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居

拼音

bǔ jū

笔顺


同音字

读音为bǔ的字 读音为jū的字 读音为bu的字 读音为ju的字

基础解释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卜居-中華語文大辭典

卜居ㄅㄨˇ ㄐㄩbǔjū1.藉由占卜選擇居住的地點;泛指選擇地點居住。[例]他現在~美國。2.辭賦篇名。戰國楚‧屈原作。此篇以散文筆法敘述,卜問處世之道,抒發人生態度與憤世嫉俗的感情,也透過太卜答以「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諸語,強調凡事決定在自身意願,卜筮無法盡知一切。其設問設答方式,亦被視為後世辭賦雜文賓主問答體的濫觴。

卜居-全唐诗宋词元曲典故辞典

卜居卜居篇
【出典】 《史记》卷四《周本纪赞论》:“武王营之,成王使召公卜居,居九鼎焉,而周复都丰、镐。”《楚辞》卷六旧题战国楚·屈原《卜居》:“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竭知尽忠而蔽鄣于谗,心烦虑乱,不知所从,往见太卜郑詹尹曰:‘余有所疑,愿因先生决之。’……屈原曰:‘吾宁悃悃款款朴以忠乎?将送往劳来,斯无穷乎?……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将泛泛若水中之凫,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乎?’”东汉·王逸序:“《卜居》者,屈原之所作也,屈原……至太卜之家,稽问神明,决之蓍龟,卜己居世何所宜行,冀闻异策,以定嫌疑,故曰‘卜居’也。”
【释义】 卜居,本指通过占卜选择居处。相传,战国时楚大夫屈原被流放后曾向太卜询问自己“居世何所宜行”,并以此为内容写成《卜居》一篇。后世常用“卜居”咏择居,也借以咏处世。
【例句】 ①我亦卜居者,岁晚望三闾。昂昂千里,泛泛不作水中凫。(辛弃疾《水调歌头·将迁新居不成,有感戏作。……》1913)这里借用屈原卜居事,表现自己将迁新居时的心情。②好收拾兰庄,白云深处,咏卜居篇。(陈德武《木兰花慢·三用前韵》3453)这里用“咏卜居篇”表示将择白云深处定居。

卜居-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卜居ㄅㄨˇ ㄐㄩbǔ jū①選擇居住的地方。《史記.卷四.周本紀》:「成王使召公卜居,居九鼎焉。」《聊齋志異.卷一.青鳳》:「今已卜居他所,一家皆移仆物赴新居。」②《楚辭》篇名。屈原所作。原忠貞而被讒受害,心意迷惑,乃問太卜以決疑。

卜居-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卜居bǔjū
书动选择地方居住。

卜居-汉语大词典

卜居1.谓以占卜择定建都之地。
●《史记·秦本纪》:“德公元年……以牺三百牢祠鄜畤。卜居雍。”
2.择地居住。
●《艺文类聚》卷六四引南朝齐萧子良《行宅》诗:“访宇北山阿,卜居西野外。”
●唐杜甫《寄题江外草堂》诗:“嗜酒爱风竹,卜居必林泉。”
●鲁迅《书信集·致徐懋庸》:“据日译本……看起语气来,似较妥,因托尔斯泰之至莫斯科,其实不过卜居,并非就职的。”

卜居-辞源3

【卜居】㊀用占卜選擇定居之地。史記 周紀 論:“成王使 召公卜居,居九鼎焉。”後泛指擇地定居。藝文類聚六四 南齊 蕭子良 行宅詩:“訪宇北山阿,卜居西野外。”㊁ 楚辭篇名。相傳爲 戰國 楚 屈原所作。

卜居-教育部成語典【台湾】

卜居備註頻1書成語典號FL00000073004

卜居篇-全唐诗宋词元曲典故辞典

同:卜居

卜卜-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卜卜ㄅㄨˇ ㄅㄨˇbǔ bǔ啄木的聲音。宋.韓琦〈啄木〉詩:「剝剝復卜卜,意若念良木。」

卜卜-汉语大词典

卜卜象声词。形容低沉而连续发出的声音。
●宋韩琦《啄木》诗:“剥剥复卜卜,意若念良木。”
●刘白羽《一个温暖的雪夜》:“一条大管子像一条黑蟒一样从坑底下吸水,一个芦席搭的水泵房里机器卜卜--卜卜紧响。”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近义词

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