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
拼音
lán笔顺
丶 丿 一 一 一点撇距离适中。三横平行,长短参差,间距均匀。整体布局松而不散。
同音字
读音为lán的字 读音为lan的字基础解释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兰-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兰(蘭)lán
①名兰花。
②名兰草。
③古书上指木兰:~桨。
④(Lán)名姓。
同:蘭
兰-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同:蘭
兰-中草药辞典【读音】lán
【繁体】蘭
兰<名>
(形声。从艸,阑声。本义:兰草,即泽兰)
同本义[eupatorium]
蘭,香草也。――《说文》
衡兰芷若。――《汉书·司马相如传》
兰槐之根是为芷。――《荀子·劝学》
泽兰属植物的泛称,属菊科,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生于山中湿地,花紫红色,其茎、叶、花都有微香。古人所谓的兰,大抵指此而言,不是指兰科的兰。如:兰臭(朋友相契。引申为友情);兰麝(兰草和麝香。都是高贵的香料,古时用来薰香)
兰花[orchid]。兰科。多年生常绿草本。观赏植物。如:兰英(兰花);兰香(兰花香味);兰生(形容酒的香淳如兰花开放。芬芳四溢。后引申为引酒名)
兰属
兰(蘭)lán
⒈兰花,多年生常绿草本,丛生,叶细长,花清香。种类很多,常见的有草~、建~、墨~、蕙~等。供观赏。
⒉兰草,多年生草本。叶子卵圆形,边缘呈锯齿状,有香味,秋末开花,供观赏。
兰lan
ㄌㄢˊ
〔《广韵》落干切,平寒,来。〕
1.兰花。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叶细长而尖,根簇生,圆柱形。春初开花,呈淡黄绿色,亦有秋季开花者。品种甚多,常见的有建兰、墨兰、蕙兰等。花幽香清远,可供观赏。
●明宋濂《辩兰》:“兰为瑞草而取贵于世也尚矣。然其种有九,而九之中又有山泽二者之殊。生于山者……华绝香,每行逶迤深谷间,微风忽过而清馨悠悠远闻。”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三·兰草》[正误]引寇宗奭曰:“﹝兰﹞多生阴地幽谷,叶如麦门冬而阔,且韧,长及一二尺,四时常青,花黄绿色,中间瓣上有细紫点。春芳者为春兰,色深;秋芳者为秋兰,色淡。开时满室尽香,与他花香又别。”
2.兰草。即泽兰。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卵形,秋季开白花。全草有香气,可制芳香油,亦可入药。
●《易·系辞上》:“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左传·宣公三年》:“以兰有国香,人服媚之如是。”
●《楚辞·离骚》:“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汉书·司马相如传上》:“其东则有蕙圃,衡兰芷若。”
颜师古注:“兰,即今泽兰也。”
3.引申为芳香。常用作称美之辞。参见“兰室”、“兰堂”、“兰讯”。
4.木兰。一种香木。
●《楚辞·九歌·湘夫人》:“桂栋兮兰橑。”
朱熹集注:“兰,木兰也。”
●宋苏轼《前赤壁赋》:“桂桌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一·木兰》:“木兰枝叶俱疏,其花内白外紫,亦有四季开者。深山生者尤大,可以为舟。”
参见“木兰”。
5.通“阑”。兵器架。
●《管子·小匡》:“重罪入以兵甲犀胁二戟,轻罪入兰盾鞈革二戟。”
尹知章注:“兰,即所谓兰锜,兵架也。”
●《文选·张衡〈西京赋〉》:“武库禁兵设在兰锜。”
李善注引《魏都赋》刘逵注:“受他兵曰兰;受弩曰锜。”
6.通“阑”。阻隔。
●《战国策·魏策三》:“晋国之去梁也,千里有余,河山以兰之,有周韩而间之。”
鲍彪注:“‘兰’作‘阑’。”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夫以阳入阴支兰藏者生,以阴入阳支兰藏者死。”
●张守节正义:“《素问》云:‘支者顺节,兰者横节。’”
7.通“阑”。妄。参见“兰子”。
8.通“栏”。
●《汉书·王莽传中》:“又置奴婢之市,与牛马同兰。”
颜师古注:“兰,谓遮兰之,若牛马兰圈也。”
●《后汉书·东夷传·夫余》:“复徙于马兰,马亦如之。”
李贤注:“兰即栏也。”
9.通“斓”。
●《隶释·汉济阴太守孟郁修尧庙碑》:“赫如屋赭,兰然成就。”
●《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初,兴平中,吴中童谣曰:‘黄金车,斑兰耳,闿昌门,出天子。’”
●章炳麟《訄书·族制》:“不学,则遗传虽美,能兰然成就乎?”
