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人忧天

拼音

qǐ rén yōu tiān

笔顺


同音字

读音为qǐ的字 读音为rén的字 读音为yōu的字 读音为tiān的字 读音为qi的字 读音为ren的字 读音为you的字 读音为tian的字

基础解释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杞人:借指无端忧虑的人。

忧天:担心天塌下来。

词典解释

杞人忧天-中華語文大辭典

同:杞人憂天

杞人忧天-辞源3

同:杞人憂天

杞人忧天-中华成语大词典

杞人忧天
【拼音】:qǐ rén yōu tiān
解释
杞: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杞县一带。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出处
《列子·天瑞》:“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示例
~,伯虑愁眼。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七回
近义词
庸人自扰、杞人忧天
反义词
无忧无虑、若无其事
语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缺乏根据的忧虑
英文
fike
德文
:grundlose Sorge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杞国一个爱瞎猜疑的人,总是疑神疑鬼,他担心天会踏下来,整天愁眉苦脸,担惊受怕,从此一病不起。朋友来看他,给他讲天是由气体组成是掉不下来的。他就放心了,后来又担心太阳、月亮、星星会掉下来,大地会陷下去

杞人忧天-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杞人忧天Qǐrén-yōutiān
传说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吃饭睡觉都感到不安(见于《列子•天瑞》)。借指不必要的忧虑的事情而忧虑。

杞人忧天-汉语大词典

杞人忧天《列子·天瑞》:“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后用以比喻不必要的忧虑。
●清邵长蘅《守城行纪时事也》诗:“纵令消息未必真,杞人忧天独苦辛。”
●郑观应《<盛世危言>自序》:“当世巨公曲谅杞人忧天之愚,正其偏弊。”
●粤剧《关汉卿》第六场:“这样小题大作,何异杞人忧天。”

杞人忧天-典故小词典

传说春秋时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 身无寄托, 因而废寝忘餐。后用“杞人忧天”比喻无端忧虑, 庸人自扰。
〔出典〕《列子·天瑞》:“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 身无所寄, 废寝食者。”
〔用例一〕唐代储光羲《奉别长史庾公太守徐公应召》:“方伯骤勤王, 杞人亦忧天。”
〔用例二〕唐代李白《梁甫吟》:“ 白日不照吾精诚, 杞国无事忧天倾。”

杞人忧天-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同:杞人憂天

杞天忧-汉语大词典

杞天忧同“杞人忧天”。
●吕志伊《镇山楼远眺》诗:“怕向彩云深处望,西南半壁杞天忧。”

杞忧-中華語文大辭典

同:杞憂

杞忧-辞源3

同:杞憂

出处

引证

唐-储光羲--《奉别长史庾公太守徐公应召》:烈风起江汉,白浪忽如山。方伯骤勤王,杞人亦忧天。

清-邵长蘅--《守城行,纪时事也,事在已亥六月》:纵令消息未必真,杞人忧天独苦辛;即妨此辈易激变,盗贼往往皆良民。

当代-佚名-第六场-粤剧《关汉卿》:这样小题大作,何异杞人忧天。

明-黄毓祺--《江上歌贻社中兄弟》:万里长安在天上,杞人忧天天无恙。

清末民初-曾朴-六回-《孽海花》:在雯青却一面庆幸着同学少年,各膺重寄,正盼他们互建奇勋,为书生吐气;一面又免不了杞人忧天,代为着急,只怕他们纸上谈兵,终无实际,使国家吃亏。

近代-梁遇春--《“还我头来”及其他》:我从前老想大学生是有思想的人,各个性格不同,意见难免分歧,现在一看这种融融泄泄的空气,才明白我是杞人忧天。

清-李汝珍-第二七回-《镜花缘》:林之洋道:“海外都说‘杞人忧天,伯虑愁眠’。九公所说口号,莫非就是这两句?”

-唐人-第一四回-《北洋军阀演义》:杨度道:“方今天下之患在乱党,世界大战离得很远,不必杞人忧天。”

故事

唐-储光羲--《奉别长史庾公太守徐公应召》:烈风起江汉,白浪忽如山。方伯骤勤王,杞人亦忧天。

清-邵长蘅--《守城行,纪时事也,事在已亥六月》:纵令消息未必真,杞人忧天独苦辛;即妨此辈易激变,盗贼往往皆良民。

当代-佚名-第六场-粤剧《关汉卿》:这样小题大作,何异杞人忧天。

明-黄毓祺--《江上歌贻社中兄弟》:万里长安在天上,杞人忧天天无恙。

清末民初-曾朴-六回-《孽海花》:在雯青却一面庆幸着同学少年,各膺重寄,正盼他们互建奇勋,为书生吐气;一面又免不了杞人忧天,代为着急,只怕他们纸上谈兵,终无实际,使国家吃亏。

近代-梁遇春--《“还我头来”及其他》:我从前老想大学生是有思想的人,各个性格不同,意见难免分歧,现在一看这种融融泄泄的空气,才明白我是杞人忧天。

清-李汝珍-第二七回-《镜花缘》:林之洋道:“海外都说‘杞人忧天,伯虑愁眠’。九公所说口号,莫非就是这两句?”

-唐人-第一四回-《北洋军阀演义》:杨度道:“方今天下之患在乱党,世界大战离得很远,不必杞人忧天。”

造句

接龙

组词

近义词

反义词