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
拼音
shàn笔顺
丶 丿 一 一 一 丨 丶 丿 一 丨 𠃍 一点撇距离适中,横画均匀、平行,中横要长,竖画正直居中。“口”居中,上宽下窄,大小适中。上下中心对齐,重心安稳。
同音字
读音为shàn的字 读音为shan的字基础解释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善善-教育部成語典【台湾】善善備註頻1書漢語成語考釋詞典號FL00000059095
善善-汉语大词典善善方言。轻易,随便。
●《醒世姻缘传》第五七回:“那人家善善的肯分与他便罢;若稍有些作难,他便拿了把刀要与人斫杀拼命。”
●《醒世姻缘传》第九七回:“你怎么问他要得回来?他就肯善善的还与你不成?”
善善ㄕㄢˋshàn1.美好;良好(與「惡」相對)。[例]擇其~而從之∣盡~盡美∣~策。2.善良;心腸好。[例]~意∣~行∣慈~∣來者不~。3.善行;善事。[例]行~∣積~∣修~。4.友好;友善。[例]和~∣親~∣相~∣~待。5.辦好;做好。[例]~後∣~始~終∣窮則獨~其身,達則兼濟天下。6.容易。[例]~忘∣多愁~感∣~解人意∣長袖~舞,多錢~賈。7.恰當地;妥善地。[例]~自珍重∣~罷甘休∣~為(ㄨㄟˋ wèi)說辭。8.擅長;善於。[例]~交際∣能歌~舞∣英勇~戰∣博學~文。9.熟悉的。[例]面~。10.姓。
善-中華大字典1、善讀音:上演切,音蟺,銑韻。釋文:
❶本作譱。《說文誩部》。譱。吉也。从誩。从羊。此與義、美、同意。動。篆文从言。
〔按羊、即祥字。說文。羊。祥也。吉~也。義與美~同意。考工記車人注。羊、~也。~固未有不吉祥者。~人、卽吉人。故曰吉人爲~。蓋譱爲古文。動爲篆文。今~字乃動之省變也〕。
❷美也。《呂覽古樂》:以見其~。
❸福也。《禮記中庸》:~必先知之。
❹~。演也。演盡物理也。見《釋名釋言語》:
❺好也。《呂覽長攻》:所以~代者乃萬故。
❻良也。《呂覽長攻》:以~馬奉襄子。
❼惠也。《管子法法》:赦過遺~。
❽大也。《詩桑柔》:覆背~詈。
❾貴也。《論語子罕》:求~賈而沽諸。《皇疏》:~賈。貴賈也。
❿快也。《國策齊策》:子敎文無受象牀。甚~。
⓫數也。《左襄二十八年傳》:慶氏之馬~驚。
〔疏〕:~驚、謂數驚。
⓬猶喜也。《荀子解蔽》:其爲人也愚而~畏。
⓭猶能也。《禮記少儀》:問道藝曰。子習于某乎。子~於某乎。
〔疏〕:道難故曰習。藝易故稱~。
⓮猶解也。《禮記學記》:相觀而~之謂摩。
⓯猶多也。《詩載馳》:女子~懷。
⓰猶親也。《國策秦策》:齊楚之交~。
⓱猶和也。《呂覽貴公》:夷吾~鮑叔牙。
⓲猶工也。《孟子離婁》:故~戰者服上刑。
⓳猶拭也。《莊子養生主》:~刀而藏之。〔即完~之意。拭淨使復完美也〕。
⓴猶且也。《淮南說林》:或~爲新。
㉑許可也。《史記范睢傳》:王曰。~。
㉒過適也。《莊子繕性》:離道以~。
〔注〕:~者。過於適之稱。
㉓猶巧也。《淮南說林》:雖~者勿能爲工。
㉔猶濟也。《孟子盡心》:達則兼~天下。
㉕與人交懽曰~。《史記刺客傳》:所~荆卿可使也。
㉖~士。謂命士也。見《禮記王制注》。
㉗~勝。寳刀也。《雲笈七籖》:獻刀二。一名~勝。一名成勝。爲佳寳。
㉘通嫸。佳也。《廣雅釋言》:~。佳也。《曹憲音》:~、夸嫸之~。
㉙~于。卽單于也。《漢書匈奴傳》:因諭說改其號。號匈奴曰恭奴。單于曰~于。
㉚姓也。唐五代~友。宋~辰。明~養。
2、善讀音:時戰切,音繕,霰韻。〔毛氏曰。凡善惡之善。上聲。彼善而~之。去聲〕。釋文:
❶是之也。《孟子梁惠王》:王如~之。
❷好尙也。《荀子非相》:凡人莫不好言其所~。
❸愛惜也。《荀子彊國》:~日者王。~時者霸。
❹修治也。《易略例》:故有~邇而遠至。
