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
拼音
bàng笔顺
丿 丨 丶 一 丶 丿 丶 ㇇ 丶 一 𠃌 丿左窄右宽。“亻”撇画长短、斜度适中,竖画正直。“旁”上下中心对齐;点撇位置适当;“方”斜中求正。
同音字
读音为bàng的字 读音为bang的字基础解释
1.靠;靠近:船~了岸。依山~水。 2.临近(指时间):~晚。 3.依靠;依附:~人门户。详细解释
(形声。从人,旁声。本义:靠近,临近)同本义
傍,近也。——《说文》
双兔傍地走。——《乐府诗集·木兰诗》
又如:傍边(靠近边沿);傍通(靠近四方通达之地);傍境(边境);傍户而立
依附,依靠 。
如:傍人门户;傍依(依靠之物);傍靠(依靠,紧靠)
辅佐
四贤傍之。——《新书》
顺着;沿着 。
如:傍照(依照,仿照)
陪随,陪伴 。
如:傍个影儿(露面;亮相)
同“旁”。旁边,侧
傍,近也。——《说文》。按,与旁别,四旁四方皆当作此,犹边际也。
傍,侧也。——《广韵》
玄应声恸哭,酸感傍人。——《世说新语·夙惠》
白马金具装,横行辽水傍。——孔稚圭《白马篇》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又如:傍门(佛教指学佛而得正误者为正果,指外道为傍门;道家以修炼金丹、全身保真为正道,余皆为傍门);傍支(分支);傍览(从旁观看、打量);傍观(在近旁观看);傍若无人(好像旁边没有人在,形容神情态度高傲自如)
他人 。
如:傍舍(他人的房舍);傍说(他人的主张)
旁系 。
如:傍尊(指伯父、叔父等旁系尊长);傍荫(旁系亲属袭封官职爵位);傍亲(旁系亲属);傍继(出继旁系亲属)
唐代州名。在今云南双柏县境
广博;普遍。同“旁” 。
如:傍施(博施;广被);傍及(遍及;推及);傍通(学问广博通达);傍接(广为交接、应酬);傍概(广泛概括);傍落(坠入他途)
[动]∶交错 。
如:傍午(纵横交错);傍生(交错丛生)
〈副〉
〈动〉
〈名〉
〈形〉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傍傍-汉语大词典傍傍事务繁剧,忙于奔走应付貌。
●《诗·小雅·北山》:“四牡彭彭,王事傍傍。”
●毛传:“彭彭然不得息,傍傍然不得已。”
●陆德明释文:“傍,布彭反。”
●宋岳珂《经进百韵诗》:“皇灵期濯濯,王事分傍傍。”
●清顾炎武《恭谒天寿山十三陵》诗:“维时将作臣,奉旨趋傍傍。”
【傍₃傍₃】事繁無盡的意思。詩 小雅 北山:“四牡彭彭,王事傍傍。”釋文:“傍,布彭反。”
傍-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傍 bàng ① 动靠近;临近。《木兰诗》:“双兔~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又:依靠;依附。《晋书·王彪传》:“公阿衡皇家,便当倚~先代耳。” pàng
① 名旁边;侧面。《孔雀东南飞》:“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张衡传》:“~行八道,施关发机。”
【傍妻】妾。《汉书·元后传》:“好酒色,多取~。”
1、傍讀音:蒲光切,音螃,陽韻。釋文:
❶近也。見《說文》。《段注》:古多叚竝爲之。亦叚旁爲之。
❷側也。見《廣韻》。
❸謂左右也。《禮記中庸注》:想思其~僾之貌。
❹字畫之左右曰偏~。〔蘇軾詩〕:强尋點畫推偏~。
❺姓也。唐北地羌豪~企本。
2、傍讀音:蒲橫切,音钪,庚韻。釋文:~~然不得已也。《詩北山》:王事~~。
3、傍讀音:蒲庚切,音棚,庚韻。釋文:車聲也。通作彭。見《集韻》。
4、傍讀音:補朗切,音縍,養韻。釋文:左右也。《賈子保傅》:仁者養之。孝者强之。四聖~之。
5、傍讀音:蒲浪切,音裲,漾韻。釋文:
❶近也。或作並、䧛。見《集韻》。
❷依~。猶云倚賴也。今俗諺猶有依~之言。
❸牽~。在轅外輓牛也。《周禮牛人》:其其兵車之牛與其牽~。
