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水不漏
拼音
zhì shuǐ bù lòu笔顺
同音字
读音为zhì的字 读音为shuǐ的字 读音为bù的字 读音为lòu的字 读音为zhi的字 读音为shui的字 读音为bu的字 读音为lou的字基础解释
犹滴水不漏。形容说理严密,毫无错漏。《朱子语类》卷一一四:“今有學者在某門者,其於考理,非不精當,説得來置水不漏,直是理會得好。然所爲却顛倒錯繆,全然與所知者相反。”详细解释
- 【解释】:犹滴水不漏。形容说理严密,毫无错漏。《朱子语类》卷一一四:“今有學者在某門者,其於考理,非不精當,説得來置水不漏,直是理會得好。然所爲却顛倒錯繆,全然與所知者相反。”
按字解释
置:放。
水:本义是自然界中的液态物质,这里比喻指液体。
不:否定副词,用于加强否定语气。
漏:本义是液体或气体从容器中非正常流出,这里指不渗漏。
词典解释
置水不漏-汉语大词典置水不漏犹滴水不漏。形容说理严密,毫无错漏。
●《朱子语类》卷一一四:“今有学者在某门者,其于考理,非不精当,说得来置水不漏,直是理会得好。然所为却颠倒错缪,全然与所知者相反。”
置水不漏
【拼音】:zhì shuǐ bù lòu
解释
置:安放。放着的水一滴也不漏掉。形容说话行事缜密,毫无差错
出处
宋·朱熹《朱子语录》第114卷:“今有学者在某门者,其于考理,非不精当,说得来置水不漏,真是理会得好。”
示例
近义词
滴水不漏
反义词
语法
作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置水】東觀漢記二十 龐參:“龐參,字 仲達,拜 漢陽太守。郡民 任棠者有奇節,參到,往候之,棠不與言,但以䪥一本、水一杯置户屏前,自抱孫兒伏于户下。參思其微意,良久曰:‘ 棠是欲曉太守也。水者,欲吾清也,拔大本䪥,欲吾擊強宗也,抱兒當户,欲吾開門恤孤也。’”䪥,同“薤”。後因以置水比喻陳訴民間疾苦。文選 南朝 梁 沈休文(約)齊故安陸昭王碑文:“盡 任棠置水之情,弘 郭伋待期之信。”
漏水-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漏水ㄌㄡˋ ㄕㄨㄟˇlòu shuǐ東西破裂,使得水滲透出來。如:「因建築商偷工減料,使得這房子下雨天會漏水。」
水漏-汉语大词典水漏古代的一种计时器。盛水于铜壶,壶内置一刻有度数之箭,壶底有小孔,水下漏,视度数变化以计时。
●《诗·齐风·东方未明序》“挈壶氏”唐孔颖达疏:“壶,盛水器也。世主挈壶水以为漏……刻,谓置箭壶内,刻以为节而浮之水上,令水漏而刻下,以记昼夜昏明之度数也。”
●《新唐书·历志三上》:“观晷景之进退,知轨道之升降。轨与晷名舛而义合,其差则水漏之所从也。总名曰轨漏。”
参见“漏壶”。
漏水漏壶所漏下的水。
●《晋书·天文志上》:“张平子既作铜浑天仪于密室中,以漏水转之,令伺之者闭户而唱之。”
●唐李白《乌栖曲》:“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东方渐高奈乐何!”
●元萨都剌《寒夜即事》诗:“枕边漏水催更箭,城下霜风动卷芦。”参见“漏壶”、“漏刻”。
【水漏】古代計時器。置箭壺内,箭上刻有度數,盛水滴漏以計時。春秋 莊七年“夜中星隕如雨”晉 杜預 注:“日光不匿恒星不見而云夜中者,以水漏知之。”參見“刻漏”、“漏壺”。
水漏-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水漏ㄕㄨㄟˇ ㄌㄡˋshuǐ lòu古代記時的器具。壺中盛水,滴漏不絕,按其刻度,以計時間。
漏水-汉语同义词反义词词典[同]透水
渗水
滴水不漏滴水不漏ㄉ丨 ㄕㄨㄟˇ ㄅㄨˊ ㄌㄡˋdīshuǐ-búlòuㄉ丨 ㄕㄨㄟˇ ㄅㄨˋ ㄌㄡˋdīshuǐ-bùlòu形容說話、做事十分嚴謹周密。[例]道理講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