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
拼音
tái笔顺
𠃋 丶 丨 𠃍 一上大下小。上下中心对齐,重心安稳。
同音字
读音为tái的字 读音为tai的字基础解释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台台-汉语大词典台台喜悦貌。
●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葛不连蔓棻台台,我君心苦命更之。”
台台(2)旧时对长官的尊称。
●明无名氏《四贤记·迁擢》:“关山险阻,道路迢遥,深欲附骥同行,未审台台允否?”
●清黄六鸿《福惠全书·筮仕·四六启式》:“恭惟老大人台台,元精间气,大雅希音。”
台台(3)见“台骀”。
同:颱
台-中華語文大辭典同:檯
台-中華語文大辭典台1ㄊㄞˊtái1.「臺」的異體字。2.★姓。台2丨ˊyí1.〈書〉我。[例]非~小子,敢行稱亂(《書經‧湯誓》)。2.〈書〉何;什麼。[例]夏罪其如~(《書經‧湯誓》)?3.〈書〉喜悅;愉快。[例]唐堯遜位,虞舜不~(《史記‧卷一三○‧太史公自序》)。4.姓。台3ㄊㄞtāi用於地名:1.台州,地名,在浙江。2.天台山,山名,在浙江。
台-中華語文大辭典同:臺
台-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台 tái
❶yí(移)。第一人稱代詞。我,我的。
《尚書·説命上》:
朝夕納誨,以輔~德。(納:進,貢獻。誨:教誨。輔:輔助,輔佐。)
❷yí(移)。何,什麽。
《尚書·湯誓》:
夏罪其如~?(夏:指夏桀。)
班固《典引》:
今其如~獨闕也?(闕:缺。)
❸yí(移)。通「怡」。愉快。
《史記·太史公自序》:
唐堯遜位,虞舜不~。(唐堯、虞舜:都是傳説中的古代帝王。遜位:讓位。)
❹星名,即三台(六顆星)。
《晉書·天文志上》:
在人曰三公,在天曰三~。
韋莊《秦婦吟》:
妖光暗射~星折。古代用「三台」比「三公」(古代最高的官位),因此舊時常用「台」作爲對别人的敬稱。如「兄台」、「台甫(向别人請問表字時的敬稱)」。
辨臺,台。本是兩個字。「臺」是土築的高壇,又表示古代官署名,如「樓臺」、「臺省」。「台」有兩讀:讀yí(移)時有「我」、「何」、「愉快」等意義,讀tái(臺)時是星宿名。
台² tái
①敬辞,旧时用于称呼对方或跟对方有关的动作:兄~|~鉴。
②(Tái)名姓。
我国古代对一种奴隶或差役的称谓。《叔德簋》:“王益叔德臣台十人。”春秋时列入“人有十等”中的第十等。《左传·昭公七年》:“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土臣皂,皂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
1、台讀音:盈之切,音怡,支韻。釋文:
❶說也。見《說文》。《段注》:~說者。今之怡悅字。說文怡訓和。無悅字。古文禹貢。祗~德先。鄭注。敬悅天子之德旣先。
❷我也。《書湯誥》:肆~小子。
❸養也。晉衞燕魏曰~。見《方言》。
❹失也。宋魯之間曰~。見《方言》。
❺謾~。懼也。《方言》:燕代之閒曰謾~。
2、台讀音:湯來切,音胎,堂來切,音臺,灰韻。釋文:
❶星名。《後漢安帝紀》:推咎~衡。
〔注〕:~、謂三~。三公象也。
❷引伸爲三公之稱。《晉書郄鑒傳贊》:奕世登~。〔言如星之有三~。世俗~下~光等稱。本此〕。
❸地名。漢屬會刹郡。唐改~州。今浙江臨海縣等地。
❹同能。〔文選盧諶詩〕:三~摛朗。
〔注〕:~與能同。
❺同鮐。《詩行葦》:黃耉~背。
〔箋〕:~之言鮐也。大老則背有駘文。
❻同胎。《漢書高后紀》:呂~。
〔注〕:~。胞胎。
❼同邰。《春秋襄十二年》:圍~。《穀梁》:作邰。
❽美銀貨幣名。十~當一銀圓。半~當五仙。英文Dime。
〔又〕:德銀貨幣名。具言~那。一~當三馬克。英名Thaler。
