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拼音
dīng笔顺
一 亅横画宜长,竖钩正直居中。
同音字
读音为dīng的字 读音为ding的字基础解释
1.天干的第四位。现常用来表示顺序的第四。2.人口。3.指成年男子或从事某种劳动的人。4.遭遇;碰到。5.蔬菜、肉类等切成的小方块。详细解释
〈名〉
(象形。金文象俯视所见的钉头之形,小篆象侧视的钉形。本义:钉子)
同本义。丁为“钉”的古字
丁,钻也。象形。今俗以钉为之,其质用金或竹,若木。——《说文》
又如:丁屐(底有钉齿的木鞋);丁子(蝌蚪。初生头大有尾,如丁字)
小的立方体 (如肉、瓜果、蔬菜等割成的小方块)。
如:黄瓜丁;炒鸡丁;羊肉丁
天干的第四位,与地支相配,用以纪年、月、日
其日丙丁。——《吕氏春秋·孟夏》
夏,四月,丁未,公及郑伯盟于越。——《春秋》
能担任赋役的成年男子,不同于男孩
无何天宝大征兵,户有三丁点一丁。——唐·白居易《新丰折臂翁》
余丁传餐。——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又如:丁粮(对男丁征收的粮食);丁力(一男之力。引申为劳力);丁女(能担任力役的成年女子;道家语指火神);丁奴(二十岁以上的成年奴仆) ;成丁;壮丁
家庭人口 。
如:添丁;丁税(按人丁所课的税);丁赋(按人丁所课的赋税)
指从事某种劳动的人 。如 :园丁;家丁;庖丁
〈形〉
壮盛;强壮
齿落复生,身气丁强。——汉·王充《论衡·无形》
又如:丁丁(壮健的样子);丁人(壮健的男子);丁夫(壮健的男子)
序数第四 。
如:丁等;丁级;丁方(四方);丁夜四更夜(凌晨1—3时)
〈动〉
当;遭逢
丁,当也。——《尔雅》。注:“相当值。”
宁丁我躬?——《诗·大雅·云汉》
丁时逢殃。——汉·刘向《九叹·惜贤》
我喜我生,独丁斯时。——《后汉书·岑彭传》
丁时逢殃,孰可夸何兮。——汉·刘向《九叹·惜贤》
如:丁辰(适逢其时);丁仔(遇上,碰巧);丁夫忧(遇父丧);丁了母忧(遭了母丧)
另见 zhèng
1. 丁 [dīng]
- 丁 [dīng]
(象形。金文象俯视所见的钉头之形,小篆象侧视的钉形。本义:钉子)
同本义。丁为“钉”的古字
丁,钻也。象形。今俗以钉为之,其质用金或竹,若木。——《说文》
又如:丁屐(底有钉齿的木鞋);丁子(蝌蚪。初生头大有尾,如丁字)
小的立方体 (如肉、瓜果、蔬菜等割成的小方块)。
如:黄瓜丁;炒鸡丁;羊肉丁
天干的第四位,与地支相配,用以纪年、月、日
其日丙丁。——《吕氏春秋·孟夏》
夏,四月,丁未,公及郑伯盟于越。——《春秋》
能担任赋役的成年男子,不同于男孩
无何天宝大征兵,户有三丁点一丁。——唐·白居易《新丰折臂翁》
余丁传餐。——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又如:丁粮(对男丁征收的粮食);丁力(一男之力。引申为劳力);丁女(能担任力役的成年女子;道家语指火神);丁奴(二十岁以上的成年奴仆) ;成丁;壮丁
家庭人口 。
如:添丁;丁税(按人丁所课的税);丁赋(按人丁所课的赋税)
指从事某种劳动的人 。如 :园丁;家丁;庖丁
壮盛;强壮
齿落复生,身气丁强。——汉·王充《论衡·无形》
又如:丁丁(壮健的样子);丁人(壮健的男子);丁夫(壮健的男子)
序数第四 。
如:丁等;丁级;丁方(四方);丁夜四更夜(凌晨1—3时)
当;遭逢
丁,当也。——《尔雅》。注:“相当值。”
