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别姬
拼音
bà wáng bié jī笔顺
同音字
读音为bà的字 读音为wáng的字 读音为bié的字 读音为jī的字 读音为ba的字 读音为wang的字 读音为bie的字 读音为ji的字基础解释
姬:指西楚霸王项羽的宠妾虞姬。形容英雄末路的悲壮情景。现多比喻独断专行,脱离群众,最终垮台。详细解释
- 【解释】:姬:指西楚霸王项羽的宠妾虞姬。形容英雄末路的悲壮情景。现多比喻独断专行,脱离群众,最终垮台。
-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霸王项羽在和刘邦夺封建统治权的战争中,最后兵败,自知大势已去,在突围前夕,不得不和虞姬决别。
- 【示例】:不是有一出戏叫《~》吗?这些同志如果总是不改,难免有一天要“别姬”就是了。
◎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语法】: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按字解释
霸王:此处应指项羽。
别:分离。
姬:姬:指西楚霸王项羽的宠妾虞姬。
词典解释
霸王别姬-中华成语大词典霸王别姬
【拼音】:bà wáng bié jī
解释
姬:指西楚霸王项羽的宠妾虞姬。形容英雄末路的悲壮情景。现多比喻独断专行,脱离群众,最终垮台。
出处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霸王项羽在和刘邦夺封建统治权的战争中,最后兵败,自知大势已去,在突围前夕,不得不和虞姬决别。
示例
不是有一出戏叫《~》吗?这些同志如果总是不改,难免有一天要“别姬”就是了。 ★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近义词
反义词
语法
作宾语、定语;指强行办事
成语故事
楚汉相争时,西楚霸王项羽在和刘邦为了争夺帝位,进行长达十几年的战争。最后项羽在乌江兵败,自知大势已去,在突围前夕,不得不和虞姬决别,最后自刎身亡
同:霸王別姬
虞姬别霸王-全唐诗宋词元曲典故辞典虞姬自刎(虞姬别霸王)
【出典】 《史记》卷七《项羽本纪》: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 ‘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史记正义》: “《括地志》云:‘虞姬墓在濠州定远县东六十里。长老传云项羽美人冢也。’”又,《史记正义》引《楚汉春秋》中记虞姬和项王歌曰:“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又,宋·范成大《虞姬墓》诗:“刘项家人总可怜,英雄无策庇婵娟。戚姬葬处君知否?不及虞姬有墓田。”
又,宋·曾巩《虞美人草》诗(一说许彦国作):“三军散尽旌旗倒,玉帐佳人坐中老。香魂夜逐剑先飞,青血化为原上草。” 又,元·王伯成套曲[般涉调·哨遍]《项羽自刎》中[耍孩儿]: “唯除个植楚怀忠政,错认做奸人暗等。误截一臂不任疼。猛魂飘已赴幽冥。碧澄澄万里天如水,明朗朗十分月满营。马首立虞姬氏,翠蛾低敛,粉泪双擎。[么]绝疑的宝剑挥圆颈,不二色的刚肠痛。怎教暴露在郊墟,惜香肌难入山陵,望碧云芳草封高塚。对黄土寒沙赴浅坑。伤情兴,须臾天晓,仿佛平明。”又,元·张时起有杂剧《霸王垓下别虞姬》,已佚。
【释义】 《史记·项羽本纪》记虞姬事,并未说明她是否自刎,但后世有“虞姬墓”。历来诗人对虞姬多有歌咏,皆以为自刎死。又,宋金杂剧、院本多有霸王剧目,最完整的、涉及虞姬的剧本应是元代张时起的《霸王垓下别虞姬》,惜已佚。而元代保留戏曲、小说中霸王故事最多的,是王伯成的套曲。其中说到霸王马上别虞姬,虞姬立马首,拔剑自刎,这也应是张时起剧本的关目。
【例句】 ①你你你,做了个别霸王自刎虞姬。(关汉卿杂剧《包待制智斩鲁斋郎》第二折[梁州第七])张珪与妻相别,借用霸王别姬典故。“自刎”事自然是虚的。②我做了别虞姬楚霸王,全不见守玉关镇西将。(马致远杂剧《破幽梦孤雁汉宫秋》第三折[雁儿落])剧中汉元帝被迫送昭君出塞,很觉怆然,所以用楚霸王比喻自己的处境。
霸王別姬ㄅㄚˋ ㄨㄤˊ ㄅㄧㄝˊ ㄐㄧbà wáng bié jī①秦末項羽兵敗被困時,慷慨悲歌,與愛妾虞姬和愛馬訣別的故事。典出《史記.卷七.項羽本紀》。後形容英雄豪傑處於窮途末路,慷慨悲壯、不勝淒涼。也作「霸王悲歌」、「泣別虞姬」、「虞歌決別」、「虞姬永別」。②戲曲劇目。秦代故事戲。敘劉邦與項羽相約以鴻溝為界,各自罷兵。韓信用計使項羽進兵,又在十里山布下十面埋伏,將項羽困於垓下。項羽在營中聽見四面的漢軍都唱著楚人的歌曲,以為楚軍都已降漢,乃與愛妾虞姬飲酒作別。後虞姬自刎,項羽殺出重圍,至烏江時,因自覺無顏再見江東父老,乃自刎而死。
