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
拼音
dāo笔顺
𠃌 丿整体布局宽松。撇画起笔位置恰当;横折钩与撇画平行,收笔比撇画略低。
同音字
读音为dāo的字 读音为dao的字基础解释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刀刀-汉语大词典刀刀动摇貌。
●《玉篇·刀部》:“刀,又丁幺切。《庄》‘刀刀乎’。”
●今本《庄子·齐物论》作“刁刁乎”。
刀dāo
ㄉㄠ
〔《广韵》都牢切,平豪,端。〕
1.兵器名。
●《书·顾命》:“越玉五重,陈宝,赤刀、大训、弘璧、琬琰在西序。”
郑玄注:“赤刀者,武王诛纣时刀。”
●唐无名氏《哥舒歌》:“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儿女英雄传》第七回:“那穿红的女子听了,拔下那把刀来用刀背把他的胳膊一拦,向那母女二人道:‘你娘儿两个只顾走。’”
2.泛指屠宰、砍削、切割用的工具。
●《庄子·养生主》:“良庖岁更刀,割也。”
●古乐府《木兰诗》:“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如:菜刀;手术刀。
3.形状像刀的东西。如:冰刀。
4.剖析;宰杀。
●元揭傒斯《大元敕赐修堰碑》:“诸堰皆甃以山石,范铁以关其中,取桐寔之油,刀麻为丝,和石之灰,以苴罅漏,御水潦。”
●明袁宗道《迪功郎南安少尹方先生行状》:“而旁观之豪耽耽,即持刀劫先生曰:‘不千金,立刀汝。’”
5.古代钱币名。以青铜制成,主要流行于战国时代的齐、燕、赵三国。分齐莒刀、尖首刀、明刀、钝首刀等种类,其上铸有文字。
●秦时废;西汉末,王莽一度仿制,旋废。
●《墨子·经说下》:“刀籴相为贾。刀轻则籴不贵,刀重则籴不易。”
毕沅校注:“[刀]谓泉刀。”
●《汉书·食货志下》:“错刀,以黄金错其文,曰‘一刀直五千’。”
参见“刀布”。
6.通“舠”。小船。
7.通“鱽”。鱼名。
●《尔雅·释鱼》:“鮤,鱴刀。”
郭璞注:“今之鮆鱼也,亦呼为鱽鱼。”
参见“刀鱼”。
8.通“刁”。参见“刀刀”、“刀斗”。
9.量词。纸张的计量单位。通常以一百张为一刀。
●清姚衡《寒秀草堂笔记》卷三:“英国造的金边白纸二百刀。”
●巴金《关于〈第四病室〉》:“没有稿纸,我买了两刀记账用的纸。”
10.姓。
●汉有刀间。见《汉书·货殖传》。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亦有此姓。
●《明史·云南土司传一·镇沅》:“洪武十五年,总管刀平与兄那直归附,授千夫长。”
刀 dāo
❶刀。
《三國志·吴書·吴主傳》:
於安平之世而~劍不離於身。
[刀筆]刀和筆,書寫時的用具。古代書寫時用筆寫在竹簡上,錯了就用刀刮去。
《史記·郅都傳》:
臨江王欲得~~,爲書謝上。(爲書謝上:寫信向皇帝道歉。)
又稱掌刀筆、管文書的小官爲「刀筆吏」,簡稱「刀筆」。
《戰國策·秦策五》:
臣少爲秦~~。
《史記·汲黯列傳》:
天下謂~~吏不可以爲公卿。
❷古代一種錢幣,因形狀如刀而得名。
《荀子·富國》:
厚~布之斂以奪之財。(加重徵收貨幣以掠奪人民的錢財。布:古代一種錢幣。)
❸小船。
