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知自明

拼音

zì zhī zì míng

笔顺


同音字

读音为zì的字 读音为zhī的字 读音为zì的字 读音为míng的字 读音为zi的字 读音为zhi的字 读音为zi的字 读音为ming的字

基础解释

了解自己,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自:自己。

知:晓得,了解。

明:明白;清楚。

词典解释

自知-辞源3

【自知】㊀自己了解自己。易 繫辭下:“履以和行,謙以制禮,復以自知。”疏:“自知者,旣能返復求身,則自知得失也。”老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㊁自然知曉。漢書五六 董仲舒傳對策:“臣聞良玉不瑑,資質潤美,不待刻瑑,此亡異於 達巷黨人不學而自知也。”達巷黨人指 項橐。

自知-汉语大词典

自知1.认识自己;自己明了。
●《老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汉书·贡禹传》:“然非自知奢僭也,犹鲁昭公曰:‘吾何僭矣。’”
●《三国志·吴志·周瑜传》:“孤于公瑾,义犹二君,乐胤成就,岂有已哉?迫胤罪恶,未宜便还,且欲苦之,使自知耳。”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夫才德不称,固自知之矣;至于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论讽刺》:“人也并不全不自知其丑,然而他不愿意改正,只希望随时消掉,不留痕迹,剩下的单是美点。”
2.自然知晓。
●《汉书·董仲舒传》:“臣闻良玉不瑑,资质润美,不待刻瑑,此亡异达巷党人不学而自知也。”
●汉王充《论衡·实知》:“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

自知-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自知ㄗˋ ㄓzì zhī自身知曉、明白。《三國演義.第九回》:「邕雖不才,亦知大義,豈肯背國而向卓?只因一時知遇之感,不覺為之一哭,自知罪大。」《老殘遊記.第二回》:「話說老殘在漁船上被眾人砸得沉下海去,自知萬無生理,只好閉著眼睛,聽他怎樣。」

自知之明-中華語文大辭典

自知之明ㄗˋ ㄓ ㄓ ㄇ丨ㄥˊzìzhīzhīmínɡ語本《老子‧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指正確地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的優缺點的能力。[例]人貴有~。

自知之明-中华成语大词典

自知之明
【拼音】:zì zhī zhī míng
解释
自知:自己了解自己;明:看清事物的能力。指了解自己的情况,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
出处
《老子》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
示例
一个严于解剖自己的人,往往是有~的。
近义词
知己知彼
反义词
不自量力
歇后语
邹忌照镜子
语法
作宾语;指了解自己的情况
英文
self-knowledge
日文
おのれを知(し)る明(めい)
法文
se faire une idée juste de soi
德文
Selbsterkenntnis
成语故事
齐威王当上国王后整天只知道吃喝玩乐,喜欢听别人弹琴。邹忌携琴前去拜见齐威王,就是光说不弹,并把不弹琴的道理与治国联系起来,使齐威王明白治国的道理,齐威王任命邹忌为相国。邹忌以自身形象影响齐威王有自知之明

自知之明-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自知之明zìzhīzhīmínɡ
指透彻了解自己(多指缺点)的能力(常跟“有、无”连用):人贵有~。

自知之明-汉语大词典

自知之明能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宋苏轼《与叶进叔书》:“仆闻有自知之明者,乃所以知人。”
●明李贽《初潭集·兄弟下》:“真自知之明,知兄之明也。”
●《镜花缘》第九十回:“毕全贞道:‘这句说的不是你是谁!真有自知之明!’”
●瞿秋白《乱弹·水陆道场》:“然而阿斗有自知之明,自己知道昏庸无用,所以就把全权交给诸葛亮,由他去治理国家。”

自知之明-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自知之明ㄗˋ ㄓ ㄓ ㄇㄧㄥˊzì zhī zhī míng語本《老子.第三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指能清楚的了解自身的能力、優缺點,即對自己有正確的認識。宋.蘇軾〈與葉進叔書〉:「僕聞有自知之明者,乃所以知人。」

自知之明-教育部成語典【台湾】

自知之明㊣ㄗˋ ㄓ ㄓ ㄇㄧㄥˊzì zhī zhī míng釋義語本老子・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指能清楚的了解自身的能力、優缺點,即對自己有正確的認識。宋・蘇軾・與葉進叔書:「僕聞有自知之明者,乃所以知人。」備註附修訂本參考資料號FL00000016072自知之明備註頻9書中國成語大辭典、成語辭典、實用成語辭典(1)(2)(1)、實用分類學生成語辭典(上)(下)、漢語成語考釋詞典、中國成語大辭典、遠流活用成語辭典、成語分類辭典(上)(下)(上)、成語大辭典(上)(下)號FL00000032547

自明-汉语大词典

自明1.自我表白。
●《楚辞·九章·惜诵》:“恐情质之不信兮,故重着以自明。”
●《史记·万石张叔列传》:“人或毁曰:‘不疑状貌甚美,然独无柰其善盗嫂何也!’不疑闻,曰:‘我乃无兄。’然终不自明也。”
●《汉书·外戚传上·孝武卫皇后》:“卫后立三十八年,遭巫蛊事起,江充为奸,太子惧不能自明,遂与皇后共诛充,发兵,兵败,太子亡走。”
●三国魏曹操《述志令》:“所以勤勤恳恳叙心腹者,见周公有《金縢》之书以自明,恐人不信之故。”
●宋王安石《再辞同修起居注状》之五:“若令言者谓臣要君以伪,臣诚无辞可以自明。”
2.自然明白。
●宋王安石《不诂自明》诗:“仓颉造书,不诂自明。”
●宋程颐《代彭思永上英宗论濮王典礼疏》:“则是非之理,昭然自明,不待辨论而后见也。”
●毛泽东《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第六章第三节:“要把敌人的根据地变为游击战争的根据地,非战胜敌人无从实现,这是自明之理。”

出处

《老子》

引证

当代-佚名-1994.06-《人民日报》:自信是必要的,还要自知自明。

故事

当代-佚名-1994.06-《人民日报》:自信是必要的,还要自知自明。

造句

接龙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仓皇失措 措手不迭 迭见杂出 出乖露丑 丑腔恶态

组词

近义词

zì zhī zì míng

1、[量力而行]liàng lì ér xíng

量:估量;行:行事。按照自己力量的大小去做,不要勉强。

2、[知己知彼]zhī jǐ zhī bǐ

原意是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透彻,打起仗来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泛指对双方情况都很了解。

3、[妄自菲薄]wàng zì fěi bó

过分看不起自己。形容自卑心理。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妄:过分地。菲薄:轻视。

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