事未究,固試往復問之。”
(9)连词。表示因果关系,相当于“因此”、“所以”。《楚辭·離騷》:“不量鑿而正枘兮,固前脩以葅醢。”唐柳宗元《封建論》:“吾固曰:非聖人之意也,勢也。”
(10)通“胡(hú)”。何,何以。《莊子·天地》:“夫明白入素,无為復朴,體性抱神,以遊世俗之間者,汝將固驚邪?”俞樾平議:“固,讀為胡。胡、固並從古聲,故得通用。‘汝將胡驚邪’,言汝與真渾沌遇則不驚也……固猶故也。是以固為胡,猶以故為胡矣。”《楚辭·離騷》:“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矩而改錯?”闻一多《古典新義》:“固疑何之誤……‘何’有疑怪意,作固,則肯定矣。”
⑪嫉妬。《逸周書·祭公》:“汝無以嬖御固莊后,汝無以小謀敗大作。”王念孫雜志:“固,讀為婟,音護。《説文》‘婟,嫪也。’《廣雅》作‘嫭’,云:‘嫉、嫪、嫭,妬也。’‘是婟’與‘嫉姤’同義。”
⑫经久难治的(疾病)。后作“痼”。《字彙補·囗部》:“固,與痼同。”《禮記·月令》:“(季冬之月)行春令,則胎夭多傷,國多固疾。”《後漢書·皇甫規傳》:“臣素有固疾,恐犬馬齒窮,不報大恩,願乞冗官,備單車一介之使。”
⑬姓。宋邵思《姓解》卷三:“固,晋平公時,有舟人固乘。”《萬姓統譜·遇韻》:“固,見《姓苑》。”

固-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固² ɡù

①副本来;原来:~有|~当如此|~所愿也。
②连固然:坐车~可,坐船亦无不可。

固-中草药辞典

【读音】ɡù
【繁体】固
固<形>
(形声。从囗,“围”的古体字,象四周围起来的样子,古声。本义:坚,坚固)
同本义[solid;firm]
固,四塞也。――《说文》
亦孔之固。――《诗·小雅·天保》。传:“固,坚也。”
脩陈固列。――《左传·成公十六年》
弱颜固植。――《楚辞·招魂》
筋骨欲其固也。――《吕氏春秋·达郁》
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汉·贾谊《过秦论》
如是则兵劲城固,敌国畏之。――《荀子·王霸》
良马固车。――《韩非子·难势》
又如:固项(牛皮制的护领);固阴(隆冬时阴气固结);固植(根基巩固。比喻意志坚定不移)
特指地势险要和城郭坚固[strate
固gù
⒈结实,坚硬,牢靠:坚~。~体。~若金汤。兵劲城~。
⒉坚定,不变动:~定。~守阵地。
⒊坚持,执拗:~辞。~执己见。顽~不化。
⒋鄙陋:~陋。
⒌原来,本来:~当如此。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⒍[固然]连词。
①〈表〉先承认某事实、情况,以引起下文转折:这件事~然困难重重,但我们一定能按时完成。
②〈表〉既承认这,也不否定那:这张照片~然好,但那一张也不错。
③〈表〉先承认原来的,而后面又要否定:这篇文章~然好,但缺点、漏洞甚多。

固-文言同义辨析

同:坚(jiān)固(gù)

