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yǎn

笔顺

丿 𠃍 𡿨 丿

同音字

读音为yǎn的字 读音为yan的字

基础解释

1.仰面倒下;放倒:~卧。~旗息鼓。 2.停止:~武修文。

详细解释

〈动〉

  1. (形声。从人,匽( yàn)声。本义:仰卧;仰)

  2. 同本义

    偃,僵也。——《说文》。按,伏而覆曰仆,仰而倒曰偃。

    偃,仰也。——《广雅》

    与一人俱毙,偃,且射子鉏。——《左传·定公八年》

    迎风则偃,背风则仆。——《吴越春秋》

    须臾祭毕,倦而偃。——《钟馗传——捉鬼传、平鬼传》

    或息偃在床。——《诗·小雅·北山》

    又如:偃腹(仰腹而卧);偃寝(仰卧;躺下);偃斧(仰斧。指堆土为坟,坟顶窄狭如仰斧形状)

  3. 通“匽”。停止;停息

    反而定三革,偃五兵,合天下,立声乐。——《荀子》

    两君偃兵接好,日中为期。——《国语·吴语》

    盗贼皆偃,工贾竞臻。——徐陵《广州刺史欧阳頠德政碑》

    又如:偃武(停息武备);偃革(停止战争);偃戢(停息);偃鼓(停敲战鼓。指罢战);偃兵(停战)

  4. 倒下;倒伏

    天大雷电以风,木尽偃。——《书·金鰧》

    东面偃旌。——《仪礼·乡射礼》

    草上之风必偃。——《论语》

    又如:偃倒(倒伏);偃草(风吹草倒)

〈名〉

  1. 通“匽”。厕所

    观室者,周于寝庙,又适其偃焉。——《庄子·庚桑楚》

  2. 〈方〉∶度量

    今浙江以身及手比繫物之高下、长短为偃,偃、隐古通。——章炳麟《方言》

  3. 古地名 。在今山东省费县南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偃偃-汉语大词典

偃偃1.弯曲貌。
●宋范仲淹《泰州张侯祠堂颂》:“盘盘偃偃,百里而远,云矗不散,山亘不断。”
●明徐渭《次夕降抟雪径满鹅鸭卵余睡而复起烧竹照之八十韵》:“压取刚条俱偃偃,试寻劲草但萋萋。”
2.轻拂貌。
●宋姜夔《越九歌·王禹吴调》:“王旆返,风偃偃,山鸟呼,觚棱晚。”

偃-古代漢語常用詞詞典_王力版

922.【偃】
一仰臥。詩經小雅北山:“或息偃在床。”又:“或棲遲偃仰。”
引申爲向後倒,跟僕相對。左傳定公八年:“與一人俱斃,偃,且射子鋤。”(斃:倒下。)吳越春秋:“迎風則偃,背風則僕。”再
引申爲一般的倒伏。尚書金滕:“禾盡偃。”論語顏淵:“草上之風必偃。”成語有“偃旗息鼓”。
又爲棲息。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詩:“胡爲慕大鯨,輒擬偃溟渤?”
二停息,特指不用干戈。杜甫寄題江外草堂詩:“干戈未偃息,安得酣歌眠?”又同元使君舂陵行詩:“獄訟久衰息,豈惟偃甲兵?”又承聞河北諸道節度入朝詩:“修文偃武不無人。”

偃-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偃 yǎn
① 动仰卧;又为仰面向后倒,与“仆”相对。《窦娥冤》:“人拥的我前合后~。” ② 动信息;停止。《庄子·徐无鬼》:“为义~兵,造兵之本也。”