《詩經·衛風·河廣》:
誰謂河廣?曾不容~。(誰説黄河寬又寬呢?連隻小船也容不下。)這個意義後來寫作「舠(dāo)」。
刀刀02ㄉㄠdāo名①武器名。一種用來砍殺,頗具殺傷力的兵器。如:「大刀」、「寶刀」、「軍刀」、「武士刀」。②切、削、剪、刻、割、斬的工具。多以鋼鐵製成。如:「菜刀」、「鍘刀」、「剪刀」、「鐮刀」、「雕刻刀」。③古代的錢幣。外形如刀。《史記.卷三〇.平準書》:「農、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龜貝金錢刀布之幣興焉。」④量詞:⑴計算切割次數的單位。如:「老屠戶在那塊豬肉上劃了幾刀。」⑵計算紙張的單位。一百張為一刀。如:「一刀稿紙」。⑤姓。如明代有刀幹孟。⑥二一四部首之一。
刀-文言同义辨析刀-漢語大字典刀
《説文》:“刀,兵也。象形。”
(一)dāo 《廣韻》都勞切,平豪端。宵部。
(1)用于切、割、砍、削的器具的总名。也用作兵器名。《説文·刀部》:“刀,兵也。”桂馥義證:“兵也者,《急就篇》:‘矛、鋌、鑲、盾、刃、刀、鈎。’顔注:‘刀,大小衆刀也。’”王筠句讀:“《周禮》五兵無刀,《考工記》以鄭之刀與斤、削、劍並數,亦不盡是兵器,疑或鸞刀之類。”《詩·大雅·公劉》:“何以舟之?維玉及瑶,鞞琫容刀。”毛傳:“容刀,言有武事也。”《樂府詩集·木蘭詩》:“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清魏源《默觚下·治篇一》:“操刀而不割,擁檝而不渡,世無此蠢愚之人。”
(2)形状像刀的东西。如:冰刀。
(3)古钱币名,因其形如刀故名。《玉篇·刀部》:“刀,亦名錢,以其利於人也;亦名布,分布人間也。”《荀子·榮辱》:“餘刀布,有囷॥گ܌然而衣不敢有絲帛。”楊倞注:“刀、布,皆錢也。”《史記·平準書》:“虞夏之幣,金為三品,或黄,或白,或赤;或錢,或布,或刀,或龜具。”司馬貞索隱:“刀者,錢也。《食貨志》有契刀、錯刀……以其形如刀,故曰刀,以其利於人也。”
(4)小船。后作“舠”。《詩·衛風·河廣》:“誰謂河廣?曾不容刀。”鄭玄箋:“小船曰刀。”陸德明釋文:“刀,《字書》作舠,《說文》作ͣ\u0002”明袁宏《荷花蕩》:“渔刀小艇,僱覓一空。”
(5)量词。纸张的计量单位,通常一百张为一刀。明沈榜《宛署雜記·鄉試》:“包裹紙十刀。”巴金《第四病室》第二章:“我看见别人托他买草纸……我也托他买了一刀。”
(6)姓(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明史·雲南土司傳》:“洪武十五年,總管刀平與兄那直歸附,授千夫長。”
(二)diāo 《類篇》丁聊切,平蕭端。
同“刁”。《玉篇·刀部》:“刀,亦姓。俗作刁。”《史記·李將軍列傳》:“不擊刀斗以自衛,莫府省約文書籍事。”司馬貞索隱:“刀,音貂。”
刀ㄉㄠdāo1.古代的一種兵器、用具;現泛指用於切、割、削、刺、刨、砍、鍘的器具。[例]菜~∣刨~∣藍波~∣削鉛筆~。2.狀似刀的物品。[例]冰~∣瓦~∣~幣。3.量詞:(1)用於計算紙張。一百張稱為一刀。(2)用於計算切割的次數。4.姓。5.二一四部首之一。
刀-中華大字典1、刀讀音:都勞切,到平聲,豪韻。釋文:
❶兵也。象形。見《說文》。《段注》:~者兵之一也。
