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源
拼音
táo lǐ yuán笔顺
同音字
读音为táo的字 读音为lǐ的字 读音为yuán的字 读音为tao的字 读音为li的字 读音为yuan的字基础解释
指 吴 中 武陵源。详细解释
指 吴 中 武陵源 。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下:“ 武陵源 在 吴 中,山无他木,尽生桃李,俗呼为桃李源。源上有石洞,洞中有乳水,世传 秦 末丧乱, 吴 中人於此避难,食桃李实者,皆得仙。”参见“ 桃源 ”。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桃李源-汉语大词典桃李源指吴中武陵源。
●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下:“武陵源在吴中,山无他木,尽生桃李,俗呼为桃李源。源上有石洞,洞中有乳水,世传秦末丧乱,吴中人于此避难,食桃李实者,皆得仙。”
参见“桃源”。
桃源2桃源路、桃花误舟
【出典】 见“仙源2”条。
【释义】 陶渊明《桃花源记》虚构了武陵渔人进入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乐土的故事。后因用为咏仙境或隐居的典故。
【例句】 ①挂帆欲伴渔人去,只恐桃花误客舟。(吕渭老《思佳客·竹西从人去数年矣,今得归,偶以此烦全美达之》1128)这里用以向竹西表达欲游“仙境”而恐不获允的心情。②桃源路,尽不妨来往,时共登临。(葛长庚《沁园春·题桃源万寿宫》2564)这里将桃源万寿宫比作桃花源,称赞对方隐居淡泊,表明自己的向往之情。亦从字面上切题。③尘缘误,迷却桃源旧步。(蒋捷《摸鱼子·寿东轩》3447)这里暗以神仙赞东轩,叹惜自己如武陵渔人为尘缘所误,未能再至仙境。④还重省,岂料山中秦晋,桃源今度难认。(张炎《摸鱼子·高爱山隐居》3469)这里以渔人重返难以寻觅的世外桃源比拟所咏高爱山。⑤渔舟何似莫归来,想桃源、路通人世。(张炎《西子妆慢·吴梦窗自制此曲……》3476)这里暗以桃花源比“孤村”,赞美其间生活的和平闲静。⑥桃源带春去远,有园林、如此更何如。(张炎《木兰花慢·丹谷园》3488)这里用以比丹谷园,赞其恍如仙境。⑦武陵流水,桃源路远,空误渔舟。(无名氏《朝中措》[宦游只欲赋归休]3687)这里以“桃源路远,空误渔舟”慨叹自己欲隐无由。
桃源ㄊㄠˊ ㄩㄢˊtáo yuán晉朝陶淵明作桃花源記,文中描述武陵漁人遇見一群因避秦亂世,而生活在與世隔絕的地方。原是陶淵明理想中的居住國度。後用以比喻世外樂土或避世隱居的地方。宋.陸游〈小舟遊近村捨舟步歸〉詩四首之一:「寒日欲沉蒼霧合,人間隨處有桃源。」亦用以比喻仙境。《聊齋志異.卷一一.王者》:「然桃源仙人,不事劫掠;即劍客所集,烏得有城郭署哉!」也稱為「桃花源」、「世外桃源」、「武陵源」。
桃源-全唐诗宋词元曲典故辞典桃源1桃溪
【出典】 唐·吕岩《七言》诗:“曾随刘阮醉桃源,未省人间欠酒钱。”(见《全唐诗》卷八五七)参见“仙源1”条。
【释义】 传说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药,迷路食尽,攀岩摘桃充饥,又于溪边遇二仙女,留住半年,归来后世上已过七世。后因用为游仙艳遇的典故。
