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索

拼音

hán suǒ

笔顺


同音字

读音为hán的字 读音为suǒ的字 读音为han的字 读音为suo的字

基础解释

用通信方式索取(宣传品、资料等):本公司备有产品说明书,~即寄。

详细解释

  1. 通过书信索取。

    鲁迅 《书信集·致曹靖华》:“现代书局的稿子,函索数次,他们均置之不理。” 孙犁 《澹定集·幻华室藏书记序》:“于 京 、 津 、 宁 、 沪 、 苏 等地,函索书目,邮购旧籍,日积月累,遂至可观。”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函索-中華語文大辭典

函索ㄏㄢˊ ㄙㄨㄛˇhánsuǒ用通信的方式索取。[例]~簡章|~贈品|~出版書目。

函索-汉语大词典

函索通过书信索取。
●鲁迅《书信集·致曹靖华》:“现代书局的稿子,函索数次,他们均置之不理。”
●孙犁《澹定集·幻华室藏书记序》:“于京、津、宁、沪、苏等地,函索书目,邮购旧籍,日积月累,遂至可观。”

函索-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函索hánsuǒ
动用通信方式索取(宣传品、资料等):本公司备有产品说明书,~即寄。

函-漢語大字典


《説文》:“圅,舌也。象形,舌體ࢎذŽأ\u0002从ࢎد܌ࢎؤڦ聲。肣,俗圅从肉、今。”按:王国维以为像“盛矢之器”。隶作函。
hán 《廣韻》胡男切,平覃匣。又胡讒切。侵部。
(1)舌。《説文·ࢎةè》:“圅,舌也。”按:“圅”,古籍中通行作“函”。
(2)包含;容纳。《集韻·覃韻》:“函,容也。”《詩·周頌·載芟》:“播厥百穀,實函斯活。”鄭玄箋:“函,含也。”《漢書·叙傳上》:“函之如海,養之如春。”顔師古注:“函,容也。讀與含同。”唐劉禹錫《問大鈞賦》:“圓方相函兮,浩其無垠。”
(3)陷入。《國語·楚語上》:“若合而函吾中,吾上下必敗其左右。”韋昭注:“函,入也。”《漢書·司馬遷傳》:“所以隱忍苟活,函糞土之中而不辭者,恨私心有所不盡,鄙没世而文采不表於後也。”唐柳宗元《古東門行》:“當街一叱百吏走,馮敬胸中函匕首。”
(4)铠甲。后作“䤴”。《玉篇·臼部》:“函,鎧也。”《字彙·凵部》:“函,甲也。與䤴同。”《周禮·考工記·序》:“粤無鎛,燕無函,秦無廬,胡無弓車。”鄭玄注引鄭司農云:“函,鎧也。”《墨子·非儒下》:“君子勝,不逐奔,揜函弗射,强則助之。”也指制造铠甲的工人。《周禮·考工記·序》:“攻皮之工:函、鮑、韗、韋、裘。”賈公彦疏:“函人為甲。”
(5)匣子。如:镜函;剑函。《集韻·咸韻》:“函,匱也。或作㮀。”北周庾信《周車騎大將軍賀婁公神道碑》:“龜轉印函,蛇盤綬笥。”唐封演《封氏聞見記·匭使》:“梁武帝詔于謗木、肺石旁各置一函,横議者投謗木函,求達者投肺石函。”用如动词,义为装在匣子里。明沈鯨《雙珠記·人珠還合》:“絶域書迷雁足,函閨鏡,掩鸞氛。”《聊齋志異·喬女》:“孟益賢之,向慕尤殷,使媒者函金加幣,而説其母。”
(6)封套;套子。唐張彦遠《法書要録·武平一徐氏法書記》:“楷書每函可二十餘卷。”又“時見宫人出六十餘函,於億歲殿曝之,多裝以鏤牙軸、紫羅褾。”明梅鼎祚《玉合記·贈處》:“詩書户牖,真看縹帙千函。”鲁迅《且介亭杂文·买〈小学大全〉记》:“加疏的《小学》六卷,《考证》和《释文》、《或问》各一卷,《后编》二卷,合成一函,是为《大全》。”
(7)指信封。三國魏吴質《答東阿王書》:“信到,奉所惠貺,發函伸紙,是何文采之巨麗,而慰喻之綢繆乎!”《晋書·殷浩傳》:“(殷浩)將答書,慮有謬誤,開閉者數十,竟達空函。”清袁枚《隨園詩話》載黄蛟門《寄張香岩》:“接到手書偏不發,先從函外看平安。”通常指书信。如:来函;公函。《玉篇·臼部》:“函,書也。”
(8)杯。《集韻·咸韻》:“函,杯也。”
(9)地名。指函谷关。漢賈誼《過秦論》:“秦孝公據殽、函之固。”
(10)姓。《廣韻·咸韻》:“函,姓。漢有豫章太守函熙。又漢複姓。漢末有黄門侍郎函治子覺。”按:《萬姓統譜》作“函冶子覺。”