❷到也。《釋名釋兵》:~。到也。以斬伐到其所。乃擊之也。
❸錢也。《史記平準書》:龜貝金錢~布之幣興焉。
〔注〕:索隱曰。~者錢也。以其形如~。
〔按初學記云。黃帝採首山之銅。始鑄爲~〕。
❹魚名。《爾雅釋魚》:鮤鱴~。《釋文》:~字亦作魛。
❺~頭。喩還也。〔古詩〕:何日大~頭。
〔按~頭有環。環借作還義。故云〕。
❻~墨。謂以~刻其顙而墨窒之也。《國語周語》:有斧鉞~墨之民。
❼~筆。謂記事書於簡册。謬誤者以~削而除之也。《漢書蕭何傳》:皆起秦爲~筆吏。
❽~鋸。中刑也。見《漢書刑法志》。〔後人書奏中云。~鋸鼎鑊。所不敢辭。意本此〕。
2、刁讀音:丁聊切,音貂,蕭韻。
〔按~、本作刀。韻會。刀、都牢切、又丁聊切。一字二音。觀詩公劉鞞琫容刀。亦有二音。可知~本作刀。後人作~以別之而已〕。釋文:
❶~斗。小鈴也。《漢書李廣傳》:不擊~斗自衞。
〔注〕:孟康曰。~斗以銅作鐎。受一斗。晝炊飯食。夜擊持行。蘇林曰。形如鋗無緣。
〔按~斗或亦作刀斗。正字通云。史傳有刀斗。無~斗。刀斗不必讀~也〕。
❷~~。動搖貌。《莊子齊物》:而獨不見之調調之~~乎。
〔注〕:調調~~。動搖貌。言物聲旣異。形之動搖亦不同。
❸姓也。齊大夫豎~之後。
❹狡詐也。如俗言~頑~健逞~之類。
3、刂釋文:刀在旁之文。見《正字通》。
4、釖釋文:刀或字。見《集韻》。
兵器名。最早為石刀,商代已有銅刀,至周又有鐵刀。周人喜佩劍而不喜佩刀,漢代帝王公卿則佩刀而不複佩劍。南北朝以後,鋼刀一直是主要的步、騎兵武器。至宋,有手刀、棹刀、屈刀、筆刀等不同的形制。明清的刀制作比較複雜,也比較精美,有腰刀、大刀、小刀、短刀、長柄大刀等多種。
刀-中草药辞典【读音】dāo
【繁体】刀
刀<名>
(象形。小篆字形,象刀形。汉字部首之一。本义:古代兵器名)
同本义[knife;soldier'ssword;sabre]
刀,兵也。象形。――《说文》
刀,到也,以斩伐到其所乃击之也。――《释名》
刀光照塞月,阵色明如昼。――唐·崔国辅《从军行》
又如:刀枪;刀兵;刀瘢(刀伤的瘢痕)。
泛指用来斩、割、切、削、砍、铡的工具[knife]
中刑用刀锯。――《国语·鲁语》
有斧钺刀墨之民。――《国语·周语》
帝自捉刀立床头。――《世说新语·容上》
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后汉书·列女传》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聊斋志异·狼三则》
刀dāo
①用来切、割、削、砍、刺、铡的带刃的工具。一般用钢铁制造。
②形状像刀的东西:~币、冰~。
③计算纸张的单位。通常为100张:买两~宣纸。
④姓。
【刀笔】
①有关公文案卷的事。
②刀笔吏(办理文书的小官)的简称。
【刀耕火种】一种原始的耕种方法,把地上的草木烧成灰做肥料,就地挖坑下种。
【刀光剑影】形容激烈的厮杀、搏斗场面或杀气腾腾的境况。
【刀山火海】比喻非常危险的境况。又作火海刀山。
【刀术】武术器械练习之一。刀有朴刀、大刀、短刀数种。刀法有劈、砍、剁、挑、推、拔等等。对增强体力和灵敏性有良好作用。
【刀俎】比喻宰割者或迫害者。俎:砧板,切肉的菜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