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kòu

笔顺

𠃍 𠃌

同音字

读音为kòu的字 读音为kou的字

基础解释

1.敲;打:~门。 2.磕头:~首。~头。~谢。 3.询问;打听:略~生平。~以文义。 4.姓。

详细解释

〈动〉

  1. (《说文》无“叩”字,只有“敂”字。《说文》:“敂,击也。从攴,句声。读若扣。”从“攴”( pū),表示与击打有关。本义:击,敲打)

  2. 同本义

    叩石垦壤。——《列子·汤问》

    凡四方之宾客,敂关则为之告。——《周礼·地官·司关》

    扣之,其声清扬而远闻。——《荀子·法行》

    以杖叩其胫。——《论语·宪问》

    眾者叩舟。——《淮南子·说林》

    以杖叩狼。——马中锡《中山狼传》

    娘以指叩门扉。——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又如:叩胫(以杖棍击胫骨。是惩罚的一种方式);叩门扉(敲打门扉);叩心(捶胸。表示悔恨交加的样子);叩门(敲门)

  3. 叩头、拜

    皆叩头,叩头且破,额血流地,色如死灰。——《史记·滑稽列传》

    又如:叩恳(叩头请求);叩奠(叩拜祭奠);叩赏(磕头谢赏);叩请(恭敬而诚恳地请求)

  4. 举发;询问

    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明· 魏禧《大铁椎传》

    余叩所以。——方苞《狱中杂记》

    又如:叩咨;叩问;叩询

  5. 攻打

    引兵叩城。——唐· 韩愈《刘公墓志铭》

  6. 通“扣”。拉住

    伯夷叔齐叩马而谏。——《史记·伯夷列传》

    又如:叩马(拉住马缰绳,不使前进)

〈形〉

  1. 诚恳 。

    如:叩诚(诚恳);叩请(诚恳地请求);叩叩(诚恳)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叩叩-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叩叩ㄎㄡˋ ㄎㄡˋkòu kòu①鄭重懇切。三國魏.繁欽〈定情〉詩:「何以致叩叩?香囊繫肘後。」②狀聲詞:⑴形容敲門的聲音。如:「他叩叩的敲門,卻無人應聲。」⑵形容行走時鞋跟觸地發出的聲音。如:「她踩著一雙紅色的高跟鞋,叩叩、叩叩的走進大廳。」

叩叩-汉语大词典

叩叩殷勤恳挚。
●三国魏繁钦《定情诗》:“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
●清朱彝尊《戏效香奁体二十六韵》:“裁通心叩叩,爱执手掺掺。”
●王闿运《莫姬哀词》:“非余叩叩,念子苕苕。”

叩叩-辞源3

【叩叩】鄭重懇切。玉臺新詠一 漢 繁欽 定情詩:“何以致叩叩,香囊懸肘後。”宋 劉敞 公是集二六 奉酬春卿資政給事見寄并貺法酒詩:“叩叩煩書禮,悠悠想旆旌。”

叩-中華語文大辭典

叩ㄎㄡˋkòu1.敲;擊。[例]~門|~診。2.磕;觸。[例]~首|~頭。3.請問;詢問。[例]~安|~問。4.指叩首、叩頭。[例]~謝|~拜。5.★姓。

叩-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叩 kòu
① 动敲击;敲打。《项脊轩志》:“娘以指~门扉曰。” ② 动磕;碰;顿。《芋老人传》:“一旦事变中起,衅孽外乘,辄屈膝~首迎款。” ③ 动叩问;询问。《左忠毅公逸事》:“~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 ④ 动通“扣”,拉住;牵住。《史记·伯夷列传》:“伯夷、叔齐~马而谏。”