固-汉语大词典

固gu
ㄍㄨˋ
〔《广韵》古暮切,去暮,见。〕
1.坚固。特指地形险要和城郭坚固。
●《荀子·王霸》:“如是,则兵劲城固,敌国畏之。”
●《史记·陈涉世家论》:“地形险阻,所以为固也。”
●明宋濂《阅江楼记》:“城池之高深,关阨之严固。”
2.指物体的牢固、坚硬。
●《鹖冠子·能天》:“不若金石固,而能烧其劲。”如:牢固,凝固。
3.稳固;安定。
●《书·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国语·晋语二》:“诸侯义而抚之,百姓欣而奉之,国可以固。”
●唐韩愈《顺宗实录二》:“取兵士心,以固其权。”
4.固执;顽固。
●《论语·子罕》:“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列子·汤问》:“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唐杜牧《阿房宫赋》:“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5.专固,专一。参见“固获”、“固护”。
6.鄙陋。
●《论语·述而》:“奢则不孙,俭则固。”
●汉桓宽《盐铁论·论邹》:“诸生守畦亩之虑,闾巷之固,未知天下之义也。”
●《清史稿·礼志八》:“毋即于华,毋邻于固。”
7.安守;坚守。
●《宋书·沈庆之传》:“萧斌以前驱败绩,欲死固碻磝。”参见:“固穷”、“固守”。
8.禁锢;闭塞。
●《素问·至真要大论》:“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高保衡注:“固,谓禁锢也。”
●《汉书·扬雄传下》:“是以欲谈者宛舌而固声。”
颜师古注:“固,闭也。”
9.凝结。参见“固阴”。
10.嫉妒。
●《逸周书·祭公》:“汝无以嬖御固庄后,汝无以小谋败大作。”
●王念孙《读书杂志·逸周书四》:“固,读为婟,音护。《说文》:‘婟,嫪也。’《广雅》作‘嫭’,云:‘嫉、嫪、嫭,妒也。’是婟与嫉妒同义。”一说,犹戾,违反。
孔晁注:“固,戾也。”
11.废;破败。
●《国语·鲁语上》:“夫莒太子杀其君而窃其宝来,不识穷固又求自迩,为我流之于夷。”
韦昭注:“固,废也。”
●《荀子·王霸》:“彼持国者,必不可以独也。然则彊固荣辱在于取相矣!”梁启雄释:“固,破败也,与彊义相反。”
12.痼。经久难治的疾病。
●《字汇补·囗部》:“固,与‘痼’同。”
参见“固疾”。
13.副词。一再;执意、坚决地。
●《史记·齐太公世家》:“管仲固谏。不听。”
●《后汉书·张奋传》:“光武诏奋嗣爵,奋称纯遗敕,固不肯受。”
参见“固辞”。
14.副词。必,一定。
●《公羊传·襄公二十七年》:“我即死,女能固纳公乎?”
何休注:“固,犹必也。”
●《汉书·周昌传》:“吾固欲烦公,公彊为我相赵。”
颜师古注:“固,必也。”
●《红楼梦》第四回:“凶犯自然是拿不来的,原告固是不依。”
15.副词。原来;本来。
●《论语·子罕》:“固天纵之将圣。”
●宋苏轼《赐文彦博乞致仕不允诏》:“固当以国为家。”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冯木匠》:“冯所居村,离郡固不甚远,女遂从去。”
16.副词。久已;已经。
●《国语·晋语六》:“臣固闻之。”
韦昭注:“固,久也。”
●《孟子·滕文公上》:“滕固行之矣。”
17.副词。的确;确实。
●《孟子·梁惠王上》:“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
●宋曾巩《赠黎安二生序》:“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之士。”
18.副词。岂;难道。
●《孟子·万章上》:“仁人固如是乎?”
●《史记·陈丞相世家》:“人固有好美如陈平而长贫贱者乎?”
19.副词。也;就。
●《战国策·秦策五》:“虽欲无为之下,固不得之矣。”
●汉桓宽《盐铁论·执务》:“寒暑未变,衣服不易,固已还矣。”
20.副词。固然。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三:“大人所言‘尸蹶’固是,但其间还有些缘故。”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王大》:“谄者固可诛,谬者亦可恨也。”
●朱自清《短诗与长诗》:“短诗固万不能表现它,用寻常的诗形,也难写来如意。”
21.通“故”。旧,仍旧。参见“固实”、“固籍”、“固自”。
22.通“故”。所以;因而。
●《商君书·赏刑》:“所谓壹赏者,利禄官爵抟出于兵,无有异施也。夫固知、愚、贵、贱、勇、怯、贤、不肖,皆尽其胸臆之知,竭其股肱之力,出死而为上用也。”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人生幼小,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唐柳宗元《封建论》:“吾固曰:‘非圣人之意也,势也。’”
23.通“姑”。姑且;先。
●《老子》:“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任继愈注:“固,暂且。”
●《淮南子·人间训》:“其事未究,固试往复问之。”
●《续资治通鉴·宋孝宗淳熙十二年》:“将欲南之,必固北之。”
24.通“顾”。反而;却。
●《吕氏春秋·审为》:“君固愁身伤生以忧之臧不得也。”
●陈奇猷集释引孙锵鸣曰:“固,顾通。”
25.姓。
●春秋晋有固乘。见《姓解》卷三。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1、[固定]gù dìng

