啼
拼音
tí笔顺
丨 𠃍 一 丶 一 丶 丿 丶 ㇇ 丨 𠃌 丨“口”上宽下窄,大小适中。“帝”上横宜短,中部稍宽,下框端正,竖画正直居中;上下中心对齐。
同音字
读音为tí的字 读音为ti的字基础解释
1.啼哭:~笑皆非。哭哭~~。 2.(某些鸟兽)叫:鸡~。月落乌~。虎啸猿~。 3.姓。详细解释
(形声。从口,帝声。本义:放声痛心地哭)
同本义
嗁,号也。——《说文》。段注:“号,痛声也。”
见人方引婴儿欲投之江中,婴儿啼。——《吕氏春秋·察今》
妇啼一何苦。——唐· 杜甫《石壕吏》
忽啼求之。——宋· 王安石《伤仲永》
儿醒大啼。——《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含乳啼。
儿惧,啼告母。——《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啼呼(哭叫,叫唤);啼饥(因饥饿而号哭);啼天哭地(非常悲惨);啼咽(悲哽)
叫鸣
自在娇莺恰恰啼。——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千里莺啼绿映红。——唐· 杜牧《江南春绝句》
渌水荡漾清猿啼。——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虎啸猿啼。——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又如:啼叫;啼唤(鸣叫);啼唱
哭泣
儿含乳啼声。——林嗣环《口技》
又如:啼哭郎君(指办事无能,只知啼哭了事者)
眼泪 。
如:啼妆女(形容女子姿色迷人。东汉时,妇女以粉拭目下,有似哭啼泪痕,故名);啼眼(泪眼);啼痕(泪痕);啼妆(借指美人的泪痕)
〈动〉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啼-中華語文大辭典啼ㄊ丨ˊtí1.號哭;放出聲哭。[例]~哭∣哭哭~~。2.某些鳥獸鳴叫。[例]雄雞~∣兩岸猿聲~不住。
啼 -古漢語常用詞典tí
①叫;鳴。《遊園》:“遍青山~紅了杜鵑。”《江畔獨步尋花》:“自在嬌鶯恰恰~。”《琵琶行》:“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血猿哀鳴。”②哭;放聲哭。《察今》:“見人方引嬰兒投之江中,嬰兒~。”《口技》:“兒含乳~聲,大兒初醒聲,……一時齊發,眾妙畢備。”
啼 (嗁)tí
❶叫,鳴。
《左傳·莊公八年》:
豕人立而~。
曹操《苦寒行》:
熊羆對我蹲,虎豹夾路~。
❷出聲地哭。
杜甫《石壕吏》詩:
吏呼一何怒,婦~一何苦。
李商隱《行次西郊作》詩:
存者皆面~,無衣可迎賓。(存者:活着的人。)
啼
【丑集上】【口字部】 啼
〔古文〕謕【說文】同嗁。
◎【禮·喪大記】主人啼。【穀梁傳·僖十年】麗姬下堂而啼。
1、啼讀音:田黎切,音題,齊韻。釋文:
❶號也。泣也。《禮記喪大記》:始卒。主人~。
❷呼也。《左莊八年傳》:豕人立而~。
❸鳥鳴也。《唐書樂志》:鳥夜~。
2、嗁讀音:田黎切,音題,齊韻。釋文:號也。見《說文》。《王注》:字亦作謕。漢書嚴助傳。孤子謕號。
〔按段氏改號爲号也。謂痛聲。又云。~、俗作啼。士喪禮作諦。古多假諦爲~〕。
3、㖒釋文:同嗁。見《集韻》。
4、渧讀音:丁計切,音帝,霽韻。釋文:泣貌。一曰滴水。見《集韻》。
5、渧讀音:丁歷切,音滴,錫韻。釋文:本作。苐《說文》。苐水注。也《段注》:埤倉有~字。讀去聲。卽滴字也。
〔按正字通曰。~。俗滴字。梵書省作~。水點也。地藏經。于佛法中所爲善事。一毛一~。一沙一塵。或毫髮許。我漸度脫。使獲大利〕。
6、渧讀音:田黎切,音題,齊韻。釋文:嗁或字。《集韻》:嗁。號也。或作~。
7、諦讀音:丁計切,音帝,霽韻。釋文:審也。見《說文》。
8、諦讀音:田黎切,音題,齊韻。釋文:通啼。《荀子禮論》:哭泣~號。
〔注〕:啼~通用。
9、謕讀音:相支切,音斯,支韻。釋文:
❶諒也。見《玉篇》。
❷數諫也。見《玉篇》。
10、謕讀音:天黎切,音梯,齊韻。釋文:轉相誘語。見《廣韻》。
〔按集韻云。相誘語〕。
11、謕讀音:田黎切,音題,齊韻。釋文:
❶轉語。見《廣韻》。
❷詀~。拏也。《方言》:謰謱。拏也。南楚曰謰謱。或謂之詀~。
❸古啼字。《漢書嚴助傳》:孤子~號。
啼
tí 《廣韻》杜奚切,平齊定。支部。
(1)啼哭。与“哭”相对说时,指很悲哀的啼哭。《説文·口部》:“嗁,號也。”段玉裁注:“嗁,俗作啼。”《儀禮·既夕禮》:“主人啼,兄弟哭。”鄭玄注:“哀有甚有否。”賈公彦疏:“云哀有甚有否者,啼即泣也。《檀弓》云:‘高柴泣血三年。’注云:‘言泣無聲如血出。’則啼是哀之甚……對齊衰以下,直哭無啼,是其否也。”唐杜甫《石壕吏》:“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清張丹《涿州城》:“側耳聞啼飢,傷心自我輩。”
(2)叫鸣。《左傳·莊公八年》:“豕人立而啼。”唐李白《朝發白帝城》:“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明湯顯祖《牡丹亭·驚夢》:“遍青山啼紅了杜鵑,荼䕷外煙絲醉輭。”老舍《骆驼祥子》十三:“处处鸡啼,大有些丰年瑞雪的景况。”
【读音】tí
【繁体】嗁
啼〈动〉
(形声。从口,帝声。本义:放声痛心地哭)
同本义[weepaloud]
嗁,号也。――《说文》。段注:“号,痛声也。”
见人方引婴儿欲投之江中,婴儿啼。――《吕氏春秋·察今》
妇啼一何苦。――唐·杜甫《石壕吏》
忽啼求之。――宋·王安石《伤仲永》
儿醒大啼。――《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含乳啼。
儿惧,啼告母。――《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啼呼(哭叫,叫唤);啼饥(因饥饿而号哭);啼天哭地(非常悲惨);啼咽(悲哽)
叫鸣[cry]
自在娇莺恰恰啼。――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千里莺啼绿映红。――唐·杜牧《江南春绝句》
渌水
啼(嗁)tí
⒈哭,放声哭:~哭。不要哭哭~~。
⒉某些鸟兽鸣、叫:雄鸡~。虎豹~。
啼口912ㄊㄧˊtí動①號哭。如:「啼哭」。《穀梁傳.僖公十八年》:「麗姬下堂而啼。」《三國志.卷二九.魏書.方技傳.華佗傳》:「東陽陳叔山小男二歲得疾,下利常先啼,日以羸困。」②鳥獸的鳴叫。如:「虎嘯猿啼」。唐.張繼〈楓橋夜泊〉詩:「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宋.辛棄疾〈賀新郎.綠樹聽鵜鴃〉詞:「啼到春歸無尋處,苦恨芳菲都歇。」
啼-汉语大词典啼ti
ㄊ〡ˊ
〔《广韵》杜奚切,平齐,定。〕
“谛”的被通假字。“渧”的今字。亦作“渧”。
1.悲哀的哭泣。
●《礼记·丧大记》:“始卒,主人啼,兄弟哭。”
●《庄子·骈拇》:“枝于手者,龁之则啼。”
●唐韩愈《祭女拿女文》:“我视汝颜,心知死隔;汝视我面,悲不能啼。”
●《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听声》:“听声:啼而不哭知腹痛,哭而不啼将作惊。”
●注:“有声有泪声长曰哭,有声无泪声短曰啼。”
2.借指眼泪。
●唐王昌龄《别李浦之京》诗:“小弟邻庄尚渔猎,一封书寄数行啼。”
3.鸣叫。
●《左传·庄公八年》:“豕人立而啼。”
●唐王维《听百舌鸟》诗:“入春解作千般语,拂曙能先百鸟啼。”
●茅盾《右第二章》二:“天井里那只预备过年用的雄鸡也喔喔地高声儿啼。”
啼(2)ti
ㄊ〡ˊ
〔《广韵》杜奚切,平齐,定。〕
同“啼”。
●《汉书·严助传》:“亲老涕泣,孤子啼号。”
颜师古注:“啼,古啼字。”
●《汉书·王莽传下》:“莽避火宣室前殿,火辄随之。宫人妇女啼呼曰:‘当奈何!’”
