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diāo

笔顺

丿 𠃌 𠃍

同音字

读音为diāo的字 读音为diao的字

基础解释

凋谢。例 :~零。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也。

详细解释

〈动〉

  1. (形声。从仌( bīng),周声。“仌”,冻的意思。本义:草木衰落)

  2. 同本义

    凋,半伤也。——《说文》

    凋,伤也。——《广雅》

    为其凋荣也。——《战国策·秦策》

    卉既凋而已育。——《思元赋》。注:“落也。”

    又如:凋萎(凋谢枯萎。植物的茎叶,因蒸散水分过多,补充不及,组织呈萎缩现象,不能保持固有的形状);凋瘁(衰败枯萎);凋霜(因霜冻而受到损伤)

  3. 衰败,衰落 。

    如:凋换(凋零变更);凋丧(凋落丧亡);凋变(衰败变化);凋废(衰落荒废);凋尽(凋敝穷竭,至于极点)

〈形〉

  1. 零落 。

    如:凋散(零落分散);凋寡(零落稀少);凋摧(零落;毁损);凋疏(零落稀疏)

  2. 贫穷困苦 。

    如:凋困(贫穷困苦);凋匮(困苦匮乏);凋窭(困苦贫穷);凋罄(穷困贫乏)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凋-漢語大字典


《説文》:“凋,半傷也。从仌,周聲。”
diāo 《廣韻》都聊切,平蕭端。幽部。
(1)草木零落,凋谢。《説文·仌部》:“凋,半傷也。”王筠句讀:“草木零落有漸,故曰半傷。”《文選·張衡〈思玄賦〉》:“桑末寄夫根生兮,卉既凋而已育。”舊注:“凋,落也。”唐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木凋。”清洪昇《長生殿·彈詞》:“野鹿兒亂跑,苑柳宫花一半兒凋。”
(2)衰败。《廣雅·釋詁四》:“凋,傷也。”《管子·五行》:“春辟勿時,苗足本,不癘雛鷇,不夭麑䴠,毋傅速,亡傷襁褓,時則不凋,七十二日而畢。”尹知章注:“若能行上事春,則繁茂而不凋枯也。”唐李白《蜀道難》:“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顔。”清潘耒《吴聖玉歸自遼左志喜》:“門巷凋殘餘燕壘,親朋零落豐鶉衣。”
(3)疲敝;困苦。《玉篇·冫部》:“凋,力盡。”《史記·張儀列傳》:“今秦有敝甲凋兵,軍於澠池……願以甲子合戰,以正殷紂之事。”《明史·太祖紀》:“東南罹兵革,民生凋敝,吾甚憫之。”
(4)同“叼”。用嘴衔住。《西遊記》第二十二回:“師父!你自坐下,等我與他個餓鷹凋食。”
(5)姓。宋羅泌《路史·疏仡紀·夏后紀下》:“厥後異姓有呼衍氏、蘭氏、須卜氏、丘林氏、雕氏、凋氏。”

凋-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凋 diāo
草木衰落。
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詩:
秋盡江南草木~。
引衰敗。
陸游《樓上醉書》詩:
八年梁益~朱顔。(梁益:梁州和益州。凋朱顔:指衰老。)
辨雕,鵰,琱,彫,凋。見下「雕」字。

凋-中華大字典

1、凋讀音:丁聊切,音貂,蕭韻。釋文:
❶半傷也。見《說文》。《段注》:傷、創也。半傷、未全傷也。仌霜者傷物之具。故从仌。
❷害也。《國策秦策》:爲其~榮也。
❸落也。《文選張衡賦》:卉旣~而已育。
❹力盡貌。見《廣韻》。
❺通彫。衰也。《論語子罕》: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彫也。《釋文》:依字當作~。
❻通雕。弊也。《史記酷吏列傳》:斲雕而爲檏。

凋-中華語文大辭典

凋ㄉ丨ㄠdiāo1.枯萎;衰敗。[例]~謝∣~零∣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2.姓。

凋-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凋(彫)diāo
凋谢:~零|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也。

凋-古代漢語常用詞詞典_王力版

1041.【凋】
草木衰落。杜甫秋興八首詩:“玉露凋傷楓樹林。”也寫作“雕”。論語子罕:“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雕也。”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詩:“秋盡江南草木雕。”
引申爲傷殘,衰頹。李白蜀道難詩:“使人聽此凋朱顏。”後代成語有“民生凋敝”。
[辨]雕(鵰),琱,彫,凋。“雕”是猛禽,“鵰”是異體字。“琱”是治玉,刻。“彫”是繪飾,刻畫。“凋”是草木衰落。在雕琢、刻畫的意義上,“雕”、“琱”和“彫”可以相通。在凋落、衰頹的意義上,“凋”和“彫”可以相通。除此而外,彼此毫無關係。