偃-汉语大词典

偃(I)y?n
〡ㄢˇ
〔《广韵》于幰切,上阮,影。〕
1.仰卧;安卧。
●《诗·小雅·北山》:“或息偃在床,或不已于行。”
●南朝宋谢灵运《游南亭》诗:“逝将候秋水,息景偃旧崖。”
●唐韩愈《秋怀诗》之十:“悠悠偃宵寂,亹亹抱秋明。”
●宋陆游《昔日》诗:“阵如新月偃,箭作饿鸱鸣。”
2.倒伏。
●《书·金縢》:“秋,大熟,未获。天大雷电以风,禾尽偃。”
●《论语·颜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檄移》:“移宝(实)易俗,草偃风迈。”
●清唐孙华《暮春杂诗》之四:“高枝翻偃地,低梗忽凌空。”
●叶圣陶《隔膜·苦菜》:“嫩绿的叶一顺地偃在畦上,好似一幅图案画。”
3.覆盖。
●唐张乔《寻桃源》诗:“水垂青霭断,松偃绿萝低。”
●宋苏轼《过高邮寄孙君孚》诗:“故园在何处,已偃手种松。”
参见“偃盖”。
4.停息;使停息;止息。
●《荀子·儒效》:“反而定三革,偃五兵,合天下,立声乐。”
●《北史·窦炽传》:“周明帝以炽前朝旧臣,勋望兼重,欲独为造第。炽辞以天下未平,干戈未偃,不宜辄发徒役。”
●唐卢照邻《行路难》诗:“谁家能驻西山日?谁家能偃东流水?”
●唐元稹《授刘总守司徒兼侍中天平军节度使制》:“偃七十年之干戈,垂千万代之竹帛。”
5.短矮。
●《东观汉记·冯勤传》:“兄弟形皆伟壮,惟勤祖偃,长不满七尺,为黎阳令。常自谓短陋,恐子孙似之,乃为子伉娶长妻,生勤,长八尺三寸。”
6.犹避匿。
●《太平广记》卷二三五引南朝梁殷蕓《小说·荀巨伯》:“贼闻其言,异之,乃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乃偃而退,一郡获全。”
7.厕所。
●《庄子·庚桑楚》:“又适其偃焉。”
郭象注:“偃,谓屏厕。”
●明谢肇浙《五杂俎·地部一》:“古人观室者,唐其寝庙,又适其偃焉。偃者,厕也。厕虽秽浊之所,而古人重之。”参见“偃溷”、“偃溲”。
8.“鼹”的古字。见“偃鼠”。
9.古地名。
●春秋邾国地。在今山东省费县南。
●《春秋·僖公元年》:“公败邾师于偃。”
10.姓。
偃(II)yan
〡ㄢˋ
“堰”的古字。

偃-中華大字典

1、偃讀音:隱幰切,煙上聲,阮韻。釋文:
❶僵也。見《說文》。《段注》:凡仰仆曰~。引伸爲凡仰之偁。
❷猶仆也。《儀禮鄕射禮》:東面~旌。
❸安也。見《釋名釋姿容》。
❹息也。《莊子徐无鬼》:~兵其可乎。
❺臥也。《詩北山》:或息~在牀。
❻匿也。《國語吳語》:兩君~兵接好。
❼厠也。《莊子庚桑楚》:觀室者周于寢廟。又適其~焉。
 〔注〕:~、謂屛厠也。
❽~鼠。鼷鼠也。《莊子逍遙遊》:~鼠飮河。不過滿腹。
❾~豬。下溼地也。《左襄二十五年傳》:規~豬。〔謂~水爲豬也。豬卽畜水之陂〕。
❿~蹇。高也。《離騷》:望瑤臺之~蹇兮。
 〔又〕:驕傲也。《左哀六年傳》:彼皆~蹇。
 〔又〕:眾盛貌。《離騷》:何瓊佩之~蹇兮。
 〔又〕:卻距也。《史記司馬相如傳》:綢繆~蹇。
 〔又〕:佇立貌。《文選司馬相如賦》:澹~蹇而待曙兮。
 〔又〕:舞貌。《楚辭東皇太一》:靈~蹇兮姣服。
⓫地名。《春秋僖元年》:公敗邾師於~。〔在今山東費縣南〕。
⓬姓也。晉~籍。
⓭人名。孔子弟子言~。吳人。晉荀~。鄭公子~。
⓮通堰。壅水也。《周禮䱷人注》:梁、水~也。
⓯通匽。《書武成》:~武修文。《漢書禮樂志》:作匽武。
2、匽讀音:隱幰切,音偃,銑韻。釋文:匿也。見《說文》。
3、匽讀音:於建切,音堰,諫韻。釋文:
❶路厠也。見〔周禮宮人爲之井~司農注〕。
❷~豬。謂霤下之池。受畜水而流之者。見〔周禮宮人爲之井~注〕。
 〔案卽今陰溝〕。
4、㫃讀音:隱幰切,音匽,阮韻。釋文:
❶旌旗之游。~蹇之貌。从┉曲而垂下。~相出入也。見《說文㫃部》。《段注》:當作从┉曲而下垂者。游从入。游相出入也。謂从風往復。如一出一入然。
❷人名。《漢書古今人表》:言~。
 〔按卽言偃〕。
5、标釋文:同偃。見《五音篇海》。

