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笔顺

丿 丿

同音字

读音为zú的字 读音为zu的字

基础解释

1.兵。2.差役。3.死亡。4.完毕。5.文言副词。到底;终于。

详细解释

〈名〉

  1. (指事。小篆字形,在“衣”上加一点标记,表示穿这种衣服的人。本义:古代供隶役穿的一种衣服。衣上著有标记,以区别于常人)

  2. 同本义

    卒,隶人给事者为卒。卒,衣有题识者。——《说文》

  3. 古代供驱遣从事一定劳役的奴隶。后用为低级差役的称呼

    悉发卒数万人穿漕渠,三岁而通。——《史记》

    又如:卒奴(奴婢)

  4. 步兵

    在车曰士,步曰卒。——《吕氏春秋·简选》注

    缮甲兵,具卒乘。——《左传·隐公元年》

    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 秦之锐士。——《荀子·议兵》

  5. 后泛指士兵

    每得降卒必亲引问之。——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

    羸老之卒。

    守门卒。

    印度卒。——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又如:卒兵(士兵);卒乘(士兵与战车;后泛指军队);卒徒(徒众;兵众)

  6. 春秋时地方一级居民单位名,同时也是一级军队编制名

    全卒为上。——《孙子·谋攻》

    破卒次之

    又如:卒长(古代军队百人为卒,其长官称卒长);卒伍(五人为伍,百人为卒。也泛指军队、行伍);卒列(行列)

  7. 古代天子统率诸侯的一级组织名。三十国为卒

    三十国以为卒,卒有正。——《礼记》

  8. 春秋时军队中百人的指挥者

    卒必力…卒不力,无以承训。——《逸周书》

  9. 末尾,结局

    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论语》

  10. 棋子

〈动〉

  1. 终止;尽,完毕

    人始于生而卒于死。——《韩非子·解老》

    无衣无褐,何以卒岁?——《诗·豳风·七月》

    又如:卒其事;卒时(尽时);卒读(尽读)

  2. 古代指大夫死亡,后为死亡的通称

    大夫曰卒。——《公羊传·隐公三年》

    我独不终。——《诗·小雅·蓼莪》

    永和四年卒。——《后汉书·张衡传》

    初,鲁肃闻 刘表卒。——《资治通鉴》

    居正已卒。——《明史》

    卒官。

    卒时。

    又如:暴卒;病卒;生卒年月

  3. 停止

    三饭卒食,赞洗爵酌。——《仪礼》

    三日五哭卒。——《礼记》

〈副〉

  1. 终究;终于

    卒廷见相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卒相与欢。

    故卒不加诛。——汉· 刘向《列女传》

    卒葬之。——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卒不赦程。—— 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卒与尸合。(头终于同尸身合在一起。)——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又如:卒然(终于,最后);卒爵(最后一杯)

  2. 另见 cù

〈副〉

  1. 同“猝”。仓促,急速

    行西逾陇卒。——《汉书·食货志》。注:“仓卒也。”

    兴卒暴之作。——《汉书·成帝纪》

    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战国策·燕策》

    又如:卒拔(仓猝攻取);卒迫(仓促紧迫)

  2. 突然

    则亡以应卒。——《汉书·辛庆忌传》

    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贾谊《论积贮疏》

    又如:卒倒(突然晕倒);卒暴(突然);卒然(忽然,突然)

  3. 另见 zú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卒卒-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卒卒ㄘㄨˋ ㄘㄨˋcù cù匆促急迫的樣子。《漢書.卷六二.司馬遷傳》:「書辭宜答,會東從上來,又迫賤事,相見日淺,卒卒無須臾之間得竭指意。」唐.韓愈〈答劉秀才論史書〉:「豈一人卒卒能紀而傳之邪?」

