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

拼音

cǎo mù

笔顺


同音字

读音为cǎo的字 读音为mù的字 读音为cao的字 读音为mu的字

基础解释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草木-中華語文大辭典

草木草木ㄘㄠˇ ㄇㄨˋcǎomù花草樹木。[例]春來~蔥蘢。

草木 -中国文化史辞典

古指植物分類。亦為植物總稱。《詩經》涉及的植物有一百四十餘種。《爾雅》始分草、木兩本,有釋草百餘種,釋木數十種。《爾雅》系統的詞書亦多以草木二本分類。曆代植物譜錄及本草諸書,記載名品日多,於分類則無進展。從晉嵇含《南方草木狀》分草木果竹四類至明李時珍分草穀菜果木五類,皆重在物性用途。至如《竹譜》(六朝)、《荔枝譜》(蔡襄)、《橘錄》(韓彥直)、《菊譜》(劉蒙)、《花鏡》(清陣淏子),則各專其長,詳於栽培。筆記、地方志涉及花草樹木者甚多,如範成大《桂海虞衡志》記述嶺南、西南植物數十種。然統觀專著類書,率未善於歸類。清道光廿八年,湖南巡撫吳其濬的《植物名實圖考》,類列始趨於精確,描述也詳盡,插圖“刻繪尤極精審”。於現代植物學分類仍有參考、依據的價值。

草木-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草木ㄘㄠˇ ㄇㄨˋcǎo mù草與樹木。唐.杜甫〈春望〉詩:「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宋.歐陽修〈秋聲賦〉:「嗟乎!草木無情,有時飄零。」

草木-汉语大词典

草木1.指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易·坤》:“天地变化,草木蕃。”
●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太行之阳有盘谷,盘谷之闲,泉甘而土肥,草木藂茂,居民鲜少。”
●明刘基《<悦茂堂诗>序》:“故人不得其性则痛,鸟兽不得其性则瘏,草木不得其性则萎以枯。”
2.指荒野。
●《韩非子·说疑》:“此十二人者,或伏死于窟穴,或槁死于草木,或饥饿于山谷,或沉溺于水泉。”
3.比喻卑贱。多用作自谦之词。
●唐陈子昂《谏刑书》:“臣草木微品,天恩降休,伏刻肌骨,不敢忘舍。”
●宋苏轼《笏记》之一:“徒倾艸木之心,莫报乾坤之施。”

草木子-中華語文大辭典

草木子草木子ㄘㄠˇ ㄇㄨˋ ㄗˇcǎomùzǐ書名。明‧葉子奇作。今本四卷,八篇。本書題材涉及極廣,上至天文律曆、時政得失,下至自然現象,無一不包。《四庫全書總目》云:「其書自天文、地紀、人事、物理,一一分析,頗多微義。」文筆通透清峻,是明人筆記之特出者。其對元末事蹟記述甚詳,可作為元末明初的重要史料。

草木灰-中華語文大辭典

草木灰草木灰ㄘㄠˇ ㄇㄨˋ ㄏㄨㄟcǎomùhuī草、木等燃燒後的灰燼。含鉀、磷、鈣等質,農民多作為農田肥料。

木犀草-植物分类词典

门中文名:
纲中文名:
目中文名:
科编号: 159
科中文名: 木犀草科
科拉丁名: Resedaceae
属中文名: 木犀草属
属拉丁名: Reseda
种中文名: 木犀草
种拉丁名: Reseda odorata L.
其它属名: 香草(上海植物名录)
种下等级:
生境: 栽培
海拨低限: 0
海拨高限: 0
是否中国特有: 否
是否引种栽培: 人工引种栽培
国外分布: 非洲
国内分布: 上海;台湾
所在卷册: 34(1)

草木王-

草木王
【来源】
真菌类子囊菌纲肉座目麦角科草木王Cordyceps sp.,以菌座和虫体入药。
【功能主治】
主治各种毒蛇咬伤,伤口红肿,头眩,抽搐,复视,昏迷不醒人事。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
【注意】
有大毒,不能内服。孕妇忌用。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草木樨-

草木樨
【拼音名】
Cǎo Mù Xī
【别名】
铁扫把、省头草、辟汗草、野苜蓿
【来源】
豆科草木樨属植物草木樨Melilotus suaveolens Ledeb.,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收,洗净,切碎晒干。
【性味】
辛,平。
【功能主治】
芳香化浊,截疟。用于暑湿胸闷,口臭,头胀,痢疾。
【用法用量】
1.5~3钱。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草木子-辞源3

【草木子】明 葉子奇撰。子奇於 洪武十一年因事株連被逮,在獄中用瓦磨墨,有得輒書,出獄後續成之。原稾三十三篇,正德十一年其裔孫 葉溥刊行,并爲四卷八篇。述天文、地紀、人事、物理,兼記時事得失,多精微之義,其論 元代故事,亦頗詳核。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近义词

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