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五裂
拼音
sì fēn wǔ liè笔顺
同音字
读音为sì的字 读音为fēn的字 读音为wǔ的字 读音为liè的字 读音为si的字 读音为fen的字 读音为wu的字 读音为lie的字基础解释
形容不完整,不集中,不团结,不统一。详细解释
- 【解释】:形容不完整,不集中,不团结,不统一。
- 【出自】:《战国策·魏策一》:“张仪为秦连横说魏王曰:‘魏南与楚而不与齐,则齐攻其东;东与齐而不与赵,则赵攻其北;不合于韩,是韩攻其西;不亲于楚,则楚攻其南:此所谓四分五裂之道也。’”
- 【示例】:故其端起于大夫士之怙私,而其祸可至于亡国灭种,~,而不可收拾。
◎严复《论世变之亟》 -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补语;用于政治等
按字解释
四分:向四方散开,比喻分裂或灭亡。
五裂:即“车裂”,古代一种残酷的死刑,用五辆马车把人的头、两手、两足分五个方向拉扯,将人活活地撕裂开致死。
词典解释
四分五裂-中華語文大辭典四分五裂ㄙˋ ㄈㄣ ㄨˇ ㄌ丨ㄝˋsìfēn-wǔliè1.(物體)破碎;不完整。[例]玻璃門被敲得〜。2.(組織或團體)分裂;不團結。[例]因意見不能整合,社團已經〜了。
四分五裂-教育部成語典【台湾】四分五裂㊣ㄙˋ ㄈㄣ ㄨˇ ㄌㄧㄝˋsì fēn wǔ liè釋義形容分散而不完整、不團結。舊五代史・卷一三五・周書・僭偽傳二・劉守光傳:「當今海內四分五裂,吾欲南面以朝天下,諸君以為何如?」文明小史・第三十五回:「只要弄得百姓四分五裂,各不相顧,便好發出苛刻的號令來。」備註附修訂本參考資料號FL00000008921四分五裂備註頻14書中國成語大辭典、成語辭典、活用造句辭典(成語部分)、實用分類學生成語辭典(上)(下)、漢語成語考釋詞典、中國成語大辭典、遠流活用成語辭典、同義反義成語詞典、中國成語大辭典、成語大辭典(上)(下)、新編成語故事、漢英對照成語辭典、成語典、洪葉活用成語辭典號FL00000030926
四分五裂-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四分五裂ㄙˋ ㄈㄣ ㄨˇ ㄌㄧㄝˋsì fēn wǔ liè分崩離析分崩離析、豆剖瓜分豆剖瓜分、支離破碎支離破碎形容分散而不完整、不團結。《舊五代史.卷一三五.周書.僭偽傳二.劉守光傳》:「當今海內四分五裂,吾欲南面以朝天下,諸君以為何如?」《文明小史.第三五回》:「只要弄得百姓四分五裂,各不相顧,便好發出苛刻的號令來。」
四分五裂-中华成语大词典四分五裂
【拼音】:sì fēn wǔ liè
解释
形容不完整,不集中,不团结,不统一。
出处
《战国策·魏策一》:“张仪为秦连横说魏王曰:‘魏南与楚而不与齐,则齐攻其东;东与齐而不与赵,则赵攻其北;不合于韩,是韩攻其西;不亲于楚,则楚攻其南:此所谓四分五裂之道也。’”
示例
故其端起于大夫士之怙私,而其祸可至于亡国灭种,~,而不可收拾。 ★严复《论世变之亟》
近义词
支离破碎、一盘散沙、四分五剖
反义词
万众一心
歇后语
一个西瓜切九半;一个碟子摔九块
语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政治等
英文
disunited
日文
しぶんごれつ
法文
se démembrer
德文
aus den Fugen gehen
成语故事
战国后期,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后日益强大,其他诸侯国害怕秦国强大就采取“合纵”的办法联合抗秦。秦惠王任用魏国人张仪为相,到各国宣扬“连横”的策略,离间六国,威胁和引诱六国依附秦国。在张仪的活动下,六国联盟马上四分五裂
五裂四分備註頻1書漢語成語考釋詞典號FL00000050544
四分五裂-汉语大词典四分五裂1.分裂败亡。
●《战国策·魏策一》:“魏南与楚而不与齐,则齐攻其东;东与齐而不与赵,则赵攻其北;不合于韩,则韩攻其西;不亲于楚,则楚攻其南:此所谓四分五裂之道也。”
●《隋书·周法尚传》:“兵亘千里,动间山川,卒有不虞,四分五裂。”
2.形容分散,不统一。
●宋杨万里《君道上》:“隋文帝取周取陈,以混二百年四分五裂之天下。”
●孙中山《中国前途问题》:“今日中国正是万国眈眈虎视的时候,如果革命家自己相争,四分五裂,岂不是自亡其国!”