宁丁我躬?——《诗·大雅·云汉》
丁时逢殃。——汉·刘向《九叹·惜贤》
我喜我生,独丁斯时。——《后汉书·岑彭传》
丁时逢殃,孰可夸何兮。——汉·刘向《九叹·惜贤》
如:丁辰(适逢其时);丁仔(遇上,碰巧);丁夫忧(遇父丧);丁了母忧(遭了母丧)
另见 zhèng
〈名〉
〈形〉
〈动〉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丁丁-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丁丁】zhēngzhēng 伐木声。《诗·小雅·伐木》:“伐木丁丁, 鸟鸣嘤嘤。”
丁丁-汉语大词典丁丁(I)1.壮健貌。
●唐白居易《画雕赞》诗:“鸷鸟之英,黑雕丁丁;钩缀八爪,剑插六翎。”
2.漫远貌。
●唐卢照邻《释疾文·悲夫》诗:“时眇眇兮岁冥冥,昼杳杳兮夜丁丁。”
●唐皎然《和杨明府早秋游法华寺》诗:“寺扉隐天色,影刹遥丁丁。”
3.指汉丁令威。
●唐薛能《陈州刺史寄鹤》诗:“南守欲知多少重,抚毛千万唤丁丁。”
参见“丁令威”。
4.冰冷貌。
●明无名氏《风月担·越调寨儿令》:“沉默默,冷丁丁,绿豆石磨儿不甚轻。”
丁丁(II)1.象声词。原指伐木声。
●《诗·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
●毛传:“丁丁,伐木声也。”
2.广泛用于形容漏声、檐马声、棋声等。
●唐方干《陪李郎中夜宴》诗:“间世星郎夜宴时,丁丁寒漏滴声稀。”
●元马致远《汉宫秋》第四摺:“画檐间铁马响丁丁,宝殿中御榻冷清清。”
●清金农《水北兰若与孔毓铭对棋即送归里》诗之一:“僧寮一局子丁丁,本欲忘机机反生。”
●鲁迅《野草·秋夜》:“后窗的玻璃上丁丁地响,还有许多小飞虫乱撞。”
丁丁zhēnɡzhēnɡ
书拟声形容伐木、下棋、弹琴等的声音:伐木~。另见304页dīnɡ。
丁丁ㄓㄥ ㄓㄥzhēnɡzhēnɡ擬聲詞。模擬砍樹、彈琴、落棋子、下雨等的聲音。[例]伐木~|琴弦~|棋枰~|窗外雨~。
丁丁-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丁丁ㄓㄥ ㄓㄥzhēng zhēng狀聲詞:⑴形容伐木的聲音。《詩經.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鳥鳴嚶嚶。」⑵形容下雨的聲音。唐.元稹〈景申秋〉詩八首之三:「嗢嗢簷霤凝,丁丁窗雨繁。」⑶形容樂器彈奏的聲音。唐.許渾〈聽琵琶〉詩:「欲寫明妃萬里情,紫槽紅撥夜丁丁。」⑷形容下棋的聲音。宋.王禹偁〈黃州新建小竹樓記〉:「宜圍棋,子聲丁丁然。」
丁丁-辞源3【丁丁】㊀雄健的樣子。唐 白居易 長慶集二二 畫鵰贊詩:“鷙禽之英,黑鵰丁丁。”㊁漫遠的樣子。唐 盧照鄰 幽憂子集五 悲夫:“時眇眇兮歲㝠㝠,晝杳杳兮夜丁丁。”
丁丁-汉语同义词反义词词典[同]丁零
丁-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丁 dīng
① 名钉子。《晋书·陶侃传》:“及桓温伐蜀,又以侃所贮竹头作~装船。” ② 形健大。王充《论衡·无形》:“齿落复生,身气~强。” ③ 名成年男性。《塞翁失马》:“~壮者引弦而战。”白居易《新丰折臂翁》:“无何天宝大征兵,户有三~点一~。” ④ 名人口。《南史·何承天传》:“计~课仗。” ⑤ 名从事某种职业的人。如庖丁、畦丁、园丁。《庄子·庖丁解牛》:“庖~为文惠君解牛。” ⑥ 名天干的第四位。苏轼《石钟山记》:“元丰七年六月~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⑦姓。 zhēng
