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戾
拼音
pǐ lì笔顺
同音字
读音为fǒu的字 读音为lì的字 读音为fou的字 读音为li的字基础解释
犹乖戾。详细解释
犹乖戾。
汉 王粲 《杂诗》之四:“天姿既否戾,受性又不闲。”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材理》:“论法直,则括处而公正;説变通,则否戾而不入。”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否戾-汉语大词典否戾犹乖戾。
●汉王粲《杂诗》之四:“天姿既否戾,受性又不闲。”
●三国魏刘劭《人物志·材理》:“论法直,则括处而公正;说变通,则否戾而不入。”
戾戾(I)分明。
戾戾(II)风声。
●南朝宋鲍照《从临海王上荆初发新渚》诗:“戾戾旦风遒,嘈嘈晨鼓鸣。”
●宋秦观《秋夜病起怀端叔》诗:“风飙戾戾轻,露气霏霏重。”
●元戴良《抵富阳宿县治作》诗:“戾戾风荡波,鳞鳞云出崿。”
参见“猎猎”。
否否ㄈㄡˇ ㄈㄡˇfǒu fǒu表示不同意。《史記.卷一三〇.太史公自序》:「太史公曰:『唯唯,否否,不然!』」
否否-汉语大词典否否犹言不是不是。多用于应对。
●《史记·太史公自序》:“‘夫子所论,欲以何明?’太史公曰:‘唯唯,否否,不然。’”
●清戴名世《药身说》:“‘子之志其又有托于此乎?’戴子曰:‘否否。’”
●朱自清《说梦》:“说到孔子,孔子不反对做梦,难道也做不了‘至人’、‘真人’?我说,‘唯唯,否否!’”
戾戾ㄌ丨ˋlì1.凶狠殘暴。[例]暴~|狠~。2.違逆。[例]乖~|背~。3.〈書〉罪過。[例]罪~。4.姓。
戾-中華大字典1、戾讀音:他蓋切,音太,泰韻。他計切,音替,大計切,音弟,霽韻。釋文:輜車旁推戶也。見《說文》。《段注》:輜車者。衣車也。前後有蔽。旁有可開之戶。
2、戾讀音:郞計切,音麗,霽韻。釋文:
❶曲也。从犬出戶下。~者、身曲~也。見《說文犬部》。
❷乖也。《列子力命》:自以行無~也。
❸佷也。見《廣雅釋詁》。
❹暴也。《荀子儒效》:虛殷國而天下不稱~焉。
❺忿惡也。《荀子脩身》:勇膽猛~。
❻貪也。《國策秦策》:虎者~蟲。
❼罪也。《左文四年傳》:其敢干大禮以自取~。
❽反也。《淮南覽冥》:舉事~蒼天。
❾怒也。見《廣雅釋詁》。
❿待也。見《爾雅釋詁》。
⓫善也。見《廣雅釋詁》。
⓬破也。《淮南主術》:曲得其宜。無所擊~。
⓭帥也。《國語晉語》:夫以果~順行。
⓮乾燥也。《禮記祭義》:風~而食之。
⓯惡氣也。《漢書食貨志》:天降災~。
⓰勁疾貌。《文選潘岳賦》:勁風~而吹帷。
⓱至也。《詩旱麓》:鳶飛~天。
⓲止也。《詩釆菽》:亦是~矣。
⓳定也。《詩桑柔》:民之未~。職盜爲寇。
⓴轉也。《文選潘岳賦》:~翳旋把。
㉑不悔前過曰~。見《周書諡法》。
㉒合得密周謂之調。反調爲~。見《賈子道術》。
㉓心兼愛人謂之仁。反仁爲~。《賈子道術》。
㉔狼~。猶狼籍也。《孟子滕文公》:樂歲。粒米狼~。
〔按狼。貪猛之獸。聚物不整。故稱狼籍。見爾雅翼〕。
㉕謁~。山名。《水經沁水》:沁水出上黨沮縣謁~山。
〔按卽今山西沁源縣綿山〕。
㉖水~。鳧葵也。《詩泮水》:薄釆其茆。《釋文》:或云水~。
㉗伊~。春秋人名。《左襄二十六年傳》:寺人惠牆伊~。
〔注〕:惠牆、氏。伊~、名。
㉘日本用作還義。關稅取~。掣還稅也。
3、戾讀音:力至切,音利,寘韻。力結切,音奊,屑韻。釋文:
❶乖也。見《集韻》。
❷罪也。見《集韻》。
❸俗謂扭轉曰~。
4、㑦讀音:郞計切,音麗,霽韻。力至切,音利,寘韻。釋文:怒也。見《廣雅釋詁》。《疏證》:戾與~通。
〔按一切經音義云。戾。三蒼作~。很~也。廣韻云。~。很~。俗字〕。
5、淚讀音:力遂切,音類,寘韻。劣戌切,音律,質韻。釋文:目液也。見《集韻》。
〔按漢書西域傳。胡桐白草。注。流俗語訛呼~爲律。故~又音律〕。
6、淚讀音:郞計切,音麗,霽韻。釋文:
❶疾流貌。淮南子、水~破舟。見《集韻》。
〔按今本淮南主術訓、作戾〕。
❷淒~。寒涼貌。《漢武帝賦》:秋氣憯以淒~。
〔按淒~字亦作淒戾〕。
7、淚讀音:力結切,戾入聲,屑韻。釋文:漻~。水貌。見《集韻》。
8、睆釋文:古戾字。見《集韻》。
9、盭讀音:郞計切,音麗,霽韻。力結切,音列,屑韻。釋文:
❶簏戾也。見《說文弦部》。
〔按小徐本下多~引戾之也五字。段玉裁謂引當作了。了戾雙聲字。引素問王砅注、淮南原道注、酉陽雜俎。皆作了戾爲證。史記漢書多用~。以爲乖戾之正字。今則戾行而~廢矣〕。
❷曲也。見《廣雅釋詁》。
〔按~从盩。水曲曰盩。~本有曲義〕。
❸偝也。見《廣雅釋詁》。
〔按漢書張耳陳餘傳。何鄕者慕用之誠。後相背之~也。是其證〕。
❹胝也。《呂覽遇合》:陳有惡人。長肘而~。
❺草名。似艾。可染爲綠色。《漢書百官公卿表》:金璽~綬。
❻疾名。足蹠反戾不可行也。《漢書賈誼傳》:病非徒瘇也。又苦靸~。
❼烏~。山名。《史記霍去病傳》:率戎士踰烏~。
❽通綟。《晉書音義》:~、或作綟。
10、馎釋文:戾俗字。見《龍龕手鑑》。
11、娗釋文:同戾。見《篇海》。
戾 lì
❶乖張,違背。
《荀子·榮辱》:
果敢而振,猛貪而~。
《淮南子·覽冥》:
舉事~蒼天,發號逆四時。
❷凶暴,猛烈。
《戰國策·秦策二》:
虎者~蟲;人者甘餌也。
《荀子·脩身》:
勇膽猛~。
潘岳《秋興賦》:
勁風~而吹帷。(帷:帳幕。)
❸罪,罪過。
《國語·魯語上》:
職貢業事之不共而獲~。
曹植《責躬》詩:
危軀授命,知足免~。(軀:身體。)
❹至,到。
《詩經·大雅·旱麓》:
鳶(yuān)飛~天。(鳶:老鷹。)
【读音】lìɡ
【繁体】戾
戾〈动〉
(会意。从犬,从户。犬从关着的门中挤出,必曲其身。本义:弯曲)
同本义[bend]
戾,曲也。从犬,出户下身曲戾也。――《说文》
饮必小咽,端直无戾。――《吕氏春秋》
又如:戾契(曲折辗转)
至,到达[cometo]
翰飞戾天。――《诗·小雅·四月》
鲁侯戾止。――《诗·鲁颂·泮水》
戾于敝邑。――《国语·鲁语上》
古者天灾降戾。――《国语·周语下》
鸢飞戾天者。――吴均《与朱元思书》
又如:戾止(来临);戾于(至于)
违背,违反[violate]
如子之说,文虽相反,义不相戾。――唐·韩愈《论语笔解》
举事戾苍天。――《淮南子·
戾lì
⒈罪,罪过:免~。
⒉凶暴,猛烈:暴~。猛~。
⒊违背,违反:相~。〈引〉乖张,不讲情理:猛贪而~。
⒋至,到:鸢飞~天(鸢:老鹰)。
────────────────—
戾liè1.象声词。参见"戾戾"。2.同"奊"。参见"戾契"。3.通"捩"。扭转。4.通"捩"。折断。
戾戶48ㄌㄧˋlì形①兇狠暴烈。如:「暴戾」。《北史.卷六三.蘇綽傳》:「然其性狠戾,不切世要,求名太甚。」②勁疾。《文選.潘岳.秋興賦》:「庭樹槭以灑落兮,勁風戾而吹帷。」唐.李善.注:「戾,勁疾之貌。」動①到達。《詩經.大雅.旱麓》:「鳶飛戾天,魚躍于淵。」唐.劉禹錫〈飛鳶操〉詩:「鷹隼儀形螻蟻心,雖能戾天何足貴。」②違背。《淮南子.覽冥》:「舉事戾蒼天,發號逆四時。」名罪過。《左傳.文公四年》:「君辱貺之,其敢干大禮以自取戾。」晉.杜預.注:「戾,罪也。」
戾-汉语大词典戾(I)li
ㄌ〡ˋ
〔《广韵》郎计切,去霁,来。〕
〔《广韵》练结切,入屑,来。〕
“盭”的今字。
1.弯曲。
●《吕氏春秋·尽数》:“饮必小咽,端直无戾。”
●《楚辞·刘向〈九叹·逢纷〉》:“龙邛脟圈,缭戾宛转,阻相薄兮。”
洪兴祖补注:“戾,力结切,曲也。”
2.乖张;违逆。
●《诗·小雅·节南山》:“昊天不惠,降此大戾。”
●郑玄笺:“戾,乖也。”
●《淮南子·览冥训》:“举事戾苍天,发号逆四时。”
高诱注:“戾,反也。”
●唐韩愈《上贾滑州书》:“读书学文十五年,言行不敢戾于古人。”
●《宋史·职官志五》:“凡诸生之戾规矩者,待以五等之罚。”
●清恽敬《喻性》:“韩子曰:性之品有上中下……是以才言性也,戾乎孟子即戾乎孔子者也。”
●章炳麟《訄书·商鞅》:“人言之戾也,一至是哉!”
