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zhōu

笔顺

丿 𠃌 𠃍

同音字

读音为zhōu的字 读音为zhou的字

基础解释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周周-汉语大词典

周周鸟名。以其鸣声得名。
●《文选·阮籍<咏怀诗>》:“周周尚衔羽,蛩蛩亦念饥。”
李善注引《韩子》曰:“鸟有周周者,首重而尾曲,将欲饮于河,则必颠,乃衔羽而饮。”
●南朝梁刘孝标《答刘之遴借类苑书》:“蛩蛩之谋,止于善草;周周之计,利在衔翼,故鸠集斯文,盖自缀其漏耳。”
●宋孙奕《履斋示儿编·杂记·物重名》:“物之名有重言之者,鸟曰周周。”

周周-辞源3

【周周】鳥名。文選 三國 魏 阮嗣宗(籍)詠懷詩之十四:“周周尚銜羽,蛩蛩亦念飢。”韓非子 説林下作“翢翢”。

周-中華語文大辭典

同:

周-中華語文大辭典

周ㄓㄡzhōu1.環繞;循環。[例]~而復始。2.全部;全面;普遍。[例]~身|公告~知|眾所~知。3.環繞某一區域的外圍部分;圓形外圍。[例]~圍|~遭|四~|圓~。4.星期。[例]~末。5.滿一年。[例]~年|~歲。6.嚴密;完整。[例]~嚴|~到|~詳|考慮欠~。7.救助;接濟。[例]~濟。8.朝代名:(1)(約1111B.C.-256B.C.)周武王姬發所建,後為秦所滅。前期稱「西周」(約1111B.C.-771B.C.),後期稱「東周」(約770B.C.-256B.C.)。(2)(557-581)鮮卑人宇文覺所建,後為楊堅所滅。為南北朝時期的北朝之一,史稱「北周」、「後周」。(3)(690-705)武則天篡唐所建,國號周。(4)(951-960)郭威所建,後為趙匡胤所滅。都汴(今河南開封),國號周,為五代之一,史稱「後周」。9.量詞。用於計算環繞、轉動的圈數。[例]繞場一~|旋轉一~。10.姓。

周-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周 zhōu
❶周密。
《左傳·昭公四年》:
古者日在北陸而藏冰……其藏之也~,其用之也徧。
《孫子兵法·謀攻》:
輔~則國必强,輔隙則國必弱。
❷合。
屈原《離騷》:
雖不~于今之人兮,願依彭咸之遺則。
《韓非子·五蠹》:
是以天下之衆,其談言者務爲辯,而不~於用。(談言者:指一般游説之士。)
❸環繞,循環。
《左傳·成公二年》:
逐之,三~華不注。(華不注:山名。)
《漢書·禮樂志》:
~而復始。
❹周遍,遍及。
《史記·秦始皇本紀》:
親巡天下,~覽遠方。
柳宗元《封建論》:
布履星羅,四~於天下。
❺周濟,救濟。
賈思勰《齊民要術序》:
~人之急。這個意義後來寫作「賙」。❻朝代名。
1.公元前1066—公元前256年,第一代君主是姬發,原建都鎬京(今陝西西安西南),公元前770年遷都到洛邑(今河南洛陽西),遷都以前稱爲「西周」,遷都以後稱爲「東周」。
2.公元557—581年,北朝之一,又稱「北周」,第一代君主是宇文覺。
3.公元951—960年,五代之一,又稱「後周」,第一代君主是郭威。

周-中草药辞典

【读音】zhōu
【繁体】周
周<形>
(象形。甲骨文字形,在“田”里加四点,郭沫若认为“周象田中有种植之形。”有稠密和周遍的意思。小篆析为会意,从用口。段玉裁认为,善用口则周密。本义:周密;周到而没有疏漏)
同本义[careful;meticulous;well-considered]
周,密也。――《说文》
忠信为周。――《国语·鲁语》
自周有终。――《礼记·缁衣》。注:“忠信曰周。”
人不可不周。――《管子·人主》。注:“谓谨密也。”
其藏之也周。――《左传·昭公四年》
辅周则国必强。――《孙子·谋政》
责己也重以周。――唐·韩愈《原毁》
又如:周悉(周密);计划不周;周谋(
周zhōu
⒈环绕,循环:绕场一~。~而复始。
⒉圈子,四围:圆~。~围。工厂四~有花草树木。
⒊遍及,普遍:~身。众所~知。
⒋时期的一轮:~期。~年。特指一个星期:~末晚会。
⒌给,接济,救济:~济。~人之急。
⒍完备,全面:~到。~全。~密。设想甚~。
⒎物理学上把物体完成一次振动叫"一周"。
⒏朝代名:
①周朝(西周、东周),约公元前1066年-公元前256年。第一代君主是姬发(周武王)。
②北朝之一,又称"北周"。公元557年-581年。第一代君主是宇文觉。
③五代之一,又称"后周"。公元951年-960年。第一代君主是郭威。
⒐[周折]反复曲折,不顺利。
⒑[周旋]
①交际,应酬。
②对付,打交道。
⒒[周章]
①苦心,周折:颇费~章。
②仓皇惊慌:狼狈~章。
⒓[周转]
①资金的开支调度使用。
②物品的轮流使用。