叩-古代漢語常用詞詞典_王力版

843.【叩】
一詢問。論語子罕:“我叩其兩端而竭焉。”李中下蔡春偶作詩:“采蘭扇枕何時遂?洗慮焚香叩上穹。”方苞獄中雜記:“餘叩所以。”
二敲。論語憲問:“以杖叩其脛。”孟子盡心上:“昏暮叩人之門戶。”陶潛飲酒詩:“清晨聞叩門。”
又寫作“扣”。蘇軾前赤壁賦:“扣舷而歌之。”
[叩頭]以頭叩地,這是舊時最敬之禮。史記田叔列傳:“叔叩頭對曰。”漢書元後傳:“左右叩頭爭之。”
注意:“叩頭”的“叩”不能寫作“扣”。
[叩關](敂關)敲關。周禮地官司關:“凡四方賓客敂關則爲之告。”賈誼過秦論上:“常以十倍之地,百萬之眾,叩關而攻秦。”
三牽[馬],拉住[馬的韁繩]。史記伯夷列傳:“伯夷叔齊叩馬而諫。”
又寫作“扣”。左傳襄公十八年:“大子與郭榮扣馬。”呂氏春秋仲秋紀愛士:“梁由靡已扣繆公之左驂矣。”
[辨]叩,扣。“叩”的第二(“叩頭”除外)和第三兩義都可以寫作“扣”,但一義不可以寫作“扣”。

叩-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叩口25ㄎㄡˋkòu動①敲、擊。如:「叩門」、「叩關」。《論語.憲問》:「以杖叩其脛。」唐.白居易〈長恨歌〉:「金闕西廂叩玉扃,轉教小玉報雙成。」②磕、觸。如:「叩頭」、「叩首」。《兒女英雄傳.第三七回》:「安老爺聽得這個,說了句豈敢,連忙趕過去,合他膀子靠膀子的,也那麼鬧了一陣,口裡卻說的是:『還叩,還叩,還叩。』」③詢問、請問。如:「叩安」、「執經叩問」。清.方苞〈左忠毅公軼事〉:「叩之寺僧,則史公可法也。」④叩頭、叩首的簡稱。如:「三跪九叩」。⑤牽、拉住。同「扣」。《史記.卷六一.伯夷傳》:「伯夷、叔齊叩馬而諫。」

叩-中華大字典

1、叩讀音:去厚切,音口,有韻。丘候切,音寇,宥韻。釋文:
❶擊也。《論語子路》:以杖~其脛。
❷發動也。《論語子罕》:我~其兩端而竭焉。
❸問也。本作觍。〔梁武帝詩〕:獨學少擊~。
❹以手至首也。《漢書李陵傳》:~頭自請。〔俗稱拜~。義本此〕。
❺引止也。《史記伯夷傳》:~馬而諫。
❻~~。誠懇也。〔朱子詩〕:~~苦陳辭。
❼通扣。《荀子法行》:扣之。其聲淸揚而遠聞。
 〔注〕:扣、與~同。
2、敂讀音:舉厚切,音扣,有韻。釋文:擊也。見《說文》。《段注》:自扣、叩、行而~廢矣。〔正字通云。扣、叩、竝通〕。
3、觍讀音:去厚切,音口,有韻。釋文:
❶扣也。如求婦先~叕之。見《說文》。
 〔注〕:鍇曰。頻繁哀求之意也。此當引當時俗語爲證也。~叕、猶言扣㗐之也。
 〔按朱駿聲云。問也〕。
❷笑也。見《廣雅釋詁》。
❸人名。與~。崇~。見《宋史宗室表》。
4、觍讀音:虛加切,音煆,麻韻。去厚切,音口,有韻。釋文:~~。笑也。見《廣雅釋訓》。

叩-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叩 kòu
❶敲打。
《論語·憲問》:
以杖~其脛。
李斯《諫逐客書》:
擊甕~缶(fǒu)。(甕、缶:都是瓦製的樂器。)
[叩頭]磕頭。
《漢書·元后傳》:
左右~~争之。
❷發問,詢問。
《論語·子罕》:
我~其兩端而竭焉。
方苞《獄中雜記》:
余~所以。(所以:爲什麽會這樣。)
❸通「扣」。拉住,牽住。
《史記·伯夷列傳》:
伯夷叔齊~馬而諫。

叩-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叩(➊敂)kòu
①动敲;打:~门。
②磕头:~首|~头|~谢。
③书询问;打听:略~生平|~以文义。
④(Kòu)名姓。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kòu

1、[叩击]kòu jī

叩打,多用于比喻。

2、[叩头]kòu tóu

磕头。

3、[叩拜]kòu bài

叩头下拜,一种旧式的礼节。

4、[叩问]kòu wèn

打听;询问(含尊敬意)

