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竿
拼音
yú gān笔顺
同音字
读音为yú的字 读音为gān的字 读音为yu的字 读音为gan的字基础解释
亦作“鱼杆”。钓竿。详细解释
亦作“ 鱼杆 ”。钓竿。
唐 杜甫 《遣闷呈严公二十韵》:“白水鱼竿客,清秋鹤髮翁。” 宋 陈瓘 《满庭芳》词:“江湖手, 长安 障日,何似把鱼竿。” 石震 《踏察记事》:“老同志为难了,说:‘你也得借给我个家伙,网也行,鱼竿也行。’” 贾平凹 《妊娠》第二章六:“他做了长长的一柄鱼杆,整晌地蹲在那里静候。”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鱼竿-中華語文大辭典同:魚竿
竿鱼-中華語文大辭典同:竿魚
鱼竿-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同:魚竿
鱼竿-汉语大词典鱼竿亦作“鱼杆”。
钓竿。
●唐杜甫《遣闷呈严公二十韵》:“白水鱼竿客,清秋鹤发翁。”
●宋陈瓘《满庭芳》词:“江湖手,长安障日,何似把鱼竿。”
●石震《踏察记事》:“老同志为难了,说:‘你也得借给我个家伙,网也行,鱼竿也行。’”
●贾平凹《妊娠》第二章六:“他做了长长的一柄鱼杆,整晌地蹲在那里静候。”
同:釣魚竿
上竿鱼-汉语大词典上竿鱼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梅圣俞以诗知名三十年,终不得一馆职。晚年与脩《唐书》……其初受敕脩《唐书》,语其妻刁氏曰:‘吾之脩书,可谓猢狲入布袋矣!’刁氏对曰:‘君于仕宦,亦何异鲶鱼上竹竿耶?’”后以“上竿鱼”比喻羁身仕途、难以自脱的人。
●宋范成大《送许耀卿监丞同年赴静江》诗:“官涂真有上竿鱼,玉笋翻乘别驾车。”
●清钱谦益《渡淮闻何三季穆之讣》诗:“宦海多喧豗,世运值阳九。戛戛上竿鱼,蒙蒙丧家狗。”
同:釣魚竿
钓鱼竿-钓鱼竿
目录
“钓鱼竿”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钓鱼竿”在《*辞典》
《全国中草药汇编》:钓鱼竿
【拼音名】
Diào Yú Gān
【别名】
见毒消
【来源】
玄参科腹水草属植物长穗腹水草Veronicastrum stenostachyum (Hemsl.) Yamazaki,腹水草V. axillare (Sieb. et Zucc.) Yamazaki或宽叶腹水草V. latifolium (Hemsl.) Yamazaki均以全草入药。四季可采,洗净晒干或鲜用。
【性味】
微苦,凉。
【功能主治】
水肿;外用治跌打损伤,毒蛇咬伤,烧烫伤。
【用法用量】
3~5钱;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注意】
孕妇忌服。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辞典》:钓鱼竿
【出处】
《草木便方》
【拼音名】
Diào Yú Gān
【别名】
小钓鱼竿(《民间常用草药汇编》),腹水草(《成都中草药》),一串鱼、串鱼草、小串鱼(四川)。
【来源】
为玄参科植物毛脉腹水草、宽叶腹水草或长穗腹水草的全草。夏季采收。
【原形态】
①毛脉腹水草多年生草本,茎细长,有棱,多少呈蔓状生长,偶有稀毛。单叶互生,有柄;叶片阔卵圆形至披针形,长7一14厘米,宽2.5~6厘米,先端渐尖至尖尾状,边缘有锯齿,脉上下面被有直立的硬毛,下面较多。穗状花序,腋生,长1~3厘米,花两性,管状,花萼5裂,线状披针形至线形,淡绿色;花冠红色,4~5裂;雄蕊2,花丝很长,有白色茸毛,伸出花管之外;雌蕊1,心皮2个,子房上位,2室,柱头细长,伸出于管外,较雄蕊为短。蒴果圆锥状卵形,种子多数。花期9月。果期9~10月。生于林下、石缝等阴湿处。分布四川、贵州等地。②宽叶腹水草形态与毛脉腹水草相似,惟叶片较短,呈阔卵形,中脉无毛。③长穗腹水草形态与毛脉腹水草相似,惟叶较狭长,中脉无毛,花序长,一般长4~6厘米。
【性味】
苦,凉。①《草木便方》:苦,寒。②《四川中药志》:性凉,味微苦,无毒。
【功能主治】
疔疮,跌打损伤。(四川)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外用:捣敷。
【摘录】
《*辞典》
鱼上竿同“鲶鱼上竹竿”。
●宋陈与义《述怀呈十七家叔》诗:“浮生万事蚁旋磨,冷官十年鱼上竿。”
鱼上竹竿
【出典】 见“上竿”条。
【释义】 见“上竿”条。
【例句】 未行先止,鱼上竹竿人噪喜。(沈瀛《减字木兰花·迟速》1658)这里用本典表现“迟速”之“迟”。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yú gān
1、我到小河边钓鱼,首先拿出鱼竿,然后在鱼钩上挂好鱼饵,再使劲把线抛向河面,静静的等待鱼儿上钩。
接龙
组词
近义词
yú gān
1、[鱼饵]yú ěr
钓鱼用的鱼食。
2、[鱼线]yú xiàn
鱼线是指鱼的身上一条侧线,就是在鱼体两侧的由许多小孔排列而成的线条。鱼通过鱼线感受到鱼耳所不能感受的低频振动,当敌害接近时,能及时发觉而逃离。鱼线也指钓鱼时用的线,常作“渔线”。
3、[鱼钩]yú gōu
钓鱼的钩子,多呈弯勾状。
反义词
yú gān
1、[鱼钩]yú gōu
钓鱼的钩子,多呈弯勾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