周-辞源3

同:

周-辞源3

【周】8画 7722·0 zhōu  ㄓㄡ  職流切,平,尤韻,照 三。幽部。㊀遍及,普及。易 繫辭上:“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左傳 隱十一年:“瑕叔盈又以蝥弧登,周麾而呼曰:‘君登矣!’”㊁細密。管子 勢:“善周者,明不能見也。善明者,周不能蔽也。”㊂至,最。見“周親”。㊃鞏固。左傳 哀十二年:“盟,所以周信也。”㊄終,到底。左傳 昭二十年:“子行事乎,吾將死之,以周事子。”㊅環繞。國語 晉五:“齊師大敗,逐之,三周 華不注之山。”㊆循環,反復。見“周而復始”。㊇圈圍。管子 八觀:“大城不可以不完,郭周不可以外通。”㊈彎曲處。詩 唐風 有杕之杜:“有杕之杜,生于道周。”㊉忠信。詩 小雅 都人士:“行歸于周,萬民所望。”合。楚辭 屈原 離騷:“雖不周於今之人兮,願依 彭咸之遺則。”救濟。後寫作“賙”。詩 大雅 雲漢:“靡人不周,無不能止。”朝代名。1. 武王滅 商,建 周。公元前1046—前256年。詳“西周①”。2. 南北朝時,宇文覺廢 西魏建立王朝,改號曰 周。公元557—581年。詳“北周”。3. 唐 武后稱帝,國號 周。公元690—705年。4. 五代時,郭威繼 後漢稱帝,國號 周,又稱 後周。公元951—960年。姓。見 元和姓纂五 尤。

周-中国历史辞典

①古部族名。始祖后稷,原居邰(今陕西武功),传到公刘,迁到豳(今陕西彬县),古公亶父时,定居于周(今陕西岐山),部族日臻强盛,周遂成为部族名。周文王时,迁都于丰(今陕西长安沣河以西)。②朝代名。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灭商后建立。建都于镐(今陕西长安沣河以东)。周公东征后,确立宗法制,创立典章制度,并不断分封诸侯。农业比商代发达,农产品种类增多,手工业也有发展。前771 年申侯联合犬戎攻杀周幽王。次年周平王东迁到洛邑(今河南洛阳)。历史上称平王东迁以前为西周,以后为东周。东周时又可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前256 年为秦所灭。共历三十四王,八百多年。

周 -中国文化史辞典

朝代名。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即位後,重用薑尚、周公、召公和畢公等人,並聯合庸、蜀、羌、髳、微、盧、彭、濮八個南方小國伐紂。“牧野之戰”中,商兵倒戈,引導周軍,一舉滅商,建立西周王朝,定都鎬京(今陝西西安),商的最後統治者紂自殺。周武王封紂的兒子武庚為諸侯,命令自己的兄弟管叔、蔡叔、霍叔監視武庚,叫做三監。周武王死後,武庚和管叔、蔡叔叛亂,周公東征,討平叛亂後,為加強統治,確立了以血緣關系為基礎的宗法制度,分封諸侯,並且創立典章制度。周代的農業比商代發展,手工業也有進展,青銅器的應用比商代廣泛。公元前771年犬戎入侵,攻破鎬京,占領渭水流域,周幽王被殺。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在申(今河南南陽北)即位。不久,國都東遷到洛邑(今河南洛陽)。曆史上稱平王東遷以前為西周,以後為東周。東周時又可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公元前256年為秦所滅。共傳34王,800多年。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近义词

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