【例句】 ①淡云轻霭知多少,隔桃源无处。(晏殊《红窗听》[记得香闺临别语]92)这里用以喻女子香闺,叹息与她路途阻隔。②无端恼破桃源梦,明日青楼。(晏几道《采桑子》[无端恼破桃源梦]251)这里用以点出艳情,将青楼比为天台仙境。③又是青春将暮,望极桃溪归路。(晁端礼《醉桃源》[又是青春将暮]428)这里暗将所慕女子赞为仙人,表示向往之情。④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460)这里以桃源喻指昔日与意中女子欢会之所,意在反衬孤馆之寂寞。⑤迷路桃源了,乱山沈水何由到。(晁补之《安公子·和次膺叔》571)这里以“迷路桃源”暗言自己未能求得意中女子。⑥昨夜里,又再宿桃源,醉邀仙侣。(周邦彦《芳草渡·别恨》618)这里以入天台遇仙的刘晨、阮肇自比,点出与女子相会之美,意在衬出“别恨”。⑦桃溪换世,鸾驭凌空,有愿须成。(周邦彦《长相思》[夜色澄明]620)这里以天台仙女比所爱之“伊”,自喜得成遇仙之愿。⑧似汉皋佩解,桃源人去,成思忆,空凝伫。(杨无咎《水龙吟·武宁瑞莲》1177)这里以天台仙女比瑞莲,谓瑞莲挺立之状,犹如仙女伫立凝想,在思念离去的刘晨、阮肇。
桃源
【出典】 见“武陵源”条。
【释义】 同上。
【例句】 ①吟魂随溪上云,小桃源别是乾坤。(张可久[双调·水仙子]《小园春晚》)作者把“小园”比作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世外桃源,既写其景物秀丽,又写其远离嚣尘。②养花天云淡风轻,胜桃源水秀山明。(任昱[越调·寨儿令]《湖上》)作品咏西湖风光,以为西湖比桃源山水更为明丽。
同:桃花源
源桃-全唐诗宋词元曲典故辞典源桃源花
【出典】 见“桃花源”条。
【释义】 见“桃花源”条。
【例句】 ①春草封归恨,源花费独寻。(杜甫《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2575)这里化用“桃花源”典,说桃源乐土难以寻访。②源桃不余欺,先发秦人家。(独孤及《伤春怀归》2768)这里借“桃花源”喻指自己客居之地,写桃花盛开。
【桃源】㊀ 晉 陶潛 桃花源記虚構的與世隔絶的樂土,言其地人人豐衣足食,怡然自樂,不知世間有禍亂憂患。後因稱這種理想境界爲世外桃源。南朝 陳 徐陵 徐孝穆集一 山齋詩:“桃源驚往客,鶴嶠斷來賓。”唐 杜甫 杜工部草堂詩箋十一 北征:“緬思桃源内,益歎身世拙。”㊁縣名。今屬 湖南省。漢 臨沅縣地,屬 武陵郡。隋 唐爲 武陵縣地。宋 乾德中析置 桃源縣,以其地 桃花源而名。參閲 寰宇通志五七 常德府。㊂見“桃花源㊁”。
桃源-汉语大词典桃源1.“桃花源”的省称。
●南朝陈徐陵《山斋诗》:“桃源惊往客,鹤峤断来宾。”
●唐杜甫《北征》诗:“缅思桃源内,益叹身世拙。”
●宋秦观《踏莎行》词:“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明张煌言《赠卢牧舟大司马》诗:“并州正有来苏望,忍说桃源可避秦。”
●邹韬奋《萍踪忆语》二八:“他们缺乏相当的娱乐,赌博也是一条出路。所以有许多都在这里面寻觅他们的桃源。”
参见“桃花源”。
2.指桃源洞。
●唐李涉《赠长安小主人》诗:“仙路迷人应有术,桃源不必在深山。”
●元任昱《清江引·题情》曲:“桃源水流清似玉,长恨因缘误。”
参见“桃源洞”。
3.宋时临安县嘉会门外泠水峪,夹山多桃花,中有流水,人称桃源,为都人游集之地。
●苏轼《介亭饯杨杰次公》诗“丹青明灭风篁岭,环佩空响桃花源”查慎行注引元潜说友《咸淳临安志》:“泠水峪在嘉会门外,夹山多桃花,中有流水,为城南胜概,旧呼桃源,游人多集焉。”
桃李桃李ㄊㄠˊ ㄌ丨ˇtáolǐ1.桃樹和李樹的合稱。2.比喻教授過的學生。典出《韓詩外傳‧卷七》。[例]~盈門|~滿天下。3.形容女子姿色美豔。[例]豔若~,寒如冰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