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笔顺

𠃍 丿 𠃍
“户”上框大小适中,点画居中,撇画舒展。“口”位置安放恰当,上宽下窄,大小适中。

同音字

读音为qǐ的字 读音为qi的字

基础解释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启-中華語文大辭典

同:

启-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启 qǐ
① 动开启;打开。《核舟记》:“~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② 动扫除;清除。《苦斋记》:“携童儿数人,~陨箨以艺粟菽。” ③ 动开导;启发。《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敝邑之心。” ④ 动陈述;禀告。《孔雀东南飞》:“府吏得闻之,堂上~阿母。” 又:用于书信开头,表示下面开始陈述。《答司马谏议书》:“某~:昨日蒙教。” ⑤ 动开辟;开拓。《韩非子·有度》:“齐桓公并国三十,~地三里。”

启-中国历史辞典

传说中夏代国王。姒姓。禹之子。传禹曾选定东夷族的伯益做继承人。禹死后,他即继王位,与伯益发生争夺,杀伯益,确立传子制度。有扈氏不服,也被他攻灭。一说禹去世后,伯益推让,他被拥戴继位。

启-中国神话大词典


禹子。清马驌《绎史》卷十二引《随巢子》:“禹娶涂山,治鸿水,通轘辕山,化为熊。涂山氏见之,惭而去。至嵩高山下,化为石。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生启。”此启之所以为启(开)者;启之神性,亦于此可见。《山海经·海外西经》云:“大运山高三百仞,在灭蒙鸟北。大乐之野,夏后启于此舞《九代》,乘两龙,云盖三层,左手操翳,右手操环,佩玉璜。在大运山北。一曰大遗之野。”又《大荒西经》云:“西南海之外,赤水之南,流沙之西,有人珥两青蛇,乘两龙,名曰夏后开(开即启,汉景帝名启,汉人避讳改)。开上三嫔(宾)于天,得《九辩》与《九歌》以下。此天穆之野,高二千仞,开焉得始歌《九招》。”即同一神话之不同记录。《九招》、《九代》,均乐舞之称。《太平御览》卷九二九引《归藏·郑母经》云:“昔夏后启上乘飞龙,以登于天,皋陶占之,曰:‘吉。’”《大荒西经》郭璞注引《归藏·启筮》云:“不可窃《辩》与《九歌》以国于下。”即启宾天之事。启能“乘飞龙以登于天”,则为具有神性之英雄人物。《太平御览》卷八十二引《史记》(?)云:“昔夏后启筮,乘龙以登于天,占于皋陶,皋陶曰:‘吉而必同,与神交通,以身为帝,以王四乡。”此所谓《史记》者,或亦《归藏》旧文。据此文所记,启初登天之际,固俨然英雄姿态。此英雄之堕落,乃在于“得《九辩》与《九歌》以下”而为淫纵嬉戏之事。《九辩》、《九歌》,盖天乐也;所谓“得”者,实“窃”之也:《归藏·启筮》已明言之。盖启承禹位,初或亦思有为,及“三宾于天”,窃天乐《九辩》、《九歌》以下,改制而为《九招》或《九代》,乃不恤国事,惟以酒食声色自娱,致终遭亡国惨祸。故《墨子·非乐》称:“启乃淫溢康乐,野于饮食,将将锽锽,筦磬以方。湛浊于酒,渝食于野,万舞翼翼,章闻于天,天用弗式(内数字与原文略有不同,据孙诒让《墨子间诂》校改)。”《楚辞·离骚》云:“启《九辩》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不顾难以图后兮,五子用夫家巷(“夫”原作“失乎”,从闻一多《楚辞校补》改。家巷:家哄,即内讧之意也)。”即其事。夏后启