卒卒-汉语大词典

卒卒匆促急迫的样子。
●《汉书·司马迁传》:“会东从上来,又迫贱事,相见日浅,卒卒无须臾之间得竭指意。”
颜师古注:“卒卒,促遽之意也。”
●唐韩愈《答刘秀才论史书》:“岂一人卒卒能纪而传之邪?”
●宋陈亮《祭杨子固县尉文》:“俄凶问之卒卒,惊去我之堂堂。”
●清薛福成《筹洋刍议序》:“官事牵扰,卒卒鲜暇,不知何日能赓此志。”
●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关于小说目录两件》:“时我方将走厦门避仇,卒卒鲜暇,乃托景宋君钞其前者之传奇演义类,置之行箧。”

卒卒-辞源3

【卒₃卒₃】匆促急劇的樣子。漢書六二 司馬遷傳報 任少卿書:“相見日淺,卒卒無須臾之閒,得竭指意。”注:“卒卒,促遽之意也。”

卒-漢語大字典


《説文》:“卒,隷人給事者衣為卒。卒,衣有題識者。”桂馥義證:“當云‘隷人給事者為卒’,後人加‘衣’字。《一切經音義》十一(引)《説文》云:‘隷人給事者曰卒。’”朱駿聲通訓定聲:“本訓當為衣名,因即命箸此衣之人為卒也。古以染衣題識,若‘救火衣’及‘亭長箸絳衣’之類。亦謂之褚。今兵役民壯,以絳緣衣,當胸與背有題字,其遺制也。”
(一)zú ㊀《廣韻》臧没切,入没精。術部。
(1)古代供隶役穿的一种衣服。衣上著有标记,以区别于常人。《説文·衣部》:“卒,隷人給事者衣為卒。卒,衣有題識者。”徐鍇繫傳:“《吕氏春秋》:‘鄧析教鄭人訟十襦火獄卒題。’”苗夔校勘記:“按《吕覽·離謂篇》,當作‘鄧析約與民之有獄者,大獄一衣,小獄襦卒’十七字。卒,今本作祽。”王筠句讀:“卒衣題識,乃異其章服,以别其為罪人也。”
(2)古时供驱遣从事一定劳役的奴隶。后用为低级差役的称呼。《玉篇·衣部》:“䘚(卒),隸人給事也。”《史記·河渠書》:“悉發卒數萬人穿漕渠,三歲而通。”《宋史·食貨志三》:“自是江、汴之舟,混轉無辨,挽舟卒有終身不還其家老死河路者。”清毛國翰《河上謡》:“僱卒豈無官庫錢,白遭凍餓常八九。”
(3)步兵;后泛指士兵。《左傳·隱公元年》:“大叔完聚,繕甲兵,具卒乘,將襲鄭。”杜預注:“步曰卒。”唐杜甫《北征》:“至尊尚蒙塵,幾日休練卒?”清高其倬《薊州新城》:“或云吝邊餉,饑卒難力争。”
(4)春秋时地方一级居民单位名,同时也是一级军队编制名。《玉篇·衣部》:“卒,衆也。”《周禮·地官·小司徒》:“及三年則大比……乃會萬民之卒伍而用之。五人為伍,五伍為兩,四兩為卒,五卒為旅,五旅為師,五師為軍。以起軍旅,以用田役,以比追胥,以令貢賦。”鄭玄注:“伍、兩、卒、旅、師、軍,皆衆之名。兩,二十五人;卒,百人……此皆先王所因農事而定軍令也。”
(5)古代天子统率诸侯的一级组织名。三十国为卒。《禮記·王制》:“天子百里之内以共官,千里之内以為御,千里之外設方伯。五國以為屬,屬有長;十國以為連,連有帥;三十國以為卒,卒有正;二百一十國以為州,州有伯。”
(6)古代军队编制中的一级组织名。二十五人为卒,因而卒长亦称卒。《逸周書·武順》:“五五二十五曰元卒:一卒居前,曰開;一卒居後,曰敦;左右一卒,曰閭。四卒成衛,曰伯……伯必勤,卒必力。”孔晁注:“卒,二十五人之帥,故以勇力為之也。”
(7)行鞭。《玉篇·衣部》:“卒,行鞭也。”