偃-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偃 yǎn
❶仰卧。
《詩經·小雅·北山》:
或息~在床。
引向後倒。
柳宗元《三戒·臨江之麋》:
抵觸~仆益狎(xiá)。(抵觸:用頭頂撞。仆:向前倒。益狎:更加親近而隨便。)
倒下。
《尚書·金縢》:
天大雷電以風,禾盡~。(禾:莊稼。)成語有「偃旗息鼓」。
❷停止,停息。
《韓非子·内儲説上》:
惠施欲以齊、荊~兵。
杜甫《寄題江外草堂》詩:
干戈未~息,安得酣歌眠?(干戈:兵器,指戰争。)成語有「偃武修文」。
❸[偃蹇]
1.高高的。
屈原《離騷》:
望瑶臺之~~兮。
2.高傲的樣子。
《後漢書·鄭衆傳》:
漢使既到,便~~自信。
3.屈曲的樣子。
《淮南子·本經》:
~~寥糾,曲成文章。
辨偃,僵,仆,跌,斃,踣。「偃」、「僵」是向後倒,「仆」是向前倒。「斃」是倒下去(包括「偃」、「僵」和「仆」),「跌」是失足跌倒,「踣」本義也是跌倒,引申爲倒斃、死亡。

偃-中華語文大辭典

偃偃丨ㄢˇyǎn1.倒下。[例]風行草~。2.放倒。[例]~旗息鼓。3.停止;止息。[例]~兵|~武修文|干戈未~。4.姓。

偃-康熙字典


【子集中】【人字部】 偃
★【唐韻】【韻會】於幰切【集韻】隱幰切,𠀤煙上聲。【說文】僵也,仆也。【儀禮·鄕射禮】偃旌興而俟。【淮南子·精神訓】牆之立,不若其偃也。
◎又服也,靡也,臥也。【詩·小雅】或息偃在牀。【書·武成】偃武修文。
◎又偃蹇,困頓失志貌。【左傳·哀六年】彼皆偃蹇,將棄子之命。【註】偃蹇,驕傲也。
◎又與堰同,壅水也。【周禮·天官·人註】梁,水偃也,偃水爲關空也
◎又偃豬,下溼之地。【左傳·襄二十五年】規偃豬。【正義曰】偃豬,謂偃水爲豬也
◎又廁也。【莊子·庚桑楚】觀室者周於寢廟,又適其偃焉。【註】偃謂屛厠也。屛厠則以偃溲。
◎又地名。【春秋·僖元年】公敗邾師于偃。
◎又姓。晉偃籍。
★又【集韻】於殄切,音蝘。義同。考證:〔【周禮·天官·人註】梁,水偃也,偃水爲闊空也。〕 謹照原文闊空改關空。

偃-中草药辞典

【读音】yǎn
【繁体】偃
偃<动>
(形声。从人,匽声。本义:仰卧;仰)
同本义[fallinonesback;laydown]
偃,僵也。――《说文》。按,伏而覆曰仆,仰而倒曰偃。
偃,仰也。――《广雅》
与一人俱毙,偃,且射子鉏。――《左传·定公八年》
迎风则偃,背风则仆。――《吴越春秋》
须臾祭毕,倦而偃。――《钟馗传――捉鬼传、平鬼传》
或息偃在床。――《诗·小雅·北山》
又如:偃腹(仰腹而卧);偃寝(仰卧;躺下);偃斧(仰斧。指堆土为坟,坟顶窄狭如仰斧形状)
通“匽”。停止;停息[cease;stop]
反而定三革,偃五兵,合天下,立声乐。――《荀子》
两君偃兵接好,日中为期
偃yǎn
⒈仰卧:~在床。〈引〉向后倒,跟仆相对:~跌于地。泛指倒下:~旗息鼓。
⒉停止,停息:~武修文。~息争斗。

偃-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偃人911ㄧㄢˇyǎn動①仰臥。《詩經.小雅.北山》:「或息偃在床,或不巳于行。」《文選.謝靈運.遊南亭詩》:「逝將候秋水,息景偃舊崖。」②仆倒、倒伏。《書經.金縢》:「天大雷電以風,禾盡偃。」《儀禮.鄉射禮》:「東面偃旌,興而俟。」③覆蓋。如:「偃蓋」。唐.張喬〈尋桃源〉詩:「水垂青靄斷,松偃綠蘿低。」④停止、平息。《書經.武成》:「王來自商至于豐,乃偃武修文。」唐.杜甫〈寄題江外草堂〉詩:「干戈未偃息,安得酣歌眠。」名①堤防。《周禮.天官.䱷人》:「䱷人掌以時䱷為梁。」鄭玄注引鄭司農云:「梁,水偃也。」②姓。如晉代有偃籍。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yǎn