见 丁丁。
丁(I)dīng
ㄉ〡ㄥ
〔《广韵》当经切,平青,端。〕
1.天干的第四位。古代用以纪日。
●《礼记·月令》:“﹝仲春之月﹞上丁,命乐正习舞,释菜。”
●宋周密《癸辛杂识续集·喜行古礼》:“凡朔望二丁,必大集里中人士以行礼。”
2.与地支相配用于纪年、月、日。
●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六壬》:“十月丁亥夜半得贼问。”
3.指第四;四。参见“丁夜”、“丁方”。
4.五行中丙丁均属火,因以为火的代称。参见“丙丁”。
5.壮盛;强壮。
●《史记·律书》:“丁者,言万物之丁壮也。”
●《急就篇》卷四:“长乐无极老复丁。”
王应麟补注引《参同契》:“老年复丁壮。”
●汉班固《白虎通·五行》:“丁者,强也。”
6.旧时指到了服劳役年龄的人。
●《隋书·食货志》:“男女三岁已下为黄,十岁已下为小,十七已下为中,十八已上为丁。”
●宋刘克庄《寄何立可提刑》诗:“赤手募丁修险隘,白头擐甲御风寒。”
●《文献通考·户口一》:“家有十丁以上,放两丁征行赋役。”
7.泛指人口,家口。
●《醒世恒言·李道人独步云门》:“虽则经纪人家,宗族到也蕃盛,合来共有五六千丁。”
8.指从事某种专门性劳动的人。
●《庄子·养生主》:“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成玄英疏:“庖丁,谓掌厨丁役之人,今之供膳是也。”
●宋楼钥《王成之给事囿山堂》诗:“吾将饬园丁,随处添翳荟。”
●太平天国耕石老农《皖碧吟》之十四:“短褐厨丁常觳觫,穷经才子尚牢骚。”
9.指男孩。
●宋杨万里《张功父请祠甚力简以长句》诗:“添丁德曜喜欲颠,孤竹一簟真个错。”
●宋刘克庄《岁晚书事》诗之十:“染人酒媪逋犹缓,且送添丁上学钱。”
●李劼人《死水微澜》第三部分十一:“三房虽还好,但四十几年没有添过丁,如今只剩招弟一个女花。”
10.指鱼枕骨。
●《尔雅·释鱼》:“鱼枕谓之丁。”
郭璞注:“枕在鱼头骨中,形似篆书丁字,可作印。”
11.指蚌、蛤壳内侧坚韧的小肉柱。
●清周亮工《闽小记·江瑶柱》:“﹝江瑶柱﹞肉不堪食,美只双柱。所谓柱亦如蛤中之有丁。蛤小则字以丁。此巨因美以柱也,味亦与蛤中丁不小异。蛤之美实亦在丁。”
12.指蔬菜、肉类等切成的小块。
●茅盾《微波》:“烧饭娘姨又送上满满的一盘炒鸡丁和一大碗的火腿白菜汤。”
13.指丁祭。
●明陶宗仪《辍耕录·丁祭》:“﹝王文康﹞既达北庭,值秋丁,公奏行释奠礼。”
●清孔尚任《桃花扇·哄丁》:“北面并臣肩,共事春丁荣典。”
王季思等注:“春丁荣典,即仲春丁祭。”
参见“丁祭”。
14.指笔画简单的汉字。
●《旧唐书·张弘靖传》:“又雍等诟责吏卒,多以反虏名之,谓军士曰:‘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军中以意气自负,深恨之。”
●清王应奎《柳南随笔》卷四:“﹝徐五﹞日为人担粟输仓,得其直,度供一日之用,即止,闭户读书,好为诗,不求知于人,自署其门曰:目惭不识丁,门愧无题午。”
●巴金《家》二五:“我试问如果你母亲要把你嫁给一个目不识丁的俗商,或者一个中年官僚,或者一个纨绔子弟,你难道也不反抗?”
