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zuǒ

笔顺

丿 丿

同音字

读音为zuǒ的字 读音为zuo的字

基础解释

1.辅佐;辅助:~理。~餐。 2.辅佐别人的人:僚~。 3.姓。

详细解释

〈动〉

  1. (本作左。形声。从人,左声。本义:辅助,帮助)

  2. 同本义(古人以“右”为尊,“左”为卑。“佐”常用于下对上、弱对强的帮助。上对下,强对弱时用“佑”)

    佐,助也。——《广雅》

    故周公旦佐相天子。——《墨子·贵义》

    陈胜佐之。——《史记·陈涉世家》

    太宰之职,常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周礼·天官》

    四岳佐之。——《国语·周语下》

    予佐尔贾。——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佐以科学。——蔡元培《图画》

    佐读勤苦。——清· 周容《芋老人传》

    又如:佐理(助理,帮助处理);佐事(辅助事奉);佐戎(参与军事);佐相(辅助);佐佑(辅助;支持);佐检(辅助);佐州(辅佐州政);佐谋(辅助筹划);佐治(辅佐治理)

  3. 陪同 。又如:佐觞(陪酒助兴);佐享(陪同受祭祀)

  4. 召之,使佐食,比已食,三叹。——《国语·晋语》。韦昭注:“佐,犹劝也。”

    又如:佐觞(劝酒)

〈名〉

  1. 处于辅助地位的官员,僚属

    有赵孟以为大夫,有 伯瑕以为佐。——《左传》

    又如:佐杂(地方官署的辅佐官员);佐吏(汉时辅佐地方政事的小官);佐将(太平天国前期对军中带兵官和地方行政名的通称)

〈形〉

  1. 副,第二位

    掌佐车之政。——《周礼·田仆》

    郑周父御佐车。——《左传·成公二年》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佐 zuǒ
① 动辅助;帮助。《陈涉世家》:“陈胜~之,并杀两尉。” ② 名辅助的官员;助手。《左传·襄公三十年》:“有赵孟以为大夫,有伯瑕以为~。” ③ 动劝。《国语·晋语》:“召之使~食。”

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佐zuǒ
①辅佐;辅助:~理|~餐。
②辅佐别人的人:僚~。
③(Zuǒ)名姓。

佐-漢語大字典


《説文》无“佐”字。徐鉉在“左”字下注云:“今俗别作佐。”按:ࠂǣ\u0001左、佐当为一字分化。
zuǒ 《廣韻》則箇切,去箇精。又《集韻》子我切。歌部。
(1)辅助。《廣雅·釋詁二》:“佐,助也。”《字彙·人部》:“佐,輔也。”《詩·小雅·六月》:“王于出征,以佐天子。”《史記·陳涉世家》:“廣起而殺尉,陳勝佐之,並殺兩尉。”《論衡·吉驗》:“管仲輔子糾,鮑叔佐桓公。”
(2)处于辅助地位的官员;僚属。《左傳·襄公三十年》:“有趙孟以為大夫,有伯瑕以為佐。”《韓非子·定法》:“申不害,韓昭侯之佐也。”《論衡·程材》:“官之立佐,為力不足也;吏之取能,為材不及也。”
(3)副的;第二位的。《字彙·人部》:“佐,貳也。”《周禮·夏官·田僕》:“掌佐車之政。”鄭玄注:“佐,亦副。”《禮記·少儀》:“乘貳車則式,佐車則否。”鄭玄注:“貳車、佐車,皆副車也。朝祀之副曰貳,戎獵之副曰佐。”
(4)劝;助。《國語·晋語九》:“召之,使佐食。比已食,三歎。”韋昭注:“佐,猶勸也。”《漢書·高帝紀》:“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佐酒。”顔師古注引應劭曰:“佐酒,助行酒。”
(5)治理;管理。《大戴禮記·衛將軍文子》:“廉於其事上也,以佐其下。”
(6)用同“作(zuò)”。《新編五代史平話·梁史上》:“黄巢得這一口劍,號佐‘桑門劍’。”明佚名《白兔記·私會》:“牙齒打佐一把骨,鼻子打做兩個窟衖。”
(7)覗。《廣雅·釋詁三》:“佐,覗也。”
(8)姓。《續通志·氏族略七》:“明佐皓,登封縣丞。”

