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bāo

笔顺

丿 𠃌 𠃍

同音字

读音为bāo的字 读音为bao的字

基础解释

1.用纸、布或其他薄片把东西裹起来:~书。~饺子。头上~着一条白毛巾。 2.包好了的东西:药~。邮~。打了个~。 3.装东西的口袋:书~。把零碎东西装进~儿里。病~儿。坏~儿。淘气~儿。 4.用于成包的东西:两~大米。一大~衣服。 5.物体或身体上鼓起来的疙瘩:树干上有个大~。腿上起了个~。 6.毡制的圆顶帐篷:蒙古~。 7.围绕;包围:火苗~住了锅台。骑兵分两路~过去。 8.容纳在里头;总括在一起:~含。~罗。无所不~。 9.把整个任务承担下来,负责完成:~医。~教。~片儿(负责完成一定地段或范围的工作)。 10.姓。

详细解释

〈动〉

  1. (会意。小篆字形,外边是“勹”。中间是个“巳”( sì)字,“象子未成形”。“勹”就是“包”的本字。本义:裹)

  2. 用纸、布等裹东西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诗·召南·野有死麕》

    草木渐包。——《书·禹贡》

    包有鱼。——《易·姤》

    包之以虎皮。——《礼记·乐记》

    又如:纸包不住火;包缠(包裹缠绕)

  3. 包含,包容。里面含有

    举一滴可包陵谷。——唐· 李朝威《柳毅传》

    皆包在诸谷中。——宋· 沈括《梦溪笔谈》

    又如:把小费包在内;包函(包有,含有);包吞(包含);包荒(掩饰;遮盖;原谅,宽容)

  4. 包围。四面围住

    河水分流,包山而过。——《水经注·河水》

    又如:包络(包围环绕)

  5. 保证,担保

    包你没事。——萧德祥《杀狗劝夫》

    又如:包换;包退;包赔;包管(保证;保险;保单);包票

  6. 约定专用

    烂倾新酿酒,包载下江船。——梅尧臣《村豪诗》

    又如:全包(全部占有);包饭;包厢;包程;包机

  7. 承担,即答应负责办好 [do sth.all by oneself;shoulder a task on one's own]。

    如:包销;包办;包产;包工;包医;包教

  8. 镀上一层 。

    如:包金;包银

  9. 做 。

    如:包饺子

〈名〉

  1. 装东西的袋子 。

    如:书包;旅行包;行李包

  2. 包裹起来的东西 。

    如:药包;邮包;包复(包袱。用布包起来的包裹)

  3. 因碰撞而引起的肿块 。

    如:脑门儿上碰了个包;脚上起了个包

  4. 一种带馅的蒸熟的食物 。

    如:菜包;汤包

  5. 毡制的圆顶帐篷 。

    如:蒙古包

〈量〉

  1. 包装好的一堆单件

    五官掾献橘数包。——《后汉书·杨由传》

    又如:一包香烟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包-中華語文大辭典

包1ㄅㄠbāo1.裹紮。[例]~裝|~紮|~粽子。2.容納;含有。[例]~含|~藏|無所不~。3.圍住。[例]~圍|~抄。4.保證;擔保。[例]~君滿意。5.特殊約定的租攬。[例]~車|~機|承~商。6.承擔;負責。[例]~銷|一手~辦。7.用麵粉做的一種食物。[例]肉~|麵~。8.裝物品的袋子。[例]書~|皮~。9.裝裹起來的物品。[例]郵~|紅~|衣~。10.毛氈製的圓頂帳篷。[例]蒙古~。11.量詞。用於計算成包成袋的東西。[例]五~米|一~糖果|三~資料。12.姓。包2ㄆㄠˋpào象棋棋子名。黑色棋子作「包」,以區別於紅色棋子的「炮」。