〔注〕:人御之。居其前曰牽。居其旁曰~。
6、徬讀音:蒲浪切,音傍,漾韻。釋文:附行也。見《說文》。
〔按周禮牛人。凡會同軍旅行役。共其兵車之牛與其牽~。以載公任器。注云。牽~。在轅外輓牛也。人御之。居其前曰牽。居其旁曰~〕。
7、徬讀音:蒲光切,音滂,陽韻。釋文:
❶傍或字。《集韻》:傍。近也。或从彳。
❷通彷。《莊子知北游》:彷徨乎馮閎。《釋文》:彷本亦作~。
8、旁讀音:蒲光切,音螃,陽韻。釋文:
❶本作㫄。《說文上部》:㫄。溥也。从二。闕。方聲。
〔按通訓定聲云。從古文二。勹、象~達形〕。
❷側也。《漢書黃霸傳》:食於道~。
❸方也。見《廣雅釋詁》。
❹大也。見《廣雅釋詁》。
❺廣也。見《廣雅釋詁》。
❻近也。《書武成》:~死魄。
❼枝也。《莊子人間世》:其可以爲舟者~數十。
❽輔也。《楚辭惜誦》:曰有志極而無~。
❾猶妄也。《禮記少儀》:不~狎。
❿猶面也。《禮記喪大記》:士~三揖。
⓫偏頗也。《荀子議兵》:~辟曲私之屬。
⓬方也。《書說命》:~求俊彥。
⓭謂左右也。《禮記中庸注》:想見其~僾之貌。
⓮歧路也。《爾雅釋宮》:二達謂之歧~。
〔按釋名釋道云。二達曰歧~。物兩爲歧。在邊曰~。此道竝通出似之也〕。
⓯謂四十也。見《周禮冢宰營國方九里疏》。
⓰~者四面之謂也。《禮記聘義》:孚尹~達。
⓱~鳴。蜩蜺之屬也。《考工記梓人》:以~鳴者。
⓲~妻。妾也。《漢書元后傳》:王禁多取~妻。
⓳樿~。大木也。《莊子人間世》:貴人富家求樿~者。斬之。
⓴~唐。文石也。《漢書司馬相如傳》:珉玉~唐。
㉑~皇。猶徘徊也。《史記禮書》:~皇周浹。
〔又〕:颷風也。見《莊子天運注》。
㉒~羅。猶徧布也。《史記五帝紀》:~羅日月星辰。
9、旁讀音:晡橫切,音竷,庚韻。釋文:~~。盛也。見《廣雅釋訓》。
〔又〕:彊一也。《詩淸人》:駟介~~。
〔又〕:~~然不得已也。《詩北山》:王事~~。
10、旁讀音:蒲浪切,音傍,漾韻。釋文:
❶一縱一橫爲~午。猶言交橫也。《漢書霍光傳》:使者~午。
〔按如淳云。~午。分布也〕。
❷依也。《莊子齊物論》:~日月。
❸差在後也。《周書王會》:~天子而立于堂上。
11、旁讀音:鋪郞切,音滂,陽韻。釋文:~礴。混同也。《莊子逍遙游》:將~礴萬物。
12、旁讀音:蒲庚切,音彭,庚韻。釋文:~勃。白蒿也。兔食之。壽八百歲。見《集韻》。
13、豀釋文:同輣。見《廣韻》。
14、䧛讀音:蒲浪切,音徬,漾韻。釋文:同傍。附~也。見《玉篇》。
〔按集韻以爲傍或字。訓近也〕。
15、䧛讀音:蒲庚切,音彭,庚韻。釋文:車聲也。見《集韻》。
傍1ㄅㄤˋbànɡ1.靠近;臨近。[例]小舟~岸|依山~水。2.依附。[例]依~|~人門戶。傍2ㄅㄤbānɡㄅㄤˋbànɡ臨近(某個時間)。[例]~午|~晚。傍3ㄆㄤˊpánɡ1.姓。2.參見【傍偟】。
傍-漢語大字典傍
《説文》:“傍,近也。从人,旁聲。”徐灝注箋:“依傍之義即旁之引申,旁、傍蓋本一字耳。”
(一)bàng 《廣韻》蒲浪切,去宕並。陽部。
(1)靠近;临近。《説文·人部》:“傍,近也。”徐鍇繫傳:“近之也。”南朝梁丘遲《旦發魚浦潭》:“藤垂島易陟,崖傾嶼難傍。”明湯顯祖《紫釵記·權嗔計貶》:“官兒催發,不許他向家門傍。”鲁迅《呐喊·孔乙己》:“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
(2)依;靠。《字彙·人部》:“傍,依也。”《宋書·謝靈運傳論》:“並直舉胸情,非傍詩史。”《紅樓夢》第一百零九回:“雖説咱們窮,究竟比他傍人門户好多着呢!”周立波《山乡巨变》上:“如今上了年纪,傍着我,吃碗安逸饭。”
(3)辅佐。《新書·胎教》:“成王生,仁者養之,孝者襁之,四賢傍之。”
(二)páng 《廣韻》步光切,平唐並。陽部。