凋-汉语大词典

凋diāo
ㄉ〡ㄠ
〔《广韵》都聊切,平萧,端。〕
1.植物枯败脱落。
●《战国策·秦策三》:“天下有明主,则诸侯不得擅厚矣。是何故也?为其凋荣也。”
鲍彪注:“凋,伤也。荣,草华也,此喻厚重。彼有擅之,则此无有。”
●《文选·张衡·〈思玄赋〉》:“桑末寄夫根生兮,卉既凋而已育。”
李善注引旧注:“凋,落也。”
●隋薛道衡《老氏碑》:“大椿凋茂非蜉蝣之所知,溟渤浅深岂冯夷之能测。”
●五代牛希济《临江仙》词之三:“渭阙宫城秦树凋,玉楼独上无聊。”
2.使草木凋谢零落。
●汉王充《论衡·寒温》:“说寒温者曰:‘人君喜则温,怒则寒。何则?喜欢发于胸中,然后行出于外,外成赏罚。赏罚,喜怒之效,故寒温渥盛,凋物伤人。’”
●《周书·刘璠传》:“既藏牛而没马,又冰水而凋林。”
●清唐孙华《冬日书怀》诗:“严霜凋万物,岁月忽已遒。”
3.泛指人或事物受到损伤或衰败困穷。
●《文选·班固〈幽通赋〉》:“单治里而外凋兮,张脩襮而内逼。”
刘良注:“单豹导气于内,与人无患,而为饿虎所食,故云外凋也。”
●晋葛洪《抱朴子·嘉遁》:“夫绳舒则木直,正进则邪凋。”
●唐陆贽《答宰臣请复御膳表》:“军储国计,资用皆空,凋户疲甿,膏泽已竭。”
●明王玉峰《焚香记·登程》:“风霜鬓易凋,着眼前岐路,磨尽英豪。”
●清黄子云《山中守岁歌》:“还欣齿发未尽凋,颇觉村园亦成趣。”

凋-辞源3

【凋】10画 3712·0 diāo  ㄉㄧㄠ  都聊切,平,蕭韻,端。幽部。㊀草木枯敗。古籍中多通作“彫”、“雕”。論語 子罕:“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彫也。”釋文:“丁條反。依字當作凋。”皇侃本作“凋”。彫,假借字。唐 杜牧 樊川文集四 寄揚州韓綽判官詩:“青山隱隱水遥遥,秋盡 江南草木凋。”㊁衰敗。見“凋年”、“凋殘”。㊂疲弊,困苦。見“凋兵”。

凋-中草药辞典

【读音】diāo
【繁体】凋
凋<动>
(形声。从仌,周声。“仌”,冻的意思。本义:草木衰落)
同本义[wither]
凋,半伤也。――《说文》
凋,伤也。――《广雅》
为其凋荣也。――《战国策·秦策》
卉既凋而已育。――《思元赋》。注:“落也。”
又如:凋萎(凋谢枯萎。植物的茎叶,因蒸散水分过多,补充不及,组织呈萎缩现象,不能保持固有的形状);凋瘁(衰败枯萎);凋霜(因霜冻而受到损伤)
衰败,衰落[decline]。如:凋换(凋零变更);凋丧(凋落丧亡);凋变(衰败变化);凋废(衰落荒废);凋尽(凋敝穷竭,至于极点)
凋<形>
零落[witheredandfallen]。如:凋散(零落分散);凋寡(零落
凋diāo凋零;凋谢。
【凋零】(草木花叶)萎谢零落。有时比喻人死亡。
【凋谢】同'凋零'。

凋-康熙字典


【子集下】【冫字部】 凋
★【唐韻】都聊切【集韻】【韻會】【正韻】丁聊切,𠀤音貂。【說文】半傷也。【木華·海賦】爲凋爲瘵
◎又【韻會】通作彫。【論語】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彫
◎又【正韻】通作雕。【晉書·李重傳】雕弊之迹
◎又【玉篇】力盡貌。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diāo

1、[凋零]diāo líng

1.(草木)凋谢零落:万木~。 2.衰落:家道~。

2、[凋谢]diāo xiè

1.(草木花叶)脱落:百花~。 2.指老年人死:老成~。

3、[凋亡]diāo wáng

谓大量减少。

4、[萎凋]wěi diāo

"在一定的温度、湿度条件下均匀摊放,使适度促进鲜叶酶的活性,内含物质发生适度物理、化学变化,散发部分水分,使茎、叶萎蔫,色泽暗绿,青草气散失。

5、[凋敝]diāo bì

(生活)困苦;(事业)衰败:民生~。百业~。

6、[凋落]diāo luò

凋谢。

7、[凋萎]diāo wěi

(草木)凋谢枯萎:枝叶~。

8、[俭凋]jiǎn diāo

犹言衰落。

9、[凋变]diāo biàn

衰败变化。五代 齐己《松化为石》诗:“乍结精华齐永劫,不随凋变已千年。”宋 葛长庚《黄叶辞》:“节物遽凋变,今古堪悲伤。”