【四分五裂】戰國策 魏一:“魏之地勢,故戰場也。此所謂四分五裂之道也。”後用爲破碎不全的意思。宋 楊萬里 誠齋集八七 君道上:“隋文帝取 周取 陳,以混二百年四分五裂之天下。”
五裂四分-教育部成語典【台湾】五裂四分ㄨˇ ㄌㄧㄝˋ ㄙˋ ㄈㄣwǔ liè sì fēn參見「四分五裂四分五裂」。書證①明・海瑞〈申海南道陳雙山文〉:「然以三州十縣制黎則又千谿萬徑,皆可施功;五裂四分,柄執在我。」
四分五裂-教育部成語典【台湾】四分五裂㊣ㄙˋ ㄈㄣ ㄨˇ ㄌㄧㄝˋsì fēn wǔ liè七零八落七零八落、土崩瓦解土崩瓦解、分崩離析分崩離析、瓜剖豆分金甌無缺四分五剖四分五剖、五裂四分五裂四分、四分五落四分五落釋義四方受敵,國土易被分解割裂。語出《戰國策・魏策一》。後用「四分五裂」形容分散而不完整、不團結。△「高枕無憂高枕無憂」典源《戰國策・魏策一》張儀為秦連橫,說魏王曰:「魏地方不至千里,卒不過三十萬人。地四平,諸侯四通,條達輻湊,無有名山大川之阻。從鄭至梁,不過百里;從陳至梁,二百餘里。馬馳人趨,不待倦而至梁。南與楚境,西與韓境,北與趙境,東與齊境,卒戍四方,守亭障者參列。粟糧漕庾,不下十萬。魏之地勢,故戰場也。魏①南與②楚③而不與齊④,則齊攻其東;東與齊而不與趙⑤,則趙攻其北;不合於韓⑥,則韓攻其西;不親於楚,則楚攻其南。此所謂四分五裂之道也。……為大王計,莫如事秦,事秦則楚、韓必不敢動;無楚、韓之患,則大王高枕而臥,國必無憂矣。」注①魏:戰國時的一國。其故址約在今河南省北部、山西省西南部一帶,後滅於秦。②與:接近、親近。③楚:周成王封熊繹於楚,春秋時稱王,為戰國七雄之一。領有今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及河南南部,後為秦所滅。④齊:戰國七雄之一。故址在今山東省北部、河北省東南部一帶。⑤趙:戰國時七雄之一。約統有今河北省南部及山西省北部一帶。⑥韓:戰國時晉大夫韓氏與趙、魏分晉後建立的國家,其地在今河南省中部,及山西省東南部一帶。介於魏、秦、楚三國之間,為兵家必爭之地,後為秦所滅。典故「四分五裂」原指四方受敵,國土易被分解割裂。這個成語出自《戰國策・魏策一》。戰國時張儀在秦國任相國,受秦惠王重用,主張以連橫之策遊說六國,打算讓六國背叛合縱之約以事秦。張儀到魏國遊說魏王,想讓魏國首先事秦,讓其他各國效法跟進。張儀告訴魏王說:「魏國土地縱橫不到一千里,士兵不超過三十萬。四周地勢平坦,暢通四方的諸侯國,又沒有名山大川的阻隔。從新鄭到大梁只有二百多里,兵馬飛馳,不用花多少力氣就可以到達。南邊和楚國接境,西邊和韓國接境,北邊和趙國接境,東邊和齊國接境,士兵必須駐守四面邊疆,總計防守邊塞堡壘的人不下於十萬。剩下可以和敵人對壘,保護國家安全的部隊就不多了。魏國的地勢,本來就是個戰場。假使魏國向南與楚國友善而不和齊國友善,那麼齊國就會攻打魏國的東面;向東與齊國友善而不和趙國友善,那麼趙國就會攻打魏國的北面;與韓國不合,那麼韓國就會攻打魏國的西面;不親附楚國,那麼楚國就會攻打魏國的南面;這就是所謂的四分五裂的地理形勢啊!」張儀以告訴魏王,魏國正處於四方受敵的情勢,國土容易被分解割裂,遊說魏背棄合縱,加入連橫以事秦。後來「四分五裂」被用來形容分散而不完整、不團結。書證①《戰國策・魏策一》:「魏南與楚而不與齊,則齊攻其東;東與齊而不與趙,則趙攻其北;不合於韓,則韓攻其西;不親於楚,則楚攻其南。此所謂四分五裂之道也。」(源)②《史記・卷七〇・張儀列傳》:「梁南與楚而不與齊,則齊攻其東;東與齊而不與趙,則趙攻其北;不合於韓,則韓攻其西;不親於楚,則楚攻其南:此所謂四分五裂之道也。」③唐・蕭穎士〈為陳正卿進續尚書表〉:「曹、馬以還,曾何足擬,四分五裂,朝成暮敗,其間雖晉平吳、蜀,隋舉梁、陳,混并未幾,危亡荐及。」