启-中華大字典

1、启讀音:遣禮切,音棨,薺韻。釋文:開也。見《說文》。《段注》:後人用啟字訓開。乃廢~不行矣。啟、敎也。
2、啟讀音:遣禮切,音棨,薺韻。釋文:
❶敎也。从攴。启聲。論語曰。不憤不~。見《說文攴部》。
❷拓也。《南史宋武帝紀》:編戶歲滋。彊宇日~。
❸闓也。光大也。《國語晉語》:天將~之。
❹通也。《南史梁元帝紀》:鑿河津于孟門。百川復~。
❺導也。《柳宗元文》:是~之也。
❻開坼也。《素問六元正紀大論》:爲璺~。
❼別也。《大戴記夏小正》:~灌藍蓼。
❽發也。《書金縢》:~籥見書。
❾跪也。《詩四牡》:不遑~處。
❿詣也。官信曰~。《釋名釋書契》:~。詣也。以~語官司所至詣也。
⓫軍在前曰~。《詩六月》:以先~行。
⓬雨而晝晴曰~。見《埤雅》。
⓭馬前右足白曰~。《左昭二十九年傳》:衞侯來獻其乘。曰~服。
⓮門戶道橋謂之~。《左僖二十年傳》:凡~塞從事。
⓯立春立夏謂之~。《左昭十七年傳》:靑鳥氏。司~者也。
⓰姓也。明正統中。雩都訓導~和。
⓱人名。夏后~。微子~。孔子弟子漆雕~。
⓲通启。《爾雅釋天》:明星謂之启明。〔詩小雅作~明〕。
3、媸釋文:同啓。《字彙補》:漢逢童鷋啓字。
4、啔釋文:同啓。見《篇海》。
5、沂釋文:同啟。開戶也。見《六書故》。
6、闙讀音:遣禮切,音棨,薺韻。釋文:開門也。見《集韻》。

启-中華大字典

1、启讀音:遣禮切,音棨,薺韻。釋文:開也。見《說文》。《段注》:後人用啟字訓開。乃廢~不行矣。啟、敎也。
2、啟讀音:遣禮切,音棨,薺韻。釋文:
❶敎也。从攴。启聲。論語曰。不憤不~。見《說文攴部》。
❷拓也。《南史宋武帝紀》:編戶歲滋。彊宇日~。
❸闓也。光大也。《國語晉語》:天將~之。
❹通也。《南史梁元帝紀》:鑿河津于孟門。百川復~。
❺導也。《柳宗元文》:是~之也。
❻開坼也。《素問六元正紀大論》:爲璺~。
❼別也。《大戴記夏小正》:~灌藍蓼。
❽發也。《書金縢》:~籥見書。
❾跪也。《詩四牡》:不遑~處。
❿詣也。官信曰~。《釋名釋書契》:~。詣也。以~語官司所至詣也。
⓫軍在前曰~。《詩六月》:以先~行。
⓬雨而晝晴曰~。見《埤雅》。
⓭馬前右足白曰~。《左昭二十九年傳》:衞侯來獻其乘。曰~服。
⓮門戶道橋謂之~。《左僖二十年傳》:凡~塞從事。
⓯立春立夏謂之~。《左昭十七年傳》:靑鳥氏。司~者也。
⓰姓也。明正統中。雩都訓導~和。
⓱人名。夏后~。微子~。孔子弟子漆雕~。
⓲通启。《爾雅釋天》:明星謂之启明。〔詩小雅作~明〕。
3、劍釋文:猰譌字。見《正字通》。

启-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同:

启-康熙字典


【丑集上】【口字部】 启
★【唐韻】康禮切【集韻】【韻會】遣禮切【正韻】祛禮切,𠀤音棨。【說文】開也。从戶从口。【玉篇】書曰启明,本亦作啓。
◎又【爾雅·釋天】明星謂之启明。【註】太白星也。晨見東方爲启明,昏見西方爲太白。○按《詩·小雅》作啓明。

启-漢語大字典


《説文》:“启,開也。从户,从口。”段玉裁注:“此字不入《户部》者,以口户為開户也。”
qǐ 《廣韻》康禮切,上薺溪。支部。
(1)开。后作“啟”。《説文·口部》:“启,開也。”段玉裁注:“後人用啟字,訓開,乃廢启不行矣。”《左傳·宣公十二年》:“篳路襤褸,以啟山林。”《方言》卷三引作“启”。
(2)“啓”的简化字。

启-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同: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近义词

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