包-汉语大词典

包(I)bāo
ㄅㄠ
〔《广韵》布交切,平肴,帮。〕
1.裹。
●《诗·召南·野有死麇》:“野有死麇,白茅包之。”
●毛传:“包,裹也。”
●宋黄庭坚《和答子瞻》:“故园溪友脍腹腴,远包春茗问何如。”
●《儿女英雄传》第一回:“公子也忙着拣笔墨,洗砚台,包草稿纸。”
●魏巍《东方》第五部第八章:“只剩了个空空的小口袋,还包在包袱里。”
2.包容;包含。
●《孔丛子·儒服》:“平原君曰:‘儒之为名何取尔?’子高曰:‘取包众美,兼六义,动静不失中道。’”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风骨》:“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
●宋秦观《韩愈论》:“杜子美者……包冲澹之趣,兼峻洁之姿,备藻丽之态,而诸家之作所不及焉。”
●巴金《家》三十:“瑞珏和淑英在旁边听得眼睛里包了一汪泪水。”
参见“包蒙”。
3.包取,囊括。
●秦李斯《谏逐客书》:“包九夷,制鄢郢。”
●《汉书·叙传下》:“猗与元勋,包汉举信。”
●颜师古注引刘德曰:“包,取也。”
●唐柳宗元《剑门铭》:“怙恃富强,滔天阻兵,攻陷他部,北包剑门。”
4.总括。
●《谷梁传·桓公五年》:“陈侯以甲戌之日出,己丑之日得,不知死之日,故举二日以包也。”
●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年有四时,故错举以为所记之名也”唐孔颖达疏:“春先于夏,秋先于冬,言春足以兼夏,言秋足以见冬,故举二字以包四时也。”
5.隐藏;掩盖。
●《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既激感而心逐兮,包红颜而弗明。”
●颜师古注引晋灼曰:“包,藏也。”
●《后汉书·袁绍传》:“操豺狼野心,潜包祸谋。”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七:“两个斗争会开过以后,事情包也包不住了,小二黑也知道这事是合理合法的了,索性就跟小芹公开商量起来。”
6.指隐藏的奸诈。
●《逸周书·周祝》:“维彼幽心是生包,维彼大心是生雄,维彼忌心是生胜。”
孔晁注:“包,谓包藏阴谋。”
7.包围;围绕。
●《新唐书·郭子仪传》:“子仪悉军追,横贯其营。贼两翼包之,官军却。”
●宋杨万里《明发周村湾》诗:“环将峻岭包深谷,围出余天与别村。”
●《宋史·吕公弼传》:“公弼用其僚邓子乔计,仿古拔轴法,去其沙,实以末炭,墐土于其上,板筑立,遂包泉于中。”
●清梅曾亮《游小盘谷记》:“江宁府城,其西北包卢龙山而止。”
8.保证,担保。
●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一摺:“想皇天既与他十分才,也注还他一分禄,包的个上青云平步取。”
●《水浒传》第五十回:“哥哥且走,到我下处,包还你小衙内。”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五:“你只要老实说,包你一些罪也没有,且得还乡见父母了。”
●巴金《秋》二:“你不必着急,我包你会请来的。”
9.承担。
●老舍《茶馆》第二幕:“我这儿现在光包后面的伙食,不再卖饭。”
●峻青《海啸》第二章五:“这放哨的任务我包了,你们都休息吧。”
10.包赔。
●《红楼梦》第十四回:“我算着今儿该来支取,想是忘了。要终久忘了,自然是你包出来,都便宜了我。”
11.约定专用。
●《金瓶梅词话》第二回:“﹝西门庆﹞南街子又占着窠子卓二姐,名卓丢儿,包了些时,也娶来家居住。”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四四:“这个轮船是江大姐经手包的。”
12.指包裹起来的东西。
●宋梅尧臣《答建州沈屯田寄新茶》诗:“春芽研白膏,夜火焙紫饼。价与黄金齐,包开青箬整。”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小官人》:“顿见一小人返入舍,携一毡包,大如拳。”
●《儿女英雄传》第九回:“如今幸而无事,原包交还,姑娘,请收明了。”如:药包;邮包。
13.果实。
●唐韩愈《送廖道士序》:“其水土之所生,神气之所感,白金、水银、丹砂、石英、钟乳、橘柚之包、竹箭之美、千寻之名材,不能独当也。”
●宋梅尧臣《送张子野知虢州先归湖州》诗:“君当橘柚时,摘包带霜华。”
●宋梅尧臣《李廷老祠部寄柑子》诗:“擗包欲咀牙全动,举盏逢衰酒易酣。”
14.物体或身体上鼓起来的疙瘩。
●克非《春潮急》三一:“李克跳到雷花脸原先站立的大石包上。”
●老舍《四世同堂》十一:“高第一脚的露水,衣服被花枝挂破了好几个口子,头上一个包,头发也碰乱了。”
15.装东西的袋子。
●《何典》第五回:“差鬼即向包里取出一封拐书来。”如:书包;行李包。
16.量词。多用于成包的东西。
●《后汉书·方术传上·杨由》:“五官掾献橘柚数包。”
●宋俞文豹《清夜录·宋偏录》:“与袱封故衣一包,质十千。”
●明陶宗仪《辍耕录·还金绝交》:“麻阳主簿顾渊明……以辰砂一包见寄。”
●杜鹏程《保卫延安》第四章二:“说着,他就在床头上翻出一包书。”
17.通“苞”。丛生,茂密。
●《书·禹贡》:“厥土赤埴坟,草木渐包。”
●孔传:“包,丛生。”
●宋曾巩《岳庙祈雨文》:“今二麦方包,而亢阳为虐。”
●《三国演义》第八四回:“岂有连营七百里,而可以拒敌者乎?包原湿险阻屯兵者,此兵法之大忌也。”包,《三国志·魏志·文帝纪》作“苞”。
18.通“苞”。花苞。
●后蜀毛文锡《赞成功》词:“海棠未坼,万点深红,香包缄结一重重。”
●宋梅尧臣《和韩子华寄东华市玉版鲊》:“荷香开新包,玉脔识旧把。”
19.姓。
包(II)pao
ㄆㄠˊ
〔《集韵》蒲交切,平爻,并。〕
1.通“庖”。厨房。
●《易·姤》:“包有鱼,无咎,不利宾。”
●陆德明释文:“包,本亦作‘庖’。”
2.通“匏”。参见“包瓜”。
包(III)fu
ㄈㄨˊ
〔《集韵》房尤切,平尤,奉。〕
1.包来,地名,春秋时莒邑,在今山东省沂水县西北。
●《谷梁传·隐公八年》:“九月辛卯,公及莒人盟于包来。”
按,《左传》作“浮来”。
2.包丘,复姓。亦作“苞丘”,即浮丘。
●楚有包丘子,与李斯同事荀卿。见汉桓宽《盐铁论·毁学》。