❺通膳。《莊子至樂》:具大牢以爲~。
3、鍕釋文:古善字。見《字彙補》。
4、嬗讀音:時戰切,音繕,霰韻。他干切,音灘,寒韻。黨旱切,音亶,蕩旱切,音但,儻旱切,音坦,旱韻。釋文:
❶翼也。一曰。傳也。見《說文》。《段注》:今人用嬋字亦作此。孟子。孔子曰。唐虞禪。夏后殷周繼。依許說。凡禪位字當作~。禪非其義也。禪行而~廢矣。嬋者。嬋聯之意。
❷婢也。見《集韻》。
❸蟬蔓相連也。《史記屈原賈生傳》:化變而~。
〔按漢書賈誼傳作變化而~。服虔云。~、謂變蛻也。蘇林曰。~、相傳與也〕。
5、嬗讀音:上演切,音善,銑韻。釋文:同譱。吉也。見《集韻》。
6、動釋文:古善字。見《玉篇》。
7、升釋文:譱篆文。見《說文》。
8、譱釋文:善本字。見《說文誩部》。
9、鶂釋文:古善字。見《字彙補》。
10、聚釋文:同善。見《篇海類編》。
11、澬釋文:同善。見《搜眞玉鏡》。
善羊612ㄕㄢˋshàn名①美好的事。如:「日行一善」、「為善最樂」、「隱惡揚善」。②有德行的人、好人。《禮記.中庸》:「送往迎來,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遠人也。」③姓。如宋代有善辰。動①親善、交好。《左傳.隱公六年》:「親仁善鄰,國之寶也。」《後漢書.卷七〇.孔融傳》:「與蔡邕素善。」②喜好、喜愛。《左傳.襄公三十一年》:「其所善者,吾則行之;其所惡者,吾則改之。」《楚辭.屈原.離騷》:「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③愛惜。《荀子.彊國》:「故善日者王,善時者霸。」形①美好的。如:「善人」、「善事」、「善行」。②熟悉的。如:「面善」。副①擅長。如:「能歌善舞」、「英勇善戰」。《禮記.學記》:「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②容易。如:「善變」、「善疑」、「多愁善感」、「善解人意」。歎表讚美、稱許之詞。《文選.枚乘.七發》:「太子曰:『善!願復聞之!』」
善-漢語大字典善
善;擅长。《集韻·陽韻》:“俍,良工也。”《莊子·庚桑楚》:“夫工乎天而俍乎人者,唯全人能之。”陸德明釋文:“俍,崔云,良工也。”成玄英疏:“俍,善也。”
(二)lǎng 《廣韻》盧黨切,上蕩來。
〔俍㑥〕长貌。《廣韻·蕩韻》:“俍,俍㑥,長皃。”
善
《説文》:“譱,吉也。从誩,从羊。此與義、美同意。ͯ܌篆文ͤێ言。”徐鍇繫傳:“˯܌美物也。故于文誩˧º譱,或省作͢&…俗作善。”按:商代金文像羊头形。
shàn 《廣韻》常演切,上獮禪。元部。
(1)吉祥;美好。如:尽善尽美。《説文·誩部》:“譱(善),吉也。”《論語·八佾》:“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宋史·王洙傳附王欽臣》:“欽臣平生為文至多,所交盡名士,性嗜古,藏書數萬卷,手自讐正,世稱善本。”鲁迅《书信·致周作人(一九一九年四月十九日)》:“家事殊无善法,房子亦未有,且俟汝到京再议。”
(2)善人;善行。《論語·為政》:“舉善而教不能,則勸。”唐岑文本《諫太宗勤政改過書》:“為善在於不疑,出令期於必信。”元關漢卿《竇娥寃》第三折:“為善的受貧窮,更命短;造惡的享富貴,又壽延。”
(3)正确。《釋名·釋言語》:“善,演也,演盡物理也。”《孟子·盡心上》:“善政,民畏之;善教,民愛之,善政得民財,善教得民心。”《史記·陳丞相世家》:“及吕后时,事多故矣,然平竟自脱,定宗廟,以榮名終,稱賢相。豈不善始善終哉!”宋陳亮《酌古論·孫權》:“方帝(劉邦)封秦府庫,還軍灞上,其計善矣。”《鏡花緣》第三十九回:“伯慮國王道:‘此説雖善,無如小弟絲毫不諳,這却怎好!’”