函-中華語文大辭典

函ㄏㄢˊhán1.匣子、盒子;封套。[例]書~∣石~∣全書十二~。2.書信文件。[例]~件∣~授班∣來~已悉。3.公文書名稱,凡一般機關間無論上行、平行、下行往返的公文書都可稱函。[例]公~∣~復∣~請鑒核∣~送法辦。4.姓。

函-中華大字典

1、函讀音:胡男切,音含,覃韻。釋文:
❶本作。圅。〔說文。帎部〕。圅。舌也。舌。體帎帎。从帎。《段注》:舌有莖而如荂蕾。故从帎。
❷容也。《禮記曲禮》:席間~丈。
❸包也。《漢書禮樂志》:~蒙祉福常若期。
❹鎧也。《考工記總序》:燕非無~也。
❺甲也。《孟子公孫丑》:~人惟恐傷人。
❻入也。《國語楚語》:若合而~吾中。
❼~宏。寬大也。《文選左思賦》:伊茲都之~宏。
❽~鐘。林鐘也。《周禮大司樂》:~鐘爲宮。
❾~數。數學家言。凡相關兩數。甲數變。乙數亦因之而變。則乙數爲甲數之~數。
❿同含。《漢書班固敍傳》:~之如海。
2、函讀音:戶感切,音頷,感韻。釋文:
❶口下肉也。《通俗文》:口上曰臄。口下曰~。〔同篨。一作負。俗作㖤〕。
❷通椷。《漢書天文志》:太白閒可椷劔。
 〔注〕:謂可容一劔也。
3、函讀音:胡讒切,音咸,咸韻。釋文:
❶匵也。《漢書武帝紀注》:有金策石~。金泥玉檢之封焉。
❷杯也。見《集韻》。
❸書~也。緘封謂之~。《晉書殷浩傳》:竟達空~。
❹~谷。關名。《讀史方輿紀要》:河南陝州靈寶縣南十里有~谷故關。〔在今河南靈寶縣境〕。
❺通㮀。木名。見《集韻》。
❻通咸。《周禮伊耆氏》:共杖咸。
 〔注〕:咸讀爲~。以此~藏之。
❼姓也。漢豫章太守~熙。又~治。複姓。漢末黃門侍郞~治子覺。
4、凾釋文:俗函字。見《正字通》。
5、圅讀音:戶感切,音頷,感韻。釋文:口下曰~。見《集韻》。
6、圅讀音:湖南切,音含,覃韻。釋文:舌也。見《說文帎部》。
7、椷讀音:居咸切,音緘,咸韻。釋文:
❶篋也。見《說文》。
❷桮。趙魏之間曰~。見《方言》。
8、椷讀音:胡南切,音函,覃韻。釋文:圅也。藏也。容也。《漢書天文志》:辰星過太白間。可~劒。
 〔按今謂封信曰~。本此〕。
9、肣讀音:姑南切,音弇,胡男切,音含,覃韻。釋文:
❶舌也。見《玉篇》。
❷排囊柄也。見《廣韻》。
❸肥牛脯。見《集韻》。
10、肣讀音:渠金切,音琴,侵韻。釋文:斂也。灼龜首仰足~。《史記龜筴傳》:~開。
 〔注〕:~、謂兆足斂也。
11、肣讀音:戶感切,音頷,感韻。釋文:牛腹也。見《集韻》。
12、蝋讀音:戶感切,音頷,感韻。釋文:口下曰~。見《集韻》。
13、䤴讀音:胡讒切,音咸,咸韻。釋文:
❶匵也。見《集韻》。
❷杯也。見《集韻》。
14、䤴讀音:胡南切,音含,覃韻。釋文:鎧也。見《廣雅釋器》。
15、厢釋文:同亟。見《龍龕手鑑》。
16、㮀釋文:同㮭。見《正字通》。