包-汉语同义词反义词词典

[同]裹
包裹
包装
封装

包-辞源3

【包】5画 2771·21.bāo  ㄅㄠ  布交切,平,肴韻,幫。幽部。㊀裹紥。書 禹貢:“厥包橘柚錫貢。”傳:“其所包裹而致者,錫命乃貢,言不常。”詩 召南 野有死麕:“野有死麕,白茅包之。”㊁量詞。包裹的東西叫包。後漢書八二上 楊由傳:“五官掾獻橘數包。”㊂包含,容忍。見“包荒”。㊃隱藏。漢書九七上 孝武李夫人傳 漢武帝賦:“旣激感而心逐兮,包紅顔而弗明。”注:“晉灼曰:‘包,藏也。’”㊄包圍。漢書九四上 匈奴傳:“故其戰,人人自爲趨利,善爲誘兵以包敵。”注:“包,裹取之。”㊅包管。元曲選缺名 陳州糶米:“包你没事便了。”㊆叢生,通“苞”。書 禹貢:“草木漸包。”傳:“包,叢生。”釋文:“字或作苞。”㊇姓。傳爲 春秋 楚 申包胥後,以字爲氏。見 通志二七 氏族三。又 丹陽 包氏,本 鮑氏,王莽時避難,去魚爲包。見 宋 鄧名世 古今姓氏書辯證十一。2.páo  ㄆㄠˊ  集韻蒲交切,平,爻韻,並。幽部。通“庖”。易 姤:“包有魚,無咎。”

