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然不觉
拼音
hún rán bù jué笔顺
同音字
读音为hún的字 读音为rán的字 读音为bù的字 读音为jué的字 读音为hun的字 读音为ran的字 读音为bu的字 读音为jue的字基础解释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浑然:混同在一起的样子。毫无察觉的样子。
不觉:没有发觉;没有感觉。
词典解释
浑然不觉-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同:渾然不覺
浑然-中華語文大辭典同:渾然
浑然-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浑然húnrán
①形形容完整不可分割:~一体|~天成。
②副完全;全然:~不觉|~不理。
同:渾然
浑然-汉语大词典浑然(I)1.完整不可分割貌。
●宋周密《齐东野语·针砭》:“凡背面二器相合,则浑然全身。”
2.全然;完全。
●《西游记》第一回:“几树青松常带雨,浑然相个人家。”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四篇:“宝玉纯朴,并爱二人无偏心,宝钗浑然不觉,而黛玉稍恚。”
浑然(II)1.糊涂不分明貌。
●《后汉书·文苑传下·赵壹》:“浑然同惑,孰温孰凉?邪夫显进,直士幽藏。”
2.浑沌貌。
●唐柳宗元《天说》:“彼上而玄者,世谓之天;下而黄者,世谓之地;浑然而中处者,世谓之元气。”
参见“浑沌”。
3.质朴纯真貌。
●宋周辉《清波杂志》卷五:“浑然忠厚之气,可敬而仰之。”
●明方孝孺《与苏先生书》之二:“徐公之文简质典重有浑然之气。”
●清采蘅子《虫鸣漫录》卷一:“孔子大圣,浑然天真。”
4.形容无知;糊涂。
●叶圣陶《城中·病夫》:“他们是浑然的猪!是蠢然的狗!”
同:漠然不覺
浑然不知-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同:渾然不知
不觉-诗词曲语辞辞典不觉有“不料”意,用于表示事出意外的场合。
▶杜甫《戏为六绝句》之一:“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古今说此诗者甚多,或以“不觉”为普通义,释为“不觉得”,或释“不觉”为“不见得”,或将末句译作“我一点也不感到前贤要畏惧后生”,俱疑未确。按“不觉”在唐宋之际往往有“不料”的意思,用于表示事出意外的场合。
▶崔灏《江畔老人愁》诗:“直言荣华未休歇,不觉山崩海将竭。”句中“不觉”与“直言(只以为)”相应,意云只以为富贵荣华享受不尽,不料世道发生了山崩海竭的巨变。
▶胡曾《褒城》诗:“恃宠多娇得自由,骗山举火戏诸侯。只知一笑倾人国,不觉胡尘满玉楼。”“不觉”亦与“只知”相应。
▶于季子《萤》诗:“卉草诚幽贱,枯朽绝因依。忽逢借羽翼,不觉生光辉。”此诗借腐草化萤的传说以寓意,大意言寒士出身孤微,一旦有人汲引,其前途亦未可限量。
▶李新《临江仙》词:“只知闲信马,不觉误随车。”其义并同。“不觉”此义还可征之同时代散文。
▶《太平广记》卷二五九《出使御史》:“唐御史出使,久绝滋味,至驿,或窃脯腊置于食,伪叱侍者撤之,侍者去而后徐食……尝有御史所留不多,不觉侍者见之。”
▶《夷坚志》戊卷三《成俊治蛇》:“俊往疗之,问儿曰:'汝误踏践之以致啮耶,将自行其旁而然耶?’曰:‘初未尝触之,不觉咬我。”均表不料义。另见“未觉”。
同:不覺
不觉-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同:不覺
出处
引证
清-曹雪芹--《红楼梦》:因此黛玉心中便有些不忿,宝钗却是浑然不觉。
现代-张爱玲--《借银灯》:《梅娘曲》也是一样,很有向上的希望而浑然不觉,只顾驾轻车,就熟路,驰入我们百看不厌的被遗弃的女人的悲剧。
故事
清-曹雪芹--《红楼梦》:因此黛玉心中便有些不忿,宝钗却是浑然不觉。
现代-张爱玲--《借银灯》:《梅娘曲》也是一样,很有向上的希望而浑然不觉,只顾驾轻车,就熟路,驰入我们百看不厌的被遗弃的女人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