佐-中華大字典

1、佐讀音:則固切,左去聲,箇韻。子我切,音左,哿韻。釋文:
❶助也。《周禮太宰》:以~王均邦國。
 〔按淸官制有~貳~雜。民國知事有~治員。又民法上之準禁治產者。當設定輔~人。~皆助之意〕。
❷左也。在左右也。見《釋名釋言語》。
❸猶勸也。《國語晉語》:召之使~食。
❹治也。《大戴記衛將軍文子》:廉於其事上也。以~其下。
❺~車。副車也。《禮記少儀》:乘貳車則式。~車則否。
2、鸜讀音:子賀切,音佐,箇韻。釋文:
❶助也。《集韻》:手相佐助。
❷副也。見《玉篇》。

佐-中華語文大辭典

佐ㄗㄨㄛˇzuǒ1.輔助;輔佐。[例]~理。2.輔佐別人的人。[例]僚~|縣~|軍~。3.姓。

佐-康熙字典


【子集中】【人字部】 佐
★【廣韻】則箇切【正韻】子賀切,𠀤左去聲。輔也,貳也。【周禮·天官】以佐王均邦國。【論語註】顏子王佐之才
◎又【史記·天官書】五星者,天之五佐,見伏有時,盈縮有度。
★又【集韻】子我切。義同。考證:〔【周禮·天官】以佐王邦國。〕 謹照原文邦字上增均字。

佐-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佐人57ㄗㄨㄛˇzuǒ動①輔助。如:「輔佐」、「佐理」。《左傳.襄公十三年》:「使趙武將上軍,韓起佐之。」②勸飲、配食。《國語.晉語九》:「召之,使佐食。比已食,三歎。」三國吳.韋昭.注:「佐,猶勸也。」《漢書.卷一.高帝紀下》:「置酒沛宮,悉召故人父老子弟佐酒。」顏師古注引應劭曰:「佐,助行酒。」名輔助的人員。如:「縣佐」、「軍佐」、「郵務佐」。形副的。《禮記.少儀》:「乘貳車則式,佐車則否。」

佐-诗词曲语辞辞典

佐做也。
▶《宋百家诗存》叶茵《归途》诗:“又恐花时成草草,还家插柳佐清明。”佐清明,做清明也。
▶又《次韵》诗:“占得江湖隐,佐成天地闲。”佐成,做成也。
▶《乐府阳春白雪》前三马东篱小令《寿阳曲》:“实心儿待,休佐谎话儿猜。”休佐,休做也。
▶又前四左山小令《潘妃曲》:“疾快来,瞒着爹娘佐些儿怪。”佐些儿.做些儿也。
▶巾箱本《琵琶记》四,“不从我的言语也由你,你但说如何唤佐孝?”唤佐,唤做也。
▶又四:“你去佐官时节,也显得父母好处。”佐官,做官也。
▶又二十四:“虽然这头发直不得惹多钱,也只把佐些意儿。”言做点意思表示也。惹多,即偌多。
▶又二十六:“怨苦知多少,两三人只道同佐饿莩。”言同做饿莩也。

佐 -古漢語常用詞典

zuǒ
①輔助;幫助。《陳涉世家》:“陳勝~之,並殺兩尉。”②輔助的官員;助手。《左傳•襄公三十年》:“有趙孟以為大夫,有伯瑕以為~。”③勸。《國語•晉語》:“召之使~食。”
【佐酒】陪伴飲酒。
【佐命】輔助帝王創立帝業。