包-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包 bāo
❶裹。
《詩經·召南·野有死麕》:
野有死麕(jūn),白茅~之。(麕:一種野獸。白茅:一種草。)
引包圍,圍繞。
酈道元《水經注·河水》:
河水分流,~山而過。
❷包括,包容。
郭璞《江賦》:
總括漢、泗,兼~淮、湘。(漢、泗、淮、湘:水名。)
❸量詞。
《後漢書·楊由傳》:
五官掾(yuàn)獻橘數~。(五官掾:官名。)
❹通「苞」。草木叢生、茂盛。
《尚書·禹貢》:
草木漸~。
❺páo。通「庖」。廚房。
《周易·姤》:
~有魚,無咎,不利賓。

包-中華大字典

1、包讀音:班交切,音苞,肴韻。釋文:
❶妊也。象人褱姙。巳在中。象子未成形也。見《說文包部》。
❷容也。《易泰》:九二。~荒。
❸裹也。《詩野有死麕》:白茅~之。〔俗呼裹衣物者曰~。如衣~、書~、~袱。之類。又僧曰打~。亦此義〕。
❹藏也。《漢書外戚傳》:~紅顏而弗明。
❺含也。《漢書禮樂志》:~四鄰。
❻取也。《漢書敍傳》:~漢舉信。
❼本也。《易繫辭》:繫于~桑。
❽兼也。《拾遺記》:~含萬象。
❾悉也。總也。《漢書賈誼傳》:~舉宇內。〔俗云~管、~辦、~治、之類。皆本總括之義〕。
❿裹取之。《漢書匈奴傳》:善爲誘兵以~敵。
⓫荷~。~子。皆食品。《東京夢華錄》:諸般蜜煎香果。更外賣軟羊諸色~子。猪羊荷~燒肉之類。〔俗呼衣囊香囊亦曰荷~〕。
⓬山名。《山海經海內東經注》:吳縣南太湖中~山下。有洞庭穴。號爲地脈。《山在今江蘇太湖中》。
⓭通庖、胞。《易姤》:~有魚。《虞注》:或以爲庖廚。《荀本易》:作胞有魚。
⓮通苞。叢生也。《書禹貢》:草木漸~
⓯姓也。楚大夫申~胥之後。
2、包讀音:房尤切,音浮,尤韻。釋文:~來。地名。《穀梁隱八年傳》:公及莒人盟于~來。〔地在今山東莒縣西二十里。~左氏作浮。通雅云。古呼~如桴。脬與胞、桴與枹、莩與苞、浮與泡、捊與抱、同原相因。故互通〕。
3、绺讀音:班交切,音包,肴韻。釋文:衣也。見《篇海》。

包-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包bāo
①动用纸、布或其他薄片把东西裹起来:~书|~饺子|头上~着一条白毛巾。
②(~儿)名包好了的东西:药~|邮~|打了个~。
③名装东西的口袋:书~|把零碎东西装进~儿里。
④(~儿)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称具有某种特点的人:病~儿|坏~儿|淘气~儿|受气~儿。
⑤量用于成包的东西:两~大米|一大~衣服。
⑥名物体或身体上鼓起来的疙瘩:树干上有个大~|腿上起了个~。
⑦毡制的圆顶帐篷:蒙古~。
⑧动围绕;包围:火苗~住了锅台|骑兵分两路~过去。
⑨动容纳在里头;总括在一起:~含|~罗|无所不~。
⑩动把整个任务承担下来,负责完成:~治|~教~会|~片儿(负责完成一定地段或范围的工作)。
⑪动担保:~你没错儿|~你满意。
⑫动约定专用:~车|~场|~了一只船。
⑬动包养:~二奶。
⑭(Bāo)名姓。