1.不变动或不移动的(跟“流动”相对):~职业。~资产。 2.使固定:把聘任制~下来。

2、[固守阵地]gù shǒu zhèn dì

坚决的意思,即坚决守住阵地。

3、[牢固]láo gù

结实;坚固:基础~。~的大坝挡住了洪水。

4、[坚固]jiān gù

结合紧密,不容易破坏;牢固;结实:阵地~。~耐用。

5、[固有]gù yǒu

属性词。本来有的;不是外来的:~文化。

6、[固执己见]gù zhí jǐ jiàn

顽固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

7、[固执]gù zhí

〈动〉顽固坚持。

8、[固体]gù tǐ

有一定体积和形状的物体。包 括分子作有规则排列而构成的晶体和分子混乱分布而构成的非晶体。钢、砖、木材等在常温下都是固体。

9、[固然]gù rán

1.连词。 2.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这项工作~有困难,但充分发动群众就一定能完成。 3.表示承认甲事实,也肯定乙 事实:建设社会主义,没有高度的民主~不行,没有高度的集中也不行。

10、[稳固]wěn gù

1.安稳而巩固:基础~。地位~。 2.使稳固:~政权。

11、[加固]jiā gù

使建筑物等坚固:~堤坝。~楼房。

12、[固化]gù huà

1.使(液体等)凝固:~剂。 2.使固定;变固定(多用于抽象事物):~双方合作关系。防止观念~。

13、[凝固]níng gù

1.物质从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如水凝固成冰。物质凝固时放出热量。 2.固定不变:不要把发展变化着的事物看作僵死的、~的东西。

14、[顽固]wán gù

1.思想保守,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守旧。~不化。 2.指在政治立场上坚持错误,不肯改变:~分子。 3.不易制伏或改变:这种病很~,要根治不容易。

15、[固态]gù tài

指物质的固体状态。特征是物 质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其中的分子(原子或离子)只能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作微小的振动。

16、[固守]gù shǒu

1.坚决地守卫:~阵地。据险~。 2.主观固执地遵循:~成法。

17、[固件]gù jiàn

具有软件功能的硬件。是一种把软件固化在硬件之中的器件。如微型计算机中,把高级语言的编译程序固化在只读存储器中,则此存储器就具有了编译程序的功能。这种存储器就属于固件。

18、[紧固]jǐn gù

牢固。

19、[固氮]gù dàn

空气中分子态的氮,通过微生 物的作用转化还原成能被植物利用的氨态氮的过程。能为植物提供氮素营养。

20、[强固]qiáng gù

坚固:~的工事。为国家工业化打下~的基础。

21、[固着]gù zhuó

固定;牢固地附着。

22、[固结]gù jié

1.团结坚实,不易分开。 2.砂、土壤等在压力作用下变得坚硬密实。 3.液体变为固体。

23、[保固]bǎo gù

承包工程的人保证工程在一定时期内不会损坏,损坏时由承包人负责修理。

24、[固辞]gù cí

坚决推辞:~不就。

25、[安固]ān gù

1.安定巩固。 2.犹平安。

26、[固伦]gù lún

满语。义为国,又为尊贵之义。清 代皇后的女儿封固伦公主。《清文献通考·帝系四》:“崇德 元年定中宫所生女封固伦公主。”

27、[固陋]gù lòu

指见闻不广。

28、[固疾]gù jí

痼疾。长久不愈之病。

29、[稽固]jī gù

亦作“稽故”。阻碍,留阻。

30、[独固]dú gù

谓独能固守节操。

31、[穷固]qióng gù

1.谓穷凶顽恶。 2.指不肖而鄙陋的人。

32、[固蔽]gù bì

谓蔽塞不聪,不谙事理。

33、[鲠固]gěng gù

刚直坚定。

34、[解固]jiě gù

谓除去吝惜之心。

35、[埴固]zhí gù

坚固。

36、[植固]zhí gù

谓坚定固守。

37、[固植]gù zhí

1.固志。坚定的意志。 2.指心志坚定。

38、[固让]gù ràng

再三辞让。

39、[固正]gù zhèng

固守正义。又解释为:刚大而正直。又名:正固,与正固同义。

40、[必固]bì gù

固执,不知变通。语本《论语·子罕》:“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晋 葛洪《抱朴子·嘉遯》:“隐显默语,无所必固,时止则止,时行则行。”

近义词

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