3.暴虐;暴戾。
●《荀子·儒效》:“杀管叔,虚殷国,而天下不称戾焉。”
杨倞注:“戾,暴也。”
●汉贾谊《新书·道术》:“心兼爱人谓之仁,反仁为戾。”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奏启》:“是以世人为文,竞于诋诃,吹毛取瑕,次骨为戾。”
●詹鉠义证:“戾,暴戾。”
●唐司空图《铭秦坑》:“秦术戾儒,厥民斯酷。秦儒既坑,厥祀随覆。”
4.罪行。
●《书·汤诰》:“兹朕未知获戾于上下。”
●孔传:“未知得罪于天地。”
●三国魏曹植《责躬》诗:“危躯授命,知足免戾。”
●《旧唐书·皇甫镈传》:“臣知一言出口,必犯天威,但使言行,甘心获戾。”
●清薛福成《〈筹洋刍议〉序》:“余谓此特一时私论,大端所宜发挥者十未得一二,遑敢张之以速戾也!”
5.率,率领。
●《国语·晋语六》:“夫以果戾顺行,民不犯也。”
韦昭注:“戾,帅也,以果敢帅顺道而行之,故民不犯。”
6.至,到达。
●《诗·小雅·采芑》:“鴥彼飞隼,其飞戾天。”
●毛传:“戾,至也。”
●《汉书·韦贤传》:“爰戾于邹,鬋茅作堂。”
颜师古注:“戾,至也。”
●晋潘岳《藉田赋》:“长幼杂遝以交集,士女颁斌而咸戾。”
●唐纪元皋《鱼上冰》诗:“傥得随鲲化,终能戾太虚。”
7.安定;止息。
●《书·康诰》:“今惟民不静,未戾厥心。”
●孔传:“未定其心。”
●《诗·小雅·采菽》:“优哉游哉,亦是戾矣。”
马瑞辰通释:“戾,亦当训‘定’为允……《笺》训为‘安止’,义与‘定’正相近耳。”
●《文选·何晏〈景福殿赋〉》:“且许昌者,乃大运之攸戾。”
●李善注引杜预《左氏传》注:“戾,定也。”
李周翰注:“戾,止也。”
8.劲疾貌。
●《文选·潘岳〈秋兴赋〉》:“庭树槭以洒落兮,劲风戾而吹帷。”
李善注:“戾,劲疾之貌。”
9.吹干。
●《礼记·祭义》:“桑于公桑,风戾以食之。”
●宋苏轼《东坡酒经》:“吾始取面而起肥之,和之以姜液,烝之使十裂,绳穿而风戾之,愈久而益悍,此曲之精者也。”
10.法。
●汉赵晔《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胥为人……执纲守戾,蒙垢受耻,虽冤不争,能成大事。”
11.建立。
●晋郭璞《南郊赋》:“尔乃造广场,戾坛庭。”
●《玉篇·犬部》:“戾,立也。”
12.分明;清晰。参见“戾戾”。
13.通“疠”。瘟疫。参见“戾疫”。
14.通“厉”。磨砺;砥砺。参见“戾行”。
戾(II)lie
ㄌ〡ㄝˋ
〔《广韵》练结切,入屑,来。〕
1.象声词。参见“戾戾”。
2.同“奊”。参见“戾契”。
3.通“捩”。扭转。
●《文选·潘岳〈射雉赋〉》:“戾翳旋把,萦随所历。”
徐爰注:“戾,转也。”
●《北史·刘昶传》:“诸王每侮弄之,或戾手啮臂,至于痛伤。”
4.通“捩”。折断。
●《古文苑·宋玉〈大言赋〉》:“北斗戾兮太山夷。”
章樵注:“戾,折也。”
●晋左思《蜀都赋》:“拔象齿,戾犀角。”
●《北史·魏常山王遵传》:“以刀子戾其颈,使身首异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