佐-汉语大词典

佐zu?
ㄗㄨㄛˇ
〔《广韵》则个切,去个,精。〕
〔《集韵》子我切,上哿,精。〕
1.辅助;帮助。
●《诗·小雅·六月》:“王于出征,以佐天子。”
●《孙子·火攻》:“故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强。”
●《大戴礼记·卫将军文子》:“廉于其事上也,以佐其下,是澹台灭明之行也。”
●王聘珍解诂:“佐,助也。”
●《百喻经·索无物喻》:“佐我推车出此险路。”
●唐杜甫《送从弟亚赴河西判官》诗:“帝曰大布衣,藉卿佐元帅。”
2.指辅佐者。
●《墨子·尚贤上》:“况又有贤良之士……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
●汉班固《典引》:“向使子婴有庸主之才,仅得中佐,秦之社稷未宜绝也。”
●《清史稿·礼志六》:“有清一代,从龙诸佐,蔚起关外。”
3.指副职或任副职者。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胥臣以下军之佐当陈、蔡。”
●唐韩愈《欧阳生哀辞》:“自詹已上皆为闽越官,至州佐县令者,累累有焉。”
4.指次一等,处于陪同地位者。
●《史记·孝武本纪》:“天神贵者泰一,泰一佐曰五帝。”
●司马贞索引:“佐者,谓配祭也。”
5.古代军职名。
●《逸周书·武顺》:“四卒成卫曰伯,三伯一长曰佐,三佐一长曰右……佐必肃,伯必勤,卒必力。”
6.治理。
●《左传·襄公三年》:“晋侯以魏绛为能以刑佐民矣。”
●《史记·孝文本纪》:“且朕既不德,无以佐百姓。”
7.劝。参见“佐食”。亦谓以其它食物助饮或助餐。
●《续孽海花》第三三回:“然后拿起才斟的酒喝干了,佐了一块肉。”
●清沈覆《浮生六记·浪游记快》:“解衣小酌,尝鹿脯甚妙,佐以鲜菱雪藕。”
8.左;左边。参见“佐券”。
9.做。
●元马致远《寿阳曲·洞庭秋月》曲:“实心儿待,休佐谎话儿猜。”佐,一本作“做”。
●元商挺《潘妃曲》:“疾快来,瞒着爹娘佐些儿怪。”
●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佐》:“佐,犹做也;左亦同。《宋百家诗存》叶茵《归途》诗:‘又恐花时成草草,还家插柳佐清明。’佐清明,做清明也。”
10.通“瘥”。参见“佐疾”。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zuǒ

1、[佐证]zuǒ zhèng

证据:伪造的单据就是他贪污的~。

2、[佐料]zuǒ liào

烹调用的配料;调味品。

3、[辅佐]fǔ zuǒ

协助(多指政治上)。

4、[佐餐]zuǒ cān

下饭:~佳肴。

5、[佐酒]zuǒ jiǔ

1.陪同饮宴。 2.就着菜肴把酒喝下去。

6、[官佐]guān zuǒ

旧时指军官。

7、[佐药]zuǒ yào

增加药物或抗原作用的材料。

8、[佐书]zuǒ shū

指隶书。

9、[佐理]zuǒ lǐ

协助处理:~军务。

10、[佐戎]zuǒ róng

协理军务。唐 韩愈《祭十二郎文》:“是年,吾佐戎 徐州。”明 刘基《送顺师住持瑞岩寺序》:“明年,予奉省檄,佐戎 浙东。”

11、[中佐]zhōng zuǒ

才德平常的辅臣。

12、[匡佐]kuāng zuǒ

匡正辅助。

13、[佐领]zuǒ lǐng

1.清代八旗组织基本单位名称。是满语“牛录”的汉译。掌管所属户口、田宅、兵籍、诉讼等。初时一佐领统辖三百人,后改定为二百人。其长亦称佐领,世袭者称为世管佐领,选任者称为公中佐领。 2.晚清建立水师,一舰之长称管领,其助理者称佐领。