15.当;遭逢。
●《诗·大雅·云汉》:“耗斁下土,宁丁我躬。”
高亨注:“丁,当,遭逢。”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序致》:“﹝吾﹞年始九岁,便丁荼蓼,家涂离散,百口索然。”
●《新唐书·哀帝纪赞》:“及其大势已去;适丁斯时,故虽有智勇,有不能为者矣。”
●清章炳麟《杂感》诗:“丁此沧海决,危苦欲陈言。”
16.钉子。“钉”的古字。
●《晋书·陶侃传》:“及桓温伐蜀,又以侃所贮竹头作丁装船。”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政事》作“钉”。
●宋沈括《梦溪笔谈·辩论二》:“以桂为丁,以钉木中,其木即死。”
17.通“疔”。
●《素问·生气通天论》:“高梁之变,足生大丁,受如持虚。”
18.通“叮”。
●《西游记》第八二回:“行者一头撞破格子眼,飞在唐僧光头上丁着。”
●《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孽龙招取党类,一涌而至,在上的变成无数的黄蜂,扑头扑脑乱丁。”
19.通“盯”。
●《醒世姻缘传》第四八回:“媳妇子又没丁着丫头吃了鸡。”
●沙汀《凶手》:“断腿天兵忽而丁着自己的草鞋鼻子,胆怯地假咳了一声。”
20.姓。
丁(II)ding
ㄉ〡ㄥˋ
1.把钉子捶打进别物之中。
●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鼎部》:“以丁入物亦曰丁。”
2.缝缀。
●沙汀《丁跛公》:“只要他们一瞟见他那用白线密丁过的蓝布褡裢,就会提起这事来谈。”
丁(III)zhēng
ㄓㄥ
〔《广韵》中茎切,平耕,知。〕
见“丁丁”。
丁1ㄉ丨ㄥdīnɡ1.天干第四位。常用來表示順序或等級的第四位。參見【天干】。2.青壯年男性。[例]壯~|男~。3.從事某些勞動職業的人。[例]園~|庖~。4.小型的方塊物。[例]雞~|將蘿蔔切~。5.健康強盛的。[例]~年。6.極少的;極小的。[例]一~點的積蓄|只要一~點兒本錢就可以賺大錢。7.遭逢。[例]~憂。8.姓。丁2ㄓㄥzhēnɡ參見【丁丁】。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dīng
1、[园丁]yuán dīng
1.从事园艺的工人。 2.比喻教师。
2、[补丁]bǔ dīng
补在破损的衣服或其他物品上面的东西:打~。~摞~。
3、[丁香]dīng xiāng
1.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叶子卵圆形或肾脏形,花紫色或白色,有香气,花冠长筒状。供观赏。 2.常绿乔木,叶子长椭圆形,花淡红色,果实长球形。生长在热带地区。花蕾、根、果实可入药。种子可以榨丁香油,用作芳香剂。
4、[布丁]bù dīng
用面粉、牛奶、鸡蛋、水果等制成的西餐点心。
5、[丁字]dīng zì
见“丁字帘”。
6、[鸡丁]jī dīng
亦作“鷄丁”。切成小块的鸡肉。
7、[人丁]rén dīng
1.人口:~兴旺。 2.旧指成年人。
8、[丁未]dīng wèi
六十甲子的第四十四位。
9、[丁丑]dīng chǒu
六十甲子的第十四位元丰七年六月丁丑。--宋.苏轼《石钟山记》
10、[肉丁]ròu dīng
切成小四方块形状的肉。
11、[丁亥]dīng hài
1.六十甲子的第二十四位。 2.乾隆丁亥(公元1767年)冬。--清.袁枚《祭妹文》
12、[添丁]tiān dīng
旧时指生了小孩儿,特指生了男孩儿。
13、[庖丁]páo dīng
庖子,庖人。厨师。
14、[壮丁]zhuàng dīng
旧时指青壮年的男子(多指达到当兵年龄的人)。
15、[男丁]nán dīng
丁男,旧时称成年男性。
16、[新丁]xīn dīng
1.新到成丁年龄的男子。《宋史·吴芾传》:“处 旧苦丁绢重,芾 损之,以新丁补其额。” 2.新添的人口。臧克家《给饲养员陈玉》诗:“你抚摸着小猪们温湿的毛,欢喜得像家里添了新丁。”
17、[地丁]dì dīng
多年生草本植物。无直立地上茎,单数羽状复叶,两面密生长毛,开黄花的叫黄花地丁,开紫花的叫紫花地丁。全草可供 药用,能清热解毒、消炎消肿。