(8)通“捽(zuó)”。抵触,冲突。《荀子·王制》:“偃然案兵無動,以觀夫暴國之相卒也。”俞樾平議:“卒當作捽。《國語·晋語》:‘戎夏交捽。’韋注曰:‘捽,交對也。’彼云交捽,此云相捽,義正同。”
㊁《廣韻》子聿切,入術精。
(1)终,完毕。《詩·豳風·七月》:“無衣無褐,何以卒歲?”鄭玄箋:“卒,終也。”《禮記·奔喪》:“三日五哭,卒,主人出送賓。”鄭玄注:“卒,猶止也。”明諸聖鄰《大唐秦王詞話》第六十二回:“着衆總管,俱赴館内,攻習經書律令,限三年為卒。”
(2)后,末后。《左傳·宣公十二年》:“又作《武》,其卒章曰‘耆定爾功’。”《孟子·盡心下》:“卒為善士。”趙岐注:“卒,後也。”又末尾。清譚嗣同《仁學下》:“小者先行,次宜及孔,卒乃及佛,此其序矣。”
(3)死亡。《爾雅·釋詁下》:“卒,死也。”《禮記·曲禮下》:“天子死曰崩,諸侯曰薨,大夫曰卒……壽考曰卒。”《新唐書·百官志一·禮部》:“凡喪,三品以上稱薨,五品以上稱卒,自六品達於庶人稱死。”鲁迅《书信·致杨霁云(一九三四年五月二十九日)》:“前惠函谓曹雪芹卒年,可依胡适所得脂砚斋本改为乾隆二十七年。”
(4)高峻貌。《集韻·術韻》:“崒,或作卒。”《詩·小雅·漸漸之石》:“漸漸之石,維其卒矣。”鄭玄箋:“卒者,崔嵬也,謂山巔之末也。”《管子·内業》:“淖乎如在於海,卒乎如在於己。”郭沫若等集校引豬飼彦博曰:“卒,崒同,高峻貌。”
(5)副词。1.尽,都。《詩·大雅·桑柔》:“降此蟊賊,稼穡卒痒。”鄭玄箋:“卒,盡。”明余繼登《典故紀聞》卷十六:“其子孫年深,亦多更名避地,不可卒識。”2.终于;终究。《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秦王)卒廷見相如,畢禮而歸之。”《鹽鐵論·非鞅》:“秦任商君,國以富强,其後卒并六國而成帝業。”《後漢書·酷吏傳·周䊸》:“夫涓流雖寡,浸成江河;爝火雖微,卒能燎野。”
(二)cù 《廣韻》倉没切,入没清。術部。
(1)仓促,急速。《玉篇·衣部》:“卒,急也。”《廣韻·没韻》:“卒,遽也。”《墨子·七患》:“心無備慮,不可以應卒。”《史記·仲尼弟子列傳》:“慮不先定,不可以應卒。”司馬貞索隱:“卒,謂急卒也。”《漢書·食貨志下》:“(天子)行西踰隴,卒,從官不得食。”顔師古注引孟康曰:“卒,倉卒也。”
(2)副词。突然。《韓非子·存韓》:“今若有卒報之事,韓不可信也。”《世説新語·排調》:“謝公清晨卒來,(謝遏)不暇著衣。”《資治通鑑·漢獻帝建安五年》:“曹操與劉備連兵,未可卒解。”
(三)cuì 《集韻》取内切,去隊清。微部。
通“倅”。副职。《禮記·燕義》:“古者周天子之官有庶子官。庶子官職諸侯、卿、大夫、士之庶子之卒,掌其戒令與其教治。”鄭玄注:“卒,讀為倅。”《周禮·夏官·諸子》“諸子掌國子之倅”漢鄭玄注:“故書倅為卒。鄭司農云:‘卒,讀如物有副倅之倅。’”

卒-中華語文大辭典

卒1ㄗㄨˊzú1.士兵。[例]小~|士~|一兵一~|無名小~。2.終止;結束。[例]~業|~歲。3.最終;終於;終究。[例]~償宿願|~成偉業。4.去世;死亡。[例]病~|暴~|生~年。5.象棋黑方棋子之一(與紅方的「兵」相對)。是象棋中唯一不能回走的棋子。6.舊指提供差遣服務的人。[例]役~|獄~|販夫走~。7.★姓。卒2ㄘㄨˋcù倉促;急促;突然。通「猝」。[例]倉~|~然。