10、[凋歼]diāo jiān

丧亡。

11、[凋讹]diāo é

衰替讹乱。

12、[凋疲]diāo pí

衰弱疲敝,疲顿。

13、[凋替]diāo tì

凋谢;死亡。

14、[凋瘠]diāo jí

穷困贫瘠。

15、[凋坠]diāo zhuì

犹衰败。

16、[凋固]diāo gù

毁坏废弃。唐 陈子昂《上西蕃边州安危事》:“又得 甘州 状称,今年屯收,用为善熟,为兵防数少,百姓不多,屯田广远,收获难遍,时节既过,遂有凋固,所以三分收不过二。”

17、[凋寡]diāo guǎ

零落稀少。

18、[凋缺]diāo quē

残缺;受损。《后汉书·皇后纪序》:“周 室东迁,礼序凋缺。”唐 柳宗元《祭万年裴令文》:“屡闻凋缺,互见迁黜,契阔伶俜,分形间质。”

19、[凋渝]diāo yú

衰败变化。

20、[凋歇]diāo xiē

凋谢;衰败。

21、[凋颓]diāo tuí

犹衰亡。晋 葛洪《抱朴子·勤求》:“夫人生先受精神於天地,后禀气血於父母,然不得明师,告之以度世之道,则无由免死,凿石有餘焰,年命已凋頽矣。”

22、[凋败]diāo bài

凋谢衰败:草木~。家业~。

23、[凋槭]diāo qì

谓树枝叶凋落而成光秃之状。

24、[凋剥]diāo bāo

损伤。

25、[凋瘁]diāo cuì

1.衰败枯萎。 2.形容容貌憔悴或贫困衰微。

26、[凋殒]diāo yǔn

丧亡。

27、[凋严]diāo yán

指严冬。

28、[凋逝]diāo shì

死亡。

29、[凋朽]diāo xiǔ

衰竭。

30、[凋獘]diāo bì

凋敝。宋 曾巩《洪州诸寺观祈晴文》:“盖兹疲癃之民,已出旱菑之后,室家凋獘,閭里愁嗟,如復荐饥,将焉託命?”明 何景明《安庄道中》诗:“处处人家空薜萝,几年凋獘扰干戈。”参见“凋敝”。

31、[凋剧]diāo jù

凋敝而艰难。

32、[凋索]diāo suǒ

凋谢;丧亡。

33、[凋胡]diāo hú

即菰米。详“彫胡”。

34、[凋荒]diāo huāng

衰落荒乱。

35、[凋刓]diāo wán

衰落;锐减。

36、[凋衰]diāo shuāi

衰败;衰老。

37、[凋枯]diāo kū

1.凋谢枯萎。 2.指人死亡。

38、[凋兵]diāo bīng

疲惫的军队。

39、[凋散]diāo sàn

零落分散。《晋书·刘毅传》:“且属县凋散,示有所存,而役调送迎不得止息,亦谓应随宜并合以简众费。”南朝 陈 周弘正《还草堂寻处士弟》诗:“故老多零落,山僧尽凋散。”清 曾国藩《箴言书院记》:“国藩 以 道光 戊戌通籍于朝。湘 人官京师者,多同时辈流。其射策先朝耆年宿望,凋散略尽。”潘漠华《人间》:“流浪的也较前稀少了,赌博也较前衰落了,唱曲的也较前凋散了,东西聚着谈笑的也较前少见了。”

40、[凋瘵]diāo zhài

1.衰败;困乏。唐 王勃《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昔者万人疾疫,神农 鞭草而救之;四维凋瘵,夏禹 刊木以除之。”宋 李纲《与右相条具事宜札子》:“适当早暵之餘,财用匱乏,民力凋瘵,不取於民,则调度不足,取之过甚,则人心惊疑。”《明史·忠义传六·陈美》:“兵燹之餘,民生凋瘵。”梁启超《为国会期间问题敬告国人敬告农民》:“失今不为,更閲数年,则老弱转沟壑,壮者散四方,凋瘵而不可復,虽有善者,无能为矣!” 2.指困穷之民或衰败之象。唐 白居易《忠州刺史谢上表》:“下安凋瘵,上副忧勤,未死之间,斯展微効。”宋 苏轼《贺提刑马宣德启》:“匪惟凋瘵之获苏,抑亦庸虚之知勉。”《明史·黄福传》:“永乐 初,建 北京 行部,绥辑凋瘵。”清 唐孙华《冬日抒怀》诗之二:“虽蠲累岁租,曾未起凋瘵。”

近义词

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