3、㣍讀音:湯來切,音台,灰韻。釋文:星名。見《海篇》。
4、檯讀音:堂來切,音臺,灰韻。釋文:
❶木名。見《玉篇》。
❷今俗謂桌曰~。
5、臺讀音:堂來切,音苔,灰韻。釋文:
❶觀、四方而高者也。从至。从高省。與室屋同意。見《說文》。《王注》:室屋二字下皆云。至、所止也。
❷據地稍高。爲人所坐立者亦爲~。《夢溪筆談》:翰林故事。堂中設視草~。每草制、則具衣冠。據~而坐。〔今之講~、演說~、亦類是〕。
❸兩旁築闍爲基。基上起屋、曰~門。《禮記禮器》:不~門。
❹山之似~者。《山海經海內東經》:琅邪~在勃海間琅邪之東。
〔注〕:今琅邪在海邊。有山嶣嶤恃起。狀如高~。此卽琅邪~也。
❺官府名。《漢官儀》:尙書爲中~。御史爲憲~。謁者爲外~。〔後世相沿稱內閣曰~省。都察院曰~署。總督曰制~。巡撫曰撫~。布政使曰藩~。按察使曰臬~〕。
❻古謂陵墓爲~。見《字彙補》。
❼持也。《淮南俶眞》:~簡以游太淸。
❽支也。見《廣雅釋言》。《疏證》:方言。~、支也。釋名。~、持也。築土堅高。能自勝持也。持、與支同義。
❾輩也。見《廣雅釋詁》。
❿匹也。《方言》:~、匹也。東齊海岱之間曰~。自關而西秦晉之間。物力同者、謂之~敵。
⓫待也。見《廣雅釋詁》。
⓬隸僕之至师者。《左昭七年傳》:僕臣~。
〔又〕:婢役於婢者謂之重~。見《輟耕錄》。
⓭主使令之賤官。《孟子萬章》:蓋自是~無饋也。
⓮尊稱人亦曰~。如屬員稱上官曰憲~堂~。朋友相稱曰~下。兄~。
⓯山名。《淮南墬形》:時泗沂出~台術。
〔注〕:時、泗、沂、皆水名。~、台、術、皆山名。處則未聞也。
⓰草名。莎也。《爾雅釋草》:~、夫須。
〔疏〕:~、一名夫須。詩小雅云。南山有~。陸璣云。舊說。夫須、莎草也。可以爲簑笠。都人士云。~笠緇撮。是也。
⓱~駘。神名。《左昭元年傳》:則~駘汾神也。
⓲~鮐。邾地。《禮記檀弓》:自敗於~鮐始也。
⓳~灣。海島名。在福建之東。日本之南。淸光緖二十年。割予日本。
⓴鹿~。紂之錢府名。《書武成》:散鹿~之財。
〔又〕:山名。見《山海經西山經》。
㉑冰~。艾之別名。《爾雅釋草》:艾、冰~。
㉒曲~。宮名。《漢書鄒陽傳》:秦倚曲~之宮。懸衡天下。
㉓靈~。心也。《莊子庚桑楚》:不可內於靈~。
㉔漸~。星名。《星經》:漸~、四星。屬織女東足。主晷漏律呂陰陽事。
㉕咍~。睡息聲。《世說新語雅量》:許上牀。便咍~大鼾。
㉖帝~。神人名。《山海經中山經》:休與之山。其上有石焉。名曰帝~之棋。
㉗煙~。㠀名。一名狼煙~。卽古之防倭寇處。又名之罘山。史記秦始皇二十八年。登之罘立石。漢武帝大始三年。行幸東海。登之罘。故外人通稱煙~爲之罘。又作芝罘。太平寰宇記。山在海中。高九里。周五十里。今爲山東福縣商埠。淸同治元年。依一千八百五十八年天津條約開放。
㉘姓也。漢侍中~佟。
〔又〕:澹~。複姓。
1、台讀音:盈之切,音怡,支韻。釋文:
❶說也。見《說文》。《段注》:~說者。今之怡悅字。說文怡訓和。無悅字。古文禹貢。祗~德先。鄭注。敬悅天子之德旣先。
❷我也。《書湯誥》:肆~小子。
❸養也。晉衞燕魏曰~。見《方言》。
❹失也。宋魯之間曰~。見《方言》。
❺謾~。懼也。《方言》:燕代之閒曰謾~。
2、台讀音:湯來切,音胎,堂來切,音臺,灰韻。釋文:
❶星名。《後漢安帝紀》:推咎~衡。
〔注〕:~、謂三~。三公象也。
❷引伸爲三公之稱。《晉書郄鑒傳贊》:奕世登~。〔言如星之有三~。世俗~下~光等稱。本此〕。
❸地名。漢屬會滍郡。唐改~州。今浙江臨海縣等地。
❹同能。〔文選盧諶詩〕:三~摛朗。
〔注〕:~與能同。
❺同鮐。《詩行葦》:黃耉~背。
〔箋〕:~之言鮐也。大老則背有駘文。
❻同胎。《漢書高后紀》:呂~。
〔注〕:~。胞胎。
❼同邰。《春秋襄十二年》:圍~。《穀梁》:作邰。
❽美銀貨幣名。十~當一銀圓。半~當五仙。英文Dime。
〔又〕:德銀貨幣名。具言~那。一~當三馬克。英名Thal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