包-中草药辞典

【读音】bāo
【繁体】包
包<动>
(会意。小篆字形,外边是“勹”。中间是个“巳”字,“象子未成形”。“勹”就是“包”的本字。本义:裹)
用纸、布等裹东西[wrapup]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诗·召南·野有死麕》
草木渐包。――《书·禹贡》
包有鱼。――《易·姤》
包之以虎皮。――《礼记·乐记》
又如:纸包不住火;包缠(包裹缠绕)
包含,包容。里面含有[contain;include]
举一滴可包陵谷。――唐·李朝威《柳毅传》
皆包在诸谷中。――宋·沈括《梦溪笔谈》
又如:把小费包在内;包函(包有,含有);包吞(包含);包荒(掩饰;遮盖;原谅,宽容)
包围。四面围住[
包bāo
①用纸、布等裹东西:~杂志。
②裹好了的东西:邮~。
③装东西的口袋:背~。
④量词:一~糖。
⑤物体或身体上鼓起来的疙瘩:身上起了一个~。
⑥毡制的圆顶帐篷:蒙古~。
⑦围绕:从两面~抄过去。
⑧容纳在内;总括在一起:~含。
⑨承担任务并负责完成:承~。
⑩担保:~您满意。(11)约定专用:~车、~厢。(12)姓。
【包庇罪】明知是犯罪分子,而向司法机关或有关组织作假证明,帮助其掩盖罪行,逃避法律制裁的行为。事先有通谋的,应以共同犯罪论处。
【包藏祸心】心里暗藏着坏念头。又作包藏奸心。
【包藏奸心】见【包藏祸心】。
【包产到户】中国实施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组织形式之一。一般以户为单位,根据承包的土地、生产工具、技术及劳动力等条件制订出产量指标并负责完成。
【包涵】请人原谅的客套话:招待不周,请诸位~。
【包揽】包揽过来,全部承担:~一切。
【包罗万象】包容一切。形容内容丰富,应有尽有:展览会可真是~,无所不有。
【包容力】<港台>承受力。
【包头市】内蒙古自治区辖市。位于内蒙古中部偏西,北依大青山,南临黄河,在土默川和后套平原之间。是全区经济中心。工业以钢铁冶炼和机械制造为主导产业,有'草原钢城'之称。
【包厢】某些影剧院设在楼上的单间席位,一间有几个位置。
【包拯】(999-1062)北宋大臣。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进士出身。曾任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事,三司使等。为官清廉,执法严正,不避权贵。后世称为'包青天'。有《包孝肃奏议》。
────────────────—
包páo1.通"庖"。厨房。2.通"匏"。参见"包瓜"。
────────────────—
包fú1.包来,地名,春秋时莒邑,在今山东省沂水县西北。2.包丘,复姓。亦作"苞丘",即浮丘。楚有包丘子,与李斯同事荀卿。见汉桓宽《盐铁论.毁学》。

包 -古漢語常用詞典

bāo
①裹;包住。《魯提轄拳打鎮關西》:“那店小二將手帕~了頭。”《範進中舉》:“即便~了兩錠,叫胡屠戶進來。”②包括;包容。《過秦論》:“席卷天下,~舉宇內。”【又】包藏。《雁蕩山》:“皆~在諸穀中。”

包-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包 bāo
① 动裹;包住。《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那店小二将手帕~了头。”《范进中举》:“即便~了两锭,叫胡屠户进来。” ② 动包括;包容。《过秦论》:“席卷天下,~举宇内。” 又:包藏。《雁荡山》:“皆~在诸谷中。”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bāo

1、[书包]shū bāo

布或皮革等制成的袋子,主要供学生上学时装书籍、文具用。

2、[包子]bāo zi

食品,用菜、肉或糖等做馅儿,多用发面做皮,包成后,蒸熟。

3、[红包]hóng bāo

包着钱的红纸包儿,用于馈赠或奖励等:送~。发~。

4、[胆大]dǎn dà

暂未释义

5、[皮包]pí bāo

用皮革制成的提包。

6、[沙包]shā bāo

1.像小山一样的大沙堆。 2.沙袋。 3.(~儿)儿童玩具,小布袋里装上沙子或其他颗粒物后缝上口,可以投掷。

7、[包括]bāo kuò

包含(或列举各部分,或着重指出某一部分):语文教学应该~听、说、读、写四项,不可偏轻偏重。我说“大家”,自然~你在内。

8、[包装]bāo zhuāng

1.在商品外面用纸包裹或把商品装进纸盒、瓶子等:定量~。~商品要注意质量。 2.指包装商品的东西,如纸、盒子、瓶子等:~美观。运输不慎,~破损严重。 3.比喻对人或事物从形象上装扮、美化,使更具吸引力或商业价值:~歌星。