(4)工巧;高明。《老子》第二十七章:“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淮南子·説林》:“入水而憎濡,懷臭而求芳,雖善者弗能為工。”高誘注:“善,或作巧。”《論衡·逢遇》:“吹籟工為善聲,因越王不喜,更為野聲,越王大説。”唐李白《幽澗泉》:“拂彼白石,彈吾素琴,幽澗愀兮流泉深。善手明徽,高張清。”
(5)擅长;会。如:能歌善舞;循循善诱;英勇善战。《孫子·軍争》:“善用兵者,避其鋭氣,擊其惰歸。”《禮記·學記》:“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宋史·沈括傳》:“括博學善文。”朱德《纪念党的四十周年·延安整风运动》:“整风运动重批评,治病良医善救人。”
(6)做好;处理好。《論語·衛靈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宋蘇軾《送范經略》:“謀初要百慮,善後乃萬全。”清龔自珍《明良論四》:“雖聖如仲尼,才如管夷吾,直如史魚,忠如諸葛亮,猶不能一日善其所為,而況以本無性情,本無學術之儕輩耶?”
(7)和善;慈善。《管子·心術下》:“善氣迎人,親如弟兄;惡氣迎人,害於戈兵。”唐玄奘《大唐西域記·阿踰陀國》:“氣序和暢,風俗善順。”《水滸傳》第二十四回:“自從嫁得你哥哥,吃他忒善了,被人欺負。清河縣裏住不得,搬來這裏。”
(8)友好;亲善。《正字通·口部》:“善,與人交懽曰友善。”《左傳·隱公六年》:“親仁善鄰,國之寶也。”《戰國策·秦策二》:“齊楚之交善,(秦)惠王患之。”高誘注:“善,猶親也。”《世説新語·規箴》:“王右軍與王敬仁、許玄度並善。”
(9)喜爱;认为善。《左傳·襄公三十一年》:“其所善者,吾則行之;其所惡者,吾則改之。”《楚辭·離騷》:“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華陽國志·後賢志》:“(常)忌信道任數,不從下人,故為權勢所不善。”《世説新語·文學》:“服虔既善《春秋》,將為注,欲參考同異。”
(10)赞许。《漢書·霍光傳》:“善善及後世,其封光兄孫中郎將雲為冠陽侯。”顔師古注:“善善者,謂褒寵善人也。”唐劉禹錫《上杜司徒書》:“當食而歎,聞弦尚驚,不以衆人之善為是非,而以相公之意為衡準。”
⑪表示应诺。《正字通·口部》:“聞人言而許可之,亦曰善。”《左傳·襄公二年》:“孟獻子曰:‘請城虎牢以偪鄭。’知武子曰:‘善。’”《史記·淮陰侯列傳》:“韓信曰:‘善。’從其(廣武君)策,發使使燕,燕從風而靡。”清魏源《城守篇·守禦下》:“此待水攻之法也。問者曰:‘善。’”又表示赞叹。《左傳·昭公十六年》:“孺子善哉,吾有望矣!”《禮記·檀弓下》:“孔子曰:‘衛人之祔也離之,魯人之祔也合之。善夫!”《列子·湯問》:“伯牙乃舍琴而歎曰:‘善哉,善哉,子之聽夫!’”