(1)同“旁”。《廣韻·唐韻》:“傍,亦作旁。”1.广博;普遍。《墨子·尚同中》:“己有善,傍薦之;上有過,規諫之。”王念孫雜志:“傍者,溥也,徧也。……言民有善,則衆共薦之。”《文心雕龍·指瑕》:“全寫則揭篋,傍采則探囊。”唐白居易《海州刺史裴君夫人李氏墓誌銘》:“衣食之餘,傍給五服親族之飢寒者。”2.侧;旁边。《廣韻·唐韻》:“傍,側也。”《史記·滑稽列傳·淳于髠》:“賜酒大王之前,執法在傍,御史在後,髠恐懼俯伏而飲,不過一斗徑醉矣。”漢曹操《卻東西門行》:“戎馬不解鞍,鎧甲不離傍。”《新唐書·儒學傳下·元行冲》:“當局稱迷,傍觀必審。”3.邪。《顔氏家訓·風操》:“偏傍之書,死有歸殺。”盧文弨補注:“偏傍之書,謂非正書。”4.别的;其他的。《後漢書·隗囂傳》:“自今以後,手書相聞,勿用傍人解構之言。”《宋書·顔延之傳》:“務前公税,以遠吏讓,無急傍費,以息流議。”《文心雕龍·史傳》:“於是棄同即異,穿鑿傍説。”5.汉字的偏旁。《水滸傳》第二回:“後來發跡,便將氣毬那字去了毛傍,添作立人,便改作姓高名俅。”
(2)通“方(fáng)”。逆;违。《淮南子·泰族》:“然皆倒矢而射,傍戟而戰。”于省吾新證:“傍应讀方。……‘方戟而戰’,猶言背戟而戰。上言‘倒矢而射’,‘倒’與‘方’互文耳。”
(3)唐代州名,在今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境。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雲南四·楚雄府》:“貞觀末,諸蠻内附,此為傍、望、覽、邱、求等州地。”
(4)姓。《廣韻·唐韻》:“傍,羌姓。”
(三)bēng 《集韻》晡横切,平庚幫。陽部。
〔傍傍〕无休止。《詩·小雅·北山》:“王事傍傍。”毛傳:“傍傍然不得已。”
(四)péng 《集韻》蒲庚切,平庚並。
同“ɢ\u001D。车声。《集韻·庚韻》:“ɯ܌車聲也。或作傍。”
傍
【子集中】【人字部】 傍
★【唐韻】步光切【集韻】【韻會】蒲光切。𠀤通旁。【說文】近也。【廣韻】側也。
◎又姓。唐北地羌豪傍企本。
★又【集韻】補朗切,音縍。左右也。【賈子保傅篇】成王之生,仁者養之,孝者强之,四聖傍之。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蒲浪切,音𢄎。【正韻】倚也。【集韻】亦近也。或作並䧛。
★又【正韻】補耕切,音綳。【詩·小雅】四牡彭彭,王事傍傍。【朱傳】傍傍然不得已也。
【读音】bànɡ
【繁体】傍
傍<副>
(形声。从人,旁声。本义:靠近,临近)同本义[beside;becloseto]
傍,近也。――《说文》
双兔傍地走。――《乐府诗集·木兰诗》
又如:傍边(靠近边沿);傍通(靠近四方通达之地);傍境(边境);傍户而立
傍<动>
依附,依靠[dependon]。如:傍人门户;傍依(依靠之物);傍靠(依靠,紧靠)
辅佐[assistaruleringoverningacountry]
四贤傍之。――《新书》
顺着;沿着[follow]。如:傍照(依照,仿照)
陪随,陪伴[accompany]。如:傍个影儿(露面;亮相)
傍<名>
同“旁”。旁边,侧[side]
傍,近也。――《说文》。按,与旁别,四旁四方
傍bàng
①靠近:依山~水。
②接近(指时间):~晚。
【傍人门户】依赖别人,不能自立。
────────────────—
傍páng1.旁边;侧近。2.本身之外的,别的。3.广。见"傍通"﹑"傍接"﹑"傍概"等。4.汉字的偏旁。5.偏颇;邪僻。参见"傍门"。6.偏斜,仄曲。参见"傍蹊"。7.见"傍午"。8.见"傍偟"。9.见"傍薄"。10.通"方"。逆,倒转。参见"傍戟"。11.通"访"。访求。参见"傍荐"。
────────────────—
傍bēng1.见"傍傍"。
傍㈠人1012ㄅㄤˋbàng動靠近、依附。如:「依山傍水」、「傍柳而眠」。唐.柳宗元〈漁翁〉詩:「漁翁夜傍西巖宿,曉汲清湘燃楚竹。」傍㈡人1012ㄆㄤˊpáng名①側、邊。通「旁」。《史記.卷一二六.滑稽傳.淳于髡傳》:「賜酒大王之前,執法在傍。」②漢字的偏旁。《水滸傳.第二回》:「後來發跡,便將氣毬那字去了毛傍,添作立人,便改作姓高名俅。」③姓。如唐代有傍企本。形①別的、其他的。通「旁」。《後漢書.卷一三.隗囂傳》:「自今以後,手書相聞,勿用傍人解構之言。」②不正的。通「旁」。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風操》:「偏傍之書,死有歸殺。」副廣泛、普遍的。通「旁」。《墨子.尚同中》:「己有善,傍薦之。」傍㈢人1012ㄅㄤbāng動臨近。如:「傍午」、「傍晚」。