14、[佐舆]zuǒ yú

亦作“佐轝”。即佐车。

15、[佐券]zuǒ quàn

左券。债权人所执的左片债券。左、佐,古今字。

16、[启佐]qǐ zuǒ

开导辅助。

17、[规佐]guī zuǒ

规谏辅佐。

18、[七佐]qī zuǒ

辅佐 商 汤 的七个大臣。语出《鬻子》:“汤 之治天下也,得 庆辅、伊尹、湟里且、东门虚、南门蝡、西门疵、北门侧 七大夫,佐以治天下而天下治。”庆辅 或作 庆诵。后用作称颂高官之词。

19、[保佐]bǎo zuǒ

保佑;佐助。

20、[赞佐]zàn zuǒ

辅助。

21、[佐享]zuǒ xiǎng

佐享也称配享,是陪同受祭祀的意思。

22、[榦佐]gàn zuǒ

指能担负重任的大臣。章炳麟《訄书·官统上》“千官之法,本於五行,是则 皞、頊、夏、商 所闓置”自注:“上选卿尹,则非敬忌择人之道,下撰榦佐,则非庶慎罔知之义,此 魏 晋 以来之积弊,而 殷 法已为其前导。”

23、[佥佐]qiān zuǒ

指按察僉事等佐贰官。

24、[良佐]liáng zuǒ

贤能的辅佐。《后汉书·刘陶传》:“斯实中兴之良佐,国家之柱臣也。”唐 沉佺期《和户部岑尚书参迹枢揆》:“大君制六合,良佐参万机。”郑观应《盛世危言·游历》:“夫今日之少年,皆他年老成谋国之良佐也。”

25、[佐属]zuǒ shǔ

助理官员和下属。

26、[协佐]xié zuǒ

辅助。

27、[佐策]zuǒ cè

协助划策。

28、[酒佐]jiǔ zuǒ

旧时劝酒的歌伎。

29、[佐疾]zuǒ jí

疫病。佐,通“瘥”。

30、[佐钊]zuǒ zhāo

犹言襄助。

31、[贞佐]zhēn zuǒ

忠贞不二的佐命重臣。

32、[寮佐]liáo zuǒ

属官。

33、[僚佐]liáo zuǒ

旧时官署中协助办事的官吏。

34、[府佐]fǔ zuǒ

1.指高级官署中的佐治官吏。 2.特指知府的佐贰官。

35、[佐附]zuǒ fù

袒护;附和。

36、[书佐]shū zuǒ

主办文书的佐吏。《汉书·王尊传》:“太守奇之,除补书佐,署守属监狱。”《梁书·吕僧珍传》:“吕僧珍 ……事 太祖 文皇 为门下书佐。”唐 陆龟蒙《书<李贺小传>后》:“予为儿童时,在 溧阳 闻白头书佐言。”《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三年》:“琳 著高屐,披貂裘,置通呈、书佐。”胡三省 注:“书佐,掌书翰。”

37、[翊佐]yì zuǒ

辅佐。

38、[佐车]zuǒ chē

古代天子诸侯用于征战、田猎的副车。《礼记·少仪》:“乘贰车则式,佐车则否。”郑玄 注:“贰车佐车,皆副车也。朝祀之副曰贰,戎猎之副曰佐。”《左传·成公二年》:“丑父 使公下,如 华泉 取饮。郑周父 御佐车,宛茷 为右,载 齐侯 以免。”参阅 清 孙诒让《周礼正义·夏官·田仆》。

39、[上佐]shàng zuǒ

部下属官的通称。《晋书·王舒传》:“明帝 之为东中郎将,妙选上佐,以 舒 为司马。”《通典·职官十五》“大唐 州府佐吏与 隋 制同,有别驾,长史、司马一人”原注:“大都督府司马,有左右二员,凡别驾、长史、司马通谓之上佐。”《续资治通鉴·宋太祖开宝八年》:“宰相拟上州司马,帝曰:‘上佐乃士人所处,资望甚优,亦不可轻授,此辈但当於乐部迁转耳。’”

40、[双佐]shuāng zuǒ

火影忍者中的 宇智波佐助和佐井。

近义词

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