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笔顺

丿 丿 丿
左窄右宽。“亻”撇画长短、斜度适中,竖画正直。“府”上点居中;竖钩正直,收笔比左竖略低,点画位置恰当。整体收紧。

同音字

读音为fǔ的字 读音为fu的字

基础解释

敬辞,旧时公文书信中用来称对方对自己的行动:~允。

详细解释

〈动〉

  1. (会意。从页( xié),表示与头有关,从逃省。取低头逃跑意。现在简化为“从人府声”的形声字。本义:低头)

  2. 同本义 [bow one's head]

    俯而纳屦。——《礼记·曲礼上》

    俯而闚其户。——《公羊传·宣公六年》

    仰视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晋· 王羲之《兰亭集序》

    又如:俯擗(低头捶胸,悲伤之极的样子);俯偻(低头曲背);俯听(俯首而听);俯鉴(低头照视)

  3. 弯腰屈身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又如:俯步(俯身而行);俯躬(弯下身子);俯镜(弯身下视照影)

  4. 从上往下看,从高处往下看 。

    如:俯瞩;俯览;俯窥;俯眺

  5. 在蛰伏的状态中的越冬

    蛰虫咸俯在内,皆墐其户。——《礼记祔》

  6. 上对下行动的敬辞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孟子·梁惠王上》

    又如:俯准(敬辞。允准;答应);俯从(敬辞。听从,允许);俯同(敬辞。屈驾;劳驾);俯垂护佑(敬辞。垂怜保佑)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俯-漢語大字典


《説文》无“俯”字。《古今韻會舉要》:“古音流變,字亦隨異。如俯仰之俯,本作頫,或作俛,今文皆作俯。”按:金文俯字从人,府声,用作人名。
fǔ 《廣韻》方矩切,上麌非。侯部。
(1)屈身;低头。与“仰”相对。《玉篇·人部》:“俯,謂下首也。”《字彙·人部》:“俯,俛也,又曲也。”《古今韻會舉要·麌韻》:“俯仰之俯,本作頫,或作俛,今文皆作俯。”《易·繫辭上》:“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禮記·禮運》:“皆可俯而闚也。”孔穎達疏:“俯,下頭也。”鲁迅《集外集·自嘲》:“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2)蛰伏,卧伏。《禮記·月令》:“蟄虫咸俯在内,皆墐其户。”《荀子·賦》:“蛹以為母,蛾以為父,三俯三起,事乃大已,夫是謂之蠶理。”楊倞注:“俯謂卧而不食。”
(3)用同“甫”。刚刚;才。宋王安石《答楊忱書》:“又思昔者得見於足下,俯數刻爾。”
(4)用同“拊”。抚摩。《清平山堂話本·漢李廣世號飛將軍》:“文帝親見李廣射死二虎……俯其背,謂廣曰:‘惜乎,子不遇時!’”
(5)敬辞,旧时公文书信中用来称对方的动作。如:俯允;俯念。

俯-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动 fǔ
① 动屈身;低头。曹植《白马篇》:“仰手接飞猱,~身散马蹄。”《送东阳马生序》:“~身倾耳以请。” ② 动卧伏;蛰伏。《礼记·月令》:“蛰虫咸~在内。” ③旧时公文书信中称对方行为的敬词。韩愈《上郑尚书相公启》:“伏惟~加怜察。

俯-康熙字典


【子集中】【人字部】 俯
★【廣韻】方矩切【集韻】匪父切,𠀤音府。俛也。【禮·樂記】執其干戚,習其俯仰詘伸,容貌得莊焉。【又】進俯退俯。【註】曲也,不齊一也。【禮·月令】季秋之月,蟄蟲咸俯,在內皆墐其戸。
◎又通府。【荀子·非相篇】府然若渠堰櫽括之於已也。【註】府俯通。 【韻會小補】古音流變,字亦隨異。如俯仰之俯,本作頫,或作俛,今皆作俯。而頫音兆,俛音免,不復音俯矣。考證:〔【荀子·非相篇】府然若渠堰櫽括之已也。〕 謹照原文已上增於字。

俯-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俯 fǔ
❶低頭,與「仰」相對。
《荀子·解蔽》:
~而出城門。成語有「俯首貼耳」。
❷蟄伏。動物冬眠。
賈思勰《齊民要術·耕田》:
季秋之月,蟄(zhé)蟲咸~。(季秋之月:陰曆九月。蟄蟲:藏伏在土中過冬的蟲子。咸:都。)
上述❶❷又寫作「俛」。
❸敬詞。尊稱對方的行爲。
杜牧《上鹽鐵裴侍郎書》:
伏維~鍳微衷,不賜罪責。今有熟語「俯允」、「俯念」等。

