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氏璧

拼音

hé shì bì

笔顺


同音字

读音为hé的字 读音为shì的字 读音为bì的字 读音为he的字 读音为shi的字 读音为bi的字

基础解释

《韩非子·和氏》记载,春秋时楚人卞和,在山中得一璞玉,献给厉王,王使玉工辨认,说是石头,以欺君罪割断卞和的左足。后武王即位,卞和又将璞玉献上,仍以欺君罪割断他的右足。后来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璞玉,在荆山脚下哭泣。文王使人剖璞,果得宝玉。因称和氏璧。《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详细解释

  1. 《韩非子·和氏》:“ 楚 人 和氏 ( 卞和 )得玉璞 楚 山中。奉而献之 厉王 。

    厉王 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 和 为誑,而刖其左足。及 厉王 薨, 武王 即位, 和 又奉其璞而献之 武王 。 武王 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 和 为誑,而刖其右足。 武王 薨, 文王 即位……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 和氏 之璧’。” 明 张煌言 《黎大行濒行》诗:“殿上未归 和氏 璧,橐中谁赐 陆生 金。”亦省称“ 和璧 ”。《汉书·邹阳传》:“故无因而至前,虽出 随 珠、 和 璧,祇怨结而不见德。” 南朝 梁 沉约 《咏帐》:“甲帐垂 和 璧,螭云张桂宫。”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 贺方回 作 王子开 《挽词》:‘ 和 璧终归 赵 , 干将 不葬 吴 。’” 清 姚鼐 《咏古》:“ 和 璧非珠翠,流光悦妇人。”参见“ 完璧归赵 ”。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和氏璧-典故小词典

简称“和璧”。春秋时楚国人卞和所得的璧玉。后用来比喻价值连城的珍宝。
〔出典〕《墨子·小取》:“和氏之璧, 隋侯之珠,此诸侯之所谓良宝也。”
〔用例〕汉代邹阳《上梁王书》:“故无因而至前, 虽出隋珠和璧, 只怨结而不见德。”

和氏璧-古汉语同实异名词典

和氏璧 hé/hè/huó/huò/hú shì/zhī bì《韩非子·和氏》载:春秋楚人卞和得一璞玉,献给楚厉王。厉王的玉匠说是石头,被以欺诳罪斩去左足;后献给继位的武王,又被斩去右足。文王即位,卞和因蒙冤受屈而抱璞痛哭于荆山之下,文王派人剖璞,终得宝玉。因称"和氏璧"。同义词:美玉 宝璧 宝璐 宝璞 宝瑛 宝璋 垂绥 砥砨 寒琼 寒玉 和宝 和氏璧 和玉 嘉玉 结绿 瑾瑜 荆宝 荆璧 荆和 荆虹 荆蓝 荆璞 荆玉 荆文璧 九华玉 昆玉 琨玉 奇璞 球玉 琼玖 琼珉 琼珶 琼琇 琼玉 瑞玉 水苍玉 天球 天智 五黄 夏璜 悬黎 玄玉 玄真 瑶华 瑶玉 夜光璧 夜明 夷玉 玙璧 玙璠 瑜玉 真玉

和氏璧-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和氏璧ㄏㄜˊ ㄕˋ ㄅㄧˋhé shì bì春秋時楚人卞和自楚國山中得一玉璞,獻給楚厲王,經玉工鑑定其為普通的石頭,厲王以卞和撒謊欺騙,乃刖其左腳。後武王即位,卞和再獻,仍視為石頭,卞和又被刖去右足。至文王即位,卞和抱玉石至荊山下大哭三天三夜,文王得知,命玉工加以琢磨,終得一塊寶玉,命名為「和氏璧」。見《韓非子.和氏》。也稱為「和璧」。

和氏璧-汉语大词典

和氏璧《韩非子·和氏》:“楚人和氏(卞和)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
●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
●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
武王薨,文王即位……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明张煌言《黎大行濒行》诗:“殿上未归和氏璧,橐中谁赐陆生金。”亦省称“和璧”。
●《汉书·邹阳传》:“故无因而至前,虽出随珠、和璧,祇怨结而不见德。”
●南朝梁沈约《咏帐》:“甲帐垂和璧,螭云张桂宫。”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贺方回作王子开《挽词》:‘和璧终归赵,干将不葬吴。’”
●清姚鼐《咏古》:“和璧非珠翠,流光悦妇人。”
参见“完璧归赵”。

和氏璧-教育部成語典【台湾】

和氏璧㊣ㄏㄜˊ ㄕˋ ㄅㄧˋhé shì bì釋義戰國時楚人卞和自楚國山中得一玉璞,獻給楚厲王,經玉工鑑定其為普通的石頭,厲王以卞和撒謊欺騙,乃刖其左腳。後武王即位,卞和再獻,仍視為石頭,卞和又被刖去右足。至文王即位,卞和抱玉石至荊山下大哭三天三夜,文王得知,命玉工加以琢磨,終得一塊寶玉,命名為「和氏璧」。見韓非子・和氏。亦稱為「和璧」。備註附修訂本參考資料號FL00000014192和氏璧備註頻1書彩圖典故辭典(精)號FL00000047987

和氏獻璧-教育部成語典【台湾】

和氏獻璧備註頻1書成語典故文選(上)(下)號FL00000070847

和璧-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和璧ㄏㄜˊ ㄅㄧˋhé bì楚人卞和所得的璞玉。參見「和氏璧和氏璧」條。《文選.曹丕.與鍾大理書》:「和璧入秦,相如抗節。」

和璧-汉语大词典

和璧见“和氏璧”。

和璧-辞源3

【和璧】春秋時 楚人 和氏(卞和)所得的寶玉,叫 和氏之璧。省稱 和璧。見 韓非子 和氏、淮南子 脩務。漢書五一 鄒陽傳獄中上書:“故無因而至前,雖出 隨珠 和璧,祗怨結而不見德。”參見“卞和”。

和璧-全唐诗宋词元曲典故辞典

同:和氏玉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hé shì bì

1、蔺相如手里的和氏璧价值连城。

接龙

组词

近义词

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