④唐・柳宗元〈龜背戲〉詩:「四分五裂勢未已,出無入有誰能知?」⑤《朱子語類・卷一二二・呂伯恭》:「伯恭門徒氣宇厭厭,四分五裂,各自為說,久之必至銷歇。」⑥《宋史・卷二七四・盧懷忠列傳》:「江陵四分五裂之國,今出師湖南,假道荊渚,因而下之,萬全策也。」⑦宋・楊萬里〈千慮策・君道上〉:「隋文帝取周取陳,以混二百年四分五裂之天下。」用法義形容分散而不完整、不團結。類用在「潰散瓦解」的表述上。例①滿清末年,由於列強入侵,使中國陷於四分五裂的狀態。②不同派系的權力之爭,使這個集團四分五裂,分崩離析。③像這樣一個四分五裂的團體,任誰都無法對它產生向心力。④眼看國家因為權力鬥爭而四方五裂,有志之士莫不憂心忡忡。⑤由於管理不善,使得內部員工四分五裂,那家公司隨時都有倒閉的可能。
四分五裂-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四分五裂sìfēn-wǔliè
形容分散、不完整、不团结。
出处
《战国策·魏策一》:“张仪为秦连横说魏王曰:‘魏南与楚而不与齐,则齐攻其东;东与齐而不与赵,则赵攻其北;不合于韩,是韩攻其西;不亲于楚,则楚攻其南:此所谓四分五裂之道也。’”引证
东汉-班固等-五一-《汉书·邹阳传》:夫济北之地,东接强齐,南牵吴越,北胁燕赵,此四分五裂之国,权不足以自守,劲不足以扞寇。
宋-杨万里--《诚斋集·八七·君道上》:隋文帝取周取陈,以混二百年四分五裂之天下。
现代-老舍-三二-《四世同堂》:老人宁可马上死去,也不愿看家中四分五裂的离散。
唐-萧颖士--《为陈正卿进续尚书表》:曹、马以还,曹何足拟,四分五裂,朝成暮败,其间虽晋平吴、蜀,隋举梁、陈,混并未几,危亡荐及。
明-卢象--《卢象昇疏牍·七·急饬两镇战兵疏》:万一有惊,战兵四分五裂,大师将从事于战乎,从事于守乎?
唐-魏征等--《隋书·周法尚传》:兵亘千里,动间山川,卒有不虞,四分五裂。
近代-孙中山--《中国前途问题》:今日中国正是万国眈眈虎视的时候,如果革命家自己相争,四分五裂,岂不是自亡其国!
明-周楫-卷一-《西湖二集》:不说忠懿王嗣位,且说那时朝梁暮晋,四分五裂,百姓好不苦楚。
当代-路遥-(中)四四章-《平凡的世界》:唉,几年前他怎么也不会想到出现这样的情况。光景好转了,可家庭却四分五裂!
清-李宝嘉-第三五回-《文明小史》:这是专制国的不二法门,现在俄国何尝不是如此?只要弄得百姓四分五裂,各不相顾,便好发出苛刻的号令来,没一个敢反对他。
当代-蒋子龙--《维持会长》:咱们这个锅有裂纹了,我得把它锔起来,不然就会破,就四分五裂不能用了。
故事
东汉-班固等-五一-《汉书·邹阳传》:夫济北之地,东接强齐,南牵吴越,北胁燕赵,此四分五裂之国,权不足以自守,劲不足以扞寇。
宋-杨万里--《诚斋集·八七·君道上》:隋文帝取周取陈,以混二百年四分五裂之天下。
现代-老舍-三二-《四世同堂》:老人宁可马上死去,也不愿看家中四分五裂的离散。
唐-萧颖士--《为陈正卿进续尚书表》:曹、马以还,曹何足拟,四分五裂,朝成暮败,其间虽晋平吴、蜀,隋举梁、陈,混并未几,危亡荐及。
明-卢象--《卢象昇疏牍·七·急饬两镇战兵疏》:万一有惊,战兵四分五裂,大师将从事于战乎,从事于守乎?
唐-魏征等--《隋书·周法尚传》:兵亘千里,动间山川,卒有不虞,四分五裂。
近代-孙中山--《中国前途问题》:今日中国正是万国眈眈虎视的时候,如果革命家自己相争,四分五裂,岂不是自亡其国!
明-周楫-卷一-《西湖二集》:不说忠懿王嗣位,且说那时朝梁暮晋,四分五裂,百姓好不苦楚。
当代-路遥-(中)四四章-《平凡的世界》:唉,几年前他怎么也不会想到出现这样的情况。光景好转了,可家庭却四分五裂!