卒-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卒 zú
❶步兵。
《孫臏兵法·篡卒》:
兵之勝在於篡~。(兵:軍隊。篡:選用。)
又古代軍隊編制,一百人爲卒。
《韓非子·顯學》:
猛將必發於~伍。(發:産生。伍:古代軍隊編制。五人爲伍。)
❷死。
《左傳·僖公十六年》:
公子季友~。(季友:人名。)
❸終,完畢,結束。
《論語·子張》:
有始有~者,其惟聖人乎!
《史記·匈奴列傳》:
語~而單于大怒。
又副詞。終於。
《史記·李斯列傳》:
~成帝業。
❹cù(促)。通「猝」。突然,倉猝。
《後漢書·仲長統傳》:
軍旅~發。
辨兵,卒,士。上古時這三個字意義各不相同。兵一般指武器,可以泛指軍隊;卒是步兵,士是戰鬥時在戰車上的戰士。辨崩,薨,卒,死,没。見13頁「崩」字。

卒-中国历代职官辞典


一、军队编制。《周礼·地官》以百人为卒,卒有卒长。《司马法》亦以“百人为卒”。《国语·齐语》以二百人为卒,由连长统率。二、春秋时分赏俸禄田的单位。《国语·晋语八》:“上大夫一卒之田”。韦昭注:“百人为卒,为田百顷”。

卒-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卒²(䘚)zú

①完毕;结束:~读|~业。
②副到底;终于:~底于成(底:达到)。
③死:病~|暴~|生~年月。另见221页cù。

卒-中華大字典

1、卒讀音:臧没切,音猝,月韻。釋文:
❶本作䘚。《說文衣部》:隸人給事者爲䘚。古以染衣題識。故从衣一。〔正字通云。舊本以卆爲俗字。不知䘚爲~本字。~卆皆俗書也〕。
❷士也。《國策秦策》:而~不上。
❸眾也。《莊子秋水》:人~九州穀食之所生。
❹猶聚也。《禮記王制》:三十國以爲~。
❺步兵也。《左隱元年傳》:具~乘。
❻百人爲~。見《周禮夏官序官》。
❼二十五人之帥。《周書武順》:~必力。
❽民戶三百家。《國語齊語》:三十家爲邑。邑有司。十邑爲~。~有~帥。
❾行鞭也。見《玉篇》。
2、卒讀音:蒼没切,音倅,月韻。釋文:
❶暴也。《漢書趙充國傳》:則亡以應~。
❷急也。《漢書杜欽傳》:~搖易之則民心惑。
❸~~。匆遽也。《漢書司馬遷傳》:~~無須臾之間。
3、卒讀音:卽聿切,音啐,質韻。釋文:
❶終也。《書舜典》:~乃復。
❷盡也。見《爾雅釋詁》。
❸已也。《憂禮士冠禮》:~筮。
❹止也。《禮記奔喪》:三日五哭~。
❺旣也。見《爾雅釋言》。
❻後也。《孟子盡心》:~爲善士。
❼竟也。《詩漸漸之石》:維其~矣。
❽斯也。《史記曆書》:雞三號~明。
❾死也。《禮記曲禮》:壽考曰~。
❿猶云畢也。今學校畢業亦曰~業。
⓫倉~也。《史記平準書》:隴西守以行往~。
4、卒釋文:同倅。副貳也。《禮記燕義》:庶子官職諸侯卿大夫士之庶子之~。
5、倅讀音:取內切,音淬,隊韻。釋文:
❶副也。見《說文新附》。
❷戎車之副曰~。《周禮戎僕》:掌王~車之政。
❸遊~。~之未仕者。《周禮諸子》:國子存遊~。
❹盈也。見《廣雅釋詁》。
6、倅讀音:臧沒切,音卒,月韻。釋文:通卒。百人之稱。《禮記燕義注》:卒讀爲~。
 〔疏〕:若旁置人者。是副~之~。若不置人者。則百人爲卒之卒。
7、卆釋文:卒譌字。見《篇海》。
8、瘙讀音:倉没切,音摵,月韻。釋文:猝急也。見《字彙補》。
9、渌讀音:卽聿切,音卒,質韻。釋文:大夫死曰~。見《說文》。
 〔按曲禮、白虎通、字皆作卒。段玉裁謂於說文爲假借〕。
10、渌讀音:蒼沒切,音猝,月韻。釋文:暴終也。見《類篇》。
11、䘚釋文:卒本字。見《說文》。

