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号
拼音
luó hào笔顺
同音字
读音为luó的字 读音为hào的字 读音为luo的字 读音为hao的字基础解释
用大的海螺壳做成的号角。详细解释
用大的海螺壳做成的号角。
《诗刊》1977年第9期:“ 南昌 ‘八一’纪念馆里,陈列着一只起义部队南进时代替军号使用的螺号。”《诗刊》1978年第5期:“ 南海 的螺号,淳厚、雄浑。 黎 寨的芦笙,深沉、细腻。”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螺号-中華語文大辭典同:螺號
螺号-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同:螺號
螺号-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螺号luóhào
名用大的海螺壳做成的号角。
螺号用大的海螺壳做成的号角。
●《诗刊》1977年第9期:“南昌‘八一’纪念馆里,陈列着一只起义部队南进时代替军号使用的螺号。”
●《诗刊》1978年第5期:“南海的螺号,淳厚、雄浑。黎寨的芦笙,深沉、细腻。”
[同]汽笛
警笛
螺ㄌㄨㄛˊluó1.軟體動物名。體外包有錐形、紡錘形或扁橢圓形硬殼,殼上有迴旋形紋理。有田螺、紅螺、釘螺、海螺等。2.像螺一樣有迴旋形紋理的東西。[例]陀~∣~釘∣~母。
螺-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螺luó
名
①软体动物,体外包着锥形、纺锤形或扁椭圆形的硬壳,上有旋纹,种类很多,如田螺、海螺、钉螺。
②螺旋形的指纹。
1、螺讀音:盧戈切,音騾,歌韻。釋文:
❶蠃或字。《集韻》:蠃。蚌屬。大者如斗。或作~。
❷蝸牛、一名陵~。《古今注》:蝸牛、陵~也。形如螔蝓。㱿如小~。
❸~鈿。以~㱿嵌於器具以爲裝飾者。《欒城遺言》:公聞以~鈿作茶器者。
2、蝸讀音:古華切,音瓜,麻韻。釋文:
❶~蠃也。見《說文》。
〔按古訓~與蠃通。後人別在水可食者曰蠃。在陸不可食者曰~。有長短角各二。觸之則縮。俗呼~牛〕。
❷~睆。目疾也。《淮南俶眞》:蠃瘉~睆。
3、蝸讀音:公蛙切,音騧,佳韻。釋文:通媧。《禮記明堂位》:女媧之笙簧。〔毛本、媧作~〕。
4、蠃讀音:魯果切,音裸,哿韻。釋文:鄐~也。一曰虒蝓。見《說文》。
〔按說文鄐下云。鄐~、蒲盧、細要土蠭也。段氏云。單言~、則謂虒蝓也。虒蝓見蝓篆下。按蝸篆下、~也。此當云一曰蝸也。而云一曰虒蝓者。一物三名。舉其易知者也〕。
5、蠃讀音:盧戈切,音騾,歌韻。釋文:
❶蚌屬。見《玉篇》。
〔按爾雅釋魚。~、小者蜬。注、~大者如斗。出日南漲海中。可以爲酒盃。亦可爲樂器〕。
❷魚名。《山海經西山經》:濛水多~魚。魚身而鳥翼。音如鴛鴦。見則其邑大水。
❸~厴。草名。《本草綱目》:~厴草、蔓生石上。葉狀如~厴。微帶赤色而光。
6、蠃讀音:古火切,音果,哿韻。釋文:~蘭。車名。喪服所乘。見《集韻》。
【读音】luó
【繁体】蠃
螺<名>
(又作蠃。形声。从虫,累声。本义:凡软体动物腹足类,被有旋线的硬壳都叫螺,种类繁多)
同本义[spiralshell;snail]
蠃,蜾蠃也。――《说文》。俗字作螺。
离…为蠃。――《易·说卦》
其民必移就蒲蠃于东海之滨。――《国语·吴语》。注:“蚌蛤之属。”
冠无觚蠃之理。――《淮南子·本经》
螺,蚌属。――《广韵》
舟形似螺,沈行海底。――王嘉《拾遗记·秦始皇》
又如:螺填(即螺钿);螺壳(海螺的外壳);螺壳钱(螺壳所制的货币);螺蚌(螺与蚌。亦泛指有贝壳的软体动物);螺甸(即螺钿);螺栓帽(即螺丝帽。也称螺母);螺舟(传说形状似螺
螺luó
⒈软体动物。体外有锥形、纺锤形或扁椭圆形的贝壳,壳上多有旋纹,种类很多:田~。海~。钉~。豆~。
⒉同"脶",手指纹。
⒊[螺蛳]"螺"的通称。
⒋螺旋,具有螺纹的圆柱体或圆锥体。可用来增力、传递运动及联接物体等:~旋桨。~丝钉。~丝母。~栓。
螺
【申集中】【虫字部】 螺
★【集韻】盧戈切,音騾。與蠃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