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位

拼音

zǒu wèi

笔顺


同音字

读音为zǒu的字 读音为wèi的字 读音为zou的字 读音为wei的字

基础解释

是指某人或某个物体的运动轨迹和行走路线。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走位-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走位ㄗㄡˇ ㄨㄟˋzǒu wèi在球場或舞臺上依有利、需要或設計好的路線移動位置。如:「排練時導演親自下場示範,指導演員走位。」

走走-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走走ㄗㄡˇ ˙ㄗㄡzǒu zou逛逛逛逛①閒逛。如:「過年的時候不妨到郊外走走。」《文明小史》第二二回:「只是有幾個不習上的學生,正好借此到花街柳巷去走走。」②行走。借指拜訪。如:「有空,不妨到我這裡走走。」《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一:「如今重到貴府走走,特地辦些土儀來拜望你家相公。」

位-中華語文大辭典

位ㄨㄟˋwèi1.居處的地方。[例]座~│方~│攤~│停車~。2.居;處。[例]臺灣~於菲律賓的北方。3.職位;地位。[例]尸~素餐│不計名~│不在其~,不謀其政。4.特指帝王的位子。[例]即~登基。5.一個數中,每個數字占據的位置。[例]個~│十進~│百~數。6.量詞。用於計算人數(表示尊重)。[例]各~貴賓│兩~老師│五~客人。7.姓。

位-中華大字典

1、位讀音:于累切,音壝,寘韻。釋文:
❶列中庭之左右謂之~。見《說文》。《段注》:庭當作廷。周語注 。中廷之左右曰~。按中廷猶言廷中。古者朝不屋。無堂階。故謂之朝廷。
❷聖人之大寳曰~。見《易繫辭》。
❸凡人所坐立處皆曰~。《禮記曲禮》:揖人必違其~。
 〔注〕:出~而揖。禮以變爲敬也。
❹凡卦爻之所處亦曰~。《易繫辭》:是故列貴賤者存乎~。
❺猶正也。《禮記中庸》:天地~焉。
❻爵次也。《周禮太宰》:四曰祿~以馭其士。〔今制、勳幾~。亦等差意〕。
❼相似也。高麗人呼相似爲~。
❽謂壇~也。《周禮小宗伯》:成葬而祭墓爲~。
❾反~。謂反席也。《儀禮燕禮》:賓反~。
❿本~。猶言基礎也。各國幣制。或以金爲本~。或以銀爲本~。本~貨幣外。名爲補助貨幣。
⓫姓也。明~安。
⓬通立。《左昭二十二年傳》:子朝有欲~之言。《釋文》:~、本作立。
⓭通畫。《易說卦》:故易六~而成章。《釋文》:~、本作畫。

位-康熙字典


【子集中】【人字部】 位
★【廣韻】于愧切【集韻】于累切【韻會】喩累切【正韻】于位切,𠀤音壝。【說文】列中庭之左右曰位。【廣韻】正也。【易·繫辭】聖人之大寶曰位。【周禮·天官】惟王建國,辨方正位。
◎又凡所坐立者,皆曰位。【禮·曲禮】揖人,必違其位。【註】出位而揖,禮以變爲敬也。
◎又所也。【論語】君子思不出其位。【朱註】范氏曰:物各得其所,而天下之理得矣。
◎又姓。明位安。
◎又高麗人呼相似爲位。見【三國志】。 本作㑀。俗作位。㑀字原刻从亻从𡗓。考證:〔【禮·曲禮】揖人,必違其位。【註】出位面揖,〕 謹照原文面揖改而揖。〔【易·艮卦】君子思不出其位。【註】范氏曰,物各得其所,而天下之理得矣。〕 謹按此論語經及朱註非易註也。易艮卦三字改爲論語二字,註上增朱字。

位-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同:位元

位-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位人57ㄨㄟˋwèi名①所在的地方。如:「方位」、「座位」。《左傳.成公十七年》:「矯以戈殺駒伯苦成叔於其位。」②官職。如:「不計名位」。《論語.泰伯》:「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唐.韓愈〈師說〉:「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③等級。如:「爵位」、「體位」。《周禮.天官.大宰》:「以八則治都鄙……四曰祿位,以馭其士。」④事物的準則。如:「單位」、「本位」。⑤對人的尊稱。如:「諸位」、「列位」、「幾位長輩」。《水滸傳.第一九回》:「我有片言,不知眾位肯依我麼?」⑥量詞。計算人數的單位。多含敬意。如:「十位客人」、「五位老師」。動①處、在。如:「中國位於亞洲的東南方。」《列子.天瑞》:「教化者不能違所宜,宜定者不出所位。」②安排。參見「位置位置」條。

位-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位 wèi
❶位置,方位。
《左傳·昭公十六年》:
苟有~於朝,無有不共恪。(共恪:恭敬。)
《周禮·天官·冢宰》:
辨方正~。
❷坐位。
《左傳·成公十七年》:
以戈殺駒伯、苦成叔於其~。(戈:長矛。駒伯、苦成叔:人名。)
❸官位,爵位。
《戰國策·趙策四》:
~尊而無功。(位尊:指官位高。)
又爵位的等次。
《孟子·萬章下》:
天子一~,公一~,侯一~,伯一~,子男同一~,凡五等。
帝王或諸侯之位。
《史記·秦始皇本紀》:
王年少,初即~,委國事大臣。(委國事大臣:把國事委託給大臣。)
❹鬼神的靈位。
《禮記·奔喪》:
諸臣在他國,爲~而哭。
❺任職。
《漢書·辛慶忌傳》:
歷~朝廷。

位-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位 wèi
① 名位置;方位。《涉江》:“阴阳易~,时不当兮。” ② 名官位;爵位。《师说》:“~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③ 名位次;座位。《廉颇蔺相如列传》:“~在廉颇之右。” ④ 名特指帝王或诸侯之位。《谭嗣同》:“遂赐衣带诏,有朕~几不保,命康与四卿及同志设法筹救之语。” ⑤ 量称人的敬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端的亏管营、差拨两~用心。”

位-古代漢語常用詞詞典_王力版

619.【位】
官吏在朝廷上所站的位置。禮記坊記:“朝廷有位。”
引申爲泛指坐位或站位。論語憲問:“吾見其居於位也。”
又爲官職。論語泰伯:“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鄒陽獄中上梁王書:“脅於位勢之貴。”楊惲報孫會宗書:“遭遇時變,以獲爵位。”又:“位在列卿,爵爲通侯。”左思詠史詩:“世胄躡高位,英俊沈下僚。”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近义词

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