18、[零丁]líng dīng
见〖伶仃〗。
19、[兵丁]bīng dīng
士兵的旧称。
20、[上丁]shàng dīng
1.农历每月上旬的丁日。《礼记·月令》:“﹝仲春之月﹞上丁,命乐正习舞,释菜。”又“﹝季秋之月﹞上丁,命乐正入学习吹。”郑玄 注:“为将饗帝也。春夏重舞,秋冬重吹也。”孔颖达 疏:“其习舞吹必用丁者,取其丁壮成就之义,欲使学者艺业成故也。”自 唐 以后,历代王朝规定每年仲春(二月)、仲秋(八月)的上丁之日为祭祀 孔子 的日子。唐 刘禹锡《奏记丞相府论学事》:“今四海郡县咸以春、秋上丁有事 孔子 庙,其礼不应于古,且非 孔子 意也。”《清史稿·选举二》:“太后、皇上万寿节,至圣先师 孔子 诞日,春、秋上丁释奠,为庆祝日。” 2.壮丁。《南齐书·柳世隆传》:“﹝ 沉攸之 ﹞仍蹙迫羣 蛮,骚扰山谷,扬声讨伐,尽户上丁。”
21、[成丁]chéng dīng
旧指男子成年。
22、[丁忧]dīng yōu
旧指遭到父母的丧事。
23、[丁女]dīng nǚ
1.已到服力役年龄的成年女子。《墨子·备城门》:“守法:五十步丈夫十人,丁女二十人,老小十人。计之,五十步四十人。”《汉书·严安传》:“﹝ 秦 ﹞行十餘年,丁男被甲,丁女转输,苦不聊生。”《文献通考·户口二》:“丁男调布绢各二丈,丝三两……丁女并半之。” 2.指火。丙丁为火。道教以六丁为阴神,名:“六丁玉女”,故以“丁女”称火。宋 苏轼《云龙山观烧得云字》诗:“丁女真水妃,寒山便火耘。”宋 苏轼《真一酒歌》:“壬公飞空丁女藏,三伏遇井了不尝。”王文诰 辑注:“次公 曰:‘壬公言水也,丁女言火也,既出华池之水,则壬水飞而在上,丁火伏而在下矣。’”
24、[丁坝]dīng bà
保护堤岸的水工建筑物。一端和堤岸连接成丁字形,能改变水流,使河岸不受冲刷,并可淤出农田。
25、[丁壮]dīng zhuàng
健壮的人,指青壮年。
26、[丁银]dīng yín
按人丁数目交纳的税银。
27、[门丁]mén dīng
旧时给官府或大户人家看门的人。
28、[抓丁]zhuā dīng
旧政府强抓壮年男子当兵或服劳役。
29、[丁客]dīng kè
父母均有收入却不生育子女。
30、[女丁]nǚ dīng
成年女性。《晋书·李雄载记》:“其赋男丁岁穀三斛,女丁半之。”《梁书·武帝纪下》:“十一月丙子,詔停在所役使女丁。”《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三年》:“序 母 韩氏 闻 秦 兵将至,自登城履行,至西北隅,以为不固,帅百餘婢及城中女丁筑邪城於其内。”
31、[丁栎]dīng lì
良种牛。
32、[丁对]dīng duì
dīng duì的又音。义同“丁对dīng duì”。
33、[丁历]dīng lì
葶苈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五·葶苈》。
34、[丁産]dīng chǎn
1.人口与田产。《宋史·苏颂传》:“颂 因治讯他事,互问民邻里丁产,识其详。”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钱谷·催征》:“各里丁产,照则均派。” 2.指财产。元 王仲文《救孝子》第一折:“虽然是丁产多时也告乏。”
35、[盐丁]yán dīng
古代盐户中承担盐役的丁壮。也称“灶丁”。
36、[丁庸]dīng yōng
1.用以充抵力役的赋税。 2.指以赋税充抵力役的制度。
37、[丁主]dīng zhǔ
指世居当地的人丁。与客居人丁相对。
38、[峒丁]dòng dīng
1.峒人。 2.峒兵。
39、[宫丁]gōng dīng
保卫王宫的兵士。
40、[课丁]kè dīng
1.旧时依法纳税服劳役的男子。宋 朱继芳《送僧苹洲游醉李》诗:“草黄工女绩,波白课丁熬。” 2.按丁口纳税。梁启超《变法通议·论不变法之害》:“圣祖皇 帝永免滋生人口之赋,并入地赋。自 商鞅 以来,计人之法,汉武 以来,课丁之法无有也,则变赋法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