王姬-中華語文大辭典王姬王姬ㄨㄤˊ ㄐ丨wánɡjī指周朝天子的女兒。周天子姓姬,故稱王姬。後也稱帝王或諸侯之女。
王姬-辞源3【王姬】周王的女兒。周爲 姬姓,故稱王姬。詩 召南 何彼襛矣:“曷不肅雝,王姬之車。”後世亦稱帝王之女曰王姬。文苑英華九六三 北周 庾信 周儀同松滋公拓跋兢夫人尉遲氏墓志銘:“春則帝女採桑,秋則王姬築館。”資治通鑑一一五 晉 義熙五年:“(焦)遺子 華至孝,(西秦王 乞伏)乾歸欲以女妻之,辭曰:‘凡娶妻者,欲與之共事二親也。今以王姬之貴,下嫁蓬茅之士,誠非其匹,臣懼其闕於中饋,非所願也。’”
王姬-汉语大词典王姬指周朝天子的女儿。
周,姬姓,故称王姬。
●《诗·召南·何彼襛矣序》:“何彼襛矣,美王姬也。”
●陆德明释文:“王姬,武王女,姬,周姓也。”后世亦以称帝王或诸侯之女。
●北周庾信《周仪同松滋公拓跋竞夫人尉迟氏墓志铭》:“春则帝女采桑,秋则王姬筑馆。”
●唐李商隐《寿安公主出降》诗:“昔忧迷帝力,今分送王姬。”
●宋徐度《却扫编》卷上:“政和间始采周之王姬之称,而改公主曰帝姬……公主之号,建炎初已复之。”
王霸王霸ㄨㄤˊ ㄅㄚˋwánɡbà1.〈書〉王道與霸道。語本《孟子‧公孫丑上》:「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國。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儒家稱以仁義治天下為王道,以武力壓服諸侯為霸道。[例]辨治亂,談~,以資帝業。(《舊唐書‧卷七十三‧孔穎達列傳》)|太祖曰:「漢治道不純者何?」克仁對曰:「~雜故也。」(《明史‧卷一三五‧孔克仁列傳》)2.〈書〉王業與霸業。語本《孟子‧滕文公下》:「大則以王,小則以霸。」後泛指登基為帝,統治天下。[例]雄姿傑出,有~之略,吾敬劉玄德(《三國志‧卷二十二‧魏書‧桓二陳徐衛盧傳‧陳矯》)|衣皮毛,事畜牧,蕃性所便。英雄之生,當~耳,何錦綺為(《宋史‧卷四八五‧外國列傳一‧夏國傳上》)?
霸王-中華語文大辭典霸王霸王ㄅㄚˋ ㄨㄤˊbàwánɡ1.古代霸主的稱號,秦末項羽曾自立為西楚霸王。[例]~別姬。2.借指蠻橫霸道、為非作歹的人。[例]此人是橫行鄉里的土~。
霸王-辞源3【霸王】㊀霸與王。古稱有天下者爲王,諸侯之長爲霸。左傳 閔元年:“親有禮,因重固,間攜貳,覆昬亂,霸王之器也。”禮 經解:“義與信,和與仁,霸王之器也。”㊁成就霸業或王業。孟子 公孫丑上:“夫子加 齊之卿相,得行道焉,雖由此霸王不異矣。”㊂霸者的尊稱。史記 越王句踐世家:“當是時,越兵橫行於 江 淮東,諸侯畢賀,號稱霸王。”㊃ 史記 項羽紀:“項王自立爲 西楚霸王。”後世因稱 項羽爲 霸王。歷代名賢確論三八 唐 盧藏用 紀信碑:“頓強 楚之威,奮諸侯之魄,迴 霸王之機,身焚孤城之下,功濟廟堂之上。”
出处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霸王项羽在和刘邦夺封建统治权的战争中,最后兵败,自知大势已去,在突围前夕,不得不和虞姬决别。引证
当代-屈雅君--《中国文学:关于女性的叙事》:当代人对霸王别姬故事的熟悉,多半直接来自对京剧《霸王别姬》中虞姬形象的体认。
现代-毛泽东--《在中央扩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不是有一出戏叫“霸王别姬”吗?这些同志如果总是不改,难免有一天要“别姬”就是了。
当代-李仲明--《梅兰芳的梅风兰韵》:杨小楼曾感慨而幽默地说:“这哪儿像《霸王别姬》,倒像‘姬别霸王’啦!”。
故事
当代-屈雅君--《中国文学:关于女性的叙事》:当代人对霸王别姬故事的熟悉,多半直接来自对京剧《霸王别姬》中虞姬形象的体认。
现代-毛泽东--《在中央扩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不是有一出戏叫“霸王别姬”吗?这些同志如果总是不改,难免有一天要“别姬”就是了。
当代-李仲明--《梅兰芳的梅风兰韵》:杨小楼曾感慨而幽默地说:“这哪儿像《霸王别姬》,倒像‘姬别霸王’啦!”。
造句
bà wáng bié jī
1、项羽四面楚歌,上演了一出霸王别姬的悲剧。
2、今天晚上老王客串霸王别姬,粉墨登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