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飘然

拼音

piāo piāo rán

笔顺


同音字

读音为piāo的字 读音为piāo的字 读音为rán的字 读音为piao的字 读音为piao的字 读音为ran的字

基础解释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飘飘然-中華語文大辭典

同:飄飄然

飘飘然-汉语同义词反义词词典

[同]怡然自得
得意洋洋
得意
引人注目

飘飘然-汉语大词典

飘飘然1.轻举貌;飘扬貌。
●《四游记·玉帝起赛宝通明会》:“却说马耳山娘娘,夜间在堂前烧香,忽然见五通火,自半空飘飘然飞入身中。”
●《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颏下一部银须连鬓过腹,足有二尺来长,被风吹得飘飘然掩着半身。”
●《人民文学》1979年第2期:“头发上还结着一个飘飘然的白蝴蝶。”
2.形容人的气度、神态超尘脱俗。
●前蜀杜光庭《神仙感遇传·真白先生》:“率性轻虚,飘飘然颇有云间兴。”
●宋周密《齐东野语·林外》:“外美风姿,角巾羽氅,飘飘然神仙中人也。”
●《三国演义》第三八回:“﹝孔明﹞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3.形容诗文风格清新飘逸。
●明顾璘《国宝新编》:“发情声诗,虽才韵弗充,而古色精言,高映霞表,飘飘然有逍遥远举之志。”
4.舒畅得意貌。
●唐元稹《莺莺传》:“张生飘飘然,且疑神仙之徒,不谓从人间至矣。”
●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下:“且为师者问志于群弟子,三子皆整顿以对,至于曾点飘飘然,不看那三子在眼,自去鼓起瑟来,何等狂态!”
●叶圣陶《未厌集·小病》:“带着红红的脸跨出酒店时,固然觉得飘飘然心无牵挂。”

飘飘然-中华成语大词典

飘飘然
【拼音】:piāo piāo rán
解释
由于迷恋某人或怀有极大的骄傲自大情绪而感到轻飘飘。形容得意。
出处
唐·李复言《续玄怪录·裴湛》:“神清气爽,飘飘然有凌云之意。”
示例
因湖上三夜的畅游,叫我觉得~如轻烟,如浮云。 ★朱自清《毁灭》
近义词
忘乎所以
反义词
歇后语
上天的气球
语法
作宾语、定语;指得意
英文
elated
日文
飄飄たるさま
法文
émoustillé
德文
:in einen Freudentaumel geraten

飘飘然-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同:飄飄然

飘飘然-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飘飘然piāopiāorán

①轻飘飘的,好像浮在空中:喝了几杯酒,脚下不觉有些~。
②形容很得意(多含贬义):听了几句奉承话,他不由得~起来。

飘然-中華語文大辭典

同:飄然

飘然-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飘然piāorán

①形容飘摇的样子:浮云~而过。
②形容轻捷或迅速的样子:他骑上白马~而去。
③形容轻松愉快的样子:~自在。

飘然-汉语大词典

飘然1.轻捷貌。
●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往若飘然,去则难从。”
●唐李白《古风》之七:“举首远望之,飘然若流星。”
●冰心《三年》:“她没有等到槃的回答,又飘然的走到茶桌旁边去。”
2.飘泊貌;流落散失貌。
●晋葛洪《抱朴子·明本》:“而中世以来,为道之士,莫不飘然绝迹幽隐,何也?”
●宋刘克庄《踏莎行·甲午重九牛山作》词:“老矣征衫,飘然客路。”
●明徐元《八义记·周坚沽酒》:“父母双亡妻未娶,一生好酒任飘然。留落在晋阳间,蹉跎不觉又三年。”
3.高远貌;超脱貌。
●《文选·成公绥<啸赋>》:“心涤荡而无累,志离俗而飘然。”
刘良注:“飘然,高远貌。”
●唐杜甫《春日忆李白》诗:“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宋苏轼《上梅直讲书》:“其后益壮,始能读其文词,想见其为人,意其飘然脱去世俗之乐而自乐其乐也。”
●明刘基《少微山眉岩神仙宅记》:“履其地,思其人,宁不飘然有凌云之志哉!”
4.轻松闲适貌。
●元曹之谦《东坡赤壁图》诗:“雪堂闭户读书史,兴来飘然弄云水。”
●《红楼梦》第七八回:“闻馥郁而飘然兮,纫蘅杜以为佩耶?”
5.飘残貌。
●元张可久《折桂令·别后》曲:“花已飘然,春将暮矣。”

飘然-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同:飄然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近义词

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