9、[包含]bāo hán

里边含有:这句话~好几层意思。

10、[面包]miàn bāo

食品,把面粉加水等调匀,发酵后烤制而成。

11、[包裹]bāo guǒ

1.包;包扎:用布把伤口~起来。 2.包扎成件的包儿:他肩上背着一个小~。我到邮局寄~去。

12、[承包]chéng bāo

依照双方议定的条件接受并完成(工程、利润、订货、产量等)。

13、[钱包]qián bāo

装钱用的小包儿,多用皮革、塑料等制成。

14、[包围]bāo wéi

1.四面围住。 2.军队向敌人翼侧和后方进攻,以求围歼敌人的行动。也指对敌军作战所形成的态势。如三面包围或四面包围。

15、[背包]bēi bāo

1.行军或外出时背在背(bèi)上的衣被包裹:打~。 2.一种可以背在背(bèi)上的包。

16、[打包]dǎ bāo

1.用纸、布、麻袋、稻草等包装物品:~机。~装箱。 2.打开包着的东西:~检查。

17、[包袱]bāo fu

1.包衣服等东西的布。 2.用布包起来的包儿。 3.比喻某种负担:思想~。不能把赡养父母看成是~。 4.指相声、快书等曲艺中的笑料。把笑料说出来叫抖包袱。

18、[腰包]yāo bāo

系在腰间的钱包,泛指钱包:掏~。

19、[包揽]bāo lǎn

兜揽过来,全部承担:政府部门不可能把各种事务都~起来。

20、[包浆]bāo jiāng

指铜、玉、竹等古玩表面经长期抚摩所发出的光泽。

21、[大包]dà bāo

1.指宇宙。 2.突起的大疙瘩。 3.食品名。比较大的包子。有馅,用发面做皮,包成后蒸熟。

22、[包车]bāo chē

1.定期租用车辆:包了三辆车去旅游。 2.个人或机关团体定期租用的人力车或机动车:拉~。门前挤满了~。

23、[三包]sān bāo

1.包修、包换、包退的合称,是厂家或商店对商品实行的售后服务内容。 2.单位对门前包绿化、包清洁、包秩序的合称。

24、[分包]fēn bāo

1.分片包干;分头负责:任务~到人。 2.承包者把所承包的工程项目等的一部分再分给他人承包:工程~。

25、[包办]bāo bàn

1.遇事不同有关人员或有关方面商量而独自作主办理:~代替。 2.一手负责;全部办理:这件事儿你就~到底吧!

26、[包厢]bāo xiāng

某些剧场里特设的单间席位,一间有几个座位,多在楼上。

27、[箱包]xiāng bāo

箱子、皮包、背包等的统称。

28、[包皮]bāo pí

1.包装的皮儿。 2.阴茎前部覆盖龟头的外皮。

29、[荷包]hé bāo

1.随身携带的装零钱或零星物品的小包儿。2.指衣兜儿。

30、[挎包]kuà bāo

带子较长的可以挂在肩膀上背的袋子。

31、[包间]bāo jiān

宾馆和餐饮、娱乐等场所设的供某位或某些客人专用的房间。

32、[包房]bāo fáng

1.定期租用宾馆、饭店等的客房。 2.定期租用的宾馆、饭店等的客房。

33、[汤包]tāng bāo

装有碎肉和卤汁的蒸包。

34、[包工]bāo gōng

按照规定的要求和期限,完成某项生产或建设任务:~包产。大楼由承建单位~。

35、[包覆]bāo fù

包容覆盖。

36、[发包]fā bāo

把建筑、加工、订货等任务交给企业单位或个人承包。

37、[包干]bāo gān

保证全部完成一定范围的工作。

38、[包庇]bāo bì

袒护或掩护(坏人、坏事):互相~。~贪污犯。

39、[包场]bāo chǎng

预先定下一场电影、戏剧等的全部或大部分座位。

40、[包抄]bāo chāo

绕到敌人侧面或背后进攻:分三路~过去。

近义词

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