函-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函 (圅)hán
❶鎧甲。
《孟子·公孫丑上》:
矢人惟恐不傷人,~人惟恐傷人。(函人:做鎧甲的人。)
❷包含,包容。
《淮南子·詮言》:
夫~牛之鼎沸,而蠅蚋(ruì)弗敢入。(函牛:容得下一頭牛。鼎:古代煮東西的器具。蚋:蚊類。弗:不。)
❸匣子,套子。
《戰國策·燕策三》:
荆軻奉樊於期頭~,而秦武陽奉地圖匣,以次進至陛下。
《晉書·張華傳》:
得一石~。
❹信封。
吴質《答東阿王書》:
發~伸紙。(打開信封,拿出信紙。)
又書信。
《三國志·魏書·劉曄傳》注引《傅子》:
每有疑事,輒(zhé)以~問曄。(輒:總是。)
❺指函谷關,在河南崤山,常連稱「崤函」。
賈誼《過秦論》:
秦孝公據殽~之固,擁雍州之地。

函-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函(圅)hán

①书匣;封套:石~|镜~|这部《全唐诗》分成十二~。
②信件:公~|来~|~授丨~复|发~致谢。

函-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函凵68ㄏㄢˊhán名①舌頭。《說文解字.𢎘部》:「函,舌也。」②鎧甲、護身甲。《周禮.冬官考工記》:「燕無函,秦無廬,胡無弓車。」鄭玄注引鄭司農云:「函,鎧也。」③匣、盒子。如:「劍函」、「鏡函」、「石函」。《史記.卷八六.刺客傳.荊軻傳》:「荊軻奉樊於期頭函,而秦舞陽奉地圖柙,以次進。」④套子、封套。如:「全書共十函」。唐.張彥遠《法書要錄.卷三.武平一徐氏法書記》:「時見宮人出六十餘函,於億歲殿曝之,多裝以鏤牙軸、紫羅褾。」⑤書信、信件。如:「來函」、「函件」。三國魏.吳質〈答東阿王書〉:「信到,奉所惠貺,發函伸紙。」唐.李商隱〈隋宮〉詩:「乘興南遊不戒嚴,九重誰省諫書函。」⑥現行公文的一類。用於各級機關公文往返,或人民與機關間的申請與答覆。如:「公函」、「申請函」。動①包容、容納。《詩經.周頌.載芟》:「播厥百穀,實函斯活。」漢.鄭玄.箋:「函,含也。」《漢書.卷一〇〇.敘傳上》:「函之如海,養之如春。」唐.顏師古.注:「函,容也。」②用木盒盛裝,並加以密封。《戰國策.燕策三》:「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新五代史.卷三七.伶官傳.序》:「方其係燕父子以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廟。」③陷入。《漢書.卷六二.司馬遷傳》:「所以隱忍苟活,函糞土之中而不辭者。」唐.柳宗元〈古東門行〉:「當街一叱百吏走,馮敬胸中函匕首。」

函-中草药辞典

【读音】hán
【繁体】圅
函<名>
(象形。今隶误作函。本义:舌)
同本义[tongue]
圅,舌也。――《说文》
若合而函吾中。――《国语·楚语》。注:“入也。”按,如舌之在口中也。
口上曰臄,口下曰圅。――《通俗文》
噱,圅舌也。――《广雅·释亲》
盛物的匣子、套子[case]
函封之。――《战国策·燕策》
函封。
买五人之脰而函之。――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又如:剑函;镜函
传达消息或指示的信件(古代寄信用木函)[letter]。如:函仪(信件礼物);函章(信件公文);函片(信件);函札(书信)
邮政[mail]。如:函购
信封[envelope]
发函伸纸,…。――《文选·吴
函(圅)hán
⒈匣(子),套(子):钱~。得一石~。全书共五~。
⒉信件,信封:~件。来~已收。递送公~。发~伸纸(打开信封,拿出信纸)。
⒊包含,包容:~牛(容得下一头牛)之鼎沸,而蝇蚋(蚊类)弗敢入。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近义词

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