清-李宝嘉-第三五回-《文明小史》:这是专制国的不二法门,现在俄国何尝不是如此?只要弄得百姓四分五裂,各不相顾,便好发出苛刻的号令来,没一个敢反对他。
当代-蒋子龙--《维持会长》:咱们这个锅有裂纹了,我得把它锔起来,不然就会破,就四分五裂不能用了。
造句
sì fēn wǔ liè
1、旧中国军伐混战,整个国家四分五裂,人民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
2、满清末年,由于列强入侵,使中国陷于四分五裂的状态。
3、我相信我们能够把四分五裂的同学们再次团结起来的。
4、汶川大地震让很多家庭都四分五裂的了。
5、当中国四分五裂的时候,也许是理想被否定的关系,这个理想就会显现得更为迫切。
6、像这样一个四分五裂的团体,任谁都无法对它产生向心力。
7、邪魔高声哭叫着四分五裂,猫怪被烧塌的杂物压在下面。
8、这个家四分五裂了,你到底还管不管?
9、你为什么要把一个家庭弄的像现在一样四分五裂呢。
10、我不知道你把我们几个兄弟整的四分五裂的到底是什么意思。
11、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掠夺,使旧中国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
12、看到一个国家在一场艰苦战争的期间使国家陷于四分五裂的景象,真是令人不禁黯然神伤。
13、有一种叫红棉的海绵生物能被挤过一块织布,变成四分五裂的小块。
14、屋子里的人没有谁会不记得1931年,这一年,工党四分五裂无法挽救了。
15、一个四分五裂的单位,就如同一盘散沙,什么事也干不成。
16、战国时期,诸侯割据,天下四分五裂。
17、不同派系的权力之争,使这个集团四分五裂,分崩离析。
18、然而,这样发展起来的反动力量在其内部就带有四分五裂的因素。
19、我们一定要把这样四分五裂的一个公司重新做起来。
20、可是你的内心却觉得应该要做这个,造成你挣扎不已,整个心都四分五裂。
21、眼看大势已去,他们的贪婪和恐惧并不一定使他们团结起来,倒往往反而使他们四分五裂。
接龙
裂冠毁冕拔本塞源 源头活水 水土不服 服服贴贴组词
近义词
sì fēn wǔ liè
1、[支离破碎]zhī lí pò suì
支离:零散,残缺。形容事物零散破碎,不完整。
2、[分崩离析]fēn bēng lí xī
崩:倒塌;析:分开。崩塌解体,四分五裂。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
3、[一盘散沙]yī pán sǎn shā
比喻力量分散,没有组织起来。
4、[土崩瓦解]tǔ bēng wǎ jiě
瓦解:制瓦时先把陶土制成圆筒形,分解为四,即成瓦,比喻事物的分裂。像土崩塌,瓦破碎一样,不可收拾。比喻彻底垮台。
5、[同床异梦]tóng chuáng yì mèng
异:不同。原指夫妇生活在一起,但感情不和。比喻同做一件事而心里各有各的打算。
6、[七零八碎]qī líng bā suì
①形容残破不堪。②零星琐碎。③指零星的物品。
7、[瓜剖豆分]guā pōu dòu fēn
象瓜被剖开,豆从荚里裂出一样。比喻国土被人分割。
8、[豆剖瓜分]dòu pōu guā fēn
象瓜被剖开,豆从荚里裂出一样。比喻国土被分割。
9、[瓜分鼎峙]guā fēn dǐng zhì
比喻国土分裂,群雄对立。
反义词
sì fēn wǔ liè
1、[完好无损]wán hǎo wú sǔn
很完整、完好无缺,没有一点儿损坏或残缺。
2、[一统天下]yī tǒng tiān xià
天下:指全国。原指统一的国家,现多指某一地区或某一机构不贯彻上级意图而形成的独立王国。也泛指为少数人所霸占的某一领域。
3、[众志成城]zhòng zhì chéng chéng
万众一心,象坚固的城墙一样不可摧毁。比喻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
4、[万众一心]wàn zhòng yī xīn
千万人一条心。形容团结一致。
5、[团结一致]tuán jié yī zhì
保持一致,行动起来像一个人,指站在一边,并且互相支持、互相帮助。
6、[精诚团结]jīng chéng tuán jié
精诚:真诚。一心一意,团结一致。
7、[戮力同心]lù lì tóng xīn
戮力:并力;同心:齐心。齐心合力。
8、[百川归海]bǎi chuān guī hǎi
川:江河。许多江河流入大海。比喻大势所趋或众望所归。也比喻许多分散的事物汇集到一个地方。
9、[百川朝海]bǎi chuān cháo hǎi
众水奔流趋向大海。多比喻无数分散的事物都汇集到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