傍-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傍bànɡ
①动靠;靠近:船~了岸|依山~水。
②临近(指时间):~晚。
③动依靠;依附:~大款丨~人门户。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bàng
1、[傍晚]bàng wǎn
时间词。临近晚上的时候。
2、[依傍]yī bàng
1.依靠。 2.模仿(多指艺术、学问方面):艺术家要善于创新,不要一味~前人。
3、[傍午]bàng wǔ
时间词。临近正午的时候:~时分,突然下起了大雨。
4、[傍边]bàng biān
1.近旁;附近。 2.靠近边沿。
5、[傍邻]bàng lín
1.近邻;邻居。 2.及于四邻。
6、[傍近]bàng jìn
靠近;临近。
7、[倚傍]yǐ bàng
依傍。
8、[近傍]jìn bàng
接近;靠近。
9、[两傍]liǎng bàng
同“两旁”。《诗·小雅·蓼萧》“和鸞雝雝”唐 孔颖达 疏:“郭璞 曰,鑣马勒傍铁也。言置铃於马口之两傍。”《汉书·成帝纪》“阑入尚方掖门,至 未央宫 鉤盾中”唐 颜师古 注:“掖门在两傍,言如人臂掖也。”
10、[傍明]bàng míng
临近天明的时候:~,雨停了。
11、[傍眼]bàng yǎn
犹眼前。
12、[傍戟]bàng jǐ
谓将戟倒转,指向自己所在的阵营。傍,通“方”。
13、[傍薄]bàng báo
盛大貌;巨大而充满貌。
14、[傍通]bàng tōng
1.四方通达,畅通。 2.谓学问广博通达。 3.谓靠近四方通达之地。
15、[傍险]bàng xiǎn
谓倚仗险要的地形。
16、[傍白]bàng bái
戏剧艺术表演方法之一。角色背着同台其他剧中人而对观众直接说的话。
17、[阿傍]ā bàng
见“阿旁”。
18、[傍排]bàng pái
盾牌。
19、[偎傍]wēi bàng
偎依:孩子紧紧地~着妈妈。
20、[偏傍]piān bàng
1.偏旁。 2.不正。指旁门左道。 3.偏偏靠近。
21、[傍顾]bàng gù
顾及,兼顾。
22、[傍转]bàng zhuǎn
指迁转官职。
23、[傍纽]bàng niǔ
古代音韵学术语。与“正纽”相对。谓声母相同、韵母相近而声调不一的字。
24、[傍蹊]bàng qī
1.偏仄的小路。 2.用指学说的旁绪支流。
25、[傍贯]bàng guàn
广为缀集,使之贯穿。
26、[傍晩]bàng wǎn
1.临近晩上的时候,黄昏。 2.指临近末尾。
27、[靠傍]kào bàng
1.依傍,依靠。 2.指可以依靠的人。
28、[傍继]bàng jì
指出继旁系亲属。
29、[傍牌]bàng pái
1.盾牌。 2.以喻推托或掩饰的借口。 3.古代兵营周围扎以木桩,以障敌骑,称傍牌。
30、[傍夫]bàng fū
指姘夫。
31、[傍囊]bàng náng
即鞶囊。用皮革制作的袋子,古时官吏用以盛放印绶。
32、[傍亮]bàng liàng
临近天明。
33、[傍行]bàng xíng
1.步履倾侧不正貌。 2.侧身而行。
34、[拢傍]lǒng bàng
接近。
35、[傍生]bàng shēng
1.谓交错丛生。 2.佛家语。指畜生。
36、[傍扈]bàng hù
清 代禁中护驾卫士之称。
37、[侵傍]qīn bàng
侵犯,侵凌。
38、[带傍]dài bàng
依傍。
39、[樿傍]shàn bàng
亦作“樿旁”。棺材。
40、[傍亲]bàng qīn
旁系亲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