俯-诗词曲语辞辞典

俯《“俯”字不见于《说文》,《玉篇•人部》:“俯,谓下首也。”即低头之义。唐宋诗词中“俯”往往可表示靠近、接近义。
▶王勃《圣泉宴》诗:“披襟乘石磴,列籍俯春泉。”
▶《全唐诗》卷六五注云:“籍,一作席。”按作“席”是,《文苑英华》录此诗正如此作。“列席俯春泉”意谓靠近泉边设宴。
▶骆宾王《夏口游德州赠高四》诗:“日观邻全赵,星临俯旧吴。”
▶陈熙晋《骆临海集笺注》云:“德州系齐北地,近赵,骆籍婺州,于三国时属吴,故曰‘邻全赵,俯旧吴’也。”“俯”与“邻”互文,均为接近义。
▶杜甫《堂成》诗:“背郭堂成荫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义亦同。
▶《全唐诗》卷一五八张巡《闻笛》诗:“岧蛲试一临,虏骑附城阴。”“附”字下注云:“一作俯。”按陆游《避暑漫钞》“张睢阳诗”条正作“俯”,可知“俯”与“附”通,均表贴近义。
▶李商隐《晚晴》诗:“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全唐诗外编》58页第二编《敦煌唐人诗集残卷》录马云奇一诗,题为“俯吐蕃禁门观田判官赠向将军真言口号”,有人作注以为“俯”在这里有蔑视吐蕃之意,实属误解。“俯吐蕃禁门”即靠近吐蕃禁门,以便看清壁上所题之诗。
▶又尹鹗《菩萨蛮》词:“陇云暗合秋天白,俯窗独坐窥烟陌。”
▶宋自逊《蓦山溪》词《自述》:“青山可买,小结屋三间。开一径,俯青溪,修竹栽教满。”义均同,末一例即用杜诗之意。“俯”表靠近义还可征之同时代的散文与变文。
▶《太平广记》卷一九六《宣慈寺门子》引《摭言》:“俄暏一少年跨驴而至,骄悖之状,旁若无人。于是俯逼筵席,张目引颈及肩,复以巨棰枨筑佐酒。”“俯逼”犹言迫近。
▶《敦煌变文集》227页《叶净能诗》:“五百人一时举剑,俯临净能,净能思心作法,即变身人殿柱中,莫暏踪由。”亦靠近、逼近义而非低俯义。又见“俯近”。

俯-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俯(頫、俛)fǔ
①动头低下(跟“仰”相对):~首|~视|~冲|~下身去。
②敬辞,旧时公文书信中用来称对方对自己的行动:~允。“頫”另见406页“૖Ϣ\u001D。“俛”另见902页miǎn。

俯-汉语同义词反义词词典

[反]仰

俯-中華語文大辭典

同:

俯-中華大字典

1、俯讀音:匪父切,音府,麌韻。釋文:
❶低頭也。本作頫。亦作俛。《禮記樂記》:習其~仰。
❷伏也。《呂覽季秋》:蟄蟲咸~。
❸臥也。《荀子賦》:三~三起。
❹通府。就物之貌。《荀子非相》:府然若渠櫽堰括之已也。
 〔注〕:府、~、通。
2、俛讀音:匪父切,音府,麌韻。武遠切,音晚,阮韻。釋文:本作頫。《說文頁部》:頫。低頭也。~。頫或从人免。
 〔按玉篇云。~、說文音俯。低頭也。廣韻云。頫、俯、同。漢書又作~。今音免。集韻九噳云。頫或作~。二十阮云。~或作頫。段玉裁云。~舊音無辨切。古無讀府者〕。
3、俛讀音:美辨切,音免,銑韻。釋文:
❶俯~也。見《玉篇》。
❷同勉。勤勞貌。《禮記表記》:~焉日有孳孳。
4、頫讀音:匪父切,音甫,麌韻。武遠切,音晚,阮韻。靡卷切,音緬,銑韻。釋文:低頭也。从頁逃省。太史卜書~仰字如此。揚雄曰。人面~。見《說文》。
 〔注〕:鉉曰。~首者、逃亡之皃。故从逃省。今俗作俯。非是。
 〔按韻會舉要云。古音流變。字亦隨異。如俯仰之俯本作~。或作俛。今皆作俯。而~音兆。俛音免。不復音俯矣〕。
5、頫讀音:他弔切,音糶,嘯韻。釋文:
❶俯首而聽謂之~。見《集韻》。
 〔按韻會去聲十八同、集韻廣韻三十四嘯云。薛琮云。低頭聽。本又音府。攷文選西京賦。伏檽而~聽。薛琮注云。~、低頭也。善曰。~、古字音府。据此。廣韻、集韻、韻會、誤矣〕。
❷覜誤字。《爾雅釋詁》:監、瞻、臨、涖、~、相視也。《釋文》:~音跳。
 〔疏〕:~者、考工記云。瑑圭璋八寸。璧琮八寸。以覜聘。鄭注。覜、視也。眾來曰~。
 〔按~、覜、錯出。作~者誤。說文見部、覜。諸侯三年大相聘曰覜。覜、視也。左昭五年傳。享覜有章。管子小匡、以極聘覜於諸侯。國語齊語。以驟聘覜於諸侯。攷異云。補作覜。案覜、眺、古字通。周禮典瑞、大行人、小行人、玉人、竝作覜。惟大行人三歲徧覜之覜。閩監本誤~。攷爾雅唐石經單疏本、雪牕本、元本皆作覜。則作~爲誤無疑。韻會、字彙、正字通、引周禮作~。均非。今正〕。
6、頫讀音:他刀切,音叨,豪韻。釋文:盥也。見《集韻》。