10.姓。
●汉有武陵太守兰广。见《元和姓纂》卷四。
兰 lán
① 名兰草。《岳阳楼记》:“岸芷汀~,郁郁青青。” ② 名兰花。《孔雀东南飞》:“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 ③ 名木兰,一种落叶乔木。《雨霖铃》:“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舟催发。” ④ 名通“栏”,栅栏。《汉书·王莽传》:“秦又置奴婢之市,与牛马同~。”
同:蘭
兰-康熙字典兰
【申集上】【艸字部】 蘭
★【唐韻】落干切【集韻】【韻會】【正韻】郞干切,𠀤音闌。【說文】香草也。【陸甸云】闌艸爲蘭,闌不祥也。【陸璣詩疏】其莖似藥草澤蘭,廣而長節,漢諸池苑及許昌宮中皆種之。【易·繫辭】同心之言,其臭如蘭。【左傳·宣三年】鄭文公妾燕姞,夢天與蘭,曰:蘭有國香,人服媚之。【屈原·離騷】紉秋蘭以爲佩。【爾雅翼】一榦一花而香有餘者蘭。
◎又【本草】木蘭。【屈原·離騷】朝搴阰之木蘭兮。
◎又【管子·小匡篇】輕罪入蘭盾、鞈革二戟。【註】蘭卽所謂蘭錡,兵架也。
◎又脈也。【史記·扁鵲傳】夫以陽入隂支蘭藏者生。【註】支者順節,蘭者橫節。隂支蘭,膽藏也。
◎又布名。【華陽國志】蘭干細布。蘭干,獠言紵也。
◎又人名。【列子·說符篇】宋有蘭子。【張堪註】凡物不知生謂之蘭。【殷敬順曰】《史記》無符傳出入謂之闌。此蘭子謂以技妄遊,義與闌同。
◎又姓。【通志·氏族略】漢有太守蘭廣。
◎又萑蘭。【前漢·息夫躬傳】涕泣流兮萑蘭。【註】萑蘭,淚闌干也。
◎又芄蘭。【揚子·太𤣥經】陽氣親天,萬物芄蘭。【註】芄蘭,茂密也。
◎又通欄。【後漢·東夷傳】徙于馬蘭。【註】蘭卽欄。
◎又通斕。【吳志·孫權傳】童謠曰:黃金車,斑蘭耳。
★又【韻補】陵延切,音連。【宋玉·招䰟】川谷徑複流潺湲,光風轉蕙氾崇蘭,經堂入奧塵朱筵。
兰
³兰“蘭”的简化字。
门中文名: 被子植物门
纲中文名: 单子叶植物纲
目中文名: 微子目
科编号: 81
科中文名: 兰科
科拉丁名: Orchidaceae
属中文名: 沼兰属
属拉丁名: Malaxis
种中文名: 兰屿沼兰
种拉丁名: Malaxis bancanoides Ames
其它属名: 裂唇软叶兰(台湾植物志)
种下等级:
生境:
海拨低限: 0
海拨高限: 0
是否中国特有: 否
是否引种栽培: 非人工引种栽培
国外分布: 菲律宾;日本
国内分布: 台湾
所在卷册: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