卒-文言同义辨析

同:死(sǐ)崩(bēng)薨(hōng)卒(zú)殒(yǔn)殁(mò)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1、[卒业]zú yè

1.毕业。 2.完成功业。

2、[兵卒]bīng zú

士兵的旧称。

3、[小卒]xiǎo zú

小兵,多用于比喻:马前~。无名~。

4、[狱卒]yù zú

旧时称监狱看守人。

5、[身先士卒]shēn xiān shì zú

作战时将帅亲自带头,冲在士兵前面,现多用来比喻领导带头走在群众前面。

6、[士卒]shì zú

士兵:身先~。

7、[卒子]zú zǐ

旧指兵士。

8、[驿卒]yì zú

在驿站供差遣的士卒。

9、[暴卒]bào zú

得急病突然死亡。

10、[羸卒]léi zú

疲弱的士兵。

11、[壮卒]zhuàng zú

勇猛的士兵。

12、[散卒]sàn zú

1.指被击溃了的士兵。《战国策·魏策一》:“臣闻 越王 勾践 以散卒三千禽 夫差 於 干遂。”《史记·朝鲜列传》:“将军 杨朴 失其众,遁山中十餘日,稍求收散卒,復聚。”《三国志·魏志·贾诩传》:“绣 信之,遂收散卒赴追,大战,果以胜还。”宋 秦观《谋主》:“昔 张綉 以精卒追 魏 师,贾詡 以为不可,已而果败;既又请收散卒而攻之,已而果胜。” 2.零散的士卒。《续资治通鉴·宋太宗至道元年》:“发 江 淮 下军散卒及募民以充役,每屯十人,人给牛一头,治田五十亩。”

13、[卒贰]zú èr

辅佐,谓副职。卒,通“倅”。唐 白居易《贾疄入回鹘副使授兼御史中丞赐紫金鱼袋制》:“自登班行,多歷年祀,恪勤官次,保守令名,斯可以卒贰使臣。”

14、[水卒]shuǐ zú

神话传说中的水中兵卒。

15、[轻卒]qīng zú

轻装的兵卒。

16、[吮卒]shǔn zú

指为士兵嘬吸疮口的脓血。为将官爱兵之典。

17、[恶卒]è zú

怯弱的士兵。

18、[旷卒]kuàng zú

虚额兵员。

19、[舆卒]yú zú

驾车的役夫。

20、[逵卒]kuí zú

谓在大道上发生的斗殴等暴行。卒,通“捽”。

21、[王卒]wáng zú

1.称 周 天子亲率的部队。《左传·桓公五年》:“蔡、卫、陈 皆奔,王卒乱。郑 师合以攻之,王卒大败。” 2.称 春秋 楚国 王族组成的军队。《左传·成公十六年》:“楚 之良,在其中军王族而已。请分良以击其左右,而三军萃於王卒,必大败之。”

22、[休卒]xiū zú

休整士卒。

23、[偬卒]zǒng zú

匆促。

24、[棹卒]zhào zú

操棹行船的兵士。

25、[倅卒]cuì zú

副卒。 清 恽敬 《三代因革论六》:“虎賁氏主环卫,然 武王 用之伐 殷 矣。《周官》八百人,而 武王 三千,是必有倅卒也,非养兵而何?”