⑫领悟;熟悉。《禮記·學記》:“不陵節而施之謂孫,相觀而善之謂摩。”孔穎達疏:“善,猶解也。”《三國演義》第十九回:“却説武士擁張遼至,操指遼曰:‘這人好生面善。’”清王夫之《周易外傳》卷五:“識其品式,辨其條理:善其用,定其體,則‘默而成之,不言而信’。”
⑬妥当地;好好地。如:善自保重;善自为谋。《論語·雍也》:“閔子騫曰:‘善為我辭焉!如有復我者,則吾必在汶上矣。’”《漢書·史丹傳》:“善輔道太子,毋違我意!”《水滸傳》第四十二回:“此三卷之書,可以善觀熟視。”
⑭大。《易·繫辭上》:“探賾索隱,鉤深致遠,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舋舋者,莫善于蓍龜。”陸德明釋文:“(莫善)本亦作莫大。”《詩·大雅·桑柔》:“涼曰不可,覆背善詈。”鄭玄箋:“善,猶大也。”
⑮多;好(hào)。如:善变;善疑;多愁善感。明楊慎《丹鉛雜録·善字訓多》:“古書‘善’字訓多:《毛詩》‘女子善懷’,《前漢志》‘岸善崩’,《後漢記》‘蠶善收’,《晋春秋》‘陸雲善笑’,皆訓多也。”《左傳·襄公二十八年》:“慶氏之馬善驚,士皆釋甲束馬。”孔穎達疏:“善驚,謂數驚。古人有此語,今人謂數驚為好(hào)驚。好,亦善之意也。”清魏子安《花月痕》第五回:“這數聯中,不是有那‘叔寶多愁’對那‘長卿善病’麽?”
⑯通“繕”。修治。清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乾部》:“善,叚借為繕。”《睡虎地秦墓竹簡·秦律雜鈔》:“稟卒兵,不完善,丞、庫嗇夫、吏貲二甲,灋(廢)。”三國魏王弼《易略例·明爻通變》:“故有善邇而遠至。”邢璹注:“善,修治也。”陸德明釋文:“善,又作繕。”宋王安石《送蘇屯田廣西轉運》:“置將從來欲善師,百城蹉跌起毫釐。”
⑰通“膳”。膳食。《古今韻會舉要·霰韻》:“膳,亦作善。《莊子(至樂)》:‘具大牢以為善。’”按:今本作“膳”。
⑱姓。《正字通·口部》:“善,姓。唐五代善友,宋善辰,明善養。”
善 shàn
❶好,好的,善良的。
《論語·八佾》:
子謂韶,盡美矣,又盡~也。
《韓非子·有度》:
刑過不避大臣,賞~不遺匹夫。(刑過:處罰有罪過的。遺:遺漏。)
又認爲是好的。
《孟子·梁惠王下》:
王如~之,則何爲不行。
《史記·留侯世家》:
良數以《太公兵法》説沛公,沛公~之。(良:張良。數:多次。沛公:劉邦。)
❷友好,親善。
《戰國策·秦策二》:
齊、楚之交~。
❸善於,擅長。
《史記·孫臏傳》:
~戰者因其勢而利導之。
又容易。
《詩經·鄘風·載馳》:
女子~懷,亦各有行。(懷:憂慮。)
《左傳·襄公二十八年》:
慶氏之馬~驚。
❹愛惜。
《荀子·彊國》:
~日者王,~時者霸。(日:指一天的時間。時:指一季的時間。霸:稱霸。)
❺應答之詞。表示同意。
《三國志·魏書·郭嘉傳》:
太祖曰:『~。』乃南征。
❻副詞。好好地。
《左傳·昭公十三年》:
子~視之。(子:您。)
善shàn
①形善良;慈善(跟“恶”相对,下➋同):~人丨~举|~事|心怀不~。
②善行;善事:行~|劝~规过。
③良好:~策|~本。
④友好;和好:友~|相~|亲~。
⑤熟悉:面~。
⑥办好;弄好:~后|~始~终|工欲~其事,必先利其器。
⑦擅长;长于:~战|多谋~断。
⑧好好地:~自保重|~为说辞。
⑨容易;易于:~变|~忘。
⑩(Shàn)名姓。
【读音】shàn
【繁体】善
善〈形〉
(会意,从言,从羊。言是讲话。羊是吉祥的象征。本义:吉祥)
同本义[lucky]
善,吉也。――《说文》