啼 tí
① 动叫;鸣。《游园》:“遍青山~红了杜鹃。”《江畔独步寻花》:“自在娇莺恰恰~。”《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血猿哀鸣。” ② 动哭;放声哭。《察今》:“见人方引婴儿投之江中,婴儿~。”《口技》:“儿含乳~声,大儿初醒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tí
1、[啼叫]tí jiào
啼哭、鸟兽叫。
2、[猿啼]yuán tí
本意为猿类的叫声,常被诗人在诗词中引用,抒发诗人悲伤的情感。
3、[啼哭]tí kū
出声地哭:大声~。
4、[悲啼]bēi tí
哀伤啼哭;哀鸣。
5、[啼笑皆非]tí xiào jiē fēi
哭也不是,笑也不是。形容既令人难受,又让人觉得可笑。
6、[啼声]tí shēng
暂未释义
7、[夜啼]yè tí
夜啼,中医病名。婴儿白天能安静入睡,入夜则啼哭不安,时哭时止,或每夜定时啼哭,甚则通宵达旦,称为夜啼。
8、[啼鸣]tí míng
鸣叫。
9、[啼痕]tí hén
泪痕。
10、[衔啼]xián tí
忍住哭泣,含着眼泪。
11、[盗啼]dào tí
鸡不正常地啼叫。
12、[詀啼]zhān tí
低语并哭泣。
13、[含啼]hán tí
犹含悲。
14、[哭啼]kū tí
不间断地哭泣。
15、[啼咽]tí yān
犹悲哽。
16、[诅啼]zǔ tí
咒骂哭叫。
17、[蝉啼]chán tí
蝉的哀鸣声。
18、[鹃啼]juān tí
亦作“鹃嗁”。相传杜鹃啼声凄苦。因多用以形容人的思念之苦或悲怨之深。
19、[啼謼]tí hū
啼哭呼叫。
20、[啼号]tí háo
哭叫。
21、[儿啼]ér tí
1.小孩啼哭。 2.谓声似小孩啼哭。 3.即儿啼帖。
22、[啼泣]tí qì
啼哭;哭泣。
23、[啼呼]tí hū
哭叫,叫唤。
24、[啼珠]tí zhū
喻指露珠。
25、[啼唱]tí chàng
指公鸡的啼叫。
26、[破啼]pò tí
停止啼哭。
27、[泣啼]qì tí
见“泣嗁”。
28、[惊啼]jīng tí
受惊而啼叫或啼哭。
29、[啼眼]tí yǎn
泪眼。
30、[啼魂]tí hún
指杜鹃鸟。古代传说杜鹃鸟乃上古 蜀 王 望帝(杜宇)所化,至春啼鸣,故称。
31、[嗥啼]háo tí
号啼。大声啼哭。嗥,通“号”。
32、[啼糚]tí zhuāng
见“啼粧”。
33、[啼唤]tí huàn
鸣叫。
34、[娇啼]jiāo tí
娇媚地哭泣。
35、[啼啭]tí zhuàn
婉转地、十分动听地鸣叫。
36、[玉啼]yù tí
1.女人的涕泪。 2.女人的哭声。
37、[雌雉啼]cí zhì tí
喻妇女掌政,发号施令。语本《书·牧誓》:“古人有言曰: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一说亦本 汉 吕后 杀功臣事。
38、[呱呱啼]guā guā tí
鸡啼声。指代公鸡。
39、[啼明鸡]tí míng jī
报晓鸡。
40、[怨啼鹃]yuàn tí juān
词牌名。即《浣溪沙》。双调,四十二字。
近义词
tí
1、[叫]jiào
呼喊:~喊。~嚣(呼喊,吵闹)。~阵。~座(戏曲或演员能吸引观众,看的人多)。~苦不迭。鸣冤~屈。
2、[哭]kū
因痛苦悲哀或感情激动而流泪,有时候还发出声音:~诉。放声大~。
反义词
tí
1、[笑]xiào
1.露出愉快的表情,发出欢喜的声音:~容。微~。眉开眼~。哈哈大~。 2.讥笑:耻~。见~。~他不懂事。 3.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