俯-中華語文大辭典

俯ㄈㄨˇfǔ1.低下頭或彎腰向下(與「仰」相對)。[例]~首|~身|~視。2.公文書信中懇求對方允許或體念的敬辭。[例]~允|~念|~察。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1、[俯冲]fǔ chōng

(飞机等)以高速度和大角度向下飞:~轰炸。老鹰从天空~下来。

2、[俯身]fǔ shēn

1.弯腰向前向下,有时同时弯膝。 2.呈曲身状态的动作,尤指礼节或表示服从的姿势。

3、[俯视]fǔ shì

从高处往下看:站在山上~蜿蜒的公路。

4、[俯首]fǔ shǒu

1.低下头:~沉思。 2.比喻顺从:~听命。

5、[俯首帖耳]fǔ shǒu tiē ěr

形容卑恭顺从 的样子。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若俯首帖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

6、[前俯后仰]qián fǔ hòu yǎng

前仰后合。

7、[俯瞰]fǔ kàn

俯视:~大地。

8、[俯仰]fǔ yǎng

1.指一举一动。例 :~由人。 2.低头和抬头:~之间。

9、[俯察]fǔ chá

1.向低处看:仰观~。 2.敬辞,称对方或上级对自己理解:所陈一切,尚祈~。

10、[俯伏]fǔ fú

趴在地上(多表示屈服或崇敬):~听命。

11、[俯角]fǔ jiǎo

视线在水平线以下时,在视线所在的垂直平面内,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角叫做俯角。

12、[俯就]fǔ jiù

1.敬辞,用于请对方同意担任职务:经理一职,尚祈~。 2.迁就;将就:事事~。

13、[俯允]fǔ yǔn

敬辞,称对方或上级允许:承蒙~所请,不胜感激。

14、[俯观]fǔ guān

从上往下看。旧题 汉 苏武《诗四首》之四:“俯观 江 汉 流,仰视浮云翔。”晋 刘伶《酒德颂》:“俯观万物扰扰焉,如 江 汉 之载浮萍。”

15、[众俯]zhòng fǔ

见“众覜”。

16、[俯逼]fǔ bī

下逼,近逼。

17、[畏俯]wèi fǔ

犹敬服。

18、[俯眺]fǔ tiào

1.从高处往下远看。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渐江水》:“山中有三精舍,高甍凌虚,垂簷带空,俯眺平林,烟杳在下。” 2.頫眺:从高处往下远看。三国 魏 曹植《七启》:“頫眺流星,仰观八隅。”三国 魏 何晏《景福殿赋》:“頫眺三市,孰有谁无?”

19、[俯盼]fǔ pàn

犹俯视。

20、[俯稽]fǔ jī

下察。

21、[俯鉴]fǔ jiàn

1.低头照视。 2.下察。书信或公文中敬词。

22、[俯念]fǔ niàn

敬辞,称对方或上级体念:~群情。

23、[俯瞩]fǔ zhǔ

从上往下看。

24、[顺俯]shùn fǔ

俯身顺从。指接受民众意见、要求。

25、[俯帖]fǔ tiē

见“俯首帖耳”。

26、[俯泣]fǔ qì

俯首而泣。

27、[俯听]fǔ tīng

1.俯首而听。 2.屈尊下听。 3.頫聽:谓低头而听。

28、[俯服]fǔ fú

俯首帖服。

29、[俯拍]fǔ pāi

俯摄。

30、[俯下]fǔ xià

指身体向下倾斜。

31、[俯领]fǔ lǐng

谓屈身领职。

32、[卑俯]bēi fǔ

《左传·定公十五年》:“邾子 执玉高,其容欲仰;公受玉卑,其容俯。子贡 曰:‘以礼观之,皆有死亡焉……高、仰,骄也;卑、俯,替也。’”后因以“卑俯”形容依附权贵,仰人鼻息。汉 蔡邕《释诲》:“卑俯乎外戚之门,乞助乎近贵之誉,荣显未副,从而颠踣。”

33、[俯顺]fǔ shùn

顺从。用於上对下。

34、[俯瞷]fǔ jiàn

从高处往下看。

35、[俯然]fǔ rán

俯就貌。

36、[俯蹐]fǔ jí

弯腰屈身,小步而行。

37、[俯烛]fǔ zhú

俯察,明察。

38、[俯屈]fǔ qū

初产妇胎头下降速度较经产妇慢,系因子宫颈扩张缓慢及软组织阻力大的缘故。

39、[偻俯]lǚ fǔ

弯下身子,表示恭敬。

40、[俯偻]fǔ lǚ

低头曲背。

近义词

反义词

1、[]yǎng

1、[]áng

1.脸向上,与“俯”相对。2.敬慕。3.依赖。4.旧时公文用语。上行文中用在“请、祈、恳”等字之前,表示恭敬;下行文中表示命令。5.服下,指服毒。6.姓。

古同“昂”,情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