来者以善日邪时,孰与邪日善时?――《汉书·翼奉传》
又如:善时(吉时);善祥(吉祥;吉兆);善征(吉兆);善日(吉日)
好;美好[good]
母氏圣善。――《诗·邶风·凯风》
善,德之建也。――《国语·晋语》
善人国之主也。――《左传·襄公三十年》
所以善代者乃万故。――《吕氏春秋·长攻》。注:“善好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岂人主之子孙则敢不善哉?――《战国策·赵策》
又如:善风(良好的风气
善shàn
⒈好,好的,良好的,跟"恶"相对:~事。~举。~意。劝~。行~。~策。面~(又指面熟)。与人为~。尽~尽美。
⒉友好,和好:友~。亲~。
⒊做好,办好:~始~终(从开始到结局都很好)。
⒋长于,擅长:~于。能攻~守。~颂~祷。
⒌多,爱,容易:~感。~变。~疑。
⒍好好地:~自为之。子(您)~视之。
⒎[善后]妥善料理、解决事件过去以后遗留下来的问题。
善shan
ㄕㄢˋ
〔《广韵》常演切,上狝,禅。〕
1.吉祥;好;美好。
●《礼记·中庸》:“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
●唐柳宗元《游黄溪记》:“其间名山水而州者以百数,永最善。”
●巴金《探索集·悼方之同志》:“把笔当作火,当作剑,歌颂真的、美的、善的、打击假的、丑的、恶的。”
2.善行;善事。善人。
●《易·坤》:“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论语·为政》:“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史记·吴王濞列传》:“盖闻为善者,天报之以福。”
●唐韩愈《送孟秀才序》:“善虽不吾与,吾将彊而附;不善虽不吾恶,吾将彊而拒。”
●鲁迅《呐喊·兔和猫》:“我觉得母亲实在太修善。”
3.好处,优点。
●《管子·小称》:“我有善则立誉我,我有过则立毁我。”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吾好声色,而是子致之;吾好士,六年不进一人,是长吾过而黜吾善,君子以为能谴矣。”
4.和善;老实;好对付。
●《金瓶梅词话》第一回:“一言难尽,自从嫁得你哥哥,吃他忒善了,被人欺负。”
●老舍《柳家大院》:“他的嘴也不善,喝俩铜子的‘猫尿’能把全院的人说晕了。”
参见“善气”。
5.交好;亲善。
●《吕氏春秋·贵公》:“夷吾善鲍叔牙。”
●《史记·韩世家》:“今其状阳言与韩,其实阴善楚。”
●宋曾巩《故翰林侍读学士钱公墓志铭》:“公与余尝为僚,相善。”
●清阮元《小沧浪笔谈》卷一:“江西学使翁覃溪先生与衡斋善。”
参见“善邻”。
6.指信奉佛教的人或与佛教有关的事物。参见“善男信女”、“善友”、“善缘”等。
7.使之善;改善。
●《礼记·乐记》:“乐也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
参见“善俗”。
8.表示赞同、应诺。
●《左传·襄公二年》:“孟献子曰:‘请城虎牢以逼郑。’知武子曰:‘善。’”
●《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曰:‘善。’从其策,发使使燕,燕从风而靡。”
●清魏源《城守篇·守御下》:“此待水攻之法也。问者曰:‘善。’”
9.表示赞叹。
●《礼记·檀弓下》:“孔子曰:‘卫人之祔也,离之;鲁人之祔也,合之。善夫!’”