1、[偃师]yǎn shī

1.传说周穆王时的巧匠,所制木偶,能歌善舞,恍如活人。 2.称弄木偶的艺人为偃师。

2、[偃月]yǎn yuè

1.横卧形的半弦月。 2.泛称半月形。 3.指额骨如半月之形。相法认为极贵之相。 4.营阵名。 5.指唐李林甫的偃月堂。

3、[偃仰]yǎn yǎng

俯仰。比喻随世俗沉浮或进退。

4、[偃卧]yǎn wò

仰卧;睡卧。

5、[偃松]yǎn sōng

常绿小乔木,枝多,大枝伏于地面,末端向上斜。雄花为黄色,雌花为紫色,叶为针状,球形果紫褐色,种子略呈卵形。

6、[偃息]yǎn xī

1.休养;歇息。 2.停息;止息。

7、[偃寱]yǎn yì

睡眠梦呓。

8、[偃伏]yǎn fú

1.躺卧;伏卧。 2.指相处。

9、[销偃]xiāo yǎn

1.消歇停止。 2.销毁武器,停止战争。

10、[偃俛]yǎn fǔ

俯仰。

11、[偃节]yǎn jié

放下符节。指完成使命归来。

12、[休偃]xiū yǎn

犹休息。

13、[偃波]yǎn bō

指偃波书。

14、[偃侧]yǎn cè

1.犹翻覆。 2.低俯倾斜。 3.或仰或侧。谓举止随意。

15、[偃如]yǎn rú

好像的意思。

16、[偃弱]yǎn ruò

低垂软弱。 宋 苏辙 《求黄家紫竹杖诗引》:“宅西南隅有紫竹百餘竿,为藤蔓所困,无復直干。虽为伐藤,而见竹偃弱无可为杖者。”

17、[偃户]yǎn hù

闭门。

18、[偃却]yǎn què

骄傲。

19、[偃戢]yǎn jí

停息。

20、[偃踞]yǎn jù

弯腰蹲着。

21、[偃僵]yǎn jiāng

倒伏。

22、[偃仆]yǎn pú

仆倒。

23、[偃液]yǎn yè

潜流。晋 孙楚《雪赋》:“膏泽偃液,普润中田。肃肃三麦,实获丰年。”

24、[偃商]yǎn shāng

孔子 弟子 言偃(字 子游)和 卜商(字 子夏)的并称。

25、[偃竹]yǎn zhú

竹子的一种形状,起伏的竹子,不平直的。形容竹子的积极向上生长不惜的气节。

26、[偃溷]yǎn hùn

厕所。

27、[倒偃]dǎo yǎn

向后倒跌。偃,仰倒。

28、[栖偃]qī yǎn

犹隐居。唐 张文琮《赋桥》诗:“别有临 濠 上,栖偃独观鱼。”唐 钱起《罢章陵令山居过中峰道者》诗之二:“丘壑趣如此,暮年始栖偃。”宋 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一:“洛阳 龙门 有 吕文穆 公读书龕,云 文穆 尝栖偃於此。”

29、[偃靡]yǎn mí

使倒伏。

30、[偃顿]yǎn dùn

1.犹困顿。 2.俯垂。

31、[水偃]shuǐ yǎn

捕鱼的一种设施。也叫做梁。筑堰截水,其间留有关孔,置笱(鱼笼子)于孔间以捕鱼。

32、[偃傲]yǎn ào

偃仰啸傲。

33、[偃跖]yǎn zhí

阻塞行路。

34、[偃宕]yǎn dàng

低凹的石洞。

35、[憩偃]qì yǎn

停息。

36、[偃植]yǎn zhí

伏倒与直立。

37、[偃简]yǎn jiǎn

倨傲简慢。

38、[偃寝]yǎn qǐn

仰卧;躺下。

39、[偃戈]yǎn gē

1.休兵。指太平。唐 于鹄《山塞》诗之一:“边人逢圣代,不见偃戈时。”宋 陈彭年《大宝箴》:“导之以德,民免婴罗;不懈於位,俗乃偃戈。” 2.伏兵;埋伏。《周书·文帝纪下》:“命将士皆偃戈於葭芦中,闻鼓声而起。”

40、[徐偃]xú yǎn

见“徐偃王”。

近义词

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