5、[叩齿]kòu chǐ

1.牙齿上下相碰击。古代的一种养生之法。 2.道家所行的祝告仪式之一。叩左齿为鸣天鼓,叩右齿为击天磬,驱祟降妖用之。当门上下八齿相叩,为鸣法鼓,通真、朝奏用之。

6、[叩门]kòu mén

敲门。

7、[叩首]kòu shǒu

磕头:三跪九~。

8、[叩谢]kòu xiè

磕头感谢,泛指表示深切的谢意:登门~。

9、[叩诊]kòu zhěn

西医指用手指或锤状器械叩击人体胸、腹等部位,借以诊断疾病。

10、[叩关]kòu guān

1.至关门求见。 2.攻打关门。 3.指足球、冰球等运动中攻打球门。

11、[跪叩]guì kòu

跪下磕头,跪拜。

12、[叩见]kòu jiàn

进见;拜见。

13、[哀叩]āi kòu

指比喻苦苦推敲。

14、[咨叩]zī kòu

咨询求教。

15、[击叩]jī kòu

1.《礼记·学记》:“善待问者如撞鐘,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孔颖达疏:“从读为舂者,舂谓击也,以为声之形容。言鐘之为体,必待其击,每一舂而为一容,然后尽其声。善答者亦待其一问,然后一答,乃尽説义理也。”后因以“击叩”喻发问求解。 2.见“击扣”。

16、[参叩]cān kòu

1.亦作“参扣”。参酌叩问。 2.拜见。

17、[叩舷]kòu xián

谓以桨击船舷以为歌咏的节拍。

18、[询叩]xún kòu

询问,叩问。宋 周煇《清波杂志》卷七:“至府治门外,坐於一室,已见灯,二辈询叩年甲乡贯来歷,往返者六五。”

19、[叩叩]kòu kòu

殷勤恳挚。

20、[叩勒]kòu lè

犹控制。

21、[叩阍]kòu hūn

官吏、百姓到朝廷诉冤:~无门(无处申冤)。

22、[叩颡]kòu sǎng

1.磕头。 2.敲击额头。

23、[拜叩]bài kòu

跪拜叩头。

24、[款叩]kuǎn kòu

1.诚心请教。宋 蔡絛《铁围山丛谈》卷二:“太史公《天官书》者,譬世六经,视他天文犹百家耳。款叩 中美,中美 曰:‘他占类不足道,独 大观 四年彗星逆行,从阁道入紫宫,再归帝座,此可畏者。’” 2.叩门。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胡氏》:“﹝ 胡氏 ﹞时出游,輒昏夜始归;扃闭儼然,不闻款叩,而已在室中矣。”

25、[叩诚]kòu chéng

款诚;真诚。

26、[叩询]kòu xún

询问;请教。

27、[叩辕]kòu yuán

敲击车辕。辕,驾车之木。

28、[叩别]kòu bié

拜别;告别。清 沉复《浮生六记·坎坷记愁》:“余即叩别吾母於九妹倩 陆尚吾 家,盖先君故居已属他人矣。”《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八回:“我便坐了原车……带了两个兄弟,去叩别了,然后长行。”

29、[抚叩]fǔ kòu

叩问,求解。

30、[叩祝]kòu zhù

跪拜祝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一回:“侣笙 道:‘前月老伯母华诞,本当就来叩祝,因阁下公出,未曾在侍,不敢造次。’”

31、[叩愬]kòu shuò

犹申诉。愬,同“诉”。《资治通鉴·汉灵帝光和五年》:“闕庭悠远,不能自闻,含怨呼天,无所叩愬,故邑落相聚以叛戾,非有谋主僭号以图不轨。”

32、[叩马]kòu mǎ

1.勒住马。叩,通“扣”。 2.表示忠言直谏的举动。

33、[漫叩]màn kòu

随便发问。

34、[起叩]qǐ kòu

最敬重之大礼。先恭立,然后跪下,叩头;再立起,再跪下,叩头。

35、[叩庐]kòu lú

谓登门求见。

36、[干叩]gàn kòu

拜谒;求见。

37、[叩咨]kòu zī

询问;请教。

38、[叩丧]kòu sàng

犹吊丧。

39、[叩安]kòu ān

叩头请安。

40、[叩谒]kòu yè

拜见。《镜花缘》第十五回:“唐敖 道:‘门生多年未见老师,无日不思,今日得瞻慈颜,不胜欣慰,自应登堂叩謁。’”《玉娇梨》第十八回:“苏友白 道:‘晚生在此也无甚事,老先生行后也就要动身了。大都违颜半月,即当至贵村叩謁矣。’”

近义词

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