参见“善哉”。
10.赞美;褒扬。
●《韩非子·说林上》:“夫以人言善我,必以人言罪我。”
●汉刘向《列女传·齐女傅母》:“君子善傅母之防未然也。”
●唐刘禹锡《上杜司徒书》:“当食而叹,闻弦而惊,不以众人之善为是非,唯以相公之意为衡准。”
●陈毅《夕鹤词》:“我看《夕鹤》戏,甚善夕鹤言。为赋《夕鹤词》,歌颂夕鹤贤。”
11.喜好。
●《国语·吴语》:“施民所善,去民所恶。”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服虔既善《春秋》,将为注,欲参考同异。”
●明陈继儒《珍珠船》卷一:“徐晦嗜酒,沈传师善食杨梅。”
12.谓欣羡。
●晋陶潜《归去来辞》:“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13.擅长;善于。
●《书·秦誓》:“惟截截善谝言,俾君子易辞。”
●晋潘岳《〈杨仲武诔〉序》:“戴侯康侯,多所论着,又善草隶之艺。”
●《宋史·沈括传》:“括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着。”
●毛泽东《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剑英善七律,董老善五律,你要学律诗,可向他们请教。”
14.通晓;熟练;熟悉。
●《礼记·学记》:“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
●孔颖达疏:“善,犹解也……但观听长者之问答,而各得知解,此朋友琢摩之益。”
●《三国演义》第十九回:“却说武士拥张辽至,操指辽曰:‘这人好生面善。’”
●清王夫之《周易外传》卷五:“识其品式,辨其条理,善其用,定其礼,则‘默而成之,不言而信’。”
●《官场现形记》第四五回:“虽然面善得很,却不晓得他姓甚名谁。”
15.修治;治理。
●《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孙奭疏:“不得志则脩治其身以立于世间。”
●唐柳宗元《罴说》:“今夫不善内而恃外者,未有不为罴之食也。”
●明方孝孺《读聱隅子》:“圣贤安顾其一身哉,上之欲善天下,次之欲淑来世。”
16.大;高;丰。
●《诗·大雅·桑柔》:“民之未戾,职盗为寇。凉曰不可,覆背善詈。”
●郑玄笺:“善,犹大也。”参见“善贾”、“善岁”、“善熟”。
17.多。参见“善怀”。
18.容易。
●《史记·河渠书》:“自征引洛水至商颜山下。岸善崩,乃凿井,深者四十余丈。”
●张守节正义:“言商原之崖岸,土性疏,故善崩毁也。”
●《太平御览》卷六○六引汉应劭《风俗通》:“刘向《别录》:‘杀青者直治竹作简书之耳。新竹有汁,善朽蠹,凡作简者,皆于火上炙干之。’”
●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越铎〉出世辞》:“海岳精液,善生俊异,后先络绎,展其殊才。”如:多愁善感。
19.妥善;好好地。
●《左传·成公二年》:“无德以及远方,莫如惠恤其民而善用之。”
●汉陈琳《饮马长城窟行》:“善侍新姑嫜,时时念我故夫子。”
●《水浒传》第四二回:“此三卷之书,可以善观熟视,只可与天机星同观,其他皆不可见。”
20.成功。参见“善败”。
21.适意;适宜。
●《庄子·逍遥游》:“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
●《淮南子·说林训》:“布之新不如纻,纻之獘不如布,或善为新,或善为故。”
高诱注:“善,犹宜也。”
●清方文《李临淮玄素招集松筠阁》诗:“起步梧竹间,微飙泠然善。”
22.爱惜。参见“善日”、“善时”。
23.揩拭。参见“善刀”。
24.方言。轻;少;不厉害。
●《醒世姻缘传》第八五回:“素姐又问:‘你听谁说?’选子道:‘谁没说呀?京里说的善么,奶奶,你待不走哩么?’”
25.通“膳”。膳食。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蔬果之畜,园场之所产;鸡豚之善,埘圈之所生。”
26.姓。
●五代有善友,宋有善辰,明有善养。见《正字通·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