26、[卒仔]zú zǎi

外表很强悍实际却很胆小。

27、[逃卒]táo zú

逃兵。

28、[援卒]yuán zú

押送罪犯的兵卒。

29、[巡卒]xún zú

巡逻的兵卒。

30、[从卒]cóng zú

1.谓率领徒众。 2.部下的士卒。

31、[卒遽]zú jù

仓促急遽。

32、[健卒]jiàn zú

健壮的军卒。宋 苏轼《问答录·佛印因坡见罪》:“佛印 后至一州,太守怜之,使健卒二人肩舆以送往。”明 沉德符《野获编·户部·西北水田》:“余观 徐 疏……惟选健卒分屯及招南人占籍二説可用。”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张诚》:“一人如官长,年四十已来,健卒怒马,腾踔前后。”

33、[卒乍]zú zhà

仓促,突然。

34、[出卒]chū zú

出兵;派出军队。

35、[卒迫]zú pò

仓促紧迫。

36、[琐卒]suǒ zú

谓零散的兵力。

37、[卒尔]zú ěr

忽然;突然。

38、[市卒]shì zú

看守市门的小吏。《汉书·梅福传》:“变名姓,为 吴 市门卒。”晋 郭璞《客傲》:“严平 澄漠於尘肆,梅真 隐沦乎市卒。”唐 元稹《估客乐》诗:“市卒酒肉臭,县胥家舍成。”

39、[迾卒]liè zú

担任警戒的士卒。

40、[敝卒]bì zú

疲惫的士卒。

1、[卒中]cù zhòng

1.病,多由脑血栓、脑出血等引起。初起时突然头痛,眩晕,短时间内失去知觉。得病后半身不遂或截瘫,严重时很快死亡。 2.患卒中病。‖通称中风(zhòngfēng),也叫脑卒中。

2、[仓卒]cāng cù

1.亦作“仓猝”。匆忙急迫。《汉书·王嘉传》:“今诸大夫有材能者甚少,宜豫畜养可成就者……临事仓卒迺求,非所以明朝廷也。”汉 王充《论衡·逢遇》:“仓猝之业,须臾之名。”宋 叶适《淮西论铁钱五事状》:“取而自铸,遂致怨咨,以为破坏两州,事起仓猝。”《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这个事不比别样的事,仓卒不得。”清 唐孙华《同宋药洲太史登滕王阁》诗:“如何俳语笑仓猝,潁 滨一老犹相詆。”巴金《家》二八:“他仓卒间抓住一块木片飘浮在水上。” 2.非常事变。汉 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遭巫蛊仓卒之难。”唐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岂知秋禾登,贫窶有仓卒。”《资治通鉴·梁武帝大同四年》:“平东将军 蔡祐 下马步鬭,左右劝乘马以备仓猝。”

3、[卒卒]cù cù

匆促;急迫的样子。

4、[难卒合]nán cù hé

难在仓猝之间集合起来。卒,通猝。

5、[卒极之事]cù jí zhī shì

卒:通“猝”,突然,出乎意外。指仓促紧急的事情。

近义词

1、[]wáng

1、[]wú

1.逃。2.失去。3.死。4.灭。

古同“无”,没有。

2、[]bīng

1.战士;军队:当~。~种。 2.军队中的最低等级:上等~。 3.武器:~工厂。短~相接。 4.关于军事或战争的:~书。纸上谈~。

3、[]mò

死:病~。也作没。

反义词

1、[]shēng

1.生育;出生:胎~。卵~。~孩子。优~优育。~于北京。 2.生长:~根。~芽。 3.生存;活(跟“死”相对):舍~忘死。同~共死。 4.生计:谋~。营~。 5.生命:丧~。舍~取义。 6.生平:一~一世。今~今世。 7.具有生命力的;活的:~物。~龙活虎。 8.产生;发生:~病。~效。惹是~非。 9.使柴、煤等燃烧:~火。~炉子。 10.姓。 11.果实没有成熟(跟“熟”相对,下 12.— 13.同):~柿子。这西瓜是~的。 14.(食物)没有煮过或煮得不够的:夹~饭。~吃瓜果要洗净。 15.没有进一步加工或炼过的:~石膏。~铁。 16.生疏:~人。~字。认~。刚到这里,工作很~。 17.生硬;勉强:~凑(勉强凑成)。~搬硬套。 18.很(用在少数表示感情、感觉的词的前面):~怕。~恐。~疼。 19.某些指人的名词后缀:医~。 20.某些副词的后缀,如“好生、怎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